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關於教師教育書籍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大綱

關於教師教育書籍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8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教師教育書籍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教師教育書籍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教師教育書籍讀後感1

一直以來,都聽人說《愛的教育》這本書很值得一看,所以在新華書店過來售書書時,推薦一部分學生買這本書,這以後,就經常看到他們在看,受學生的影響,我也讀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埃德蒙多?德?亞米契斯,出生在意大利裏古拉州的一個小鎮奧奈格里斯,參加過統一意大利的愛國戰爭,在行軍打仗中開始他的寫作生活。1870年意大利完成統一,亞米契斯退伍後從事教育事業,創作許多反映教育事業的作品。亞米契斯受意大利民族解放運動領袖馬志尼的影響很大,作爲一個民族主義者和人道主義者,他認爲教育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在這本書中作者以一個小學生的名義,通過日記本的形式,講述很小的故事,然後將“愛的教育”融入這些故事,用以培養年輕一代的思想情操。他所倡導的愛的教育,包括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熱愛祖國、同情弱小、樂於助人、尊師愛生、體貼父母等人類美好的精神,在作者眼中通過一些小故事表現得親切感人,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這些日記形式的故事一篇篇都不是很長,都是孩子在讀書期間一天內發生的有趣,有意義的事,孩子只是很簡單的將這些學習過程,教育過程如實地記敘着,但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是可以表達很多的內涵。因爲讀者看到小學生將他眼中的先生的教育方法,先生對學生的愛、關心,對學生的幫助,以及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友愛的情感用一些記敘性的文章記錄下來,有一些簡單的情感表達其中,小學生雖小,但卻能深刻感受到先生“愛的教育”,感受好與壞,感受愛與憎惡,這一切複雜的感受通過這一篇篇日記表達出來,傳達給讀者,引起讀者的一些思考,讓讀者能切身體會“愛的教育”,感受“童言無忌”。

當我們在閱讀這本書時,可以慢慢思考些什麼,這些思考使我們能夠深刻體會一下愛的教育。愛的教育並非易事,當教師、父母能把握好這個度,那愛的教育則發揮它應有的作用,而不正當處理這愛的教育,這愛就有可能成爲溺愛,盲目的愛,將會起到反作用。我想這是我們大家都不想看到的。所以,這些以日記形式的小故事表現給我們看。這些日記大人可以看,以解孩子的心靈,小孩也可以看,感受同齡人的身心狀態,一切都因它沒有複雜的語言,卻能帶來一些共鳴。

《愛的教育》是一部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強的作品,鼓舞孩子能接受挑戰,用愛心創造美好的世界,所以值得大家一看。

  教師教育書籍讀後感2

最近讀了和諧師生關係的心理構建,從這本書中,我領悟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現在談一點自己的感受:

面對難教難管的學生,我們教師往往是抱怨,比如有的學生上課時做一些無關的事情。我們往往容易對這羣學生失去信心,產生厭惡情緒。可以說,當前職業學校的師生關係比較緊張,教師不愛學生,學生也不太尊敬教師。

我認爲,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保證。那麼如何改善師生關係,從而促進職業學校教學朝着降積極的方向發展呢?我覺得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

1、民主地對待學生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改變居高臨下的態度,真誠地與學生交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主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實踐證明,教師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利,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進,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2、全面關愛學生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技巧的全部奧祕,就在於如何愛學生。”教師都喜愛成績好的學生,而愛表現不佳的學生卻是不容易的。對於表現不佳的學生,教師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責、批評,而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愛和關心。雖然這種愛有時毫不起眼,但它有助於師生間理解橋樑的建立和良好師生關係的形成。

3、改革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唱主角、少數學生當配角和一問一答式爲主要課堂教學形式。大多數學生是被動的聽課,“死讀書,讀死書”。新課改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圍繞學生來進行。

4、豐富教學內容

目前很多教師在教學方式改革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認爲要想真正激課堂教學,單純在方式上下功夫是不夠的,必須在教學的`內容方面有所作爲。

總的說來,教師和學生既是師生關係,又應該是朋友關係,否則,師生之間難以作到真誠相待。師生之間有了和諧的關係,教學質量才能得以提高。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都用愛心去教書育人,那我們收穫的將是一顆顆誠摯的心,築就的將是祖國的棟樑之才。

