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後感範文大綱

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後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4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後感範文

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後感範文1

這世間最脆弱的不過是情感,可反過來說最堅強的也莫過於情感。苦難都是對人們的厲練。

父親這詞,一旦賦予了實際的意義後,他是多麼沉重。此生,我是無法作爲一名父親來體驗這種刻骨銘心的父女情。我們都渴望超越,渴望深刻的意義來引渡我們。可我們終究敗給了自身。

父親的溫柔,妞妞的討喜可愛,讓人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悔恨基由猶豫,讓人們錯過很多,是謹慎,是膽怯。如文中所說,悔恨的前提是假定有選擇的自由。一個人在可以作出正確選擇的情況下,卻作了錯誤的選擇,並且身受其禍,便會感到悔恨。假如無可選擇,即使災禍發生,感到的也不是悔恨,而只是悲傷。悲傷面對的是單純的事實,悔恨卻包含複雜的推理,追溯原因,審視過去,可能就牽繫着那筆猶豫。

自己不能再說什麼,就怕粗俗的語言抹滅了那份讓人奢侈的情感。

父親,那親切的稱呼,每個人心中都擁有一個不一樣溫柔的他。只是學會用心去感受,再簡單也會深刻。哪怕是那個爛熟於心的稱呼!

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後感範文2

沒有被苦難壓倒,這不是恥辱,而是光榮。

文章不長,可幾乎每篇都會讓我流淚。不是以一個孩子或是母親的角度來詮釋生命的意義,而是從一個身爲哲學家的父親。記憶中,我的父親是不善言辭的男人,莫說用文字記錄下心境,就連用言語表達也是具有難度,索性不說、不寫。而周國平先生卻實實在在地表現了出來,甚至於讓作者身臨其境,理解心中的苦悶。

文章的開頭就向讀者敘述了妞妞在人間僅活了562天便夭折的事實,讓我不得不用沉鬱的心情往下看。

從母親肚子裏抱出的孩子,第一聲啼哭不帶一點悲傷,是那麼響亮地那麼明媚地暴露在空氣中。是的,就像周先生所說,每個新生兒都是哲學家,從神界而來總是用超然的眼光看着世界,不帶一絲悲涼,因爲悲傷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產物。從醫院抱回家的路程很短,卻着實讓身爲父親的周先生苦惱,小東西是那麼軟,那麼信任地抓着衣襟,大人不得不凝神屏息。我也記得母親曾和我聊起過父親第一次抱我的時候,那麼大一個人卻那麼窘迫不知道如何下手,那麼一團軟綿綿的肉帶着淺淺的呼吸那麼安然地躺在懷裏不帶任何心機,是那麼讓人覺得心神安寧,更何況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哺育孩子的過程正好讓自己重溫那不留痕跡永遠失落的搖籃歲月,填補了記憶中無法補全的空白。

後來的日子不僅僅是孩子的成長更是父母的成長,本不耐心的母親也能心平氣和溫婉地爲孩子吃奶而定住不動幾個小時。可是幸福的日子總是那麼短暫,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周國平和他的妻子知曉了孩子患有眼癌,一個機率很小很小的疾病。從一開始認爲經過治療就能康復,到後來作者也不由怨恨老天爲何要如此耐不得寂寞而這麼快召回這個天使。

妞妞無法用眼光與人交流,所以言語是她表達自己對這個人世間依戀和好奇的唯一方式。她在世上只存在了一年多,她甚至不會用“疼痛”這個詞來表達眼疾發作時的痛苦,她只會一遍遍地重複着“磕着了!”每每看到這兒總是禁不住埋怨,爲何苦難要這麼折磨一個孩子。

這讓我不得不想起史鐵生的《地壇》。同樣是悲劇一般的日子,在亙古不變的地壇裏看見那螞蟻也在忙忙碌碌,自己有什麼理由去赴死哀愁呢?每個季節裏都有盛開的花朵,在含苞待放時也忍受着痛苦,或是嚴寒,或是酷暑,卻依然要綻放生命中最輝煌的色彩,因爲這是責任——把美麗帶去人間。妞妞死去了,無需太久,作者和妻子也將死去,世上知道悲痛的人都將先後死去,每個人的生死都在這個世界上不留一絲痕跡。正如周先生所說:死亡是不存在的。也如史鐵生先生所說:死亡就像是一場盛大的節日。

