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國富論初中讀後感(通用5篇)大綱

國富論初中讀後感(通用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9W 次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國富論初中讀後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富論初中讀後感(通用5篇)

  國富論初中讀後感1

《國富論》,顧名思義就是寫怎樣的經濟體制能夠使國家富強。在這本書中,我讀到了一個學者對世界的超強洞察力,他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爲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正是在他的理論基礎上,制定國家經濟發展計劃,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強大,從而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全書共五篇,每篇又分成若干章。五篇的內容分別是:論勞動生產力增進的原因並論勞動生產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給各階級人民的順序;論資財的發行及其蓄積和用途;論不同國家中財富的不同發展;論政治經濟體系;論君主或國家的收入。在這看似煩悶的標題下的內容卻生趣動人。而全文令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亞當斯密在開篇就舉的那個“制針”的例子。一枚小小的針的製作,竟然需要十八道工序。

如果讓一個人從頭做到尾,一天恐怕連一枚也完成不了。但是,如果分工協作,每人負責一、二道工序,一人一天卻可以做4800枚。分工何來如此神力?其實,道理很簡單分工可以使勞動專業化,可以提高勞動的熟練程度。不僅如此,分工還有一個妙處,就是它能爲發明和改進機械提供契機。最初的蒸汽機比較笨,活塞的升降,需要一個兒童來開啓和關閉汽鍋。有一次,有一個按活塞的小孩,因爲幹得久了,就“懶”中生智,把開閉汽鍋的舌門把手,用一條繩索系在機器的另一端,讓舌門隨機器的運動而自動開閉。

這是亞當斯密在《論分工》裏面的例子。就是這些和生活緊密相連的比喻,他就像一個經驗爐火純。

  國富論初中讀後感2

《國富論》被譽爲西方經濟學的“聖經”,其對經濟學研究中的貢獻可見一斑,上學時覺得亞當·斯密在書中提出的經濟學論斷成爲經典沿用至今令人折服,工作後回顧覺得作者在經濟學觀點背後娓娓道來的人生道理其實更爲受用。一本書就是這樣,常讀常新,在不同的階段讀同一本感觸也有所不同,更別有一番“橫看成嶺側成峯”的樂趣。

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鑽一行。“成年人從事着不同的職業所顯現出來的十分不同的才能,在非常多的場合,與其說是勞動分工的因素,不如說是勞動分工的後果”在談到勞動分工時,亞當·斯密標新立異,他不認爲是人的特長決定了職業,而是所從事的職業造就了人的專長,這和我們現今推崇的工匠精神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旦選定行業就一門心思紮根下去,心無旁騖、精益求精,作爲青年員工更要如此,在日常工作中結合自身崗位實際,做到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鑽一行,不斷積累經驗,更好的服務客戶。

重視自我培養,提升職業素養。亞當·斯密在對固定資產進行分類時把社會所有居民或者成員獲得的有用才能看作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國民的受教育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並決定了一國的發展。在我看來學習的形式很多,作爲青年員工,不斷學習新的業務技能,時時更新存款、理財、代銷產品等多種產品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擴寬知識面、豐富自己的眼界,這些都是學習的體現,把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同時運用到工作中運用到爲客戶服務中,纔是真正的學有所成。

走出舒適範圍,敢於挑戰自我。通過亞當·斯密在書中列舉的實例不難看出,不管是在城鄉改革、貿易改革還是產業結構的改革過程中,都存在着巨大的阻力,阻力有時來源於既得利益團體,但更大的阻礙其實是既定路徑對於人們思維的固化作用。線上金融服務在人們生活中所佔比重逐漸上升,順應金融改革、運用大數據、着力推進手機銀行的使用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課題。對於青年員工,在日常工作中對專業技能、操作流程、服務理念要做到與時俱進,做到善於觀察、勤于思考、敢於突破,勇於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域,去探索、去創造!

