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草》有感範文

讀《草》有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讀《草》有感範文1

我平時是一個懶蟲,可是今天沒事幹,所以我就變成了“小書蟲“拿起來語文書來讀課文了。

讀《草》有感範文

我讀到了古詩兩首裏的第一篇古詩《草》。這首詩讚揚了小草頑強而又旺盛的生命力:野火想要燒盡她,可是卻怎麼也燒不盡,只要春風輕輕吹拂一下,小草們就又會快樂地探出“小腦袋”。我欣賞小草不所挫折勇往直前的精神。

我們學校舉辦運動會有的時候,我報名參加了“接力比賽”,一開始,我們落後於別的班級,同學們都垂頭喪氣,我心裏也很灰心。這時,我看到了操場上迎風飛舞的小草,我又想到了《草》裏的那句話: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決心要向小草一樣,不怕困難,奮力奔跑,最後,我們班獲得了第一名。

通過《草》這篇課文,我體會到了小草的生命是頑強的,是無畏的,也是寶貴的,小草這種春風吹又生的生命力,更值得我們學習和尊重。

讀《草》有感範文2

今天,看了文章《沒有一種草不會開花》我倍受感悟,思緒也久久無法平靜。

這篇文章主要寫道:作者還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學校組織作者等十幾人去參加全縣的作文競賽,但作者又擔心作文賽不過城裏的少年,所以猶豫不決。年老的校長看出了我們的憂慮,舉了一個鄉下人易懂得例子 ,"沒有一種草不會開花"每一種草都會開出屬於它自己的那朵獨特的花而且每一種草都是一朵花,再美麗的花也是一種草。作者深受感悟,在後面的幾十年裏,作者面對生活給他的一種種考驗,沒有自卑也沒有浮躁過,因爲他一直記着老校長的話——沒有一種草是不會開花的而每一種花也是一種草。

讀到這,我也不禁爲老校長的智慧所敬佩,能舉出一個不通俗的例子而使我們信服,讓我們明白了:其實人人都相等,人與人之間根本就沒有花與草,鳳凰與山雞,天鵝與青蛙之間的區別,其實,世間的一切景物的地位都是相等的。

在生活中,我們也不免會遇到像作者一樣的處境,列如有一些家裏很富有感覺很闊氣的同學待在一起總是感覺自己很渺小,與他們無法相比,我們之間跟本沒有共同語言;文化高和文化低的人,文化低的人總會感覺他們自己微乎其乎,技不如人,但是他們沒有發現其實他們有的是別人沒有的獨特的一面,獨特的技能,鄉下的孩子總感覺不如城裏的孩子內涵高,素質高,比他們知識低。其實是不一定的。讀的 是同一本書,吃的同樣是中國的大米,這關鍵的是要看看他們學習態度了,就如<學弈>一般。

有的時候,即使自己不是很富有,沒有受過什麼高檔教育與別人無法相比,但不要沮喪,人一生下來,不是什麼都懂得,同樣是從孃胎裏出來,所以人與人之間沒有什麼富與窮的界線,人人都平等,人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

沒有一種草是不會開花的,而每一種花朵也是一種草!

讀《草》有感範文3

他在我眼中是個充滿無助於孤單但是卻又十分熱心的男孩。一開始,禿鶴認爲“大家瞧不起我”,就曾採用許多同大家對着幹的辦法去抗爭,甚至在校際廣播操比賽中故意亮出光頭惹笑大家,不惜破壞學校的榮譽。然而,這樣卻讓更多的人和他疏遠了。但爲何又說他熱心呢?因爲後來他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在校際文藝比賽前,挺身而出,亮出光頭扮演匪軍連長,比賽獲得最高獎。他的心靈感動了大家,終於得到了大家的喜愛和尊重。

的確,他憑着自信讓所有人刮目相看,誰說沒頭髮就醜,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對尊嚴的執著上的。

小說中友情、親情確讓人落淚。桑桑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但他的心態始終是平靜的。他沒有過多的考慮自己,而是決心在有限的時間裏爲人多做些好事。他對誰都比以往任何時候顯得更加善良,哪怕是幫別人從地上撿起一塊橡皮也爲自己而感動。他爲了實現諾言,拖着病體帶妹妹去城裏玩,艱難地揹着妹妹登上了城樓,爲的是讓妹妹高興。就是這種平靜的心態,才能使他有信心有毅力去向病魔作鬥爭。而在現實生活中,我也並不是一個好姐姐,我並不是特別關心自己的弟弟妹妹。這一點,至少是我現在應該做到的,我臉紅的羞愧地低下了頭。

