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感謝自己的不完美》有感

讀《感謝自己的不完美》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1W 次

作者武志紅是一名資深心理師,寫下了諸多暢銷心理學著作,曾經還擔任過專欄主持,可謂實戰經驗豐富,接觸並幫助許多心理問題的患者,對於深究問題的來源有獨特的理解。雖然我個人覺得有些觀點過於極端,太集中於講述從小的影響,但仍然會去吸收有利於自己的方面,因爲每個人不可能做到完美,所以我們要去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纔會經歷越來越多的精彩。

讀《感謝自己的不完美》有感

接納自己很重要,我們每天的生活很真實,如何做到在生活中享受這種真實,過程中悅納真我,是一個不斷嘗試改變的成長之路,人之所以不完美,纔有足夠的空間去進步,才能體會努力後達到成功的喜悅。而存在於自身的問題也一樣,需要我們探索着去改變,心靈不斷成長淨化,內在與外在的世界會變得越來越澄清,形成屬於我們自己的觀念,而這就是所謂的成熟罷了。圍繞在我們周邊的種種痛苦,也是有其特殊意味的,或許提醒我們需要去改變了,或許告訴我們應該注意某些方面了,或許讓我們經歷各種真實的存在,所以,當一切不可避免時,好好的去體會,接受真實的自我,接受發生的事實,也感謝自己的不完美,在人生的大道上探索出一條獨立,非傳統,帶着濃厚刻印的路途,獲取非同尋常的快樂!

全書分了七個部分,每個部分闡述一個主題,有系統的書寫在人們身上的不完美,講出這種不完美的好處,怎樣去面對,以及如何解決,最後還推薦心靈成長書吧。第一部分主題:壞習慣不是你的敵人。不要和惡習去較勁,因爲惡習代表着你內心的需要,你只有理解它並接受它。壞習慣是我們人格的一部分,都反映着我們自己的深層需要。這也顛覆了自己對惡習的看法,不再那麼深惡痛絕的鄙視改正不了一些惡習,而是通過接受再認識逐漸去改正一點點,讓需求也得到進化。第二部分主題:悲傷是完結悲劇的力量。不論憂傷、憤怒、焦慮、嫉妒等,假若你學會敏銳捕捉並坦然接受它們,那麼你就會獲得不可思議的成長。這裏提到“內在的小孩”和“內在的父母”,說明從小家庭的影響非常大,在以後的生活中都潛移默化的存在,而且全書這個概念貫穿始終,很多問題從這方面探究原因。然後還有AQ的概念,又稱挫折商,衡量AQ的指標有控制,歸因,延伸,耐力。說明我們遇到挫折應當如何處理,將逆境轉化爲機遇。第三部分主題:憤怒是對憤怒者的保護。你必須清楚地知道你的憤怒,並知道爲什麼會這麼憤怒,然後富有智慧地去處理它。對於憤怒,也顛覆了我以往的看法。憤怒是人性的一部分,它是有其作用的,將憤怒的表達是讓人去釋放,說明某種關係有待改變,而一味的壓抑憤怒,反而會出現其它心理問題。憤怒能讓我們反思,關係能可持續發展的進行下去,是維繫相互之間良好的調味劑。只是憤怒不可過度,適可而止的表達,忠於我們的內心。第四部分主題:不要內疚,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清白。內疚是大自然的饋贈,它在提醒我們,你的一個關係需要調整了。這也讓人不禁釋懷,有什麼好內疚的,其實不過是過眼煙雲的痛楚。另一點是怎麼對別人,不能太過於好,增添別人的內疚感,凡事留有空間,生活中處處留心皆學問。第五部分主題:恐懼告訴你什麼對你更重要。恐懼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因爲很多時候,只有恐懼才能強有力的提醒你,什麼是最重要的。我們無須去戰勝恐懼,恐懼其實是一種力量,引領我們前行。藉助恐懼的力量,勇敢的去行動,往往會出現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遇。第六部分主題:只有在人羣中,才能認識自己。任何一個你在乎的關係,其實都是一面心靈的鏡子,可以照出你內心的祕密來。在現實生活中,敞開自己的心扉,無論遭遇什麼,都能不斷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是一生的功課。第七部分:說出“我接受”,讓心靈迴歸自由。所謂接受,既直面我們人生的所有真相,深深的懂得,任何事實一旦發生就不可更改,而且不管多麼親密的人,我們都不能指望他們爲自己而改變。好好生活,有什麼不能接受的呢,無非都是最好的體驗。最後,給自己一個儀式,開始一段征程。心靈的成長並非是一個抽象的過程,我們需要一些具體的儀式來呼應心靈成長的節拍。

這些人性的不完美,自身很多都有完全不同的認識,比如恐懼,憤怒和壞習慣,不再去逃避與躲避,任何身上的毛病都是存在的,也是需要的。如果沒有不完美,人生何去何從不是失去了方向嗎?所以有了這樣的理解,更好的接受自己,接受各種不完美,包括生活中發生的一切,更好的去面對人生。下一時刻,給自己一些儀式,開始全新的生活。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