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名著《蘇菲的世界》讀後感三篇

名著《蘇菲的世界》讀後感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最近拜讀了一下哲學大師“喬斯坦·賈德”的鉅作——《蘇菲的世界》與《紙牌的祕密》。當然,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的,還是《蘇菲的世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著《蘇菲的世界》讀後感三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希望有所幫助。

名著《蘇菲的世界》讀後感三篇

  名著《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

假期裏我讀了一本書,叫《蘇菲的世界》,我深有感觸。

故事講的是一位14歲的少女蘇菲不斷接收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引下蘇非開始思索,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想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書中敘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獲益良多。而它所敘述的哲學,讓我明白了許多。閱讀完這本書後,我也開始思索什麼纔是“真實的自己”。有時擔心自己的人生是否只是南柯一夢,或真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呢?也許自己就像蘇菲一樣,像愛麗絲般去夢遊仙境?

其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是蘇格拉底。大約在公元前3、400年,出現了一位對歐洲思想有重大影響的人物——蘇格拉底。他說的話總是令人能夠領悟哲學的真理。然而對某些人而言,這樣的說話無疑是當衆出醜,並變成世人的笑柄。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揚新的神明,墮落青年人”而被處以死刑。他本來可以央求陪審團手下留情,免於一死。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因爲他注重良知與真理,爲了守護自己的真理而死,這也是無比自豪的。他那種爲了真理而戰,爲真理而獻身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使我更深切的領會到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這句話的意義。

《蘇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讚歎、還有對人生意義的關心與好奇。

  名著《蘇菲的世界》讀後感2

是否曾經想過,我是誰?我爲什麼會在這兒?

我只知道,看這本書之前,我從沒思考過。可能不只是我,幾乎每個人都把這個世界想得太過理所當然——因爲我們早已熟悉這個世界。世界的多姿多彩,彷彿與我們無關。就如作者用的比喻,宇宙就好像魔術師從帽子中拉出的一隻兔子,而我們人類則是兔子毛皮深處的寄生蟲。我們都在兔子的毛皮深處舒服的躺着,對魔術師的祕密毫無興趣。只有哲學家,不停的順着兔子的細毛向上攀爬,想探究魔術師的祕密。

這本《蘇菲的世界》,帶着主人公蘇菲爬回兔毛尖端的同時,引領讀者進入了哲學殿堂。讓我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哲學是什麼?我想,可能,哲學就是認識自己,不一樣的自己。

合上這本書,回憶起帶給我感觸最深的“我思故我在”。或許,我們活着的世界也只是造物主寫的一本小說罷了,連我們是否真正存在都需要證明。笛卡爾說過:“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如果我不存在,那麼我不思考。如果我思考,那麼人生就意味着虛無縹緲。”他認爲,我們應該要懷疑一切,但不能懷疑“懷疑”這件事本身。這種觀點,讓我覺得與“莊周夢蝶”相類似。到底是周公做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周公?在處於“毛皮深處”的人看來,一個人在醒時的所見所感是真實的;夢境是幻覺,是不真實的。雖然,“醒”是一種境界,“夢”是另一種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莊周是莊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可是,這樣的一個思考,卻讓我犯迷糊,讓我感到了一種“人生如夢”的人生態度。

類似的種種,這不禁讓我用最初的目光重新打量起這個世界。馬爲什麼叫“馬”?鳥兒爲什麼會擁有翅膀?難道只有人才會有思想嗎?……

《蘇菲的世界》——夢的世界,智慧的世界,亦是哲學的世界。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未知、探索的世界讓讀者恍然發現自己原來已經在兔毛深處躺了那麼多年……

  名著《蘇菲的世界》讀後感3

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當被問及這些問題時,你是否會困惑?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幫助是:哲學家對一系列哲學問題探討的背後,給予我思考的空間。給我不同的思考問題的角度,以及打開我認識這個世界的大門。

該書以主人公蘇菲爲線索,書信爲引子,通過與艾伯特書信來往,蘇菲學習了從耶穌時期到現代社會的哲學歷史,跟着蘇菲的腳步,讀者會收穫西方哲學史中很多大師的經典理論。

開篇就說:“人類就像從魔術師的禮帽中變出的小白兔,而哲學家會去探索魔術師的奧祕。”從耶穌時期到現代社會。艾伯特很系統的給蘇菲講了前後幾千年的哲學思想。

自然派哲學家代表的事物不會從無到有的觀念,德謨克里特斯的原子論即世界有很多單位原子組成,柏拉圖的理性論,亞里士多德的觀念與理性,以及巴洛克時期,中世紀的哲學,笛卡爾的機械論,洛克,休姆,康德黑格爾的哲學……

總結哲學,無非是關於理性的探討,從而引出的一系列提問:人是否有永恆的靈魂,人生下來就有一套觀念嗎,你發生的事情是命中註定的嗎?你相信理型的世界,還是感性的觀念?

在探討這些問題時,有一位哲學家提出一個現象,這個現象就好有一個滾動的球,然後人在上面,問:這個球從哪裏來。哲學喜歡問事物背後的原因,它要求我們將思緒從問題裏跳出來,作爲一個“旁觀者”去理解問題。

我們都是兔子毛皮深處的細蟲,哲學家相比其他人而言,他們會盡量爬出毛皮深處,去毛皮頂端,看看究竟是回什麼事。我個人認爲,學習哲學的意義在於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鍛鍊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畢竟只有想清楚了,才能做明白。

祁克果提出人生的.三個階段:美感階段~道德階段~宗教階段,指出人生活的方式分別是快樂主義,道德的態度,以及宗教的責任。我認爲自己現在正處於第二個階段,道德階段,認識到自己,的確開始在意事情對與錯,而不再是爲追求簡單的快樂。

我們只不過是地球上小小的沙塵,在地球在還有宇宙,地球在不斷的運動之中。由於世界大爆炸,碎片(各星球)現在依然在四面八方擴散,且總有一天,碎片會再次聚合成一個球。

我們也許不會看到世界變化的全過程,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其他人的著作認識這段歷史,預言未來!達爾文的進化論證明物種有一個共同的祖先,經過環境的篩選,生存能力強的物種得以存活下來。

弗洛伊德的潛意識與夢,告訴我們控制好自己意識與潛意識的大門,而且最好是把門半關着。精神病人就是過度的在意潛意識,讓潛意識失控的後果。夢中,我們都是自己的導演,編劇,是潛意識的天堂。夢能間接滿足我們心靈的需求。

蘇格拉底的談話的藝術,提到,智慧與愛智慧是不同的,哲學家是一類追求智慧的人,他們覺得自己一無所知。柏拉圖提出理想國的哲學,他認爲世界的發展好比如上帝提前建好的積木,有一個理想的樣子。人是有永恆靈魂的,用同一個磨具做出的餅乾,形狀都一樣,放到這個世界,就是說磨具是提前我們大貓裏有的。

亞里士多德則不同意他的老師的思想,他認爲人在沒有看到磨具之前是沒有一個概念的,他相信感官的世界,即看到過,聽到過。

這本書帶領我初步瞭解哲學,開啓我哲學的大門,受益匪淺,如果再讀一遍。我會逐字逐句記好筆記,因爲它值得去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