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重門的讀後感大綱

三重門的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重門的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重門的讀後感

三重門的讀後感1

首先,我肯定的是如今的教誨制度簡直有題目。正如韓寒所說,高考取材制度讓許多學習不可但能力出衆或有其他天賦的同學吞沒在人海之中。打個比方,如果我是菲爾普斯,甭說八枚金牌,便是游泳池也不會去幾次,我只會把去游泳池的時間孝敬給補課。如此看來,高考制度題目很大,但能否找出別的更好的教誨制度嗎?我覺得不可能。我從韓寒的跋文中感遭到,韓寒是想讓各人在自己的專長方面去發展,而不是去片面發展從而片面平凡。但是,社會選擇人才需要尺度,需要比力,如何才能讓這些在某一方面有建樹同學去失掉社會的承認呢?很難。打個比方,你說你業務能力強,想有一個業務能力大賽讓你鋒芒畢露,可這很顯着不實際。《三重門》這本書已經出版了十年了,我纔有機會讀它,可見韓寒所說不假。我簡直是由於怙恃很看重學習的緣故,已往很少讀小說,像《三重門》這樣被許多人稱之爲遺毒門生的書,自然是讀不到。按理說我讀了這本書後應成爲韓寒的粉絲,因爲已往我的處境和韓寒所批判的很相似。簡直,我已往也阻擋我的怙恃不讓我讀小說,如今也這麼認爲,獨一的區別是我對怙恃多了一些理解。因此,我認爲韓寒的《三重門》頭腦簡直深刻,但還是有些偏頗。三重門讀後感

也許他有些壞,也許他有些叛逆,也許他還有點才華,也許他有些憂鬱,也許他有些頭腦過度,也許他有些不太合衆。太多的也許構成了他與衆不同的門生生存。便是他,與當代中門生不同,但又有些配合點的“高材生”——韓寒。他是中國最年老的小說家之一,出版了許多本震撼中國文壇的經典門生小說,他的成名作《三重門》是他第一本出版發表的小說,由於文中的言語之犀利、幹練,讓人難以想象這竟出自一位高中生之手。

《三重門》是以第一人稱敘說的,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林雨翔的中門生。如魯迅一樣,林雨翔正是韓寒自己門生生存的真實寫照,只不過稍加轉變其性情而已。三重門讀後感

他的心思不全在學習上,除了學習,還在爲了一個叫Susan的女孩“勞心勞力”。雖說如此,她也鼓勵雨翔努力學習,並說三年之後在清華園見。雨翔的心願是和她考上統一所高中,而他在怙恃的“努力”下——搞了個別育特永生,打了幾萬塊錢的紅包,跌跌撞撞地進入了市南三中。

三重門的讀後感2

此文獻給我心中永遠的偶像——韓寒。——題記

說起來也着實汗顏,在《三重門》出版這麼久後才第一次拜讀。你我的認知或許以前一樣,認爲韓寒是一個狂人。可是在讀完後,內心酸得想哭,韓寒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堅強,他的那份無奈又有誰知!

《三重門》的文筆中,你幾乎看不見孩子的影子,若不是早已知曉,我或許會誤認爲是出自成人之手。他的老練、成熟,令人驚歎。

思想的敏銳,是小說的第一個特徵。韓寒用了第一人稱,用少年林雨翔的眼光看待社會、人生以及周圍的一切,發出一些直抵要害的見解。韓寒看待世界的眼光極爲挑剔,對於社會不良風氣和應試教育的批判辛辣卻又叫人心服口服。但思想卻不能彌補韓寒對社會認知的淺薄。像小說中一些打架的場面,或許是韓寒沒有經歷過,文字寫得蒼白無力,有時乾脆一筆帶過,這也使許多人對此做出批評。的確,閱歷是人生的經驗,是永遠無法代替的。但是請你記住,韓寒在那時只是個孩子,一個敢於表達自己心聲的孩子。成熟的文筆也掩不住年齡的事實,我們憑什麼對他要求這麼多?