是啊,人生到處是真情,在草房子裏,我看到了最樸實的真情,看到了令人落淚的真情,更看到了刻骨銘心的、終生難忘的、彌足珍貴的真情,希望這顆愛的種子能播撒在每一個人的心頭。

讀《草》有感範文4

看完這本兒童文學,眼淚不知不覺地流淌,心靈受到另一種震撼,雖說這書是買給女兒看的,但也是值得我們一看。不說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動,我們也許久不感動了。現代人的自私,冷漠,懷疑,勾心鬥角已經延續給了下一代,現在的小孩以自我爲中心,不顧及別人的感受,連我們面對他們也覺的陌生,難以解讀,也難以接近,我們也感到無奈。

我被禿鶴,紙月,桑桑等小孩子們感動,那種純真也是我們少年時代曾有過的,當我感動時,我是被心裏的夢想所感動。其實曹先生是把大多數人心裏的夢講出來,大多數人才感動。如果他只把自己心裏的夢寫出來不一定能感動我們。多少年了,沒寫過讀後感,這次看了一定要寫,大有不吐不快的氣概。

每個孩子們都在成長,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自己的故事。例如:杜小康,在精神和物質的優越顛峯上一落千丈,如何站起來,如何自尊,如何自愛,在生活中磨練,使自己的人格得到重生,正是現在小孩缺少的。女兒對我說不會寫讀後感,看了不明白,哎呀,我說我看完再和你談感想,我看了都有感而發,但真不知道如何使小孩感動?

有時我們爲了生活也忽略了孩子的心靈需求,也是慚愧,女兒,媽媽陪你一起看兒童文學,我們一起寫讀後感好嗎?

讀《草》有感範文5

媽媽給小兔古利特買回來一袋草莓,草莓紅紅的、甜甜的、水汪汪的、香噴噴的,好吃極了。古利特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吃完後,把草莓蒂順手扔到地上。媽媽將草莓蒂一一拾了起來,在屋後挖了一個坑,把它們埋在裏面。古利特好奇地問:“媽媽,你把草莓蒂埋在土裏幹什?”媽媽神祕地說:“噓,這是祕密。草莓蒂埋在地下,它就會變成金子!孩子,你以後吃了東西,把剩下的不能吃的東西都埋是地下,它們都會變成金子的。”古利特牢牢記住媽媽的話,以後吃了東西,就把不能吃的水果皮呀、水果核呀、爛菜葉呀,等等,都埋在地下。

過了一年多,古利特對媽媽說:“我們把埋的東西挖出來,看它們是不是已經變成了金子。”媽媽笑着說:“不用挖了,它們已經變成金子了。”古利特驚奇地問:“你怎它們已經變成金子了呢?”媽媽慈愛地摸着古利特的頭說:“孩子,你已經養成了把髒東西埋在地下的好習慣,這種好習慣,不是比金子還可貴嗎?”“!原來是這回事!”古利特比得到一塊金子還高興。

親子共讀告一段落,親子討論粉墨登場。

“當古利特把草莓蒂扔到地上以後,媽媽是怎做的?”

“媽媽把草莓蒂一個

一個撿起來,埋在屋後的坑裏。”

“古利特的媽媽爲什要把草莓蒂埋起來呀?”

“因爲草莓蒂是垃圾,不能亂扔。”

“以後不能亂扔的東西,古利特又是怎做的呢?”

“把它們都埋在地下。”

“當古利特要挖金子時,他媽媽是怎說的呢?”

“媽媽說:不用挖了,它們已經變成金子了。養成把髒東西埋在地下的好習慣,比金子更可貴。”

“生活中,你有亂扔垃圾的壞習慣嗎?”

“我把髒東西扔進垃圾桶裏。”

“媽媽可發現你說謊話了呀!”

“我有時候也會隨便亂扔垃圾。”兒子有點兒不好意思了。

“媽媽,我們也學習兔子媽媽,把垃圾埋在地下!老師說,亂扔垃圾會破壞環境,現在我們的地球正在變暖,因爲汽車排出的廢氣,還有到處亂扔的垃圾,二氧化碳增多了。我們要愛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地球。”

“兒子說得多好!那我們愛護環境,就從不亂丟垃圾做起!”我不失時機地鼓勵一番。

在生活當中,兒子還有很多不太好的習慣,媽媽還需要學習兔子媽媽睿智的教育方法,引導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好習慣可比金子更寶貴。