  教師教育書籍讀後感3

《玫瑰與教育》是竇桂梅老師的教育隨筆集。這本書記錄她最爲一名教師、作爲一名家長、作爲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和其他一些書籍相比它沒有長篇大論的教育理論、理念論述,而是記錄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以及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

剛拿到這本書,就對書名感到好奇,讀來原來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線”的“小學教育論壇”的網名,是桂梅顛倒過來的同音“玫瑰”。她說:“作家冰心只鍾情於玫瑰,冰心老人認爲玫瑰有刺,那是風骨,玫瑰的芳香豔麗就是冠豔羣芳。”“現在,我已用玫瑰的含義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樣對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愛、互諒’;像‘8朵’玫瑰那樣懷着感恩之心對待‘關懷及鼓勵’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樣學會在現實中‘忍耐與期待’;像‘20朵’玫瑰那樣,‘一顆赤誠的心’對待自己的人生;像紅玫瑰代表的那樣,對教學付出熱情和真愛;像黃玫瑰代表的那樣珍重自己,祝福別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樣,感受心靈的真實和獨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純潔一樣,一輩子擁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溫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藍玫瑰的善良……愛事業如同熱愛我的生命一樣。我曉得,要把個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見竇桂梅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奉獻之情,我不禁爲她的滿腔激—情而動容。

爲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樣絢麗和高貴,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個吉林師範的中師生,先從吉林一實驗小學,再到北京,而且當上北京清華大學附小副校長,其間受到過國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見,參加過國家教育報告團,出版不少教育專着,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對她的付出的彙報。從她對自己的成長和成名的描述,雖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堅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後,所做的許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讀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夠在大庭廣衆中大聲朗讀,能讓讀者不僅聽見聲音,而且還能看見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見竇桂梅的爽朗而熱情的笑貌!她說:“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也閱讀,並用筆促進自己的思考——這是促使自己成長的科學途徑。”“寫作,記錄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開花的軌跡。”詩意的語言,真切而熱情,文如其人。

“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這是竇老師所喜歡吟誦的詩句。作爲一個從事語文教學的工作者,字裏行間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流露出對文學的愛好,並時常有意識地扮演着“拉近朋友、學生親近母語、親近書籍”的角色。更讓人感動的是:她此舉目的竟是“讓人在親近文字的腳步裏抓到愛。”

品味這朵這芬芳的玫瑰,她爲我們每一個熱愛教育、獻身於教育的人做出做好的榜樣。

  教師教育書籍讀後感4

值此新課改全面推進之際,作爲教師的我要怎樣才能與新課改同行,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更新觀念,轉變主角,學習掌握新的專業知識,技能,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積累,更新,促進自我的發展呢首當其衝的,我認爲還是讀書。博覽羣書,就應是我們教師生存的務必之一。

二十一世紀的來臨,預示着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知識化,信息化的時代。作爲一個教育者,怎樣使自我在日新月異的這天,在教育之林中立於不敗之地,着實值得思考。要想讓學習者學會如何學習,學會如何合作,學會如何交往,那麼教育者本身就就應處在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我的位,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爲指導,並將這些理念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透過學習《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這兩本書,使我能夠及時地汲取當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我的教學理念,真是受益匪淺。

例如,在《教育新理念》第一章"以問題爲紐帶的教學",因爲我是從事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這是一門比較開放的學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爲教師,在開拓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又就應具有什麼潛力,充當什麼主角呢我想:教師就應讓學生學會提問。課堂提問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它是激發學生用心思考,獨立探究,掌握知識和培養學習潛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輸出信息並獲得反饋信息的重要途徑,以及溝通師生思想認識的主要渠道。但一向以來,課堂提問彷彿是教師的專利品,學生只是這些專利品的代言人。如何讓教師"會問"已成爲衆多人研究的話題。但從課堂改革出發,從培養學生創新潛力的要求出發,努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敢問","會問","善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生髮展爲本,讓學生生動活潑,用心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已成爲當前課改的重點之一。

又如,讀了《教育新理念》,使我體會到作爲個體的人務必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爲教師務必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我的頭腦,使自我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務必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爲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務必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爲自我的思想。僅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透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教師教育書籍讀後感5

