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老舍《駱駝祥子》讀後感1000字

老舍《駱駝祥子》讀後感1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小說通過對歷史文化傳統悠久的老北京市民社會的描繪了一幅豐富多彩的時代風俗畫。它真實地描繪了北京一個人力車伕的悲慘命運。以下由本站網小編爲您提供駱駝祥子讀後感1000字範文,歡迎閱讀借鑑。

老舍《駱駝祥子》讀後感1000字

  【篇一:《駱駝祥子》讀後感1000字】

第一,老舍以自己當時生活環境,所見所聞及遭遇,真實地寫一個勞動者—人力車伕坎坷悲慘的生活,這樣令當時的讀者有深刻的感受及有切身處地的感覺。另外,同是生活在坎坷悲慘生活的讀者看了後可以感受到有人明白他們的遭遇,知道如何面對他們的不幸。

第二,老舍真真實實地,赤裸裸地,沒有一點扭曲,沒有一點修飾地寫這個人力車伕而將當時中國黑暗的舊社會對勞動者的種種剝削及壓迫完全地呈現在讀者眼前。這樣可令看了這書的政府官員瞭解勞動者可憐的生活,從而改善中國黑暗的舊社會對他們種種的傷害。另外,其他階層的讀者看了後可瞭解勞動者的可憐生活,從而幫助他們面對各種困難。

第三,老舍用北京地道白話文寫這本書。這樣看《駱駝祥子》的讀者階層便會廣闊一些。而且那些語文水評不高的市民便不會因語文的障礙而影響不能看懂老舍所表達的。

我看完《駱駝祥子》後,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我非常不想這長篇小說完結,有想繼續看下去的感覺。老舍寫這部長篇小說非常出神入化,能夠引人入聖,而且警動後世。

與此同時,作者通過祥子所反映出來的有關人格改變的問題,也給我很深的印象。祥子迫於生活的壓力一步一步墮落爲社會垃圾,如果環境不是這樣惡劣,那麼祥子一定不會是這樣的。可是事實是這種事情即使是在現在的社會也在不斷髮生,每天都有很多人爲生活所逼,失去了一開始的品格,成爲和祥子一樣的行屍走肉。很多時候我在想,如果祥子生活在現在的社會裏,那麼情況一定就不一樣了吧?可是事實告訴我,那是不可能的事。因爲即使是在現在的社會裏,依然有很多問題值得大家去思考,很多事情就象魚和熊掌那樣,不可兼得。而這種問題似乎也越來越多,大多數人和祥子一樣,爲了生活拋棄品格。當人們驚醒時會發現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只有硬着頭皮走下去。所以說,祥子變成後來的樣子不是一個偶然,而是一個必然。

其實祥子一開始也在努力地與生活鬥爭,只是他失敗了。而他的失敗就敗在沒有堅持,如果他堅持了,那麼事情就不會是這樣。可是,事情是沒有如果的,當生活開始的那天起就沒有了如果,所以我們沒有退路,所以我們不能退縮,所以我們只能向前,所以我們要讓自己永不後悔。

  【篇二:《駱駝祥子》讀後感1000字】

《駱駝祥子》真實地描繪了北京一個人力車伕的悲慘命運。祥子來自農村,在他拉上租來的洋車以後,立志買一輛車自己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在強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換來了一輛洋車。但是沒有多久,軍閥的亂兵搶走了他的車;迎着這一個又一個的打擊,他作過掙扎,仍然執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來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願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積蓄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在經過多次挫折以後,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的小福子的自殺,吹熄了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於任何企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爲自甘墮落:原來那個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盤輾得粉碎。這個悲劇有力地揭露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

祥子是一個性格鮮明的普通車伕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勞動人民的許多優良品質。他善良純樸,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他一貫要強和奮鬥,也正是不安於卑賤的社會地位的一種表現。這是一種個體勞動者雖然卑微、卻是正當的生活願望。他的悲劇之所以能夠激起讀者強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會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這些性格特點也起了無法磨滅的作用。象這樣勤儉和要強的人最後也終於變成了頭等的“刺兒頭”,走上了墮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會腐蝕人們的罪惡。作品寫道:“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又說:“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到野獸裏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老舍正是從這樣一種認識出發,懷着對於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寫下這個悲劇的。這就使這部作品具有激憤的控訴力量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讀者的.心坎。

