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帶上她的眼睛讀?後感800字

帶上她的眼睛讀?後感8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導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不管如何,時刻讓你的眼睛探索到這個世界的美好纔是最佳選擇。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劉慈欣《帶上她的眼睛》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帶上她的眼睛讀?後感800字

  帶上她的眼睛讀後感範文【1】

《帶上她的眼睛》是一次內心獨白,是一次心靈解剖,是一次打開心靈眼睛的夢幻。

小說中的“我”和“小姑娘”都是宇航員,所不同的是“我”在浩瀚的太空工作,可以有很多的機會回到地球家園度假,而小姑娘則被圍困在地心,永遠被封閉。表面看上去,是小姑娘被圍困了,然而實則是“我”被圍困了。“小姑娘”是“我”的一部分,是“我”內心最隱祕的呼喚,是“我”的靈魂所在之處。與其說“小姑娘”被圍困在地心,不如說“我”的內心被時代的浮躁給封閉了,比起肉體被隔離,心靈的封閉要殘酷的多。小姑娘幾次呼喊,“我怕封閉”,實質上是“我”精神深處的呼喊,想要逃出精神的牢籠,心靈的地獄。

“我”所在的環境是單調乏味的,“這是一個閃電變幻瘋狂追逐的時代,像這樣的見花落淚的林妹妹真是太少了”,“在這個時代,得到太容易了,所以人們不再珍視什麼了”,航天中心的生活是“毫無詩意”的,“我,還有其他的大部分人”不再“珍視這些平凡的東西”。“我”對地球上最平常的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嗅而無味,“生活把我這方面的感覺都磨鈍了。”從小說中的這些描述可以看出,“我”的靈魂的麻木,思想的愚鈍、平庸。“我”對“小姑娘”的所作所爲覺得很異常,認爲“她對這個世界的情感已豐富到病態的程度”,最後甚至“十分惱火”。而“主任”給“我”的兩天假期,是打開塵封的“地心”,尋找和感受“人心”的旅程。

“小姑娘”在地心雖然身體被圍困,心靈卻是敏感的,是詩意的;而“我”在地球上,雖然身體是自由的,但內心卻是封閉的。兩者在形成鮮明的對比同時,又逐漸融爲了一體。在“我”回到忙碌的工作中之後,雖然經歷很快被淡忘,然而在“我的意識深處,有一顆小小的種子留了下來,在我孤獨寂寞的精神沙漠中,那顆種子已經長出了令人難以察覺的綠芽。”“雖然無意識地,當一天的勞累結束後,我已能感覺到晚風吹到臉上時那淡淡的詩意,鳥兒的鳴叫已能引起我的注意,我甚至黃昏時站在天橋上,看着夜幕降臨城市。”“小姑娘”這顆靈魂已經注入到“我”的心靈裏。同時,從“小姑娘”最後的留言中可以看出,她已經不再覺得狹窄和封閉,雖然面對永遠被封閉在地心深處的殘酷,卻顯示仍然展示出動人心魄的大義和大勇。小說的末尾部分——透明的地球,兩個主人翁已經交融在了一起,“我”躺在大地上,能感受到從幾千公里深的地球中心傳出的她的心跳,“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離她都不會再遠了。”“我”真正的打開了被世俗封閉已久的心靈,“小姑娘”已經變成了“我”的心臟。

整篇小說,可以說反應了當代人們人心理上的窘迫和思想上的睏乏、封閉。在物質越來越豐富的時代,人們對物質的追求,然而心靈上卻產生了危機感。劉慈欣的這部小說,帶着讀者在煩躁的、壓力巨大的工作中,尋找到一片心靈的樂土,純淨的極樂世界。劉慈欣的同行,著名科幻作家韓鬆如此評價他:“劉慈欣的作品中,滲透了一股對宇宙的敬畏。他寫一些技術味道很濃的科幻,但是,後面的東西,骨子裏的東西,其實是形而上的。也就是有一種哲學上的意味,宗教上的意味。劉慈欣總是在悲天憫人,而且是一種大悲大憫,像佛陀。”這篇小說,雖然是科幻小說,有世界的構築,科學的根據,細節的可信,但劉慈欣沒有僅僅滿足於對技術的描寫,而是自始至終都貫穿了對物質文明繁榮下人類心靈的深切思考。從這篇屬於未來時代的世界裏,能夠真實地感受到這個世界的身影。

