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葡萄》有感

讀《葡萄》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8W 次

讀《葡萄》有感1

今天我讀了一本繪本《葡萄》,講的是一隻狐狸種葡萄,可是她不知道葡萄怎麼種植出最大最甜最好吃的葡萄。於是他又跑圖書館就上網查資料他還去問葡萄專家,最後只得到了一個結果:要有愛!狐狸不知道怎樣纔算有愛,於是他決定去請假一天,請教一些頂頂有愛的人。

讀《葡萄》有感

他問了不同的人,得到了不同的方法。

於是,狐狸按照他們說的給葡萄施肥,給葡萄捉蟲,給葡萄支起架子,給葡萄放歌跳舞,有耐心的等待葡萄成熟。最後狐狸終於吃到了香香甜甜的葡萄。

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愛。在我的學習和生活中,我也要努力做到用愛做好每一件事情。

讀《葡萄》有感2

小說展現的三個故事既獨立,又緊密相連。Ta就像是一個魔方,你閱讀的過程,就是在解這個魔方的過程。剛開始你只看到了故事所展現的一面,或是兩三面,始終無法面面俱到。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TA需要思考,在作者依稀給出的線索下,去嘗試不同路徑解構。我們常常誤會了一句話“結果大於過程”。其實結果本身沒有意義,是過程賦予結果意義。正如小說最後一句話“然後他轉過身,朝着伊比利亞犀牛消失的方向跑去。”這是結果,是唯一的,清晰的。但這並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我們還想獲得些什麼?

帶着這份求知與好奇,我把三個故事中共同出現的事物、相同的行爲標記出來。試圖去揣摩這其中的聯繫和寓意。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拙見。

關鍵詞:“黑猩猩”“伊比利亞犀牛”“倒着走”

在譯者的後記中寫道“黑猩猩走過了和耶穌同樣的路,上十字架、死去、重生,用神蹟啓發並施惠於世人,這是輪迴。”

迴歸本源,第一個故事中的黑猩猩是指“黑人”,更具象一點,可指代“苦難”。烏利塞斯神父打造的這尊十字架苦像,是基於他看到了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奴隸,他的佈道,祈禱無法減輕他們絲毫的苦難。他無計可施,便期望耶穌能拯救蒼生於危難。托馬斯同樣把信仰寄託於這尊苦像,他覺得找到苦像,自己的人生就會再次出現光明。而當他歷經種種艱辛,找到後卻更加痛苦,苦像看上去像黑猩猩。或許托馬斯在那一刻才豁然大悟,神父寄於苦像的從來不是希望,打造的初衷,是對現實的深深絕望,是一種對生活的妥協。神當然是全知全能,所以深諳,一切因人而起,一切因人而亡。

第二個故事中,歐塞比奧醫生在拉斐爾的胸腹之內看到一隻黑猩猩,可以單純的把TA視爲信仰。卡斯特羅說他的丈夫生前總會重複亞伯拉罕神父的一句話“信仰永遠年輕,信仰和我們不同,它不會老去。”黑猩猩臂彎裏抱着的小熊崽是他們的孩子。沒錯,這是家,所以他們在另一個世界團聚了。

這裏穿插了一段歐塞比奧的妻子瑪利亞對於阿加莎小說與耶穌的詮釋。我們以爲惡離我們很遠,但往往最大的惡意來自身邊。我們總在唾棄他人的不齒行徑,卻對自己的言行視而不見。我們哀嘆自憐,卻忘了自己纔是這出悲劇的始作俑者。耶穌的死罪於民衆,耶穌的復活,是人類掩蓋罪惡,洗刷罪惡的一種措詞。

瑪麗亞的死悄無聲息,若是自殺,可視作她對一切瞭然,看清了人性本質,大徹大悟後對耶穌之死的贖罪。若是意外,可視作文中對“你明白的,不是嗎?她必須得死!”一句話的驗證。當然無論哪種情況,人的宿命就是死亡,不是他殺、意外、就是“全都活在自己扮演死者的謀殺案裏。”她用一句話表明了立意“信仰是死亡的回答。”