小說中,最愛的還是韓寒的黑色幽默。每一個精巧的比喻都彷彿信手拈來,讀後讓人忍俊不禁又陷入深思。但這些黑色幽默並沒有持續很久,在林雨翔進入市南三中後,語句就轉爲平淡。有人說韓寒是江郎才盡,而我認爲在這個高中的場景中,描寫得一切以貼近自身生活。韓寒已不能像個局外人看待這一切,在自己的生活圈內,早已沒有距離。貼近反而使他施展不開,他也做過努力。像幾個體育特招生的出現,卻也只能華麗上場,悻悻落幕。

小說的結局頗爲耐人尋味,殊不知無言的結局亦是最好的結局。未來的世界誰也猜不透,不如給自己留一個幻想的空間。韓寒做的真是絕。

事實上理一理思路,林雨翔實際上就是韓寒,這個迷茫而倔強的少年。唯一的不同,就是那份抗爭意識。林雨翔的求學和韓寒的休學,一個尖銳的對比,事實上也是韓寒的無奈。他選擇了一條極爲坎坷的人生道路,執着前進。雖不知前方道路如何,光芒還能閃亮多久。但我堅信,在無數應試學子心中,韓寒是最灑脫和值得羨慕的。你認爲呢?

三重門的讀後感3

看了《三重門》後彷彿在回憶過去,而讀主人公林雨翔時,我感覺到了他性格有些跟我很相似。

正如後記中寫的:這就是生活。的確,在這本書裏作者寫的都是實話,出自作者的肺腑之言,所有的語句都是直白、尖刻的。人物林雨翔表現出的是一個少年的狂傲、一段青春的不羈。也許這是一個典型的心理年齡,十多歲的少年處在一個不安分的年齡,愛表現、愛出風頭、有一定的才華與能力,希望得到老師與同學的讚美,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所以林雨翔想樹立的是一個獨立完全的自己。對於賞識自己而自己不喜歡的老師,爲了達到某些目的,仍然會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在現在看來也許這不能叫無情,而且這種名字爲現實。

與我們這些同齡人相處,父母扮演着一個重要的角色,是父母把我們的飲食起居包辦了的。爲了我們也許父母寧願他們自己少吃一些,也不願讓我們少吃。在這之中,可能會給我們造成無形的壓力。看着白頭髮在父母頭上越來越多,受着父母充滿期盼的目光,一種肩負重任的感覺從心裏涌了上來,於是不管怎樣也要把書本中的'東西死記硬背,在班裏闖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最終,在無奈之餘的發泄被說成任性;一階段的失敗被認爲是不求上進。一個家庭的喜樂也受於自己的支配,如果考上重點大學,全家喜上眉梢,今天去新馬泰,明天去港澳臺,而敗者卻可以讓整個家庭陷入死寂、無法自拔。

在此小說告一段落,而大家仍在道路上走着,告訴自己,自己總能發光的。

三重門的讀後感4

讀韓寒的《三重門》是是在高一的暑假。

韓寒文筆的老成和文風的辛辣的確是讓人感到眼前一亮,他的閱歷,他的思想很難讓人想象這本書出自一個18歲的少年之手,但是總覺得他的深沉是那麼不自然,那麼辛辣的諷刺從這個少年口中說出是那麼不倫不類,不尷不尬。

雖然按着韓寒的意圖一路笑過來,但闔上書冊,卻發現能值得回味的快樂並不多。小說中四處伏擊的調侃和存在着語法錯誤的比喻不僅沒有加強小說要表達的思想,反而使得主題顯得七零八落,語焉不詳。真正要引起人心靈震撼的力量,在呼之欲出的時候,卻又像退潮一樣逐漸暗淡。

因爲《三重門》,一場有關教育的話題正討論的如火如荼。韓寒何去何從,教育又回如何,我想時間證明一切。 其實,我覺得《三重門》這本書還適合那些教育部門的權威,那些有免費好車的人,那些李剛,希望他們從中能得到一點東西吧

