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陽光少年有感

讀陽光少年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3W 次

讀陽光少年有感1

讀陽光少年有感

昨天我讀了《陽光少年》,被這個故事深深的感動了。故事講的是:甘肅省平涼市有個叫張曉的男孩,父親早逝。他從5歲開始,克服了旁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不嫌髒,不嫌累,精心侍奉癱瘓在牀的母親。在小學階段,年年都是學校的三好生。在學習上,他和同學們互相幫助;生活上,他樂於助人,關愛他人。用自己14年的行動實踐着“百善孝爲先”的傳統美德。

看看故事中的張曉,再看看同學們和我,哪一個不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天有不測風雲,三年前,媽媽得了骨質增生,雙腳走路不太方便,只能在家做點輕微的家務活。爸爸爲了能早日給媽媽籌手術費,外出打工了。家裏一下亂了套,照顧弟弟的責任落到我的頭上,慢慢地,我覺得弟弟越來越不討人喜歡,淘氣、喜歡吃零食,家裏經常被他弄得亂七八糟的,更可惡的是喜歡跟媽媽打小報告。媽媽經常批評我沒照顧好弟弟。一受到媽媽批評,我就和她慪氣,有時乾脆不到學校讀書。我傷透了媽媽的心啊。

凌晨做飯,寒夜縫衣,雨天拖着病腿送傘,生病時夜以繼日的守護,想着這些我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媽媽,對不起!女兒不孝!

我決定:從我做起,從今天開始,把孝心獻給父母。

讀陽光少年有感2

名人巴爾德斯曾說過:“快樂應該是美德的伴侶。”的確,我們即使遇到了困難,也應該要自信快樂起來,做一個陽光少年。《陽光少年》這一課主要告訴我們應該快樂自信,時間是公平的,終點是一樣的,即然不得不面對困難,那還不如保持開朗的心情,做一個陽光少年。

1996年,李小鵬入選國家體操隊,1997年,李小鵬獲得世錦賽冠軍。接着,他又奪得兩枚金牌。可是就在他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李小鵬在20xx年的十運會上腳意外受傷了,一直到20xx年底才治癒。正當他躊躇滿志的時候,命運卻又給李小鵬開了個玩笑,他的右腳第五根踝骨粉脆性骨折,這次傷得比上次更厲害,使李小鵬的心上抹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可是,在這考驗人的關鍵時刻,李小鵬選擇了堅強——做一個陽光少年。20xx年4月,李小鵬再次獲得2枚金牌。

我們應該像李小鵬一樣有他那種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李小鵬雖然在人生的低谷多次受傷,但是,他並沒有放棄,而是選擇了堅強,做一個陽光少年,最終又贏得了比賽,贏得了精彩的人生。“人生就像一面鏡子,你對着它笑,它也對着你笑。”的確,李小鵬就是這樣做到,可是我們有時卻因一點小小的絆腳石而消極,逃避,沒有與困難作鬥爭的勇氣與意志。比如我們有些同學上課時總想着睡覺、玩遊戲;考試時遇到難題時不假思索就選擇放棄;生活中遇到挫折時不是選擇微笑面對,而是逃避,從而與陽光少年背道而馳等等。如果我們像李小鵬那樣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做到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站起來,如果我們堅信暴雨過後必定有彩虹,那麼我們一定會成爲一個陽光少年,成爲一個具有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精神的陽光少年,從而勇敢的跨過那些“絆腳石”,漂亮的打敗那些“紙老虎”。

讀完這篇課文,“陽光少年”四個字永遠刻在我的腦海裏,並時刻激勵着我前進!

讀陽光少年有感3

“媽媽,你渴了嗎?曉曉給你倒開水。”

“媽媽,你餓了嗎?曉曉給你熬粥喝。”

