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名人傳有感篇

讀名人傳有感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讀名人傳有感篇1

聖誕的那夜,朋友們的無心撮合,讓我瞭解了你,或許,那是玩笑,可是,那天,我一人走在西湖的岸邊,看着朋友們的一對對,我好羨慕,我的朋友讓我伸出手,你的引朋友也讓你伸出手,朋友們希望我們能一起牽手,可是性格倔強的我,卻不肯先伸手,我們只有在朋友的中間,互相散步,聊天,你不知道,我在等待,等待你是那雙手,可是一整晚,我卻在失望中度過。

讀名人傳有感篇

在散步中,你口中說了一句:“何必強求”,我問你什麼意思,你卻不正面回答我的問題,朋友替我問你,你的感受,你卻不告訴我,你知道,我心中是何感想,你太不勇敢了,你知道嗎?

夜晚,我們幾個人坐在公園,一對對的朋友,坐在我們的四周,我和你也是,可是我們的之間只有默然。好久,朋友坐在了我們中間,你們開始交談,我只有在一旁聽着,爲什麼,我們中間永遠會有一個人來做媒介,我們難道不能當面說話嗎?是誰錯了,是我嗎?還是你?還是我們不適合!我不知道,我茫然…...

在這個夜晚中,我看見了你與朋友們的開心,你們玩耍,玩背背兒,而我站在你們的身邊,因爲你不可能揹我,我的心中在哭泣,你知道嗎?淚水只有在心中流,把我的心弄的好痛,可是你卻不知道,因爲,你正和他們玩的高興。朋友們的一陣玩後,安靜下來的只有我們,我和你,在一次走在一起,卻沒有多餘的話,你知道嗎,我在等你,等你的開口,可是,沒有,你始終沒有說出那些字,因爲,你不知道我心中是什麼感覺,你怕寂寞,怕失敗,可是,我卻在等待,因爲,我堅信,你會說出來,可是,沒有...

我想,我在20xx年等你的那句話,等的太累了,太久了,所以我,我希望在20xx年,你能給我希望,伸出你的手,讓我不再等待與哭泣!

讀名人傳有感篇2

有一本書,講述了三位不平凡名家的傳奇;有一本書,講述的是三位不平凡名家的平凡生活;有一本書,講述了三位不平凡名家用它們的生命換來的完美之作,這本書就是法國著名作家、音樂學家、社會活動家羅曼·羅蘭的《名人傳》。這本書講述的三位名家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

在這三位名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音樂巨人貝多芬。貝多芬不像其他人,他的背景條件並不好。他的父親是個男高音歌手,大字不識,懶懶散散,一無是處,且嗜酒成性。母親是個廚師的女兒,曾做過女傭。在這樣的一個家庭中,他的童年顯得十分悽慘。自幼年開始,人生對他而言就是一場爲了爲了生存而展開的戰鬥,悽慘而殘暴。

父親想開括他的音樂天賦,爲了賺錢,把他當神童一樣炫耀。才四歲時,父親就強迫他一連幾個小時練習羽管鍵琴,或者將他獨自關在家裏,逼迫他練習小提琴,壓力之大簡直難以復加,他沒有對音樂深惡痛絕,簡直是個奇蹟,因爲父親多年來一直如此地壓制他,很多時候還對他動粗。十一歲時,他進了劇院的管絃樂隊;十三歲時,他成了教堂的管風琴手,長大後,他的生活並沒有過多的美好,在一場音樂會期間,他失去了它重要的聽覺,這就是悲慘卻堅強,留給世人經典之作的路德維希·馮·貝多芬。“用苦難換來歡樂!” ——路德維希·馮·貝多芬還有同樣一名名家,他就是托爾斯泰,對我們這代人來說,他像一盞純淨的明燈,儘管已經變得暗淡,卻照亮了我們的青春。托爾斯泰的童年同貝多芬一樣悲慘,只不過托爾斯泰的童年有些特殊。托爾斯泰似乎不太瞭解父母,因此,《童年》和《少年》裏那些暢快的描寫不太可信。他不到兩歲時,母親就去世了。所以,只有通過哥哥小尼古拉·伊爾捷尼耶夫的含淚描述,他才依稀記得那張慈祥的面孔。他還依稀記得附近的一些情況。他和藹而詼諧;他眼神憂鬱,在自己的土地上過着獨立的生活。托爾斯泰九歲的時候,父親過世了,托爾斯泰的生活有些痛苦,可是他忍了,可能這就是托爾斯泰吧!

