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學生讀《城南舊事》有感大綱

學生讀《城南舊事》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學生讀《城南舊事》有感1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城南舊事》。

學生讀《城南舊事》有感

這本書主要講了林海音的童年故事,故事中英子就是林海音,英子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在她身上,發生了許多不同的故事,有快樂、也有悲傷,我彷彿融入了他的故事中。

當我讀到英子是怎麼和妞兒成爲好朋友的時候,我不禁對英子充滿了敬佩之情,她是多麼有正義感啊!當我讀到英子爲了自己的諾言,她不顧自己已經發高燒,還堅持要去衚衕口見妞兒,而且還是下着大雨,我不禁感到英子是一位多麼守信用的人啊!當我讀到妞兒和自己的媽媽重逢後,不禁替妞兒感到高興,當我讀到英子在知道自己的爸爸去世了後,表現的如此鎮定,我不禁覺得英子是一位多麼堅強的人。

英子還在妞兒和自己的媽媽重逢後,竟然把她媽媽的金手鐲送給秀貞當盤纏,還有鑽石手錶,英子是多麼的珍惜友誼啊!所有她的童年才如此精彩,我們應該珍惜這麼精彩的童年,不要讓童年白白流過。

學生讀《城南舊事》有感2

我看完了《城南舊事》這本書,裏面有幾個細節,讓我反思回憶。

《城南舊事》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海音,這篇文章有4大部分,是作者對兒時的回憶,同時也是當時那個社會中一個家庭的縮影。

在作者的那個年代,處處折射出了當時社會並沒有完全脫離封建這兩個大字,從“我站在門墩上,看着一車又一車要送去槍斃的人,都是揹着手不說話的大學生”,雖然作者只是一個五六年級的小朋友,但這也反映出當時人們的反抗意識不夠強烈。後來宋媽的丈夫因爲家中貧窮,將自己的女兒賣了出去,只賣了自己能夠去花錢,這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中是十分常見的,妞兒的命運在這文章中由顯得十分悲慘,她寄身在養父母家中,找不到自己的親身父母,還受到養父的毒打,只爲了逼迫賺錢給自己花。

當然,當時的社會生活中也並不是一味的全是負面的,黑暗的,人們在當時都住在一個個衚衕裏,成天都和朋友們在外玩耍,無拘無束。在當時,一塊錢可以在“城南遊藝園”玩上一天。然而,如今我們大多數與電腦手機圍板,缺少了當時各種有意思的活動,正如作者所說那時感受大的是真正的換了,無憂無慮,不折不扣的歡樂。

學生讀《城南舊事》有感3

《城南舊事》是作者林海音回憶童年的一本書。

書是由五個相互沒有因果關係的小故事組成的。小女孩英子跟隨爸爸媽媽從日本漂洋過海來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衚衕裏。這裏的一切都讓英子感到新奇,會關門前的“瘋”女人秀貞,常被打罵的小夥伴妞兒,隱藏在荒草叢中的小偷兒,敢於衝破就家庭潘籬追求新生活的蘭姨娘,丟下自己的孩子來做奶媽的宋媽······

五個故事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惠安館》這篇文章。它講了英子與“瘋”女人秀貞和小夥伴妞兒的交往給英子帶來了擺脫大人掌控的快樂生活。然而,兩個人遭遇的不幸又讓英子每次感到憂愁和困惑。英子用自己的方式幫助這對苦命的母女相認了,但等待她們的卻不是團圓,而是死亡。短短的一個故事,講述了各種人物的單純明媚、快樂陽光、愁腸百結,以悲劇收場。

因爲林海音非常想念童年時代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所以才能寫出一本有趣動人的《城南舊事》。

學生讀《城南舊事》有感4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好書,它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傑作——《城南舊事》,這本書沒有華麗的詞藻,卻有着無窮的吸引力。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惠安管的瘋子,躲在草叢裏的小偷,美麗善良的蘭姨娘,憨厚誠實的宋媽,和藹慈祥的爸爸。這些人物活靈活現的演繹了一幕幕人生劇場,讓我時而溫暖,時而悲傷。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章是'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主要講爸爸得了重病,最終與世長辭,英子也告別童年,走向社會,走向生活。由此,我覺得英子很可憐,那麼小的年齡,就已經成熟,擔起家庭重擔。反之。我們也要更加珍惜童年,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來回報父母給予我們的這份愛。

所以我覺得,童年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我的童年,也有不少值得回憶的事情呢!

三歲時,爸媽第一次帶我坐飛機,還有第一次凝望蔚藍的大海,再如第一次洗碗等等。其中最令我記憶猶新的,還是第一次學會騎自行車,上去就摔跤,在摔了無數次後,終於有一次不再摔跤,在車上搖搖晃晃,歪歪扭扭的向前前進的時候,我內心的喜悅都快飛出來了。現在,我騎車已經非常自如,可以如“小飛人”般,原來學習時的百種困難和痛苦已經化成了甜蜜的記憶。

珍惜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吧,把握我們美好的童年!