第三個故事中的黑猩猩完全被作者擬人化了,奧多和彼得一起生活,並指引彼得找到了自己祖先的遺蹟。奧多的特殊在於Ta不僅代表人類的起源,更可能代表猿的祖先。Ta冥冥之中彷彿知曉一切,至此我們結合另外兩個關鍵詞來看。“伊比利亞犀牛”的滅絕,表明着人類文明的進步。所以Ta之於人類以前。“倒着走”一來表現托馬斯和拉斐爾內心渴望時間倒流,懷念至親至愛還未相繼離開人世的日子。他們兩人身體活在當下,而靈魂卻留在了過去。二來最後奧多朝犀牛消失的方向跑,也可以理解爲時間上的另一種倒着走。人類文明帶來了生物的瀕臨絕種、帶來了被奴役的痛苦、帶走了鮮活的生命、帶來了爾虞我詐。人類一路從猿進化而來,表面去蕪存菁,光鮮亮麗,而褪去這層外衣,人性的殘忍往往是動物所不及的,這也是一種“倒退”。

我們要認清自己人性的不足,然後去接納TA,而不是一畏的靠信仰來逃避現實,免除自己的責任。全文的意義或許瑪利亞已在第二個故事中告訴了我們。“這個時代最持久的挑戰是信仰與理性的結合。理性是現實的,它的回報立竿見影,它的作用顯而易見。然而,理性也是盲目的。理性,就其自身而言,無法爲我們指引方向,尤其是在逆境當中。我們要追求的就是如何在兩者間求得平衡,如何讓信仰和理性和諧共存?”

讀《葡萄》有感3

幾年前,我們學習了《媽媽留下的葡萄樹》這篇課文。它主要講述了:一隻小狐狸肚子餓了,狐狸媽媽就去給小狐狸摘葡萄,摘完後就往回跑。跑回家門口的樹下正想歇一下的時候,突然,獵人來了,狐狸媽媽爲了救自己的孩子,暴露了自己,讓孩子逃走。這是一位多麼偉大,多麼無私的媽媽啊!

當我讀到嗚———孩子,危險!快逃哇!的時候,我被狐狸媽媽勇敢愛護小狐狸的心感動了,誰說狐狸就只能是狡詐,難道這不是母愛的表現嗎?想到這兒,我感動的淚水在我的眼眶裏打着迴旋,最終情不自禁地留下了淚水。

從古至今,有多少位母親用自己並不寬闊的肩膀爲自己的孩子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有多少位母親用自己生命來換取孩子生的希望?答案是:很多很多

從古代先說起,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一定都聽過吧,孟子的媽媽爲了讓孟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搬了三次家。誰都知道搬家很麻煩,可見孟母的良苦用心吶!《遊子吟》大家也是再熟悉不過了吧,孟郊的母親爲了讓孟郊更暖和一些,在孟郊去遊行的前幾天夜裏,藉着昏暗的燈光縫衣服。孟郊爲此感動不已,寫下了一首歌頌母愛的千古名着———《遊子吟》,至今仍然不朽,廣爲傳頌。

再說說現代,更爲震驚的是20xx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時,一位母親爲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受傷,就弓着背緊緊地抱住孩子,等救援的人發現她們時,那個孩子的媽媽已經停止了呼吸,而在她懷抱裏的孩子卻毫髮無傷,在場的人無不感嘆母愛的偉大。不僅如此,救援的人還從她的衣服裏找到了一個手機,手機裏還有一天未發出的短信:孩子,媽媽永遠愛着你!那天,下了一場雨,也許老天爺也被這位母親感動了。

再想想我自己的媽媽,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每天起早貪黑地上班,還要送我過馬路到學校,回家了還要洗衣服和做飯,吃完飯,又帶我出去散步特別有一次,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我突然發了高燒,非常難受,媽媽二話沒說,把我背進了醫院,給我掛號、看病、買藥,一直忙到了天亮,第二天,我看見媽媽那顯眼的黑眼圈時,我緊緊地抱住了媽媽。

是啊,世界上最偉大和最無私的愛不就是母愛嗎?而且,母愛是部分人類和動物的,狐狸媽媽爲了讓自己的孩子活下來,犧牲了自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讀《葡萄》有感4

提起狐狸,大家馬上爲它貼上壞標籤:比如狡猾,比如兇殘,比如無情無意.....