《名人傳》這本書包含了種種美好的或悲傷的的名人經歷,讀後我彷彿同這三位名家一起喜怒哀樂,我感謝這本書,也感謝羅曼·羅蘭,他寫下了這樣富有意義的書籍也不知有多少人同我一樣受益匪淺,我將永遠將這本書收藏起來,因爲是他賦予我人生路上最重要的哲理!

讀名人傳有感篇3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爲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當我第一次翻開《名人傳》時,我就被首篇引言中的這樣一句箴言所吸引,引言是這樣說的:“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爲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癒,他渴求愛情;他充滿着希望。

其實它一直在闡述一個道理!一個宿命最終還是結束在一個人質地堅硬的生命中!

除了這一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我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啓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承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讀名人傳有感篇4

羅曼·羅蘭的《名人傳》一書向我們展示了三位偉人不幸的一生,讀完後我不禁深深思索。

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都創造了不朽的鉅作,被後人所敬仰,但是卻很少有人去探尋他們所經歷的苦難。看了《名人傳》後我不由得感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詩的確是真理。他們的經歷是曲折坎坷的,多少的世人都會感嘆:“他們多麼不幸,要是我,我必須會受不了!”是啊,多少人會說自我承受不了,這不正是普通人與偉人的差距嗎?詢問自我,如果我和貝多芬一樣身患頑疾,無人關懷時我還會堅持自我的理想嗎?如果我和米開朗琪羅一樣被迫爲他人服務,遭人嫉妒怨恨時我還會潛心創作嗎?如果我和托爾斯泰一樣不被社會世俗所理解時我還會有堅定信念嗎?答案都是否定的,我突然發現自我所經歷的苦難與挫折和他們相比都太輕太小了,但我以往總愛叫苦連天,此刻我告訴自我:“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我怎樣能退縮呢?”以後,當我再有什麼挫折時我再也不會軟弱,要鼓起鬥志,頑強拼搏。《名人傳》這本書教會了我堅強,告訴了我要勇於應對困難,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好書!讀了《愛的教育》有感助人是一種快樂,快樂便是助人的回報。——《愛的教育》這句話摘自

《愛的教育》,是安利柯的母親寫給他的一封信中的資料,細細品讀,頗有所感。文中母親深刻教育了安利柯要富有愛心,樂於助人,批評了他對一位抱着孩子的母親視而不見,這讓我也忍不住反思,街頭上有許多衣衫襤褸的乞討者,往往我都不爲所動,讀完這封信後我頓覺自我的行爲有多麼過分,我們就應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也許會有人告訴你那有可能是騙子,但我們怎樣能因爲害怕一次上當而拒絕幫忙所有有困難的人呢?“予人玫瑰,手有餘香。”讓我們多關愛他人吧!

讀名人傳有感篇5

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着思想,阻撓着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名人傳》

描寫了一個音樂家,一個雕塑家,一個小說家,他們在各自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爲尋求真理與主義作做出的艱苦努力,爲後世留下了享受不盡的精神食糧。

面對痛苦,面對孤獨,貝多芬選擇了堅持自己的信念。作爲一個聽不到任何聲音的音樂家,他給人一種傲慢的錯覺。對於政治上的腐敗,以及無情的戰亂,他卻選擇了反抗,爲了和平。貝多芬曾經說過:只要是爲了獲得更美的景物,任何規律都可以破除。

而米開朗琪羅又何嘗不是呢?爲創造能夠表現出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因爲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斷,不因悲苦而一味深沉,那麼就一定會衝破精神上的束縛,奔向他的人生理想

托爾斯泰則用他的筆描寫當時社會的陰暗,對神的信仰使他堅持不懈地用筆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

在三位偉人所演繹的故事中,我最敬佩的是貝多芬,他在雙耳失聰時,還堅持自己的創作;無論家境多麼艱苦,他卻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夢。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他卻從來沒有放棄自己追求的夢想。在如此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他完成了自己的著作,如《田園》、《第六交響曲》等。貝多芬的一生可以說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但是他並沒有放棄,只是爲了堅守自己的夢想。

面對人生的劫難與世間的悲苦,三個人從來沒有一絲惶恐與顫抖,他們英雄的姿態是那麼的桀驁不馴,他們從不諱言痛苦,他們絕不向命運屈服,他們堅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與劫難而沉淪,那麼定能衝破肉身的束縛,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讀名人傳有感篇6