全書充滿了北京地區的生活風光,不少描寫點染出一幅幅色彩鮮明的北京風俗畫和世態畫。老舍十分熟悉作品所描寫的各種人物,他用一種樸素的敘述筆調,生動的北京口語,簡潔有力地寫出了富有地方色彩的生活畫面和具有性格特徵的人物形象。在寫實手法的運用和語言的凝鍊上,都取得了成功。《駱駝祥子》是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的小說。

真實地描繪了北京一個人力車伕的悲慘命運。祥子來自農村,在他拉上租來的洋車以後,立志買一輛車自己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在強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換來了一輛洋車。但是沒有多久,軍閥的亂兵搶走了他的車;迎着這一個又一個的打擊,他作過掙扎,仍然執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來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願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積蓄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在經過多次挫折以後,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的小福子的自殺,吹熄了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於任何企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爲自甘墮落:原來那個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盤輾得粉碎。這個悲劇有力地揭露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

祥子是一個性格鮮明的普通車伕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勞動人民的許多優良品質。他善良純樸,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他一貫要強和奮鬥,也正是不安於卑賤的社會地位的一種表現。這是一種個體勞動者雖然卑微、卻是正當的生活願望。他的悲劇之所以能夠激起讀者強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會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這些性格特點也起了無法磨滅的作用。象這樣勤儉和要強的人最後也終於變成了頭等的“刺兒頭”,走上了墮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會腐蝕人們的罪惡。作品寫道:“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又說:“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到野獸裏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老舍正是從這樣一種認識出發,懷着對於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寫下這個悲劇的。這就使這部作品具有激憤的控訴力量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讀者的心坎。

全書充滿了北京地區的生活風光,不少描寫點染出一幅幅色彩鮮明的北京風俗畫和世態畫。老舍十分熟悉作品所描寫的各種人物,他用一種樸素的敘述筆調,生動的北京口語,簡潔有力地寫出了富有地方色彩的生活畫面和具有性格特徵的人物形象。在寫實手法的運用和語言的凝鍊上,都取得了成功。《駱駝祥子》是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的小說。

  【篇三:老舍《駱駝祥子》讀後感】

最近先生在讀“駱駝祥子”,聊了幾句,他說了一句“讓我動了憐憫之心”。我的憐憫之心可能比大多數人都容易“動”,讀書觀影動輒落淚;中年人的憐憫之心不大容易動,可見祥子之感染力。“駱駝祥子”看了也有好幾遍了,每次讀都有新的感受,現在也正在讀着,那就說說祥子吧。

祥子以拉車爲業,最大的夢想是能夠拉上自己的車。第一次攢下錢買了車,被當兵的連車帶人捉了去。第二次虎妞給他買了車,虎妞難產死了,把車賣了,這才把虎妞給發送了。從那之後,祥子再也沒能拉上自己的車。一心只想買車拉車,以自己的力氣掙錢的祥子,那麼好強的祥子,也開始慢慢走下坡路,開始喝酒,上白房子,去從前的老主顧家騙錢,包括他心中的“孔聖人”—曹先生。祥子,終於:敗了。

祥子不斷的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車被大兵拉跑,錢被偵探騙走,人被虎妞挾制,每一個坎兒他都不能順順利利的過去,每一道坎兒都指着人生的底端。祥子缺乏思考的能力,又缺乏思考的材料。和絕大部分的窮孩子一樣,他愛錢;因爲愛錢,所以發了狠的拉車掙錢,不管時間,不管早晚,甚至連拉一天一夜,更捨不得花一個字兒給自己的養病。上等車伕的本錢是身體。