苦難與生命交錯着,難捨難分,有無處不在的幸福也有無處不在的悲傷,但是生命不會複製着悲劇而渺小的我們更沒有資格去埋怨不公平,因爲我們有更多的愛去面對生命。能夠迎接生命裏的痛苦,本就是一種活下去的勇氣。

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後感範文3

這是一部生命的輓歌,這是一部哲學的鉅著,這更是一個父親對女兒濃烈的愛的結晶。我自知以我淺薄的閱歷來評價這樣一本滿是傷痕滿是眼淚滿是沉思的作品是種褻瀆,但內心的澎湃終需用文字來記錄一下,來祭奠此刻剛剛經受了洗滌的心靈。

或許是由於之前種種的偶然,造就了妞妞一出世就患了絕症的必然。在她生命的五百多天裏,周國平真切的記錄了妞妞誕生時的喜悅,看着她成長又知道她必將很快離世的絕望無助,妞妞離世時的悲傷。然而,周國平是一位哲學家,書中沒有那種呼天搶地的大悲大痛,沒有那種無休止的抱怨,作者在娓娓道來中,帶給了我們最直擊人心的苦與笑,書中更多的是對生命的追問,對死亡的思考,對自我的反省。

關於親情:

有一千個理由讓你早走,只有一個理由把你挽留,這條理由勝過那一千條理由,這就是我對你的愛——周國平。

周國平是一個哲學家,更是一個父親,一個視他的孩子勝過一切哲學的父親,“寧可做平庸的父親,不做傑出的哲學家”,只要他的孩子活着,隨便什麼哲學死去都好。然而再偉大的哲學家抑或父親在生命面前都是脆弱的,他和雨兒親眼目睹了那可怕的眼疾攜帶着死神是怎樣一步步逼近併吞噬這個弱小的生命。他和雨兒給了妞妞最偉大最無私的愛。但是愛是痛苦之源,愛的越深,痛苦也越烈。所以他們經受着常人難以想象難以忍受的痛苦折磨,在眼淚中高歌,在夢境中祈禱。他們爲了給妞妞一份完整的愛,一直和死神做着殊死搏鬥,但人類終究是卑微和渺小的,在死神的面前,這個偉大的哲學家懷抱他的小女兒低聲啜泣,不肯鬆手卻始終無能爲力。妞妞在來到這個世上五百多天後,還是靜靜地離開了。

關於妞妞:

周國平悉數記錄下妞妞講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因爲妞妞無法用眼光與人交流,所以言語是她表達自己對這個人世間依戀和好奇的唯一方式。她在世上只存在了一年多,她甚至不會用“疼痛”這個詞來表達眼疾發作時的痛苦,她只會一遍遍地重複着“磕着了!”妞妞幼小的心靈還無法理解這個世界上存在一種叫做“癌”的絕症,更不會知道癌在發病時會如此這般無可名狀地疼痛、但是,她的聰明,她的懂事,她對人世間的好奇,她對音樂的熱愛,(範文網 )無一不讓人感慨這個如此美麗的小生命。

但是,妞妞的意義不僅在此。

因爲有愛,所以有家;因爲有孩子,所以家纔有實質的形式和內容。回了家,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妞妞。每一個妞妞來到世上,都是愛的奇蹟,愛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唯一理由。

關於生命:

此刻,“活着”無疑成了最有分量的詞。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狂傲不羈的吶喊,也不是來自於兇殘猛烈的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忍受所能忍受的,忍受所不能忍受的,在絕望與痛苦的邊緣繼續活着,而且驕傲而堅強的活着。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絕望和希望,在我們的命運裏比比皆是,更如朋友那般親密無間。正如沒有絕對的苦難,也沒有永久的幸福,

我們活着了,在愛與痛的交織裏和冰與火的纏綿中,我們活着了。我們站在苦難的邊緣堅強的活着,因爲我們活着是爲了那與痛苦相交織的——愛。

生命中有太多美好的愛,它在我們活着的過程中輕輕的伴隨在我們身旁。愛或許不是花開定會花落那樣的傷感情懷;或許沒有海誓就要山盟那樣的激情澎湃,它只是靜靜的陪着我們,如夏日裏的一陣微風,雪夜裏的一根火柴,短暫卻又美好,撫慰的,溫暖的只是一顆小小的心。

餘華曾經說過:“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責任,是活着的意義。也許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責,去擔當。因此不論活着多麼痛苦,你都要活下去,因爲死者不能回頭理解的慘痛就成了生者的全部悲劇體驗,爲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着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責任。

關於苦難:

自古都有“苦難淨化心靈,悲劇使人崇高”的說法,默默之中,苦難磨鈍了多少敏感的心靈,悲劇摧毀了多少失意的英雄,所以,作者說,不要對我說這些,何必用舞臺上的繪聲繪色來掩蓋生活中的無聲無息,歡樂比憂愁更有益於身體的保養,幸福比苦難更有益於精神的健康。

面對社會的悲劇,我們有理想、信念、正義感、崇高感支撐着,可是面對自然悲劇,我們有什麼呢?任何人間理想都撫慰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災人禍面前也談不上什麼正義感。身處災難之中,樂觀者會盡量朝前看,看到災難的暫時性,從而懷抱一種希望;悲觀者會把它放在人生虛無的背景下來看,看破人間福禍的無畏,從而產生一種超脫的心境。但是,當災難沉重的無法逃避,怎麼辦?雨兒的的一句“受着唄”讓我大悟,忍受可以忍受的,忍受不可忍受的,其實只要咬牙忍受,世上並無不可忍受的災難。以從容平靜的心態忍受人生最悲慘的厄運,是處事做人的基本功夫。

關於作者:

通過妞妞,我看到了一個偉大的父親,我看到了一個充滿愛心充滿責任感的父親,我看到了一個父親面對苦難時的痛苦掙扎,我看到了一個父親面對抉擇時的.艱難糾結,我看到了一個父親最深刻的反省。

但是,周國平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父親,他更是一個哲學家,雖然他說只要有了妞妞,隨便什麼哲學死去都好。但他終究是會用帶有哲學的眼光來看待思考面對的一切。而雨兒是一個普通的母親,所以雨兒說“人家都說共同受難的經歷會加深感情,纔不是呢。痛苦是不能分擔

的,說到底,每人都只能承擔自己的那一份。你對妞妞的思念和哀傷,我不能幫你緩解,反過來也一樣”;“那會兒你躲起來寫作,我真的覺得很孤單,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你畢竟還有一個文字的祭奠,我什麼也沒有”,最終,他們在共同經歷了失去妞妞這一遭遇後還是分手了。或許,無論是周國平還是雨兒,他們都需要自己的方式來祭奠,來更好地面對以後的生活。

我很欣喜的看到若干年後周國平能再次出版《寶貝,寶貝》這本書,來記錄一個完全不同於妞妞的小女孩健康快樂的生活,可是,我所未知的雨兒呢?

世界上有無處不在的善良,也到處充滿有意和無意的傷害。上蒼無法讓所有的善良得到疼愛和珍惜,也無法讓所有的傷害得到懲罰和譴責。但是,命運不會到處複製相同的悲劇,我們沒有理由埋怨人世的不公和不平,我們有更多的理由面對歲月,說聲感謝。

活着,沒有理由不好好活着,這就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後感範文4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是一本文集中的一個章節,雖說只是其中的一個章節,卻讓人看後,悲痛萬分。

他們一家本來是幸福的,可是幸福,卻往往很短暫。妻子生下了一個女兒,這個孩子一生下來就得了先天性絕症,一歲半的時候離開了人世,離開了疼愛她的父母,使父母的生活跌入深淵。

也許可以這麼說:“在這個世界上,幸福和苦難都是平凡的,它們本身不是奇蹟,也創造不出奇蹟。他們一定會過度傷懷,但隨着歲月的流逝,女兒的小小身影會越來越模糊,以至慢慢忘卻她的模樣。如果你是路人,你也會這麼想吧。的確,有什麼辦法呢?生活太現實了,我們甚至不能在自己的下一個不幸上,長久地集中注意力,更何況是陌生人的不幸呢。可是,他偏偏不是路人,而是孩子的父親。我被這一家人催人淚下的故事深深地感動了,從中可以理解做父母的感受,那種生離死別的痛苦,刻骨銘心的折磨。相信在成長的歲月中,我們也會慢慢感受生活中父母的愛。

夕陽不留人,時間不等人,如果你是個健康的孩子,你將最最幸福的人,所有能做健康的人,多好。

這個故事,讓我感悟到:都是孩子,父母的寶貝,也許我們該回報他們了,這就是文章的啓示吧!以後的歲月,我們會慢慢成長,並在成長中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後感範文5

生命是一個過程,結果都是一樣的---對任何人都是。如果以死士爲背景,這個過程豈不是太可笑了嗎?