三重門的讀後感5

初次開始閱讀這本書,並非出自我本意,甚至準確點來說有點被逼迫的傾向。原因不用說,當然是來源於我們可愛的中文老師細心地想讓我們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不忘母語。關於這一點,對於已經開始感到詞窮的我來說,甚是理虧,於是只能點頭哈腰的握手同意。說來也奇怪,原本只是想要大概看一下簡介然後就草草了事的想法立即在看到第三章左右的地方消失的雲飛霧散,一點影子都沒有了。《三重門》完全不符合當今正在流行的校園青春風和古代穿越風;也跟幽默搭不上太多關係。卻不知有什麼魔力能讓一直不願意看批判風格的我,幾乎癡迷的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直到看完。當時針緩緩的指到十二點時,我輕輕地合上了電腦,靠在椅背上努力想讓自己放鬆放鬆。但不知怎麼的,腦子裏面亂如團麻。不得不說我對於《三重門》最後的結局感到困惑和不解。而且這個疑問隨着時間的推移,就如同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在故事中,韓寒把中國現代教育體系中的很多弊端和缺點都凸顯在了男主人公和他周圍的朋友身上。學生們錯誤的把讀書理解爲爲了以後好掙更多的錢,而並非爲了充實他們的內在和培養他們所散發出的氣質。可見這些孩子的家長也並非了灌輸什麼正確的信息以及做出良好的榜樣。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就是當林雨翔其中的一個朋友自豪地對他說讀書有鬼用,讀書不就是爲了有錢嗎?都有了那還讀屁書?林雨翔不語,但是我們可以大致揣摸出他當時的心情不是在心理默默地認同就是辱罵他太過驕傲,只知道仗着自己父母有錢就到處鬼混。“反正我爸有錢…”“反正我認識誰誰誰…”“我就不…你也不能拿我怎麼樣…有本事去找我爸媽…”自打出生到現在,我都數不清到底聽過多少個人用一種傲慢,居高臨下的語氣對一些家庭條件比自己差的同學或是學校任課老師這樣說了。但是平心而論,這些錢真的都是屬於你的嗎?很顯然的,錢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若不是自己父母在外面勞心勞力,到處奔波,如今的孩子們怎麼會這麼幸福?

不光是現在的學生對於學習開始產生牴觸情緒或是受到了中考,高考制度的侷限而出現偏科問題。就連老師和學校也是對於很多容易給別人帶壞榜樣的“差生”和“有靠山的學生”整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說對就對,就是錯了也勉強算對。憑着這樣的現象逐漸增多,那些天天被欺負又有苦說不出的學生只能默默忍受着一切,把痛苦扛在肩上,含在嘴裏。林雨翔就很明顯的成爲了衆多“犧牲品”中的一個代表。別人潑了水他沒阻止也要被訓;明明是對方先跟他過不去卻反而因爲一點小小的抵抗落了一個準備接受處分的下場。中國古代着名的文學作品之一三字經裏面寫道:子不教,父之過。正所謂孩子如果有問題,那肯定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出自於他的父母。林雨翔的父母從小對自家兒子抱有很大希望,天天逼迫他背古文,背經綸;卻很少真正的給予他過專屬於家人的溫暖和愛。林父不懂裝懂,只收藏而不看書。雖然韓寒基本沒有怎麼描寫到林雨翔到底受了多少他父親的影響,但是我堅信這種行爲只會讓孩子走進誤區,甚至步入迷途。作爲父母和老師,最應該做的事是讓孩子在一個快樂單純的環境下健康的成長;而不是跟株歪脖樹一樣,都站在懸崖邊上了也不知道搶救。有時候多聽聽孩子的想法不一定是件壞事;既能幫助他解決煩惱,又能在同時間減少代溝,增加感情。一舉多得的美事,何樂而不爲呢?

關於結局的部分,在經過多次反覆地思考和仔仔細細地把整本書又嚼了一遍後,我終於發現爲什麼韓寒只留給人們一句“一張落寞的臉消失在夕陽裏”,而不是把結局寫的皆大歡喜,光明的這一邊終於戰勝了邪惡勢力了。這本書是一本能夠被稱爲文學現象的書;同時它也的的確確的反應了中國中學生最真實的一面。如果韓寒真的把結尾寫的太過美好反而會讓人覺得有些虛假,畢竟在全中國現在還依舊肯說實話,又有膽量把它寫說來的人不多了。《三重門》不尊爲經典之作,卻也是一本少見難得的好書。希望這本書在開導了我的過程中,同樣點化了下一個即將要看或是已經在看得你。

三重門的讀後感6

花了好一段時間,終於讀完了《三重門》,卻沒有一種釋懷的感覺,因爲裏面有太多東西值得讓我思考……

很多人諷刺着說韓寒是個憤青,就算是這樣,又有何不可?至少別人敢愛敢恨,敢想敢說,總比那些虛僞來得實際。當我們穿梭在城市街頭時,總覆蓋一層華麗的外殼,這外殼既是人心所造,更是社會所造,它使人們在抉擇的一瞬不加思索地選擇了虛僞,卻又開始爲自己的角色感到迷離……人活着,或多或少爲的就是快樂,爲自己的快樂而快樂,爲親人、爲朋友、爲他人的快樂而快樂,而對於韓寒,他所希望得到的快樂是更多人的理解,這裏是更多人而不是所有人,因爲他更需要在他身旁的人的離解,至於那些高踞在高等教育上人云亦云的人,也就漸漸地無關緊要了,畢盡他一個人的力量終究難以改變幾個時代的力量。在回到憤青的話題,我同樣也有當憤青的慾望,但我沒有那個資本,我難以將自己所有的敢愛敢恨毫無顧忌的詮釋出來。站在自己的天空望着韓寒,發現自己這兒比他的世界小了好多,他那裏的暴風烈日使他擁有了更多絢麗的彩虹,我默默退後了腳步。