他十八歲上在鄉間就失去了父母和幾畝薄田,進了北平;他獨個兒成長。他好強,不抽菸,不喝酒,不賭錢,不上白房子,他覺着自己是上等車伕,他沒有朋友,也不交朋友。臨了事兒,他找不着一個能與他嘮嘮,給他出出主意的人,所有的話都只能圈在肚裏。可他那肚子裏的主意一旦打定,他就順着那條道兒走到黑,走不通了,就咬着牙,好似“咬着自己的心”,顯而易見的,他相當的固執,當然在某種程度上說,他認爲那是骨氣,比方說就算劉四爺認了他做女婿,“咱還得去拉車。”

既沒有朋友,他也沒有長輩——那些經過事兒的老輩的指導。他如同一個在黑暗中的人,只拿着一盞燈籠,於是他只能看到面前一點點東西;他既看不遠,也看不寬,眼光更不會拐個彎兒。他不問不學,卻並非他不願學也不願問,而是他缺乏學習和請教的能力。白花花的現洋放進銀行,變成一個小紙本,上面三畫兩畫,幾個紅戳戳,哼“不是騙局,也得是騙局”,銀行銀號是出“座兒”的地方,跟洋錢有什麼關係;高媽勸他放貸,教他起社,他覺着現錢在手裏比什麼都穩當,還有呢,咱不求人。他的耳根子是金剛石打就的。

他以爲憑着自己的寬肩膀,扇面似的胸脯,兩雙大腳,就能跑出一條道兒——他想要的道兒,可曾想過東郊民巷的上等車伕們可曾是一出娘肚子就能搗持幾句洋文的。

這條路不易,即使是車伕也不能光動腿,不動腦子,不論是什麼,活着就得動腦子,“憑心術吃飯”。於是祥子這個人,再湊上兵荒馬亂的年月,遇上各色早已把心掏出來換成大石卵的人,祥子就這麼出溜下去。“壞嘎嘎都是好人削成的”。

他可憐,也可悲;他是很多很多在底層掙扎的人海中的一朵小浪花,還有很多跟他相似的浪花兒,那些“我們賣汗,我們女人賣肉”的人;那些生來已受了侷限,未受過教育,缺乏思考能力,善良卻狹隘,以體力和本能苦熬的人們。

讀祥子,最易把祥子的一切不幸一古腦兒地推到“黑暗的社會”,卻沒看到祥子這個人的點點滴滴,豈不是辜負了老舍先生的苦心?作品的好處之處正在於他沒有將一個人的命運全部歸咎於外界環境,周遭社會;而是一個人與周遭環境的“交流”而產生的效果。於是“體面的,要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祥子,…不知道何時何地會埋起他自己來,埋起這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的產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

老舍的小說中,我偏愛“離婚”,卻更尊敬“祥子”。“離婚”是小智慧,“駱駝祥子”是大悲憫。祥子的一切心理活動,前後性格的每一次變化,都被細緻的描畫,並且皆入情入理。作者就是祥子,祥子就是作者。這樣的作品需要怎樣的眼睛去觀察人,去體察人,去體會他們的一切,並且表達出來;而且這樣的人和這樣的人羣是完全不同於作者的人羣。

據老舍先生自己說,寫駱駝祥子的最初動機,是有一次他聽到朋友們閒聊說,有一位車伕三次買車又三次丟了車,於是他有了寫一部小說的想法。老舍先生平時交很多的朋友,洋車伕,臭巡警(“我這一輩子”)。他並非爲寫小說而與他們交朋友,觀察他們,而是抱着與他們打成一片的熱誠,和他們交朋友。這樣的掏心窩子,必能寫出真誠感人的作品,比如“駱駝祥子”,它有愛,有美,有悲憫。而老舍先生的文字,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能說,若能學到其中十之一二已夠人受用。

據老舍先生說,1945年此書在美國被譯成英文,但是譯者擅自將悲劇結局改爲大團圓,以迎合美國讀者的心理。在原作中,小福子死了,而祥子的信用已經賃不到車,身體也不允許他在拉車。他的生活多半仗着婚喪嫁娶的儀式和規矩。而在譯本中,祥子把小福子從白房子中搶了出來,二人團圓。大概譯者認爲美國讀者神經比較脆弱,故改之。

現在讀老舍的人可能不大多了,想到這個未免神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