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第七條獵狗》後有感

讀《第七條獵狗》後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讀《第七條獵狗》後有感1

讀《第七條獵狗》後有感

在我閱讀的書籍中,沈石溪寫的動物小說,最爲打動我心。

《第七條獵狗》也是沈石溪創作的,它由許多小故事組成,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則故事。

第一則故事說的是作者和當地村民用捕獸夾夾死了一隻大公狼,晚上人們喝酒的時候,聽見母狼在悲傷的嚎叫,由於喝了酒,作者就披上大公狼的皮,大着膽去了狼窩,還帶了一把槍。作者到了狼窩後,發現這是一隻快要分娩的母狼,他準備記錄下狼的生活。母狼順利生下了四隻小狼崽,小狼崽甚是可愛,作者覺得他既然扮成了公狼,就應該給它們找點吃的,於是,他回了帳篷,拿着一隻雞回了狼窩。久而久之,母狼真的把他當成了老公,直到一天,一隻淘氣的小狼崽跑出了窩,被一隻金貓發現,金貓準備吃了小狼崽,母狼又鬥不過金貓,又沒金貓動作快,眼看小狼崽就要被叼走,作者迫不得已掏出槍,打掉了金貓的尾巴。母狼發現他不是公狼時,殘忍的將嘴伸進作者的頸窩,但是想到他這麼多天給它們找吃的,又把嘴縮了回去。過後,幾隻大公狼想要吃掉作者,母狼拼死護住了他,作者才得以逃出生天。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動物也有七情六慾,它們也懂感情,不要肆意捕殺它們,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們、愛護它們,記住,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讀《第七條獵狗》後有感2

老師給我們推薦了幾本書,都是長篇小說,其中,我看了一本,書名叫做《第七條獵狗》,我來更你們說說我的感受。

剛剛開始讀這本書時,我有一點讀不懂,你們知道這是爲什麼?因爲我已開始不知道這本書的主人公是誰,讀了一大半以後,才明白這本書主要寫的是三種動物。分別是:狼,狗,豺, 不過我還是不明白這本書主要寫的是三種動物,但爲什麼他的'書名叫第七條獵狗,如果你知道也可以來幫我來解答。

重中我還了解到作者沈石溪所寫的動物小說都是情深經歷的,他16歲就離開了故鄉,來到了一個名叫曼廣弄的傣族寨子,沈石溪在曼廣弄的寨子生活了6年,他爲了生存養過牛,幹過馬,帶着魚鷹到瀾滄 江,捉過魚,牽着獵狗到不狼山打過列,幾乎天天和動物打交道,輕言被目睹了許多感人肺腑的動物故事。沈石溪的第一篇動物小說寫於1979年,取名爲 象羣遷徙的時候。真正給他在讀者帶來聲譽的是退役軍犬黃狐。

我終於讀完了《第七條獵狗》這本書,心裏久久不能平靜。

讀《第七條獵狗》後有感3

《第七條獵狗》這本書感人肺腑,我就講其中的一篇故事吧!

這篇故事叫“逼上梁山的豺”,這隻小豺很可憐,還沒有斷奶呢,就失去了媽媽。

有一次,沈石溪揹着槍啃着雞腿兒轉過一道山灣時,一眼就瞧見了一隻小母豺孤零零地站在路旁的一棵小樹下。沈周圍有沒有成年的母豺。可揣着槍站了好一會兒也不見母豺,倒是小豺聞見了雞腿香味兒,不斷聳動鼻翼,砸吧舌頭,一副很想吃的模樣。悄悄沈石溪,再看看沾滿土的雞腿,慢慢地朝雞腿走來。這時,沈石溪才發現,小木豺的肚皮貼到脊樑骨了。

這是一隻失去了母親的“孤兒”,沈石溪老師收起槍,把雞腿撕成塊兒,攤在手掌上,小傢伙爬過去,用天真無邪的眼光看看沈石溪,然後捲起肉絲吃起來。

沈石溪看到小豺如此可憐,決定收養小母豺。沈石溪老師給小傢伙取了個狗氣十足的名字——汪汪。

爲了把小汪汪馴養成獵狗,沈石溪老師不讓汪汪吃生食,整天把它和牛、羊、雞、狗鴨混在一起,汪汪甚至還學會了像狗一樣,汪!汪汪!地叫。

汪汪漸漸長成了一隻漂亮的母豺,可因爲汪汪的一條豺尾巴使寨子裏的村民都討厭它。它走近誰,誰就用腳踢、用石頭砸、用棍子轟;有時汪汪看見一羣孩子在玩捉迷藏,於是興致勃勃地想跑過去湊個熱鬧,還沒等它趕到,小孩子們便一鬨而散地跑開了,還高聲喊:“大尾巴豺來啦!大尾巴豺來啦!”膽子大點的朝汪汪“開火”,膽子小的逃回家朝大人們哭訴……

在狗羣裏,汪汪就更慘了。沒有一隻狗願意和它交朋友,還等汪汪一出門就遭到攻擊,準確地說,是專門咬它汪汪的尾巴……

爲此沈石溪老師很苦惱,汪汪也很苦惱。

有一次,沈石溪老師鍘牛草,汪汪把他的注意力引到一邊,然後把尾巴塞進鍘槽裏。沈石溪老師馬上停下來,說時遲那時快,汪汪的尾巴被鍘斷了,但汪汪並沒有傷心,反而堅定地用嘴把尾巴叼起來扔到垃圾堆裏。

原來汪汪知道人們、狗熊都討厭這條尾巴,所以就要把尾巴乾脆割掉!它用心良苦,可狗羣和人們並沒有因此而可憐它,反而更加討厭它……

沒辦法,汪汪傷心極了,跑進大黑山,再也不會回來了。

兩個月後,寨子發生豺災,把巖鬆家二十多隻雞掃蕩乾淨,幾乎每家都被豺光顧過。奇怪的是,唯有沈石溪老師家的兩頭豬、一窩雞,整天放在外面卻安然無恙。一天,村長在大黑山後與豺面對面相遇,他清清楚楚地看到,領頭的那隻豺,沒有尾巴。

通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做人,應該在乎的是心靈美不美。如果某人光有富麗堂皇的外表,而缺乏內在的文化氣質修養,那只是金玉其外,如果說某人相貌平平,但多才多藝學識淵博,那纔是我們應該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