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叫《名人傳》,這本書主要寫了三個人物: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列夫托爾斯泰。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貝多芬。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於萊茵河畔距法國不遠的小城——波恩。他出生於夫拉芒家族,一個音樂世家。他的父親總是用暴力迫使貝多芬學習。在他四歲的時候,父親就讓他整天坐在洋琴前,或是把他和一把提琴一起關在一間屋子裏。十一歲時,貝多芬加入了戲院的樂隊。十三歲時,他當上了大風琴手。貝多芬一生寫下了十首交響曲,都非常的優美。他是在1822年的一次指揮時才發現自己的耳朵聾了的。從此,他與世隔絕,完全進入自己的音樂王國。

貝多芬告訴我們,熱愛與堅持是成功的全部內涵。他曾說過:“藝術,這是高於一切的上帝!”他發自內心對音樂有一種崇敬,他認爲,自己的職責就是把他的藝術奉獻給“可憐的人類”,喚醒沉睡的心靈,給他們以鬥爭的勇氣。所以,當貧窮和疾病困擾他時,他並沒有退縮,反而從藝術的世界裏尋找生命的快樂。在他的音樂裏,有田園的氣息,有英雄的戰歌,有歡樂的主題,更有與命運抗爭的勇氣,世界沒有給他歡樂,他卻爲世界創造了歡樂。

貝多芬給後人留下的不只是一筆豐厚的音樂遺產,更多的是巨大的精神財富。從他身上我們懂得了,一個人也許身體會有缺陷,生活會陷入困境,但假如你有一個自由、豐富的精神領地,那麼你一定不會被打垮,因爲一但精神領地被侵略,你整個人都會塌了,每日生活在悲傷之中,事事無成。所以,我們應該用熱愛和樂觀來做爲人生大廈的基石,讓歡樂成爲生命的主題,讓堅持化作最好的建材,來成就我們美好的人生。

貝多芬,一個用痛苦成就輝煌的音樂聖人,每當我們在艱難和困頓中迷茫時,我們就會想到,人類中最優秀的人正在與自己同行,這時我們便會有了生活的勇氣。

多讀好書吧!讓好書伴我行!作文

讀名人傳有感篇7

《名人傳》是著名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這本書裏共記錄了三個名人的傳記,它們分別是《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其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傳》裏貝多芬頑強樂觀的精神。

貝多芬是大家家喻戶曉的著名音樂家,他的一生充滿了坎坷:4歲時,貝多芬的爸爸就逼他每天練9個小時的琴,讓年幼的貝多芬充滿了壓力。17歲時,貝多芬的母親去世了,父親又酗酒成性,貝多芬只能承擔起一家之主的責任,照看他的弟弟。26歲開始,貝多芬的耳朵開始出現重聽現象,並且情況越來越嚴重。31歲時,貝多芬愛上了茱利安。琪亞蒂,但是這個自私、風騷的女人拒絕了殘疾的貝多芬。後來貝多芬又愛上了特雷茲,還把他譜寫的奏鳴曲送給了她,雖然雙方恩恩愛愛,但是不知爲什麼,他們還是沒有結爲夫妻。又過了一段時間,貝多芬徹底聾了,他不能指揮樂隊了,他的朋友也或聚或散。然而,貝多芬很堅強,也很樂觀,並沒有向困難低頭,依然不停地作曲,並把自己的勇敢頑強表現在他所創作的曲子裏。一個殘疾人竟能成爲這麼傑出的音樂家,譜寫出這麼美妙的歌曲,真是不可思議啊。但是殘疾的貝多芬卻做到了,他堅強不屈、堅持不懈的精神真值得我們學習啊!