你一定不會相信這些話是一位年僅5歲的孩子說的,他就是張曉。我在《陽光少年》這篇文章裏認識了他,並被他深深地打動了。

張曉是個可憐的孩子,他四歲時,父親因病去世,重病的母親也癱瘓在牀,小小年紀,張曉就承擔起家庭的責任,既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還要照顧生病的母親,他每天早起晚睡,幫媽媽梳頭、穿衣服、洗臉,還學會了生火、做飯、洗衣、拾柴,做着一個成年人要做的事情,即便是這樣,在學校裏,他依然成績名列前茅,每年都能評上三好學生。命運坎坷,身處逆境的張曉,知恩圖報,自強不息,特別是他孝敬母親的事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我今年已經八歲了,和他相比,我十分羞愧。我對張曉孝敬父母的品質肅然起敬。《三字經》裏曾提到過:“孝於親,所當執。”是啊!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他們這樣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們拉扯大,多辛苦啊!我們這些後代子孫難道就不應該好好回報他們嗎?黃香從小就懂得“孝道”,夏天炎熱時,用扇子爲父親扇涼枕蓆;冬天嚴寒時,以身爲父親溫暖被子。大家想想,一個只有五歲的孩子,就知道要孝敬生病的母親,更何況我們這些少先隊員呢?我們更應該孝敬父母,做他們的榜樣啊!可我們,一個個,都是嬌貴的“小皇帝”、“小公主”,一個個,都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掌上明珠,爸爸媽媽含我們在嘴裏怕化了,捧我們在手上怕摔了,因此,我們都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多不好啊!爸爸媽媽煮了白米飯,我們卻偏要吃零食;看到了別人有了漂亮的東西,我們就吵着要買,爸爸媽媽拗不過我們,只好依着我們;家裏的活用不着我們親自動手,爸爸媽媽們自己會幹的;房間裏亂七八糟的,爸爸媽媽也會幫我們收拾乾淨;每逢週末,吵着讓家長帶我們上公園玩,絲毫不顧他們的感受,家長只好從百忙之中抽出空來陪我們,我們簡直成了一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家庭小霸王”了!我們怎麼能跟張曉比呢?

一個五歲的孩子,他的心裏多麼想和別的孩子一樣玩漂亮的玩具,多麼想吃着可口的食物,多麼想過着小王子、小公主一樣的生活,當何奶奶把香甜的饅頭遞給他的.時候,懂事的張曉說:“謝謝奶奶,我不喜歡吃饅頭,我還是把它留給媽媽吧!”放學後,張曉把饅頭拿給了媽媽。我每天吃的飯菜都是我的奶奶精心做出來的,可是我每次都像評委一樣評論着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東挑西選,稍不合口味就把嘴巴撅得老高,都可以掛個大油瓶子了。想想張曉的行爲我覺得臉不禁紅了起來。

他用幼小的肩膀擔起家裏的重擔,他是家裏的脊樑。一個大人要照顧一個幾歲的孩子容易,而一個幾歲的孩子要照顧一個大人是很困難的,我們的父母不需要我們照顧,我們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聽他們的話,好好學習就是對父母最好的照顧了和最大的孝順了。但是,有時候我們卻做不到。

今天讀了張曉的故事,我深受啓發,我知道了今後該怎麼做。

張曉,大家都說你是人生路上“含淚奔跑的陽光少年”,我要對你說:“張曉,加油!你是我學習的榜樣!”

讀陽光少年有感4

舞臺上。女孩穿着舞裙,伴着柔美動聽的旋律翩然起舞。她的笑臉仿若成了一朵小小的茉莉,微微開放着,純潔、淡雅,將那淡淡的清香傳遞給臺下每一個觀衆,讓他們的心中馨香無比。

這個溫雅可愛的女孩,名叫吳琪。但誰能知道,她竟是一個雙耳失聰的聾啞孩子。打出生起,她便被剝奪了聆聽美好的權利,她只能生活在寂寞孤寂的無聲世界中。

吳琪沒有怨天尤人,自暴自棄。相反,她積極參加各種興趣小組,油畫、田徑,每一種愛好她都以最努力的姿態去完成它,老師同學們都被吳琪這股“倔勁兒”所深深感動。

本該生活就這麼安安靜靜地過着,但命運之神總願意去親近勤奮之人。吳琪無意中在電視中瞥見了邰麗華領銜表演的舞蹈《千手觀音》,她深深被舞者那高貴優雅的姿態所吸引,更重要的是,她知道了聾啞人原來也可以跳得那麼美,那麼棒,那樣出神入化。這一幕,在吳琪那波瀾不驚的心中如排山倒海,掀起滔滔巨浪。從此,吳琪的心中埋下了一粒小小的種子,她暗暗鼓勵自己:“我也可以和邰麗華跳得一樣棒!”

夢想終歸是夢想,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尋到這尾幸運之魚。吳琪是聾啞孩子,她聽不見音樂,感知不了舞曲的旋律,跳起來難免有時疏漏了節拍,一般人根本沒有耐心一遍又一遍練習着根本聽不見音樂的舞蹈。

但吳琪不怕,即便長時間的訓練使她腰痠背痛,渾身的骨頭都似散了架般,但這個堅強的女孩,汗水動搖不了她,疼痛擊敗不了她,艱辛爲難不了她!她要和命運搏戰,她要爲自己的夢想奮鬥!