讀《草》有感範文6

暑假裏,我每天堅持閱讀,《記得純真少年時》這本書真不錯,裏面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描寫作者童年的真情實感。當我讀到《金色的草垛》這篇文章時,我便被文章中所描述的那種關愛和幫助深深地打動了,故事中從城裏來的一位小姐姐堅持不懈的學習,每天給“我”講着美麗的安徒生故事。一無所知的“我”,則認真仔地聽着,那麼的執着,那麼的虔誠。小姐姐臨走時特意送給鄉村孩子的“我”幾本童話故事書和一支鋼筆。“我”把那些書整齊地放在自己的枕邊,每晚睡覺前都要仔細閱讀,用那支心愛的鋼筆記錄着自己心中的各種真情實感,一篇篇優美的文章呈現在小讀者面前。看看當時的小姐姐和鄉村孩子,他們的生活是多麼艱難,特別是小姐姐那麼小就遠離家人來到陌生的鄉村,一切都要靠自己,還經常幫助鄉村孩子。而我們今天生活的環境,我才小學四年級,家中的作文書、故事書、科普書、動漫書……一大堆,有些書都看膩了,有時就想當廢品賣了,哪像故事中鄉村孩子那樣喜愛書啊。還有一些文具:橡皮用刀切來切去,或者用手搓着玩,鉛筆才用一半就不用了,家裏的文具多得數不清,亂扔亂放,找不到就買新的……,所以媽媽常在耳邊說,生活中一定要懂得珍惜,千萬不要吃着碗裏,想着鍋裏。這些我都做到了嗎?媽媽的話我真的理解了嗎?看了這篇文章,我才感到我需要做些什麼,和書中鄉村孩子的“我”比起來,真是慚愧啊。我一定要珍惜現在美好的時光和眼前美好的東西。

讀完每一篇章節,我都會有一種感動,這是從我內心深處發出的感動,我好象一下也懂得了許多許多,這不正是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的初衷嗎?

讀《草》有感範文7

草房子美,美在陸鶴對尊嚴的執着;美在桑桑的一顆童心以及他見義勇爲的表現;美在家遭不幸的少年那堅強的一顆心;美在一個老人爲集體而死的表現。

草房子裏的孩子們誰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爲什麼喜歡他?

陸鶴給我的印象最深刻。因爲他是個禿頭,別人都喜歡嘲笑他,而他用自己也有的方式報復了那些所嘲笑他的人。最後他知錯就改,給學校增添了榮譽。這讓我知道了尊重是互相的,只有你先尊重他人,他人才能尊重你。

讀《草》有感範文8

在我的書桌上,一直放着那本曹文軒的《草房子》。每當我想起書中那令人神往的世界,就會忍不住伸過手,將書拿來,翻開,又一次貪婪地看起來。

漸漸地,我眼前彷彿又一次浮現出一位固執而又閃耀着善良慈愛的老人,她就是秦大奶奶。她的那片艾,那份愛,深深地扣動我心絃……

說真的,剛開始我與書裏的大人一樣認爲秦大奶奶就是個地道的壞老太婆:她明明看見學校的菜園邊上有條路,卻硬倚着自己老眼昏花,從菜園中間橫穿了過去。秋天,“一不留神”,她就把學校種的瓜或豆莢摘了去……我能從書中感受到老人家心中一種莫名的強烈的不滿,她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強烈地發泄着對麻油地小學佔據她土地的怨恨。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老人,讓我看到了她身上散發出的愛的光芒!

時常,我的腦海裏會回放桑桑初見秦大奶奶時的場景:秦大奶奶站在自家門前的艾地上,身材高高的,背有些駝,一手拄着柺棍,一手撐着門欄,一頭銀髮在風裏微微飄動----桑桑好像認識她似的叫了一聲:“奶奶。”她伸出手摸了摸桑桑的腦袋,並送給桑桑一大束的艾。看來秦大奶奶也並不是那樣的不可接近,原來她也會用愛來表達桑桑對她的親近。

還記得那一天,喬喬失足落入河中,在水中掙扎時,她看到河堤上站着秦大奶奶,便大叫了一聲:“奶奶——”。喬喬在迷迷糊糊中,好像被一雙柔弱的手推送到了淺灘上,那手便鬆開了……讀到這裏,我驚呆了,沒想到落水小女孩的一聲“奶奶”又喚起了她慈愛的一面,她奮不顧身地去搭救小女孩。這一瞬間,我懂得了什麼是愛的力量。那股強大的熱愛生命的力量促使她用那雙瘦弱的手挽救了喬喬的生命!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動了,原來看似不近人情的秦奶奶內心有着多麼無私的愛啊!

而書中最讓我感動落淚的是這件事:秦大奶奶發現了一條爬向水邊的瓜藤,已經有半個南瓜沉進了水裏。她想將南瓜從水裏救出來,自已卻被無情的水流拖進了河中再也沒有起來。讀到這裏時,我不由鼻子一酸,兩道眼淚順着鼻樑滑了下來,只是學校的一隻小南瓜,她卻能把它當成人似的,不顧自己的安危。這樣一位垂暮的老人心中有着怎樣的無私的愛啊!

