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改”比“寫”更重》的讀後感大綱

《“改”比“寫”更重》的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近日,讀了“海教在線”上許局推薦的《我從不上作前指導課》一文,深有感觸。對應着我的習作教學,更堅定了我的習作教學主張:“改”比“寫”更重。

《“改”比“寫”更重》的讀後感

我以爲:“寫”是將已知的東西呈現出來,涉及的是語言表達的問題。而“改”則是在呈現的基礎上進行提升,體現的是在最近發展區內邁進的過程。顯然,“改”比“寫”要重要得多。

三年前,我就曾經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教師批改一次學生的文章,大概需要花掉五、六個小時,幾乎佔據掉一個星期中的絕大部分課餘時間,教師批得筋疲力盡,到底能給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起到多大的作用呢?於是,每次講評之後,我總佈置學生用鉛筆在教師批改好的作文上進行修改。首先修改教師指出的字詞問題,哪怕是教師改好的也要描一次,其次是根據本次習作講評的重點進行片段的修改。

雖然這樣的習作本上有了很多似乎凌亂的鉛筆字,但是,學生的本子本來就不是爲了接受檢查的,而是爲提高習作水平的。真正爲了孩子,哪怕接受領導的批評又有何妨?當時我這樣想。好在檢查作文本的領導也是教學的行家,不但沒有批評習作本的凌亂,還在大會上表揚了我的做法。對應着我的“改比寫更重要”的習作教學主張,我以爲需要在學生習作訓練過程中做到如下三改:

一改:列出的提綱由於我是中途接班,因此我不敢像管建剛老師那樣從不上作前指導課。我以爲作前的指導是需要的,但不可涉及習作的技法,更不可提供例文或範文。主要是在習作的素材上帶領學生進行系統的思考,儘量讓學生挖掘出更多的更新的素材。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和能動性,鼓勵學生選擇出創新的題材。對一些不太適合的題材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點撥與糾正。如何在短時間內瞭解每個學生的習作素材?列出習作的提綱是一個捷徑。請學生將文章的框架列出來,並標出重點段落的順序。先將提綱遞交學習小組討論,提出改進性意見,再由教師批閱,教師給出改進性的建議,最後由作者修改習作的提綱。這樣的操作流程,使每個孩子的文章具有準確的方向,確保每個孩子的習作能達到底線的要求。

二改:打好的草稿“批閱草稿”很多有經驗的老師都有這個環節。但具體的操作辦法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我以爲:批閱草稿應該是粗線條的,應該是謀篇佈局上的指點,而不是具體文字上的糾正。我常用的方法是:瀏覽草稿,或在本子上寫上一兩句修改的意見,或面對面地指點修改的方向。完成草稿的批閱後,我的習作指導課才能拉開序幕。我要根據本次習作的目標和學生草稿之間的距離確定指導課的方向和重點,力爭爲每個學生找到最佳的修改文章的.途徑和方法。孩子領到了具體明確的修改任務,才能進行有效的修改。我特別欣賞被改得面目全非的草稿,這種改變纔是真正的提高啊。

三改:改好的習作批改學生的作文,我已經養成了一個習慣:旁邊放一張習作講評課的備課紙,只要批到的文章出現突出的優點和明顯的缺點,我總會將學號和具體的優缺點用簡短的語言記錄下來。一個班的習作批下來,會積累到近20篇文章的優缺點。這些記錄成爲習作講評課的最重要的依據,我會在這麼多的記錄中篩選出三五篇好的習作,整合出兩個具有代表性的缺點。我的講評課主要就圍繞着“兩個缺點”展開。

由於我的講評內容全部來自學生的文章,大部分能直接點出習作的作者,因此,每次講評課,孩子總會聽得十分認真。學生在我的講評和優劣習作的對比賞析中,明確了習作修改的方向,一般都能進行比較深入和有效的修改,特別是一些片段,好多孩子覺得不稱心,就重新寫在習作的後面。因爲每個學生還要接受我對於習作修改的檢查和打分,因此,每個學生都會十分投入地進行習作的修改,改到自己的最佳水平爲止。

“文章不厭百回改”“好的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我想,只要我長期重視孩子習作的修改,那麼孩子的習作一定會得到長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