《媽媽的葡萄》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山洞裏,狐狸媽媽和狐狸寶寶相依爲命。一天寶寶想吃葡萄,媽媽翻過幾座山趟過幾條河爲他摘來了葡萄,不料被園子的主人打傷。媽媽逃出後,剛坐在門前的大樹下歇腳,突然看見了獵人。她大喊:“兒子,快跑!”兒子剛跑出洞口,獵人的槍口對準了兒子,媽媽奮不顧身擋在了兒子前面。兒子脫險了,而媽媽卻.....

故事中的狐狸媽媽爲了讓孩子吃上酸甜可口的葡萄,不顧山高路遠,不顧疼痛,爲兒子摘來了葡萄,在兒子遇到危險時,不惜自己的生命.狐狸媽媽爲孩子送上的血色母愛讓人爲之流淚,爲之震撼。這份深深地愛子情、護犢意是多少“可愛”的動物所不及,甚至我們“偉大”的人類也未必做得到,難道能說狐狸是無情無義的嗎?

故事《狐假虎威》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人們甚至把它變成了成語使用。狐狸矇騙老虎大王的“罪行”成了他永遠洗刷不掉的罪惡。這對狐狸太不公平了!面對老虎,狐狸急中生智,對老虎說;“我是上天派來的,專管你們百獸的。”愚笨的老虎馬上跪在狐狸腳下。狐狸在敵人面前沉着應戰,想出巧妙地辦法保護自己,何況他面對的是專門欺負弱小動物的老虎,爲大家出了一口氣,這有什麼錯?難道小白兔戰勝大灰狼被稱爲聰明而狐狸就只能被看做狡猾嗎?依我看,狐狸其實是一個智勇雙全、打抱不平的的好狐狸。

所以,我要爲狐狸平反,希望人們不要帶着有色眼睛來看待狐狸,“聰明”、“有情有意”用在他們身上也挺合適的,你認爲呢?

讀《葡萄》有感5

拿到這本書,首先看看作者,啊,一位慈祥的奶奶,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讓我不由得想起冰心老人,作者還是冰心獎評委會副主席呢,我很喜歡冰心的作品,小時候課本上就收錄了冰心的《小桔燈》、《寄小讀者》,非常親切感人的故事像飲用了甘冽清澈的山泉之水,那時候我就覺得寫童話和兒童文學的作家心態一定非常年輕,她們肯定都會長命百歲,冰心奶奶真的就走過了一個世紀的風雨人生啊。

言歸正傳,《野葡萄》這本書收錄了葛翠琳老作家五個精彩絕倫的童話故事,篇篇都有感動人的地方,處處彰顯着人性善良、勇敢、正義、博愛的光輝,文字配有拼音,讓人讀起來速度飛快,真正稱得上一目十行了,故事裏善惡分明,主人公敢於對近乎悲催的命運進行不屈不饒的抗爭,就像那位白鵝女,爲了醫治失明的雙眼,爬山涉水,遇到數不清的艱難險阻,她都毫不回頭,遇到了吃人的野獸;衣服破了,手臉都流血了……這麼辛苦,卻只爲了找到野葡萄。

她機警的躲避了老鷹的利爪,她的赤誠之心連大蟒都捨不得傷害她,終於在無數次的攀爬之後,她找到了夢寐以求的野葡萄,她摘了一串又一串,把嘴裏塞得滿滿的,吃了又吃,文字把心情寫得如此傳神,真的爲白鵝女慶幸啊,她美麗的眼睛又要回復光明瞭。眼前的世界重新燦爛起來,然而白鵝女沒有沉醉在這個沒有嫉妒沒有傷害和沒有冷漠的世外桃源,她要把野葡萄帶回曾經生活過的地方,讓和她遭受同樣失明痛苦的人們帶來光明,石頭老人如何勸阻都不爲所動,她把神奇的葡萄帶回來,讓許多眼前充滿黑暗的人們眼前絢爛起來,白鵝女以她博大的胸懷拯救了無數的病人,她的名字也被人傳頌一時。

序言上說白鵝女的經典故事先後感動過好幾代人,以致於白鵝女被評爲感動中國的十大童話明星,可見這個故事的神奇之處。隨後的《採藥女》《少女與蛇郎》、《巧媳婦》、《巧嘴兒》都演繹着同樣感動人的故事情節,貌若天仙的採藥女天資聰明,對各種藥材分辨的水平無人能及,她贏得國王的喜愛,但這也招來更多的嫉恨,諸如巫師、皇后等的攻擊。深山裏美麗聰慧的少女和蛇郎情深意濃,而後媽總是變着法兒折磨這對情人。