那片苦艾在秦大奶奶的墓前筆直地挺立着,在從田野上吹來的風中搖響着葉子,終日散發着特有的香氣。正像這位老人一樣,執着地堅守,又默默地奉獻,還彷彿時時刻刻在提醒着我們:愛的力量勝過一切!

讀《草》有感範文9

有一本書,它的視線,穿過高大的樓房,避開擁擠的交通,來到了樸實的鄉下。這本書,就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所著的《草房子》。

故事發生在一個偏遠的農村——油麻地。這裏的人們十分注重教育,在一塊風水寶地上建學校,學校的十幾幢堅固的草房子,是方圓幾十裏最漂亮的房子。也正是因爲這所學校的出現,桑桑、陸鶴、阿恕、紙月、杜小康、蔣一輪、溫秋菊等主人公聚在了一起,上演了一個個有趣的故事。

美!就是美!曹文軒寫得真美!這種美就像一首優美又略帶悲傷的歌謠在讀者耳邊迴盪。這種美是獨一無二的,帶給我們的不是絢麗、不是芳香,而是一種可以與我們的內心碰撞的美,更是一種從作者心裏深處流露出來的樸素的、實在的、使我們感動的美。沉浸於這種美,彷彿自己正獨坐在河邊,眺望遠處的油麻地小學,內心不由得升起一縷淡淡的憂傷。此時的自己,心靜如水,無一雜念,呼吸變細了,心境變寬了,無比寧靜、安詳。抱着腿,望着波光粼粼的河面,我的思緒融於了水中,回想至今……

“咿呀……呀,咿呀……呀,咿呀……喲,喲……,喲喲……咿呀咿呀喲……”,幾個象聲詞構成了一組意味深長的歌謠,彷彿歌聲在一點一點遠去,卻又是那麼清晰;雖然只是幾個象聲詞,卻是那麼堅定,讓我們的思緒也隨着省略號一點一點遠去。這是桑桑重病時,溫秋菊產; 桑桑唱的歌謠。桑桑生病了,他有些害怕,又十分孤獨。“別怕!”溫秋菊的鼓勵讓桑桑克服了精神上的“病痛”,慢慢地恢復了健康,重新站了起來。

作爲一名小學生,我們要學習逆境中溫秋菊的愛心、桑桑的堅強。我們不僅要學習在逆境中成長,也要學習如何安慰、關懷在逆境中的朋友、同學。安慰就像一劑良藥,可以使他灰暗的內心重新燃起希望的火焰。

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一串悽美的歌謠,一片如水的思緒……這就是《草房子》。

讀《草》有感範文10

童年總是美好且令人難忘,無憂無慮,想玩就玩,讓人覺得它太短暫太寶貴了。誰能忘記那人生中最寶貴的回憶呢?

我看了一本書,寫了作者的童年,那是一片金燦燦的草房子。

書中的主人公名叫“桑桑”,是個淘氣又機靈的小男孩,他的爸爸名叫“桑喬”,是油麻地小學的校長。說是小學,其實是十幾棟老舊的草房子,有幾個老師教教學生。讀着心裏酸酸的,那裏的教學環境比我們這兒差多了,可那裏的同學們學習絲毫不馬虎,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我想,這些草房子在作者的眼中應該是金黃金黃的吧。

桑桑是這所油麻地小學的一名學生,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都和草房子以及同學們朝夕相處,在這短短的六年裏,他一直接受着人生最初的啓蒙教育。我想,他一定對這六年的小學生活有着刻骨銘心的記憶。這六年,桑桑經歷着一連串的故事,有的關於友情,有的關於命運,有的關於人格光彩,有的關於濃濃的親情……這一串串故事在桑桑心裏既清楚又模糊,只是讓桑桑感覺到難以忘懷。

桑桑一直認爲爸爸不愛他,直到有一次他得了怪病,他的爸爸急壞了,帶着他跑了無數的醫院,問遍了所有名醫,在最後畢業時,桑桑的病終於好了。桑桑深刻的體會到了爸爸的愛。讀到這,心裏有些愧疚,平時總是看不到爸爸的關愛,不知道他的辛苦,只會一味地埋怨。

桑桑小學畢業了,但他心裏還有一排金燦燦的的草房子,還有那羣怪淘氣的同學……我知道自己也即將畢業,心裏也在不知不覺中被勾起了一絲不捨。

回憶起童年,你是否還會露出會心的微笑?如果你還沒有長大,就請珍惜童年吧,讓剩下不多的時光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