記得我最初看到韓寒的文字,是從《像少年啦,飛馳》中的序開始的,(我更喜歡看序或者後記,因爲那裏會有一個相比而言更真實的雕塑出現在眼前,我們能做的,就是從雕塑已固定的神情中感受它的心聲)接着便是《三重門》,以及他的博客,其實他的東西我所看的並不算多,說起來難免會有些主觀。在《三重門》裏,我能感受到韓寒在描寫青少年單純、幼稚卻又自認爲成熟的愛情背後,更多展示的是當今素質教育成果,一個個老師敷衍、清高、片面,而學生也是高傲、虛僞、所寫的文章矯揉造作、盲目追求方框中的個性,學校裏的領導做足了表面文章,把素質教育當成了玩RPG遊戲,平時隨便搞點這樣那樣的小活動,站在高處看似乎每個學生都忙得不亦樂乎,心想所有人的素質的數值一等都有不小的上升了,然而學生們的確在這些活動中收穫了不少――是經驗(在老師、校領導面前受點罪、演點戲,回過頭來三五成羣拼命地罵)……不明白爲何很多人總是在大力宣揚我國的素質教育多麼多麼的成功,取得了多大多大的進步,我想也只能敷衍地用每個人心中的比例尺各有長短不同來解釋罷。

我正躋身於當今素質教育的長龍之中,是社會、是家庭堵攔得讓人只有這一條出路,又或許我又更多的出路,只是我不敢於承認罷了。就好像我正站在素質教育高塔上,看到窗外或喜或悲的他,只能油然而生一種同情、一種敬佩,卻不敢從高塔上向下跳,走進他的那般世界,只能繼續邁向一切未知的塔頂。這或許就是我最痛恨的地方,窗外的光景和塔頂的神祕都讓我留戀,以至於難以完全投身於任何一個選擇之中,我還在徘徊,由於我的不敢於愛,不敢於恨,不敢於想,不敢於說,簡單的歸結便是虛僞,我不想歸罪於誰,因爲選擇比埋頭努力更能讓人在成長中成熟。我不想現在就做出我的選擇,因爲隨着對自己的不斷認識,我會更加理性地面對未來。

我不想用點評的語氣去談韓寒,因爲誰都沒有資格去評價他人的人生,我也不想在文章中出現中國這樣的詞,因爲我知道,我很渺小,和所有人一樣那麼平凡,一輩子也望不盡它。

輕舒口氣,終於,外面天亮了,又要開始踏上走往校園的征程,之前的話彷彿是在睡夢中寫下的。好了,我現在能做的只有上學了……我確確實實沒有勇氣去當一名反對現行教育制度的小混混,只能在夢中默默地祝福韓寒,真的,快樂就好。與其不斷地爲未來的選擇而煩惱,不如踏踏實實的過好每一天,未來的讓未來去選擇吧……這纔是真正的我,反正我是金子,總要閃光的……

三重門的讀後感7

看《三重門》彷彿在回憶過去,而讀主人公林雨翔的故事就有對看鏡子照的感覺。

正如後記中寫的:這就是生活。的確,本書寫的都是大實話,出自肺腑之言,都是直白,尖刻的。人物表露出的是少年的狂傲,青春的不羈。也許這是一個典型得到心理年齡,十來歲的少年處在一個不安分的年齡,愛表現,愛出風頭,有一定的才華與能力,希望得到老師與同學的讚美,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所以林雨翔想樹立的是一個獨立完全的自己。對於賞識自己而自己不喜歡的老師,爲了達到某些目的,仍會好好地利用這個機會。在今人看來這不能算作無情,且美其名曰“現實”。

