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什麼是教育》讀後感大綱

《什麼是教育》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雅思貝爾斯認爲,教師不能認爲自己比學生優越而不能與學生平等相待,如果這樣,那一定是以教師爲中心的教學。教育環境能影響一個人一生的價值定向和愛的方式的生成,所以愛的理解是師生雙方價值昇華的一個因素。老師和家長往往以專制自私的愛的名義,扼殺了太多寬容博大的愛的人格的生成。

《什麼是教育》讀後感

雅思貝爾斯區別了訓練和交往的不同。教育過程中的訓練必然是不平等的,是以教師爲中心的,是沒有真正的愛的理解的。而師生交往的教育方式,是在命運相連,身心敞開,相互平等的狀態中完成。人的自由意志因交往而形成和發展,獨立人格因此培養,而不會淪爲別人的思想奴隸。反觀現實的師生關係,在應試教育的被動訓練中,師生逐步喪失獨立性,共同淪爲考試的工具。主動探求的熱情和好奇,嘗試改變現狀的勇氣和決心,在羣體無意識的功利大潮中,蕩然無存。

雅思貝爾斯提醒我們教育不是照料和控制。所以教師不是園丁,學生也不是花草。照料和控制的工作容易淪爲機械的重複,這樣就意味着生命體的萎縮、無節制、變得晦暗不明和無知粗俗。教育在於鑄造靈魂,這是教育區別於其它工作的本質所在。

雅思貝爾斯認爲教育的原則是喚醒靈魂的覺醒而不是學習平庸的知識。這一點和韓愈《師說》裏的“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的思想不謀而合。教育既不容許對知識的死記硬背,也不是凌空高蹈,不切實際的要求人人成爲專業的思想家。教育的'過程是讓教育者在實踐中自我練習、自我學習和成長,體驗和嘗試是必需的方法。教會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方法,是教師課堂教學的根本目標所在。

雅思貝爾斯不同意中國傳統“先背後解”的強迫學習觀。中國傳統教育認爲,受教育者當時獲得他並不理解的知識,但終有一天他會理解這些知識,並將它賦予靈性中,逐漸接近知識的精義。但這種被動強迫的學習,必須讓它導向自我強迫纔會發生預期效果,讀書筆記.否則會對學生的精神傷害極大,最終會將學生引向對功利性世俗的追求。這一點振聾發聵的提醒,已經被應試教育下的僞寫作所暴露。無論是古代的八股制文,還是現在的高考套路化作文,爲了迎合和博取閱卷老師的口味需求,考生都是從預備的素材庫中,不假思索的簡單堆砌成文,以求得考學需要的分數,根本不顧文章的價值和意義。

總結來說,愛與交往是人的靈魂的重要需求,它們構成了人類必需的文化環境,即教育。與愛相對的是怯懦,怯懦害怕交流,怯懦助長了別人對自己的控制,而以愛之名的控制往往造成了教育的愛的初衷的最終落空,雅思貝爾斯的教育思想告訴我們謹防陷入教育的誤區之中而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