夭折的嬰兒,到底是一無所失,還是失去了他本漫長的一生?壽終正寢的老人,究竟是失去了他曾漫長的一生還是一無所失?都不是,無論什麼年齡的死都是無法計算和比較的,因爲略去過程,開頭和結尾都是相同的。不過是先生然後是死,老人看過了一生的繁華和落寞,嬰兒在不會留戀的年華離開,一定程度上,這段生命是一樣的。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這本書講的是一個雙眼多發性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小女孩,她生命的長度僅有562天,她從生到死的過程中,只有一次生日,也只有一次飄零。多想給這個小女孩抱怨命運的不公,但這就是上天的安排。命運,就是如此神祕、荒謬,而又不可輕視,如果有人問:妞妞幸福嗎?

不幸福,這是我首先想到的,但我同時也會猶豫,因爲世上一切都是相對而言的。妞妞又是幸福的,她有一個深深愛着她的父親,她實在不知留戀生命的年歲離開的,這或許又是上帝給她的恩賜。人生沒有絕對的幸與不幸,上帝只是給了你生命這個整體,生命的起始終結一樣不能少。你又有什麼理由去抱怨呢?如果堅持絕對的看待一個事物,是不是很愚蠢呢?

解成是雞尾酒中的物質,它們可以被稀釋到生活這杯生命連同他的快樂和痛苦都是虛幻的——這個觀念對快樂是一種打擊,對痛苦未嘗不是一個安慰。所以說,妞妞不是可以用幸與不幸來衡量的生命,她只是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個過客——其實我們哪個人又不是呢?。她走馬觀花的看完這個世界,沒有留戀更不存在遺憾。一定程度上快樂和痛苦可以理淡酒,也可以直接被放進濃濃的酒精。生命、快樂和痛苦始終都在不同的比例間來回的徘徊着。

周國平——一個父親,他把對女兒的愛寫入書中。他說:對於我來說,這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座墳。我壘築它是爲了離開她,從那裏出發走向新的生活。一個父親的愛是如山般沉重的,周先生卻用土又把這沉重的山給掩埋了。

人生,哪怕是走一個過程,也該走圓滿。惜時、惜愛、惜一切,因爲當你失去時,就真的失去了。佛說看破紅塵,但也該陷入生命;我說快樂生活,但也該珍惜一切。

莫讓過程成爲遺憾,當身邊的東西開始慢慢離開時,是否還能慢慢品味它曾經帶給你的一切呢?

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後感範文6

在這冬天,我翻開了這本從未謀面的書。它是由中國著名理學家周國平所寫,他在書中以自己的女兒妞妞爲主人公,寫出了這本感動世人的著作。此書講述了他的女兒因母體的原因,患上了先天性的眼部腫瘤,她的父母忍痛放棄了手術治療,選擇了讓女兒在光明中度過人生的短短18個多月,而周國平就記錄下了這522個日日夜夜妞妞的成長,直至她離開人世的一刻。

有人評價這本書是一本小說,此書卻沒有一絲虛構,有人說這是周國平對對生命理學方面的思考,可這本書僅僅只是描述一個小女孩從出生到死亡的點滴。沒有人能夠琢磨出這本書的題材,但每個人都應知道這本書的用意和作者的感情。

妞妞是可悲的,卻也是幸運的。可悲的是她在同齡人還在享受溫暖時,卻遭受着眼瘤病痛的折磨,也比任何人都更早的面對死亡。可幸運的是,她有一對慈愛的父母,他們不會拋棄她,他們教會她儘早的認識世界上的事物,可對於隨着年齡增長也逐漸長大的腫瘤,妞妞也只是揉揉眼睛,繼續用最透徹,最清晰的雙眼認識這個陌生的世界。

在看完這本書後,我的心情十分沉重,緩緩合上這本書,掂在手中,彷彿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重量,這本記錄了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522天,讓我讀懂了許多。也許許多人會對妞妞感到惋惜,可從另一個方面來思考,這何嘗不是妞妞的幸運呢?妞妞還不到兩歲,還沒有洞察世界的能力,她不明白大人們的難過,不明白成年人的悲傷,在她的認識中,只有快樂,可能周國平當時的選擇是正確的,與其讓妞妞在黑暗和悲傷中度過漫長的一生,不如在這短暫的生命中享受無憂無慮的時光,這或許對於一個一歲多的兒童來說,可能這是一個更加好的選擇。

周國平在書中寫到“我愛我的女兒勝於愛一切哲學”這是一個父親內心的想法,它體現了這個世界上最無私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