  國富論初中讀後感3

看完《國富論》,價值論的概念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給我一些感觸,這個理論曾在馬克思的《資本論》中也出現過,可見他們兩個人的遠見,在資本主義社會仍具有時代先進性,也是一般人所不能意識到的,其實,這個理論,最早的提出者還是亞當.斯密,他是站在資本主義的角度,提出了利潤是從何而來,就是從榨取工人的剩餘價值中來,說簡單了就是剝削勞動力,只有這樣,資本家才能不斷的積累原始資本,擴大生產規模,進行再生產,這樣循環往復,使得那些資本家越來越富有,同樣,一個國家富有的資本家多了,那麼這個國家的經濟就開始飛速發展,提高國民收入,整個國家就會積累大量財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個國家的資本多了,也就可以稱霸世界了。

而馬克思的價值論,是站在工人的角度提出的,提出資本家取得利潤的實質上就是剝削勞動力,壓榨工人的剩餘價值,使工人們的剩餘價值得到最大的發揮,加班加點,使得資本家的腰包鼓了起來,而使工人們的利益越來越少,權利越來越小,馬克思價值論的提出,主要就是爲了讓所有那些被資本家們壓榨剝削的工人們,一致起來罷工反抗,改善這種不平等待遇,用無產階級政權推翻這種資產階級的惡習,讓那些遭遇不平等待遇的工人們,重新獲得應有的自由、權利和利益。

對於資本家過分剝削工人的無恥行爲,歷年來,都有人曾披露過,有記者採訪過,有領導考察過,也有作家描述過。一方面,我很憎恨那些資本家,爲了讓自己積累更多的資本,就想方設法壓榨工人,本來每個工人每天工作八個小時,結果資本家們爲了獲得更多的利潤,就讓工人們工作十八個小時,工作時間延長了,但是工資依舊不變,這種超負荷勞動,換了誰都受不了,但是,工人們爲了養家餬口,不得不累死累活的工作;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感謝資本家,開辦工廠,給許多無業遊民,提供了就業崗位,不至於流落街頭,餓死在荒山遍野。總的來說,資本家的出現,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既有利又有弊,我們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考慮負面因素。我個人認爲,資本家在追求自己利潤的同時,也要考慮工人的感受,總不能壓榨壓榨,再壓榨。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到的經濟理論,可謂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有價值理論、公平理論、絕對優勢理論、地租理論、貨幣理論、分配理論、公債理論、資本理論、賦稅理論等等,一個人要想徹底搞懂這些理論,非花點時間不可,如果能活學活用,再好不過,要是能將亞當.斯密《國富論》當中的所有理論,能運用自如,並且運用在經濟競爭中,可以在經濟戰場中百戰不殆,財富越積越多。

《國富論》近百萬字,要想一個字一個字的鑽研,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本人時間有限,只是粗略的翻看過此書,文中的要點,有疑問的地方,還需要以後慢慢鑽研探究。

  國富論初中讀後感4

我利用寒假時刻閱讀了由有“現代經濟學之父”美譽的亞當.斯密著作的《國富論》,覺得《國富論》真的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

之前我領悟馬克思理論時,馬克思認爲:工人每一天的勞動一部分是必要勞動,這是工人的酬勞,是供工人維持自我和家庭生活的;而另一部分勞動是剩餘勞動,是生產剩餘價值的,這部分是資本家資本積累的源泉,資本家正是透過不斷的增加生產剩餘勞動的時刻加大對工人的剝削。其實我當初在領悟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時候,會有這麼一種思考:工人們生產商品的勞動獲得了工資,那麼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也監督和指揮工人的勞動不是也就應獲得必須數量的報酬嗎?

之後看了《國富論》,其中亞當.斯密認爲:工人在原料增加的價值分爲兩個部分,一部分支付他們的工資,一部分支付僱主們的利潤,這部分又可細分爲資本的利潤和地租。資本的利潤可假想爲支付資本家的某種特殊的勞動即付給監督和指揮工人勞動的工資的別名,而地租呢作爲資本家所墊支的原料和空間等資本的報酬。我覺得資本家在付出自我的勞動同時就應獲得報酬,但是所站的立場不一樣(如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獲得多少就會因個人的私利心,從而會出現偏移。而在地租這個問題又會涉及到土地是否私有,與國家的制度有關。我知道馬克思主義理論,《國富論》中的理論所支持的階級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是兩個不一樣的階級,因此他們的觀點也很難決定孰對孰錯。所站的階級不一樣,自然所持有的觀點就會不一樣。

