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破繭而出的四年級》有感大綱

讀《破繭而出的四年級》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和薛瑞平老師的淵源從一年級開始,到現在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每到我教完一個年級,即將進行下一階段的跨越的時候,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拜讀薛瑞平老師的大作。那質樸而深刻的話語,總能撥動我的心絃,啓迪我的心智,撫平我的憂慮……

讀《破繭而出的四年級》有感

《破繭而出的四年級》這本書,內容是那樣隨意、溫馨,既有遭遇後進生的煩惱,也有對班級管理的高見,更多的內容是記錄了她與學生開展閱讀的朗讀實錄、後記和許多的教後記,卻讓我真真實實地感受到了“洗盡鉛華也從容”。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薛老師一個個旗幟鮮明的教育理念:日誌中這樣寫道:“讓我們在耐心的時候付出足夠的耐心,在沒有耐心的時候擁有放平的勇氣,並非熱情減退,而是聽從自然的命令,調整了熱情傾注的方向。”“在我看來,成功的教育不是讓所有的孩子都考高分、都考及格,而是讓所有的孩子都不討厭學校,都願意呆在這個班級裏放鬆,讓他們覺得在教室安全自在,不遭受逼迫和羞辱,這是我的疼愛方式。”“要想讓(校外的、校內的)閱讀成爲班級普遍風氣,必須將讀書的種苗播種在課堂、耕耘在課堂。如此根深蒂固,才能枝繁葉茂。所以一定要把讀書課固定到課程表內,讓讀書成爲學生學校生活的一部分,讓讀書成爲呼吸一樣自然而又節律的事情。”……

想起自己的教學,想起自己的學生,不免捫心自問:對於孩子們,我有足夠的耐心嗎?對待他們參差不齊的發展,我的心態是否平和?我的`學生是不是熱愛學校,熱愛班級,在班級成長過程中享受到了快樂和幸福?我的語文教學是否做到了讓學生“成爲一個熱愛閱讀、心靈柔軟的人”?……

在每個學期初的教學計劃中,我都會冠冕堂皇地寫道:“要注重培優輔差”,但實際上呢,都去“輔差”去了,培優工作基本上一片空白。對於那一部分不自覺的、成績差的孩子,我格外“偏愛”他們,把更多的時間給了他們,以免他們掉隊,拖班級後腿。但內心深處,我卻深感對不起班上的優生們,我在他們身上花的時間太少了,沒有讓他們得到更好的、更充分的發展!薛老師說得很有道理,“教師的決策一定要儘量讓集體裏最優秀、最勤奮的孩子得到最大的利益。班級是一個有機整體,是一整列的火車。當最優秀者有足夠的空間大步前進的時候,整體水平必將得到強勁有力的帶動——身處其中的弱孩子,也終將不由自主被裹挾着進步得更快。”薛老師是這樣說的,她也是這樣做的。而事實證明,她這樣做也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四年級了,我也很想在自己的班上試一試,加強培優工作的力度,爭取讓我班的“火車頭”更好地帶動班級列車穩步向前。

《破繭而出的四年級》中還有很多教育細節值得我細細品味,在即將開啓的新的教育征程中,我一定會向薛老師學習、踐行,讓班上的孩子們得到生機勃勃的發展!我期待着,我向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