夢想再大,也不嫌大;追夢的人再小,也不嫌小。是的,吳琪沒有因爲自己是聾啞人而止步不前,相反,夢想讓她全身勃發出無窮的力量。她堅信有這一天,她會和邰麗華姐姐一樣,在絢麗的舞臺上,在萬千觀衆前實現自己的夢想。

很多人面對挫折,怨懟命運的不公,將大把大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抱怨中。其實,上天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起碼,他賜予了我們生命和時間。也許在你不停埋怨時,有人正渴望能得到一雙會說話的嘴巴;也許在你厭煩身邊的噪音時,有人正渴望能得到聆聽有聲世界的機會。其實,換個角度思考,人生不就是一場漫長的考驗嗎?《聖經》上有這麼一句話:上帝在爲你關上一扇窗時,必然會爲你打開另一扇窗。

正如20xx年申奧形象大使桑蘭,她曾是一名體操運動員,誰也沒有想到一次意外讓桑蘭永遠失去了雙腿。但桑蘭沒有自怨自艾,她用她的堅強向世人表明,殘酷的命運並不可怕,只要有堅強的信念,一樣能讓夢想起飛。桑蘭通過自己的拼搏在另一片領域取得驕人卓越的成就,爲自己打造了一個全新的靈魂。

我也有這方面的切身體會。記得小時候從樓梯上摔下來,骨折,三個多月才勉強在媽媽的攙扶下重新學會了走路。有人因此對我表示同情,但我從不這樣看待自己。在這漫漫三個月中,我不僅飽讀詩書,學會了思考,還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人生感悟。這,不也是一種別樣的收穫嗎?

突然想起一種花,茉莉。說實話,它很普通,沒什麼特別之處,既沒有玫瑰怒放時的豔麗,也沒有月季那沁人心脾的奇香。它只是作爲一朵花,默默成長,默默開放,以一朵花的驕傲開放在這千紫萬紅中。

我以爲吳琪也是這麼一朵不起眼的茉莉。雖然平凡,但它努力釋放它的美麗,它的香味。每個人都不可能阻止一粒種子想開花的心!舞臺上的吳琪,恰如這麼一朵努力向上的茉莉花,清新淡雅,正靜靜地綻放着她的美麗。

讀陽光少年有感5

一個少年能感動一座城市,也許你會覺得不大可能,然而,這積極陽光,堅持執着的少年確確實實存在,她就是被評爲“20xx年度感動瀋陽的十大人物”之一的陽光少年祈文博。

祈文博出生在一個比較貧困的家庭,一家三口租住在一間僅有十餘平方米的棚戶房裏,靠父母賣魚維持生活。雖說日子清苦了些,但一家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小學二年級那年,老天爺跟她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媽媽患了精神分裂症。從此以後,她輟學在家,成天提心吊膽地照顧着媽媽。屋漏偏遭雨,四年級時,災難再次降臨到她的頭上,爸爸被確診爲膀胱癌、肝硬化晚期,高額的治療費用,使入不敷出的家庭雪上加霜。面對如此沉重的災難,就是成年人也會被壓垮,更何況祈文博還只是一個孩子。然而,她不但沒有被困難擊倒,反而用柔弱的身軀築起了一家人遮風擋雨的堅固屏障,用樂觀向上,頑強勇敢的品格譜寫了感天動地的人生篇章。

她令我感動的地方太多太多:二年級時輟學在家照顧患病的媽媽,爲了避免媽媽跑丟,睡覺時用一根細繩,一端栓住自己的手腕,一端栓住媽媽的手腕;爸爸生病後,她靠撿垃圾維持全家的生活,每天凌晨4點就起牀,照顧爸爸媽媽,做家務,一切安頓妥當才步行去學校;對於她來說,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照顧家庭上,學習的時間都是擠出來的,可她的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中考時還以762分的好成績位居全區第一;可以這麼說,老天爺對她太不公平了,然而她卻不這麼認爲,仍然心懷感恩,熱愛集體,樂於助人,利用假期,熱心爲鄰里的孩子補課,玉樹地震,她還捐了15元……

讀完介紹祈文博的文章,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想想我自己,和祈文博年齡差不多,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裏,過着衣食無憂、快樂自在的生活。在享受爸爸疼愛,媽媽體貼的同時,心中卻常有不滿,嫌爸爸管得太嚴,媽媽嘮叨太多,穿的、吃的、玩的、用的全都追求時尚,跟風潮流,朝爸媽發脾氣也是家常便飯。作爲班級的班長,協助老師管理班級,幫助後進同學理應是我應盡的責任,捫心自問,我又爲大家服務了多少呢?與祈文博相比,我真是太渺小了。

祈文博,我要好好感謝你。今後,你將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面鏡子,激勵我積極樂觀,笑對人生;你更會成爲我求學道路上的一個標杆,鞭策我不懈努力,執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