學生讀《城南舊事》有感5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之作。書中以小英子的角度看透了20世紀的老北京。

惠安館裏的秀貞,同齡夥伴妞兒,蹲在草地上的小偷,有志氣的蘭姨娘,慈愛的宋媽……讓英子的童年留下了五彩的回憶。雖然隨着英子成長,這些人相繼離去,但是在她的心中,童年過得是那麼美好。

這本書以純美的筆觸講述了六段故事,每一段都讓我沉思。我印象最深的是《惠安館》這篇文章。在大家眼裏的“瘋子”秀貞並不是真正的瘋子,而是因爲孩子被搶走,以致傷心欲絕、言行失措,造成了大家對她的誤解。英子在與秀貞的談話中,得知孩子名叫小桂子,就到處幫助秀貞尋找孩子的下落。直到英子在和好朋友妞兒玩耍時,才發現妞兒竟然就是小桂子。看到這個結果,我驚訝不已。但又馬上想到,原來書中之前早有伏筆呀——妞兒作爲英子最好的夥伴,也一直在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

合上書的最後一頁,品味着故事的味道,英子的童年生活歷歷在目。童年一去不復返,當我們想尋找它時,卻已不見蹤影,只留在深深的記憶中。就讓我們珍惜身邊的一切吧,別讓它們成爲不可挽回的遺憾。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學生讀《城南舊事》有感6

一放暑假媽媽就帶我去書店買了好多書,我最喜歡的是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這本書在20世紀80年代初被導演吳貽弓拍成同名電影,轟動全國,獲得多項國際大獎。

當時的北平真是太落後了。那時候,人們家裏面都覺得孩子越多越好,特別是男孩子,因爲他們覺得孩子多了就可以讓孩子們去賺錢,養活家庭。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是妞兒。那時候的北平女孩大都沒有名字就叫妞兒。妞是那個時代追求自由愛情的產物,她的命運是當時社會落後的必然結果,她美麗,可愛,倔強的追求快樂幸福的童年生活。然而童年生活的苦,養父母對她殘忍的壓榨,又是他過早地失去了一個兒童的童真童心,幼小的內心早早的被尋找母親而被迫的容忍,他勇敢,堅定的追尋,可稱爲少年時代的堅強女性。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我們現在太幸福了,有這麼好的生活,這麼好的學習環境。我一定好好學習。

學生讀《城南舊事》有感7

我讀了《城南舊事》這本書,裏面我最喜歡的是《惠安館》這篇文章。它寫了英子是如何糊里糊塗地和秀貞結上了朋友,又幫助她把王大媽的女兒妞兒拐走,連盤纏都是英子給的。

像這樣充滿童真的傻事,我小時候也幹過。記得那一年的冬天,我那時才4歲,天空中下起了雪,地上,房子上都白了,我和小夥伴出去玩,看見了雪,我高興極了,因爲我以爲雪是冰激凌,還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小夥伴過來,問:“這是什麼?”我告訴他:“這是冰激凌,我們快一起吃吧。”之後,小夥伴也狼吞虎嚥地吃雪。我們忘了時間和地點,就光顧着沒命地吃,生怕會吃虧。等大人們發現我們在吃雪的時候,我們已經吃了一大塊面積的雪了。回了家,我吐的廁所滿地都是,我生病了,小夥伴也跟我一樣,發燒了。

我現在已經長大了,再也不會做小時候的傻事了。但是,回想起從前的事,又是那麼的可笑,那麼的令人難忘。

學生讀《城南舊事》有感8

今年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讓人回味無窮的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它的作者是林海音。這本書表達了作者對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的懷念之情。

《城南舊事》以一個6歲小女孩---英子爲主人公。通過描寫“惠安館的瘋子”、“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這五個故事,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向世人展現了市井百姓的悲喜劇,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城南舊事》描述了舊時代女性的悲慘命運,“惠安館”中的瘋女秀貞,“蘭姨娘”中的蘭姨娘以及“驢打滾”中的宋媽。作者從女性的視角切入,着重描寫了舊時代女性的悲慘際遇,體現了作者的悲憫情懷和對女性如何尋找生存之路的沉重思考。