這些主人公個個都是代表正義的力量,面對壞人的惡毒攻擊看低和無端陷害,她們總是以德報怨,懷着一顆赤誠的心,勇敢的面對困難,以正義的化身向世界向人類傳遞着昂揚向上的正能量。

讀了這本書真的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純潔人的心靈,讓人更能分清善惡、勇敢和懦弱、良知和惡俗,這時候才能真正體味到故人說的那句話,不以惡小而爲之,不以善小而不爲,人只有高尚的道德修養才能抵禦各種低級趣味的誘惑,才能在社會上做一個有用的人。

《野葡萄》童話故事用親切柔美的文字講述動聽的故事,默默的向讀者傳遞着愛的故事,讓人深受啓迪,處處彰顯人性的光輝。正如另外一位我喜歡的作家湯素蘭所作的序言所寫的那樣,葛翠林老師的童話故事描述的是善良的人物形象,正義戰勝邪惡的價值觀,以及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共同完成了真善美的主題。這本書真的讓人愛不釋手,看了一遍還想再看一遍,主人公活生生的形象不時在腦海裏浮現,非常慶幸得到這次難得的試讀機會,有機會還要買幾本葛翠林老師的書,讓孩子從中讀到更多精彩的故事。

讀《葡萄》有感6

暑假期間我看了本益智趣味故事,裏面有好多有趣且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其中小狐狸栽葡萄這個小故事給我的印象最深。

這個故事講了:小狐狸要栽葡萄,小猴告訴它:“栽葡萄要搭架子,葡萄藤蔓爬上去,才能結葡萄。”小狐狸想:搭架子多麻煩,我得想個不搭架子的省力辦法。它一邊想一邊走到一顆桃樹底下,突然想出個法子來:這棵桃樹不是現成的架子嗎?把葡萄栽到桃樹底下,不就得了!於是小狐狸把葡萄種在桃樹下,讓葡萄藤纏繞着桃樹往上蔓,自己到外面旅行去了。

小狐狸旅行大半年後回來,它滿以爲桃子熟了,葡萄掛串了,可是走到樹下一看,桃樹上一個桃子也沒有,藤上一顆葡萄也沒有。這是爲什麼呀!原來,桃樹被葡萄藤纏死了,葡萄藤跟桃樹搶養分,也沒長好。

看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做事情要踏踏實實,不能隨便偷懶,即使要運用捷徑來解決問題,也要講究科學的方法,不然會一事無成。

讀《葡萄》有感7

最近幾天,一直在讀《憤怒的葡萄》這本小說。在讀之前,我對這個題目深深的懷疑,老師怎麼會推薦我們讀這本書呢?帶着這麼一種疑問去讀,只是讀了一遍,文章還算不短,最後略懂一點點,原來老師推薦這本書的目的不僅是去讀一個關於大批農民破產、逃荒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從生態學的視角來理解這則故事。

從這本書的整體脈絡看來,它是以喬德一家的逃亡或者說是尋找“幸福生活”的過程爲主要思路來描寫整個故事的。真實的反映了經濟大蕭條時期的美國社會和處在最底層的廣大農民的苦難生活,另外,作者還以獨特的方式表現出了人與土地的相互依存關係和對人類生存環境的關注與思索。

