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鴻門宴》讀後感:說樊噲

《鴻門宴》讀後感:說樊噲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6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爲此就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在寫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鴻門宴》讀後感:說樊噲,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鴻門宴》讀後感:說樊噲

在所學的《鴻門宴》一課中,作者筆下着重描寫了項羽和劉邦的博弈,然而,在這場決定生死命運的鬥爭中,樊噲在其中起了大作用。

樊噲是一個臨危不懼,沉着冷靜的人。鴻門宴上,劉邦處於危險境地,險些被項莊所殺。樊噲得知情況後,他並不是等待時機,並不是在猶豫,也不是在尋求他人幫助,而是立即帶劍擁盾入軍門,將衛士撞倒在地,披帷而入。他迅速地作出判斷並用一連串連貫的動作爲救劉邦贏得了時間。

樊噲是一個忠君的勇士。他臨危赴命,爲了保護劉邦,他不顧個人安危直接衝上軍門。在敵人的軍營做這樣的事是需要勇氣的。他在項羽面前毫無懼色,爲劉邦說情,從中他對劉邦的忠誠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正因爲他是個忠君的勇士,纔有了鴻門宴上這一幕,劉邦才能活下來,在日後打敗項羽。

樊噲是一個粗中有細,能說會道而又講理的人。他在項王賜酒中,拜謝項王,吃掉賜的生豬肉等行爲都表明了他是個講理的'人。他更是個粗中有細,口才極佳的人。他勸誡項王,不亢不卑,一氣呵成,層次井然,邏輯嚴密。而是用秦滅亡的原因類比於項王現在的做法,既使項王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又不傷項王的自尊。這樣的說法更能使他人接受,不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樊噲是一個有勇而又有謀,明白事理的人。劉邦借“如廁”這一藉口趁機逃出來,卻又要回去告辭,怕丟了禮節。樊噲卻說:“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何辭爲?”他拉着劉邦便輕裝回營。如果他不這麼說,劉邦回去告辭,指不定就沒有“漢”這個王朝了。正因爲劉邦身邊有樊噲這樣通曉事理,有勇有謀的人,他才能成就霸業。

樊噲這個在鴻門宴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人着實令我們佩服。他不僅是位勇士,更是位難得的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