讀了《城南舊事》,主人公小英子和宋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覺得小英子是一個善良、天真、機智、“狡猾”、富有同情心的小女孩。小英子沒有因爲秀貞的“瘋”而害怕她,而是和秀貞成爲了朋友,並用她自己的方式幫助了秀貞和妞兒相認。小英子還偷了媽媽的金鐲子給她們做盤纏,體現了她的善良,富有同情心。她與蹲在草叢中的小偷坦誠交往,聽他講自己的故事,與他一起讀《我們去看海》,還有了一個美好的約定,體現了英子的天真、善良。小英子在秀貞那兒染了紅指甲,回家遭到訓斥和盤問,她機智地回答說是“思康三嬸”給染的。媽媽不知道這位“思康三嬸”是誰,只好做罷。體現了小英子的.機智。蘭姨娘引起了父親曖昧的情意,母親的地位岌岌可危。於是“狡猾”的小英子別有用心地做了一回月下老人,爲蘭姨娘和德先叔牽線搭橋,一掃母女倆多日來的煩惱,體現了小英子的“狡猾”。

再說說宋媽吧,宋媽是一個堅強、倔強、有重男輕女封建思想的女性。宋媽在得知兒子被淹死,決定找回女兒時,說:“要不是兒子死了,女兒,我不要也罷。”體現了她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宋媽在同一時刻得知兒子溺水身亡和女兒被送人兩個沉痛的消息時,決心要找回女兒,然而,最終沒有任何消息。在徹底絕望之後,她決心回到老家,再生育兒女,重新做回母親,體現了宋媽的堅強和倔強。

《城南舊事》並不刻意去表達什麼,只是一幅幅場景從容地描繪了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那樣地不疾不徐,溫厚淳和,那樣地純淨淡泊,彌久恆馨,那樣地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之心。

學生讀《城南舊事》有感9

我讀了《城南舊事》,並深深地喜歡上了這本書,城南舊事讀後感:又到離別時。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海音,書中講了林海音童年時代的生活。

故事主要講了,北京城的小衚衕裏,有一個長辮子姑娘——林英子。和經常癡立在衚衕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結交的第一個朋友。英子得知小夥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後,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噢,駱駝隊來了又走了,小英子也帶着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當我合上《城南舊事》的最後一頁,房間裏飄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無法散去。我深深體會到了英子童年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每一種感覺我都不會忘記。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羣、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它透過主角英子童稚的雙眼,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

現在,我已經小學六年級了,即將告別我快樂無憂的童年,也即將離開我朝夕相處六年的同學和老師們,這是一種這樣的心情?俗話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讀後感《城南舊事讀後感:又到離別時》。我們的人生路上必定有許許多多的悲傷、快樂、離別、相逢……每個人都會離開學校,離開父母,離開朋友,甚至離開世界。

相比之下,雖然我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但英子的童年十分精彩、戲劇化。她把童年遇到的每一件趣事都深深刻在心裏,通過那枝慧筆深深地留到我的心裏,每個人的心裏。讓每位讀者知道她的童年故事是那樣的真實、純樸,那樣的純淨淡泊,彌舊溫馨。

我不禁自問:那我是不是也該在即將離別母校跟小學同學分別前做些什麼呢?對!要珍惜!珍惜!!珍惜和同學們相處的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分、每一秒。學校裏,我只要一有空就會幸福地欣賞着同學們的每一個喜怒哀樂。

看完書,我最大的讀後感是:這本《城南舊事》就像夏浪裏的一縷清風,讓我知道別錯過童年,花兒謝了還會開,太陽下山明天還會爬上來,我的童年一去無影蹤,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希望《童年》這首歌將在我的心中輕輕地吟唱,永遠。

學生讀《城南舊事》有感10

媽媽跟我說過很多北京舊社會的故事,每當媽媽娓娓道來,說得眉飛色舞的時候,我頗感興趣,耳朵豎直了聽。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把我深深打動:通過女主角英子童稚的雙眼,觀察社會上大人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當天真可愛的英子發現了大人們善良的渴望卻與現實社會遙不可及時,她的童年時代就結束了……

《惠安館》:

剛生下來的女兒就被丟棄,一個失去女兒的人就被視爲瘋子,無人相助,這是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無情!英子好奇,求知,正是這個特點使一對相互思念的母子闊別重逢。慘烈社會,讓我們從三思中尋找深意……

《我們看海去》:

一個渴望生活的好人,卻被逼良爲盜,豐厚,沉重的社會使他痛苦不已。社會的不理解,超出了一個好人忍受的底線,他只能和“偷”歸宿。英子認識了他,可小偷卻被英子不覺中給警察的點引中抓起來了。 “我們看海去”,這簡單的幾個字中蘊涵着一股悲傷的情意,扣動人心,催人淚下……

《驢打滾兒》:

英子家的保姆宋媽的悲慘故事:兒子病死,女兒被賣。社會的不公反而磨練了她的意志,使她堅強起來……

隨着英子童年的失去,英子的朋友也悄然離她而去。儘管天在多變,人在多變,事在多變,而生活卻平凡地一天天,一年年從我們身邊流逝。《城南舊事》,一書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著作,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在不諳世事的英子眼中,淒涼的社會中那一縷縷淡淡的哀愁,那一絲絲沉沉的相思,在她的童年裏留下了一個深深的烙印,永不消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