看了《國富論》我對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應是政治經濟學部分。在國富論中重點說了兩種富國裕民的政治經濟體系:重商主義體系和重農主義體系。重農主義是把土地看做國家收入主要來源的一種政治學體系。爲了增進農業重視農業發展,並主張限制製造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但最後往往作用與目的背道而馳。在封建中國,曾長時刻實行重農抑商,實行海禁,閉關鎖國,禁止商業發展,最後到了清朝農業也落後,幾乎百業俱廢的地步。而重商主義則鼓勵製造和對外貿易多於農業。該部分就花了大篇幅說了商業主義和重農主義。

隨着國際上的全球化趨勢,瞭解商業主義或重商主義的原理對於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發展還是有很大的好處的。一開始一國會擔心自我國家的金銀會外流,會發行一些禁令極力阻止貿易。但是這些禁令並不能完全阻止金銀外流,當一個國家輸入金銀數量超過有效需求時,它在該國內的價值就會降低;若鄰國的金銀量低於有效需求,它的價值就會升高。這樣就算有嚴厲的法律禁令,高利潤也不能禁止金銀從該國輸入鄰國。還有隻有增強對對金銀數量的使用,使依靠它得以流通,經營和製造的消費品增加,纔會增加金銀的數量。就如一個家庭,如果他們把家裏日常開支剩餘的金銀都儲存起來(那裏不包括那種能夠升值的銀行儲存),不做任何的投資,那麼你的金銀還是這麼多,不會無端端地增加。但是你用作投資的話,還有能夠增值的可能。一個家庭如此,一個國家也是如此。

不用閒置金銀必將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法律也阻止不了金銀被立即運出國門。我想也是正因這樣纔出現了咱們此刻的這個國際經濟貿易行業!在商業主義國家,他們有兩條原則:財富由金銀構成;無金銀礦山的國家只有透過貿易差額才能輸入金銀。

因此限制進口和鼓勵出口就成爲國家致富的兩大引擎。咱們國家作爲一個對外開放的國家也是如此。中國也採用了高關稅和非關稅的貿易壁壘來限制進口,以及退稅,獎勵等措施來鼓勵出口,使得從爲止,對外貿易一向持續着順差,雖然以爲基點出現了貿易順差急降,但是之後又持續了一個平穩的狀態。

亞當.斯密在限制進口的一般措施上做了探究,認爲也不是國內能生產的商品都要限制進口。事實上採取高關稅或絕對禁止手段對從國外進口的國內商品進行限制,在必須程度上能夠保證國內生產這種商品在國內市場的壟斷。例如不從外國進口玉米的話,中國自我生產的玉米就能夠完全壟斷中國市場。本國壟斷確實能鼓勵本國的一些產業的發展。但是這不是絕對有利的,當這個產業的優勢不如其他國家時,進口該產品就比國內生產更明智。就算花精力把該產業提到跟其他國一樣的優勢,正因所投入產業中的資本和勞動是有限,這樣做就會使這些資本和勞動不能朝着最有利的方向發展。

因此向這種優勢是徒勞的,不如選取進口該商品。這就好像是一個木匠,雖然他自我會做衣服但是他做衣服的熟悉程度絕對沒有專業的裁縫好,與其把這部分力氣功夫放在做衣服上,不如更好地利用這部分力氣,把它用到最有利的用途上,用在做木工上,這樣木匠反而會收穫更多。

他還發現對來自貿易差額認爲凡對與我不利的國家的各種商品進口都實施限制的做法無論是根據重商主義還是其他原則來說都是不合理的。他認爲在其中有一個與貿易差額不一樣的但關乎國家盛衰的差額—年生產與年消費差額,即使在貿易差額不利於一個國家,生產與消費差額仍可有利於這個國家,使這個國家的實際財富即土地和勞動年產物大大地增加。另外退稅,獎金,通商條約,建立殖民地等能大大地鼓勵出口,從而會給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會帶來益處。

在讀《國富論》的時候,咱們也不就應過於堅信名人的權威,就應抱着一種探索的態度去細讀。在《國富論》中就出現經濟學中這樣價值悖論:沒有什麼東西比水更有用,但它幾乎不能購買任何東西……相反,一塊鑽石有很小的使用價值,但是透過交換能夠得到超多的其他商品。亞當.斯密認爲商品的價格和價值是由它的稀缺性決定的,事實上商品的價格是由需求跟供應共同決定的。雖然《國富論》中有些觀點理論存在錯誤,爭議,但是它對經濟理論和國家政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於經濟學領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都起了重大的作用。

