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自由風箏》讀後感

《自由風箏》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假如人生真的是一隻風箏的話,從本質上講這根拉住你的線,不是束縛你的線,而是放飛你的線。看這句話的時候正值我和家人冷戰時。又是在餐桌上,由於幾句話而引起的糾紛,那些話不說自然是相安無事的,只是家裏人太愛管我,說了又說的話變得越來越像繁瑣纏繞的繩子,遲早是會把我弄煩的,一出口就像踩了炸彈,我會爆炸,我知道我不應該,但是我又犯了不該犯的錯,然而我是個犟脾氣,無論如何都是不會向誰低頭,媽媽只是無奈的、失望的看着我,看着還紅着眼睛,掛着淚痕的我,只是嘴上少了曾經一貫的數落,我明白······

《自由風箏》讀後感

翻開《自由風箏》,“十四歲對我來說,是人生已很重要的分水嶺······可到了是十四歲,不知什麼原因,我突然變得犟頭倔腦起來。”嗯哼,我從鼻子裏哼出一聲,“這是青春期,叛逆吧。”順理成章地說出這就話,我不就是這樣的嗎?原來,潛意識中我還是知道自己有時是叛逆的。

這是一個十四歲的男孩,巧合的與我的年齡一般,十四歲前他是一個乖小囡,順從長輩,在學校裏把老師的話當成聖旨,到了十四歲,男孩自知理智很難控制感情,總覺得心裏有一種難以剋制的衝動,想要和母親吵架,想要和父親抗爭,想要與老師鬧彆扭,想要對着奶奶大吼大叫,如果不這樣做,心裏就會覺得壓抑很不痛快,憋得特別難受。就連左鄰右舍,也感覺到他的桀驁不馴,沒有人再稱讚他是乖小囡了。有時候,望着母親緊鎖的眉頭,望着父親無奈的怒容,尤其是望着奶奶傷心的淚水,他的心裏也會隱隱作痛。他的這些反思觸動了我的心,彷彿心被揪起又重重地落下,我呢?我又何嘗不是吶?很多時候,我們就這麼僵持着,維持着一種彷彿真空的狀態,我在真空瓶中,無法呼吸,想被解救,家人們在外面呼聲嘆氣,而我卻想聽聽不到,只看到失望的情緒流在瓶外,只看到,而沒有勇氣去擦乾它們,缺乏的只是時間,能夠讓瓶中充滿空氣能夠讓我跳出來深吸一口氣然後說“對不起”。

有一天他和他的兩個鐵桿朋友,長腳和瓶蓋,互說最痛恨的事情,三個人最終的中心思想出奇的一致,恨的都一樣,愛的也都一樣,恨受管束,愛自由。然而長腳和瓶蓋都有令他羨慕的自由經歷,在他眼裏看來,自由的生活是在十四年中遙不可及的,於是這樣他就越發地厭惡自己備受管束的生活,覺得像是坐了十四年的監獄一般。

明德叔是他的鄰居,是一個擅長做風箏、爲人和藹可親的沒有不良嗜好的單身漢,精力與時間全傾注在風箏上。他總是叫男孩幫忙擡大風箏,而男孩爲這事卻是十分樂意的,於是總像是跟屁蟲一樣跟在明德叔身後,看着風箏放飛。明德叔做了一隻叫做“龍圖騰”的巨無霸風箏,就在明德叔放起風箏,衆人投向敬佩的目光切嘖嘖稱奇時,瓶蓋“悟”出了一番道理,他說,風箏飛得再高再遠,一點也不自由,一點也不瀟灑,總有一根繩子牽着它,他的一舉一動都受到放風箏人的監視,命運在別人手中緊攢着,它發出喲喲的叫聲,是在哭泣,在哀號,在悲鳴。男孩覺得自己跟風箏沒什麼兩樣,活得窩囊,活得憋氣,活得不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