教育問題一向是困擾着社會的大問題,由於此刻大多數的家庭都僅有一個子女、所以,對子女的成長問題格外關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一位都期望子女成爲人才,如何使這一切成爲現實。《英才怎樣造就的》彙集了王教師多年的教育實踐的體會,給我們這些教師供給了寶貴的經驗。讀了王教師的這本書之後,深深地被王教師的教育之道和形式方式所折服。

社會對教師的評價標準是你所教的學生成績是否有好成績,是否考上名牌學校,升學率多高,我覺得,這個結果所取決的因素很多,有教師本身的因素,有學生的因素,還有家長的因素,社會的因素。我覺得起重要作用的是教師的作用,而教師的方法至關重要的。貝爾納說:“良好的方法使我們更好地發揮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妨礙才能的發揮。”一名優秀的教師在教學中絕對不能照本宣讀,把知識點灌輸給學生,而是以知識點爲載體講授學習的思想和方法。他的教學重點是提高學生的“學力”,即提高學生的學習本事,從目前來說學校對學生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所以,講究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顯得尤爲重要。王教師在書中總結道:“適合你的纔是好的”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每個學生千差萬別,不可能有一種統一的模式,同種方式問題方式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關鍵是要找到自我適合的學習技巧。

我們有些教師,都認爲多做一些習題都總是好的,“熟能生巧”嘛!我不贊同這種觀點,學習不等於一般體力勞動者的工作,無休止的做題只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惡情緒,有些學生所以乾脆不做作業,有些學生馬馬虎虎的應付一下作業,表面上完成了教師佈置的作業,其實質量很差,沒過幾天就會忘記了。所以,“二期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要求,那就是以學生爲本,整個課堂教學設計緊緊圍繞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學習本事。在那裏必須強調的是,對不一樣的學生要求採取不一樣的方法,我們要提倡用50種方法教一個學生,而不能用一種方法教50個學生。

與提高學生成績相關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思考”。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說明,學習和思考都很重要。善於思考是一個優秀人才必備的素質。我們有些學生作業一大堆一大堆的做,晚上熬夜不睡覺,但成績卻不盡如意,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思考,只是機械地完成任務。我覺得在學習中,不僅僅應做題時思考,並且在解題後進行反思和總結,也就是說,“思考”應當是貫穿於整個學習的過程的,作爲教師有意義地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切忌越俎代皰。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爲提高這個環節十分重要,好的問題能促使學生思考,對問題做進一步的分析,從而,掌握事物本質規律性的東西。除此之外,還能夠留一些課外的思考題,拓展同學的思維空間,也有利於學生的今後發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內因,作爲教師,我們應當認識到,教學的先藝術不僅僅在於傳授本領,而更重要的善於激勵、喚醒和鼓舞,當一個學生反覆遭受失敗的打擊,他就會“無可奈何”變爲差生,他對學所學的東西毫無興趣,甚至厭惡、反感,這樣的話,怎樣會有好成績呢?所以,我們應當反其道而行之,鼓勵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歡樂,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王教師在書中總結到:優秀是鼓勵出來的。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興趣是最好的教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鼓勵之後,他會有成就感,他就會有興趣,然後,他就會去鑽研,漸漸地便會超過別人,取得好成績好結果。鼓勵,就是把內在的一種潛質激發出來,從而到達一種最好的效果。

教師的工作是具有技巧性的,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尊重,期望在別人心中有必須的地位,學生也是一樣,甚至異常渴望得到教師的認可,我們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我是重要的,是班級團體中不可缺一的份子,而不是可有可無的一個人。作爲教師還有一個異常重的技巧要掌握,那就是儘快地記住每個學生的姓名,我讀書的時候,就是從這一方面確定教師對我的重視。我想,學生會有如此如此的想法。教學講究情感互動。記住名字,看做一件小事要明白,一個教師不用看花手冊,第一節課就能把學生的生字脫口而出,對學生的心理是很震撼的。你是教師,你就得用心去打動學生,學生纔會尊重你,這是教育好功力之一。

經過學習這本書,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更新理念,不斷地改善方法,這樣才能培養出貼合要求的人才。教育是一門科學,是我們教師一生去研究的科學,我要不斷地探索研究,與時俱進,成爲新時代的優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