讀完《貝多芬傳》,我忽然想起了我學畫的事情。小時候,我非常喜歡畫畫,經常在白紙上畫出美麗的圖畫。於是媽媽毫不猶豫地給我報了一個繪畫班。我欣喜若狂,畫得很認真。長大後,我畫技高了,開始學素描了。剛畫幾何體時,我感到非常枯燥,一點都不好玩,甚至有了放棄的念頭。但是我想到了要堅持不懈,不能輕易放棄,於是我堅持下來了,終於嚐到了甜頭:畫得越來越好,這個事情更加證實了不要輕易放棄一件事情,要堅持到底的道理,要學習貝多芬堅持不懈的精神。

貝多芬堅持不懈的精神給我的啓示真大。我覺得《名人傳》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啊。

讀名人傳有感篇8

俗話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寒假中,我看了許多有意義的`書籍,如:《簡愛》,《名人傳》,《環球發明》……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名人傳》。

《名人傳》這本書講述了許多對世界有貢獻的名人。看了這本書,我體味出一個道理:有些事如果認真去做,可能難事就會變成易事;如果不去做,易事也可能變成難事。縱觀歷史上的許多有重大成就的名人都是能夠正確對待這一問題的。

例如,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他是近代力學,光學,天文學的奠基人。也許你認爲他從小一定是聰慧超羣的神童吧?其實不然,牛頓小時候並不聰明,智力遲鈍,呆頭呆腦的,曾經還留過級,被老師認爲是不可造就的人。但牛頓並不因此而自暴自棄,他以堅強的意志,驚人的毅力勤勤懇懇地做科學研究。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別人用一倍時間做一件事,我就用十倍時間去做。”終於成爲了舉世矚目的大物理學家。

我國的大畫家齊白石,他的畫之所以能夠聞名海內外,和他一生辛勤地練畫是分不開的。正如他在一首詩中所說的:“苦把時光挽畫禪,功夫深處見自然。”

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如:愛迪生,愛因斯坦,李時珍,居里夫人……他們都是如此,可見與其不做,還不如認真地做好啊!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生活在養尊處優的環境中,成才的條件總比別人好,雖然他們也想到過事業,但往往缺乏認真做的行爲而功虧一簣。反道有些人雖然條件差一點,卻能夠持之以恆的去作,終於在逆境中發奮成材。我覺得像他們這種人,長大才有出息,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在我們的學習中,應該大力提倡去認真做好每一件事,一切從我做器,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作文

讀名人傳有感篇9

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着思想,阻撓着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顯然,羅曼·羅蘭要用英雄主義的精神來矯正時代的偏向。在羅曼·羅蘭看來,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偉大是痛苦和孤獨,是自我同無形物的抗爭。在同一引言中他還說:“我稱爲英雄的,並非以思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偉大的人。”他正是緊緊抓住了英雄偉人痛苦的心靈,把戰勝苦難作爲衡量英雄的一把閃亮標尺。而他的《名人傳》就是揭示人類歷史上三位苦難英雄的心靈傳記,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鉅子托爾斯泰。

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爲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麼支持着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着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峯,達到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

如果說《貝多芬傳》是英雄主義的號召,是力的頌歌,那麼《托爾斯泰傳》則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闋送葬曲。貝多芬偉大的痛苦是因爲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運,托爾斯泰偉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觀意志的選擇。

《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爲他是堂·吉訶德,因爲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鬥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終於,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爲何大家都在這裏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迴應,在這裏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

這就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裏留給我們的永恆的精神光芒。

讀名人傳有感篇10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讀《名人傳》有感900字。生活在衣食無憂的現代化社會的我們,生活比以前富有了,但是我們年輕一代的意志力,那種老一輩的堅持不懈,不怕吃苦的優良傳統卻被我們拋到了九霄雲外去了。

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上海一小女孩吳怡錚,因醫療事故雙目失明,對於一個正處於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的小孩來說,雙目失明無疑使她的生活失去色彩,對於她來說也是一個遺憾。但是,這些困難並沒有使錚錚屈服,她沒有放棄生活,而是很樂觀地面對一切常人難以容忍的困難。錚錚從小酷愛音樂,音樂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用音樂來講述自己的心聲,用音樂來發泄自己的情緒……音樂就像是錚錚的一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是音樂讓她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她在一個電視臺節目中演唱了一首《天亮了》讓全場潸然淚下,感慨萬千。在舞臺上錚錚忘我地唱着,在那一剎那,我覺得一切的一切在她面前都是那麼地微不足道……我想,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爲她打開另一扇窗。她那發自內心的天籟般的聲音,滋潤了每一個人的心靈。一曲終了,掌聲經久不息,誰也沒想到在一個弱小的身軀裏竟能夠發出如此感人肺腑的歌謠。錚錚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應該學習她的那種對生活充滿希望,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

海明威曾說過:“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但是,沒有什麼困難是我們克服不了的。我們比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列夫·托爾斯泰的條件、環境更優越,他們能幹的事,我們爲什麼不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肯努力,遇到困難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