在第一章的時候主要是以自然環境描寫來渲染氣氛,讓人們不知不覺的產生一種對當時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自然環境)理解。如:“風又吹着乾枯的玉米,還一陣緊似一陣。大路上又塵土飛揚,而後的玉米地裏捲起一股股灰色的煙霧。夜間,鳳貼着地面跑得更快,它挖鬆了玉米根四周的泥土,玉米稈一根根橫倒在地上,標誌着風向。”,“一到夜晚就一團漆黑,星光透不過風沙,屋裏的燈光也透不出窗戶。”這些對玉米,對大路和對夜晚的描寫,似乎是在說上帝對這片土地不是那麼的公平,給它們的盡是一些風和沙塵暴,殊不知是另有原因的,從而引起讀者對下文的興趣。往下看,我們能夠看到第二章的時候,小說的主人公之一喬德出場了,然後着重寫湯姆具結釋放之後回到家鄉,發現家鄉的樣子完全變化了,原來的人都不見了,包括自己的家人,後來在慕萊的解釋下,才知道家人去了哪裏,村子裏的好多人都去了西部的加利福尼亞洲去求生了,而自己也經歷了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其中最讓他恨的莫過於看着整片的土地被拖拉機無情的摧毀吧。“爲了這塊地,爺爺消滅了印第安人,爸爸消滅了蛇。我們也許可以消滅銀行——銀行比印第安人和蛇更可惡呢。”農業資本家爲了獲取最大利潤,不斷地增加機器。在美國,隨着技術的進步,機器對土地的威脅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拖拉機毫不留情的把房屋剷平,把土地佔領,使得原本住在這片土地的中低級佃農們紛紛破產,流離失所,之後不得不去西部的的加利福尼亞洲去尋找美麗的生活的故事。他們一路上歷經挫折,好不容易到了加利福尼亞,卻發現那裏的生活遠不如理想中的好,然而現實是殘酷的,他們也只能夠安於現狀去爲別人幹一些廉價的勞動力的活,所得卻只能夠他們一家餬口,根本沒有一點點的富餘可言。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美好生活嗎?從文章中主人公們的表現以及所表現的心情看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說到這則故事,確實是感人的,而且很具有批判與諷刺意義,但是從生態角度來分析這篇文章,似乎意義會更大一些。


讀《葡萄》有感8

一顆亮晶晶的,又大又圓,薄薄的皮,包着蜜汁一樣的野葡萄,像成串的紅瑪瑙,在我眼前晃動。不,那不是野葡萄,是白鵝女美麗的、亮閃閃的大眼睛。不,那不是她閃亮的大眼睛,那是白鵝女純潔、善良、美麗的心。暑假裏,我讀了這篇動人心絃的民間童話故事,心情久久難以平靜。

這是一本葛翠琳老師寫的民間童話故事集,裏面收錄了11篇表現真善美主題的,反映偉大民族性格和善良人道情懷的民間童話故事集。

《野葡萄》主要講了:美麗小姑娘的白鵝女10歲就失去了父母,嬸孃便成了她家裏的主人。嬸孃自己的女兒眼睛是瞎的,狠毒的`嬸孃便把白鵝女原本清澈、透明的雙眼弄瞎了,小姑娘的世界中從此只有黑暗。爲了重見光明,白鵝女帶上自己心愛的小白鵝,逆水而上,經歷了重重的艱難險阻,終於在一個山谷中找到了野葡萄。小姑娘的眼睛復明了,她摘了很多的野葡萄,在山神老人的幫助下,走出了山谷,給瞎眼的老人、織布的瞎眼老媽媽和放羊的瞎眼小孩送去了光明和希望。最後,她回到了村裏,兇惡的嬸孃已經死去,小姑娘和村裏的人們過着快樂的生活。

白鵝女是多麼善良啊,當惡毒的嬸孃把她的眼睛弄瞎後,她不但不卑不亢,還要去採摘野葡萄。一個盲人去採摘野葡萄,簡直是比登天還要難。連雙眼能夠看見的人也不一定能採摘到野葡萄。可她還是堅持了下來了。一路上,她遇到了很多困難。路上遇到一條河,她逆着往上游走。來到一座陡峭的高山前,經歷種種磨難:一隻老鷹、一頭老熊、一條巨蟒,她都巧妙地躲過去了。終於踏着溪水,在半山腰找到了甜津津、帶着醉人清香的野葡萄。吃了它,啊!她立刻看到了藍藍的天,請亮的泉水,五彩繽紛的野花,枝頭累累的果實……她快樂地唱起了歌。白鵝女的這種精神讓我感動不已。

她雖然重現光明瞭,但是她還想着別人。她想讓村內磨房裏那瞎眼的老頭兒,不用再摸着牆根兒走路。讓他吃了野葡萄,睜開眼看看天上的星星,看看明亮的陽光!那吹笛子的盲藝人,不用再讓兒子領着走路了,給他吃些野葡萄,也讓他看看路邊的草長的多麼綠!還有那瞎眼的小妹妹,讓她看看我們的白鵝,多麼白,多麼漂亮……讀到這裏,我感動極了。不禁想到:白鵝女爲尋找野葡萄,冒着生命危險,歷盡千辛萬苦,她是多麼勇敢頑強;當自己重見光明後,馬上想到還未見到光明的人。她的心像金子般純潔,像水晶般透明,不含一點雜念。我被白鵝女善良的形象深深感動。我暗下決心,做人,就要做白鵝女這樣的人。

