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啞奴》讀後感

《啞奴》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5W 次

閒來無事我讀了三毛的《啞奴》這篇文章,讓我十分感動。

《啞奴》讀後感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啞巴,他是個奴隸。成日受到非人的待遇。但他又是那樣淳樸,善良,他會默默地幫助他人晾衣服,補羊圈的洞。人人都嫌他髒,把他隨意買賣。

這種待遇是誰也受不了的。那裏的人爲什麼要這樣對他?我既驚訝又惱怒,爲什麼?特別是當三毛見他被賣走時,送他了一條軟毯子,他馬上跑回去,把毯子給他的傻太太和孩子們看,叫他們摸摸毯子有多軟多好。看到這,也不知爲什麼,我竟自己流下淚來,也許,是啞巴的父愛,也可能是因爲覺得他太可憐了。但我很高興,因爲我知道了,這樣的世界中,還有愛的存在

我十分同情啞奴,他爲了家庭的生活,學會了一手水泥匠的手藝。在他的頭上已經有了白髮。我痛恨那些無禮的沙哈拉人,爲什麼要這樣對待他們,社會是多麼黑暗!“他們生下來就是奴隸。就是爲人幹活的”有人這樣說。但那是奴隸社會的認識,難道現在仍然如此嗎?

但是,有一點令我高興,因爲那個奴隸自身,就猶如黑暗中的一盞燈,如果人人都這樣,世界將更美好。因爲奴隸有愛,在那種社會中,還有愛。

沙漠中的奇葩常常聽人說起三毛,聽說她的隨性與灑脫,聽說她的偏執與執着。如今第一次捧起她的書,第一次從她的故事中感受到這樣一個特立獨行亦是平凡真實的女子。《撒哈拉的故事》講述的是她在偏遠沙漠所經歷的一系列有趣的生活故事。難以想象,在酷熱難耐、物資匱乏又偏僻落後的撒哈拉,她與荷西竟能活得如此有滋有味,樂趣橫生。我想,這都源於她對生活的熱愛吧。她用廉價的小藝術品把沙漠中的陋室裝扮成宮殿,用自制的木頭傢俱組成一個溫馨的家。其實三毛也只是普通人,在《白手起家》一章中,講述了她剛來到這個陌生的小鎮,剛踏進這個不能再簡陋的小屋的失落和灰心,那兒物資非常欠缺,一切物品都貴的驚人,特別是水,而她們也並不富裕,日子的艱難可想而知。但勇敢的三毛很快就對新生活燃起了希望,白天荷西在外工作,她,單獨一個人去市場拖回別人扔在路邊的木料,每隔幾個小時便去守着它們,殊不知這些木材原是裝棺材的木箱,得知真-相後,她倆哈哈大笑,反而更喜歡自家特別的新桌子。這樣的笑話她們鬧了不少,讓人在莞爾的同時也被他們的樂觀所感動,沙漠生活自是不易,背後的辛酸我們又如何真正體會呢……撒哈拉的生活除了艱難更是寂寞,沒有與外界聯絡的設備,沒有真正的朋友,除了常常不在身邊的荷西,這裏更沒有懂三毛的知己。在這個荒僻的小村裏,當地人思想落後且迷信,善良者有之,但更多人往往以自己的利益爲重。《啞奴》的故事完全地表現了這點。當地的土財主們肆意差遣奴隸爲自己掙錢,而三毛不顧當地人的勸告與啞奴一家成爲了朋友,因爲她看不慣如此踐踏人權,她常常給啞奴送去食物,請他來家裏做客,偷偷塞給他錢,啞奴一家感動萬分,而三毛卻爲此愧疚,她只能用這種方式給予他們幫助,而無法真正改變他們的生活。三毛的善良在當地被視爲異類,因爲從沒有人會和奴隸走得那麼近。可是三毛不在乎,她與荷西依舊與啞奴來往,沒有人懂她沒關係,她願意承受這樣的孤獨。她一個人的力量太微薄,最終的結局啞奴還是沒有逃過被交易的命運,臨走之際,三毛哭着把一條彩色大毯披在啞奴的肩頭,啞奴卻掙脫枷鎖把東西都遞給妻與孩子們,竭力想要跟他們說點什麼,但他發不出任何聲音……就這樣,他們只能淚流滿面地望着他離去。孤獨或是寂寞這類字眼,在整本書中幾乎都沒有出現,但沙漠裏的三毛一定真切地感受的到。她願意幫助她們,教她們讀書寫字,爲她們治病施藥,卻從不被她們頑固、落後的思想和行爲所同化,她自始至終保持着自己心靈的自由與純淨。三毛,這個熱愛生活,樂觀開朗,擁有寬容胸襟的智者;這個享受自由並承受得起孤單的行者;是一朵盛開在沙漠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