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聲聲慢》有感大綱

讀《聲聲慢》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6W 次

讀《聲聲慢》有感1

認識李清照,是緣於她的一首《聲聲慢》的詞,這首詞是作者在既亡國又失去夫君時作的,讀來有股淒涼的感覺,光是開頭十四句話就催人淚下,可想而知,作者內心的情感是多麼的豐富,否則也寫不出這樣的詞來。

讀《聲聲慢》有感

這首詞既表達了作者內心渴望和平,也表達了她對夫君的思念。因爲她的夫君就是在離開自己家園的時候去世的,作者既痛恨亡國,但又無能爲力挽救破碎的河山,所以作者把所有的情感都寄託在這首詞裏面。

作者的晚年並不幸福,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她在晚年作了很多的詞,《聲聲慢》就是其中的一篇,並被列入學校的教材裏,千古傳誦。

由於打仗,作者和她的夫君趙明誠經常分離,她也只好靠作詞來打發一個又一個寂寞空虛的日子,這可以從她的的另一首《醉花陰》的詞裏體現出來。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話道出了作者內心的無奈和無比的悽苦。

在當時男尊女卑的時代,李清照能成爲著名的女詞人,一半和她的人生經歷分不開,另一半就是無休止的戰爭。戰爭讓多少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被迫遠離自己的家園,所以作者在這樣的情況下,一邊以作詞來抒發內心的情感,一邊盼望戰爭早日結束,和夫君團聚。

最終,她的夫君在南渡之後離她而去。

她是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才女,作詞的人很多,但女詞人卻並不多,在她的詞裏,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個女人的悲苦,一個時代的興盛和衰敗。

讀《聲聲慢》有感2

在衆多詞人中,雖然很喜歡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曠達;也很喜歡辛棄疾的“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豪邁;也很喜歡李煜的“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的悲悽;也都很喜歡柳永的“多情自古傷離別”的柔情。但是,最愛還是清照的水中芙蓉般的麗質。

她的詞非常特別,緣於她是一位女性,更緣於她的`一生的經歷。清照的詞無論是前期還是後期的,她都是那樣敏銳捕捉外界事物,細膩的感受和悲悽的情感以清新淡雅的文字表述於詞中。柔婉而不失素雅,悽清而不失清麗,平淡卻不俗。無論是苦澀還是幽怨傷感寫出來的詞,清照的詞仍是一種藝術上完美享受。

易安後期的作品更能代表她的文學地位。國破夫亡,飄蕩流離,居無定所的生活遭遇,易安的詞滿是淒涼,滿是淚,滿是愁。前已有李白的“白髮三千丈”;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秦觀的“飛江萬點愁如海”。這些寫“愁”的已經達到高鋒,但是易安更勝一籌,甚至是無人能比。

《聲聲慢》中易安巧妙運用疊字將淒涼愁緒渲染得催人淚下,“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也更有“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的無比沉重。讀罷,猶如“才下心頭,卻上心頭”之感。

清照雖然一生坎坷,國亡家破夫死重婚,流離失所,飄蕩在外,一生的坎坷和遭遇造成的心靈上的痛和怨,同時也成就了她的文學,哀怨離愁分別是她文學創作的魂。

晨露清流,銀樺初引,多少綠色窗臨。夏日夢舞詩詞,更待明日之晴。

讀《聲聲慢》有感3

朗讀《聲聲慢》,是詞人用溼漉漉的詩行寫出了用溼漉漉的眼淚浸泡的溼漉漉的一顆被揉碎的愁心――黃花凋謝人憔悴,愁緒似水永無晝。一起來看看: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這句話出自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聲聲慢》。對這句話的理解,高中語文第三冊課本中並未作詳盡的註解。在教學中發現有不同版本的解釋。有的解釋爲“庭院裏黃花遍地盛開,惟獨我憔悴瘦損,面色蒼白,如今誰還有心思遊賞採摘”;有的解釋爲“滿地黃花零落堆積,凋零憔悴,如今有誰和我一起採摘”。