這是童話故事嗎?不,不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事:有人爲了達到某種目的,用金錢來引誘別人,用權勢來威逼別人……我想:人,要有人格,要想白鵝女那樣,什麼也不怕,什麼也不貪;心,就像透明的野葡萄,就像白鵝女那樣,甜、美、純,心甘情願默默爲他人奉獻,奉獻……

讀《葡萄》有感9

《狐狸和葡萄》這個故事我從小就讀過,課本上也出現過。小時候的感受與長大後的感受肯定不一樣,時間總會帶給我們許多。小時候只覺得這狐狸真壞,自己吃不到葡萄就算了,還去要摘葡萄的孔雀說,“葡萄是酸的”。

你看,它就是這麼一個壞傢伙。可是,現在長大了,我經歷得雖不多,但想得還是不少的。我把這個故事又重新看了一遍,想想這個故事的描寫以及寓意,我認爲,過去的我認識的太過於膚淺了。

從前的我會認爲這個故事就是在於教育我們,像狐狸這種自己得不到,便想讓別人也得不到的人很可惡,我們可千萬不要學它!我總認爲重點在於教育小朋友的三觀,千萬不要做那樣的人。想在這麼認真一想,哎,種地啊按應當在與不要輕易上人的當啊!

中國人一直是一種具有盲從心理的人羣。只要別人一告訴他們,“哇,這家店超讚的啦,你一定要去看看啊!”、“這件商品爛透了,你千萬別去買”之類的,大部分的人都會輕易地相信,並不會真的去試那個產。正是因爲中國人天生的盲從心理,便會有大批大批的人上當受騙!

那麼,如果每個人都能深層面的想想《狐狸與葡萄》這個故事的寓意的重點所在,是不是情況會大有所不同了呢?

讀《葡萄》有感10

故事講了李媽媽有一個女兒,名叫"白鵝女"。後來,李媽媽死後,房子被嬸孃霸佔了,嬸孃每天讓白鵝女幹許多的活,還不讓白鵝女吃東西……有一天,嬸孃生了一個女兒,長得很漂亮,可惜眼睛是瞎的,嬸孃很嫉妒白鵝女有水靈靈的大眼睛,便在湖邊用沙子揉進了白鵝女的眼睛裏,之後白鵝女的眼睛就瞎了,但厄運沒有打垮白鵝女,她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能治好瞎眼的野葡萄,她又摘了很多,想讓自己家鄉瞎了眼的人全部重見光明,最後,白鵝女回到了家鄉,家鄉的人十分歡迎她,而那個惡毒的嬸孃早已病死。故事告訴我們人生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心中裝着信念,堅持不懈就一定有轉機。

這使我想起了我們語文課本中的談遷,他雖然經歷了書稿被盜的厄運,卻仍然能在晚年決定重新撰寫這部書稿,並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編成了更翔實,精彩的《國榷》。還有李時珍,齊白石,諾貝爾,愛迪生……他們都是憑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

作爲小學生,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理想的實現需要平時點點滴滴的努力。就說上週星期三吧,老師讓我參加冬季三項賽中的踢毽子比賽,爲班級爭光。可我只能踢兩三個,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下,我決心一定要多踢一點。當天晚上,我就開始鍛鍊起來,我從書包裏拿出毽子開始踢,我把毽子往上一拋,右腿彎曲往上一擡,讓毽子輕盈地落在腳環上,然後往上一踢,這樣連續着,一個,兩個,三個……啊!我踢了五個,可五個不算多,離我預期的目標遠了點,我可是下決心今天一次要踢滿十個的。於是,我繼續踢起來……一次又一次失敗了,我練了將近1個小時,終於能穩穩地一次踢滿十個了。雖然我已大汗淋漓,但心裏卻十分喜悅。到現在,我每次踢時都能一下子踢到三十幾個,但我還會繼續努力,我深知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呢!

所以,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就一定能成功。

評析:

《野葡萄》中的白鵝女雖然歷盡磨難,但仍然自強不息,這讓小作者聯想到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不也是憑着這種精神才成功的嗎,並列舉自己的例子來說明只要努力,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