  國富論初中讀後感5

實話實說,初讀《國富論》是由於它的聲望,有人說,它是經濟學領域的不朽鉅著,有人說,它對人類幸福所作出的貢獻,超過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作的貢獻的總和。帶着這些讚譽聲,我翻開了這本書。

《國富論》於1776年在英國出版,他的作者是西方經濟學的主要創建者―亞當·斯密。對經濟學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亞當·斯密,一個引領時代經濟發展的`巨人,他的自由經濟思想,一直沿用至今。讀好一本書,必須先了解它問世的時代背景。在18世紀的西方,由於世界地理大發現,發現了新大陸,工業革命極大的促進了生產力的進步,新興資產階級積極進取。在這些新背景下,就需要有新的制度來維繫。

《國富論》由此產生。總的來說,貫穿整本書的思想就是自由主義,圍繞自由他談了自由經濟,自由市場,自由貿易。他在《國富論》中建立了以自由競爭爲基石的一種新的經濟秩序。它解決了財富來源的問題,斯密以勞動價值論爲基礎,以增加國民財富爲主線,以資本主義社會3個階級的收入理論爲核心,總結出國民財富增長的兩種途徑,一是分工和勞動生產卒的提高,二是增加勞動者數量和資本積累。斯密的《國度論》系統的論述了政治經濟學的範疇,共分爲五個篇章,它不僅僅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政治經濟學的著作,還在思想學,社會學上發揮重要作用。

有位名人說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知識水平,思想道德不近相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方式不一,自然就會有不同的觀點。接下來,我就這本書中所涉及的內容談談我的觀點。首先,我對斯密提出的自然權利與自由思想表示贊同。

自然權利是自然秩序賦予我們的權利,而自然自由作爲一種經濟自由,則是自然權利的一部分,爲人們所享有。自然,是《國富論》中倡導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也是它的核心概念。但是,亞當·斯密將自由理解爲完全自由,這是不對了,我們都知道,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這裏的自由也應該理解爲相對自由,這也是今天在中國倡導發展的經濟理念,當然,這是後話了。

其次,與自由秩序一致的理念還有平等觀念。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始終把公平,平等,平等對待作爲理想。他解釋道:“兩個性格極不相同的兩個人,一個是哲學家,一個是醫生,他們的差異,不是起因於天性,而是起因於習慣,風俗與教育。”他關於平等觀的思想是超越了幾個世紀,與當代所倡導的平等自由相呼應,我想這大概就是偉人的獨特之處,他們永遠快於時代的步伐,他們永遠指引着前進的方向。

同時,讓我不禁感嘆,思想是自由的,只要你敢想,亞當在那個黑暗的,被宗教思想所控制的時代都敢想公平自由,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呢?另外在《國富論》中亞當·斯密並沒有把追逐個人利慾的行爲排除在道德領域之外。他不僅承認出於同情、仁愛動機的行爲具有商業價值,而且也認爲出於自利動機的行爲同樣具有道德價值。

他重申了資本主義的商業精神能夠促進社會財富的增長,而商業的本質中也有道德的基礎,會對社會習俗和道德風尚起到促進作用。我認爲他的這種思想恰恰與“無奸不商”的說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符合我國的一句俗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由此可見《國富論》不僅僅是一本只供商人獲得利息的指南,它還是一本具有思想內涵的書籍,在給予人經濟學領域知識的同時,還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思想。

當代中國經濟發展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將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相結合,充分發揮兩者的長處,達到優劣互補的效果,共同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其中市場經濟中所涉及的自主經濟、競爭經濟、效益經濟、服務經濟、網絡經濟、開放經濟等內容都能在《國富論》中找到源頭。由此可見,一本著作的影響之大,影響之廣,對今天中國經濟的發展也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誠然,再好的東西也會有侷限性,最完美的作品,也會有瑕疵,《國富論》的本質還是爲資產階級服務的,但就長遠來看,它對世界各國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對人類文明進步發揮了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

閱讀,使人更願意花時間去思考,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葦草,人因有思想,會思考而偉大。

窗外下着雨,思維不用撐傘,早已飛到了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