與我們這些同齡人相處,父母們扮演的上一支配者與被支配的角色。我們的飲食起居都是父母包辦。爲了我們,父母寧可自己少用一點也不會讓我們比別人差。這在無形中給我們造成了壓力,使得我們被“逼”着學習,其實關心、理解並不是父母單方面的“必要條件”,而是親子間互相的“重要條件”。看看兩鬢斑白的父母,受着充滿期盼的眼光,一種肩負重任的感覺自心頭由然而升,於是硬着頭皮勉強往書堆裏鑽。最終,在無奈之餘偶然的發泄竟被說成任性;一階段的失敗被認爲是不求上進,貪玩,父母對女兒的言行表現有最後的裁判權。反之,一個家庭的喜樂也受我們的支配,女兒考上重點大學,全家津津樂道喜上眉梢。更有勝者,一家三口今天“新馬泰”明日“港澳臺”。如果孩子高考落榜,那麼家中立刻變得死氣沉沉,靜若無人,有時還有吵架聲傳出;學習考試期間家長陪讀陪夜是普通現象。可謂“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用心我們永遠也不會理解,更不會接受。

孩子的無奈,父母的期待,老師的苦衷。你可以對當今的教育制度抱怨,但不應指責。或許現在的你正如那個林雨翔。《三重門》沒有結束,林雨翔只是在十字路口發呆,不知道結尾應是什麼。到此,小說告一段落,而大家仍在自己的道路上繼續走着。作者也希望各位能繼續。無論發生什麼事告訴自己:我是天上的星宿,總是發光的。作文

三重門的讀後感8

之前一直聽別人說過這本書,卻一直因爲考試的事情而不得不壓後拜讀的時間。高考之後又限於和衕學的聚會以及家人親戚的祝賀當中。進了大學以後,對大學生活得濃厚的興趣以及強烈的好奇心徹底的阻礙了我看書的慾望。知道今年春節,在書店的書架上偶爾看到了這本書,於是買下來準備細細品讀。

今天終於將這本書看完,雖然只用了幾天的時間,但是在這幾天中,卻有了一些感悟,因此想要寫下來以記錄我的這些感想,同時也是爲了紀念我的一個新的開始吧。

剛開始看這本書時,只是覺得裏面的很多語言詼諧而且幽默,激發了我更大的興趣,我想這個或許也是這本書獲得大衆的認可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吧。其次,在這些詼諧幽默的語言中,卻蘊含着大道至簡的道理。在字裏行間中說出了很多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社會中,朋友之間,家庭中出現的一系列的矛盾。而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在書本的字裏行間中,通過幽默的話語,說出了用一般的語言所達不到的效果。

文章的主角林雨翔從初中到高中的生活經歷,構成了本書的全部內容。然而就是通過描寫了林雨翔的普通人的生活,揭露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或者說是社會的矛盾。首先說的是林雨翔在初中的生活中出現的一系列的問題,學校中的馬德保與羅天誠,蘇珊與沈溪兒,基本上這四個人與學校中其他的一些事情,反應出很多的問題。青少年的早戀問題,在學習上的補課問題,這裏說的補課當然不是正常的補課,還有青少年的莫名的攀比等等的問題。圍繞着這些問題的展開,其主題其實是爲了抨擊與諷刺當代的教育體制與教育制度,這一點在林雨翔高中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更加的明顯。高中校園設施的差勁,花錢買進學校的也不是一個兩個。

而在家庭教育的方面,韓寒沒有否認林父林母對於林雨翔所付出的愛,但是同時韓寒也寫出了林母累長城的巨大的癮,對於林雨翔來說何嘗不會產生比較不好甚至是比較惡劣的影響?這也就從一個比較小的側面反映出家庭的教育在一個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所起到的影響力也是不可小覷的。

中考之後的林雨翔,陰差陽錯之下又與他喜歡的同時也喜歡他的蘇珊失之交臂。林雨翔進了市重點,而蘇珊故意沒做前五題的選擇題只是爲了能和林雨翔在同一所學校。這不能不說也是我們青少年在年輕時所期待的浪漫的愛情,然而現實卻總是殘酷的,不像電視中都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在等待着我們。

高中的林雨翔又是在渾渾噩噩中度過,在與錢榮,與自己的室友,與文學社,與校長等等人物的周旋中艱難的求得自己的一片生存的空間。在描寫這些場面的語言中,我們可以絲毫不費力氣的感受到一種濃濃的在社會中才會遇到的勾心鬥角。尤其是在林雨翔與錢榮、與文學社的社員之間,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整本書中,韓寒所想表達的中心思想是對現在的教育制度與教育現狀的極大的諷刺。然而讀過這本書之後,確實是有很多額外的感悟,蘇珊對於林雨翔的感情是比較打動我的地方。