詞中寫庭院裏的黃花究竟是盛開呢,還是枯萎凋謝呢?“憔悴損”究竟是在指黃花的花容呢,還是在寫女詞人因愁苦而憔悴的面容呢?筆者認爲值得商榷。

對一首詩詞要鑑賞的到位和準確,首先就需要對這首詩詞的寫作背景有一個清晰的瞭解。《聲聲慢》是反映女詞人晚年寡居時孤獨,悽苦時的詞作。早年時期的她出身名門望族。父親既是朝廷命官又是當時著名的學者,母親知書達理。而女詞人聰明穎慧,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薰陶。婚姻上又是幸福美滿的。因爲她和當朝宰相趙挺之之子趙明誠結婚,夫妻倆志趣相投,除了愛好詩詞之外,亦致力於蒐集和賞玩書畫金石。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入侵,詞人夫婦相繼南奔,不久,丈夫病逝於南京。詞人的精神上受到了沉重地打擊。她隻身飄零於杭、越、台州及金華一帶,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國破家亡,丈夫離世,晚年時景況孤寡困苦,生活窘迫的殘酷現實,使女詞人長期處在深深地苦悶、彷徨、焦慮、孤寂和憂愁之中。

瞭解背景後然後再結合這首詞的整首意境來分析,全詞營造的是一種“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清冷,淒涼,悲愁的意境。尋啊尋,找啊找,她在尋找什麼呢?亡國使她背井離鄉,思夫使她肝腸寸斷,愁緒如剪不斷理不清的亂麻晝夜地纏繞着她、煎熬着她,使她起居不安,茶不思,飯不想。詞人陷入了不能自拔的困頓境地。

深秋天氣“乍暖還寒,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黃昏之際,秋風蕭瑟,落葉飄零,忽冷忽熱的天氣,最難調養生息,淡酒濃烈卻抵不住寒冷的秋風,更難排遣詞人內心的愁苦。“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看到排列整齊的曾似相識的大雁哀鳴着向南飛去,怎不勾起詞人對故國和親人的思念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地,怎一個愁字了得”在這空曠靜寂的庭院裏陪伴詞人的只有綿綿的秋雨拍打着梧桐樹葉發出嘀噠嘀噠的聲響。這嘀噠的雨聲何不看作是詞人憂傷的眼淚呢?

從以上的環境描寫中不難看到“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既描寫黃花又是想象之句。呈現在詞人眼前的傲霜而放從不低頭的黃花都已耐不住乍暖還寒的天氣和勁風細雨的吹打,由盛開到凋零枯萎,滿地堆積。詞人睹物思人,回想起昔日在這暗香盈袖的黃花間可藏了多少次她與丈夫的歡聲笑語啊。把酒賞菊,吟詩作賦,那時的生活是多麼地浪漫和愜意,她多麼希望美妙幸福的時刻再現啊。而如今兩人陰陽相隔,自己又孤苦伶仃,背井離鄉,漂泊度日。枯萎的黃花怎能不勾起詞人的滿懷愁緒?何況黃昏時間侷促在屋子裏更讓她心煩意亂,情緒頹萎,她哪還有好心情去採菊花呢?

從表現手法看,詞中描寫黃花“憔悴損”應該是虛實相生的寫作手法,既描寫了花容憔悴又喻指詞人。黃花從嬌豔到枯竭彷彿是詞人一生的生活寫照。

綜上述,詞人是觸景生情,寓情於景,將自己傷感,悽苦的愁緒融入到了對秋風,落葉,細雨,飛雁,黃花等這些蕭瑟慘淡的意象的描寫之中。她是用哀景寫愁,哀景蘊蓄愁,哀景引發愁,哀景烘托愁。真是:“漂泊路上多茫茫,秋雨綿綿寒風涼。世事蒼涼度日難,銷魂沒過愁字長”。不難想象一個身軀佝僂,形容憔悴,精神恍惚的女詞人形象已透過這短短詩句躍然於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