其實最感興趣的還是文中幽默詼諧而又富含哲理的的語言,此處摘兩例。

1:歷來博學之人,大多奇醜。要不是實在沒有女孩子問津,誰會靜下心來讀書。

2:妓女賺錢,是因爲妓女給了對方快樂;而教師給了學生的都是痛苦,卻照樣收錢,這就是家教的偉大之處。

三重門的讀後感9

林雨翔從小被父親強迫揹着那些《戰國策》之類的古文,一開始父母常常鬥嘴,後來因爲母親被“發掘”出了打麻將的才華,經常早出晚歸,致使父親想鬥嘴的人也沒有,一句“賭場出瘋子,情場出傻子”說出了這個家庭的情況,一家人也過的心安理得。由於林雨翔小時候熟背的那些古文,使其十分驕傲,爲此林雨翔在學校的人際關係並不好,但是後來在學校認識了菜鳥老師,拍起了菜鳥老師的馬屁,致使那位菜鳥的老師和林雨翔相處也是十分融洽。後來,文章中寫到了林雨翔喜歡上了很漂亮的女孩Susan,寫到了林雨翔和另外一名男孩對Susan的愛慕之情,以及林雨翔因爲對Susan的癡戀成績大退,又不得不即使補回來趕上平均分。在還有一個學期就要即將畢業的時候,父母開始擔心林雨翔的成績,而在他左右囑咐,只可惜天空不作美,林雨翔並沒有考上高中,最後無奈的父親只好用錢將他送到市重點中學。

讀《三重門》,我會爲Susan與林雨翔的朦朧愛情所感動,甚至流淚。心心相通卻無以表達,朦朧愛情之美就在於朦朧。而對於林雨翔的遭遇,我更覺可惜。熱愛文學卻無以發揮,被其餘學習所羈絆,與現實中的韓寒極爲相似。

或許它打動人的地方就在這兒,韓寒受同齡讀者愛戴的原因也在此。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永遠是一個值得品讀的話題。看《三重門》總是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也是一個高中生,也身處在三重門的怪圈裏面。只是我沒有像林雨翔那樣嚴厲的父親,我應該感到幸運。

三重門的讀後感10

《三重門》是韓寒的首部小說,相信讀者大多是學生。作爲韓寒的同齡人,遺憾的是我十年之後纔讀了這部作品。正也許是晚讀了10年,心態上總體趨於平靜和理解。首先肯定的是這部作品的確比較寫實地反映了當時中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許多問題,比如如何面對學習的壓力,如何面對家長和學校的管理,如何處理愛情問題,如何融入同學……。這些問題其實是我們每個從學校教育走出來的人所必然面對的,無可逃避。但問題是當處理這些問題是出現不通暢的時候,我們的學生怎麼辦。他們抑或她們可能就會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甚至可能誤入歧途,自暴自棄。此時,作爲家長、老師、朋友和社會能不能多些寬容和理解,或者給予必要的支持、鼓勵、指導。這是全社會都要反思的問題,畢竟我們都經歷過成長的煩惱。其次,《三重門》讓我驚訝的是作者的知識面之寬廣,文字之犀利。文中旁徵博引之多,比喻視角之獨特,語言幽默之極,讓讀者領略到了作者小小年紀便有了如此深厚的文學基礎,至少從涉獵面上已足夠寬廣。第三個值得肯定的是小說中對林雨翔和susan之間懵懂愛情的描寫,很單純、甜美、沒有一點雜質。作爲一箇中學生的愛情觀也不該有太多社會的影子。相信每個人都對曾經追求或正在追求這種純潔無暇的理想愛情,並且追求真愛過程本身就是美好的、值得珍惜的,不論結果如何。

有些人可能會指責《三重門》作爲小說,並沒有精彩的結構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不能吸引人,並且結局是可悲的,讓人很不爽。其實這些要求對於18歲的韓寒來講未免太高,況且韓寒本人也不希望這樣。總體來講,這是一部反映現實中學生成長煩惱的作品,文中透露出作者看待現實問題的敏銳以及對社會所謂陰暗面的抨擊和嘲諷,自然有其存在的意義和道理,但有些主張未免過於偏激,比如對現行的教育制度強烈抨擊,也許現有的教育制度不是最好的,但卻是現階段最合適的。另外,文中對社會故事的描寫明顯不夠深入,比如在飯店打架的故事,也反映出作者年齡尚小、缺乏社會閱歷,而這種閱歷恰恰是好作家必備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