  帶上她的眼睛讀後感範文【2】

從作者的敘述中,我發現了“我”與那位女宇航員在面對大千世界上極大的反差。那位女宇航員面對一花一草,都會興奮的忍不住落淚,她還要爲那每一朵花兒起名字,她渴望看到日出日落甚至每一束目光。反之。“我”甚至有些不耐煩,在她熱情的請求下,才勉強行動。“我”認爲這個世界是枯燥、乏味的。但在她的影響下,也漸漸懂得了珍惜能看到的。這種反差更突出了這篇科幻小說“珍惜目前能看到的,就是幸福”這一觀點。

因爲被困在地低下,女宇航員再也無法看到地面美好的世界,所以她珍惜了能看到的每一個畫面;因爲受到了她的感染。“我”改正了對這個世界的觀點:灰色,開始重新感染這色彩斑斕的世界了。從中我學到的東西也有很多:在困境中渴望光明,這是人的本性。既然我們還能自由自在的在這片遼闊無垠的天空下游玩,那麼我們就應該時刻帶好自己的眼睛用它們去捕捉每一個美的瞬間。不要讓它們在消沉下去,失去對美好世界的探索。

1979年,童恩正在《人民文學》第6期發表了《談談我對科學文藝的認識》一文,指出科幻小說的任務是“宣揚作者的一種思想,一種哲理,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一種探索的精神。概括起來講,是宣傳一種科學的人生觀”。這種“科學人生觀”的提出給科幻小說的創作提供了新的思路,科幻小說不再僅僅是爲了普及科學知識,而是揭示人類的生存狀況,具有了社會現實意義。“科學人生觀”是一種立足於“剖析人生,反映社會”的創作觀。它標誌着科幻由科學普及的中心視點轉移到人性和現實的中心視點,從重視科學內涵轉變到重視藝術內涵。《帶上她的眼睛》正是符合這種新思路的科幻小說,雖然是以科幻的形式展現,然而對現實和人性的注重是文章的中心視點,“我”的精神貧乏和“小姑娘”的詩意心靈,“我”的行動的相對自由和“小姑娘”的“永遠封閉在地心”,形成兩組鮮明的對比,反映了人們心靈的空虛和乏味。文章中充斥着強烈的現實感和社會批判意識,大大提高了科幻小說的文學審美品位。

長久以來,我國的科幻小說都充當着“普及科學知識”的工具,而理工科背景的劉慈欣,從科學的角度審視人文,用人文的形式詮釋了科學。可以說,《帶上她的眼睛》做到了把“科學技術”和“人文科學”完美的結合。

  帶上她的眼睛讀後感範文【3】

《帶上她的眼睛》這部科幻小說,用輕快又略帶哀傷的筆觸刻畫了一個動人故事。故事的梗概:文中的“我”帶上了一位因事故而被困在地底深處無法返回地面的女宇航員的“傳感眼鏡”——相當於用她的眼睛去四處遊玩。“我”帶着她的眼睛完成了她的最後一次地面探索。在結束任務的同時,女宇航員也永遠留在了地底下。

一,人物的塑造,通過我與“她”的對比,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

我是在地球上的一個科學工作者,對生活充滿了抱怨。用原文的話來描述就是“灰色的生活”她開始對我來說是一個身份神祕的人,連主任都不肯透漏她的身份。而我對她的印象是“一副讓人心軟的小可憐樣兒”。當我帶着她的眼睛來到草原上時,她的反應卻令人吃驚[她突然驚叫:

從她這一系列的話語中,我們可以很直觀的感受到她是一個怎樣的人。她對一切地球上平凡的事物都充滿了極大的好奇心,彷如一個小孩一般,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憐愛和珍惜。當不能看到想看的景色時,又會傷心的.哭泣,而對我對這些事物不屑一顧的態度感到疑惑,以至於我說她[ 對這個世界的情感已豐富到病態的程度。]她是如此單純,對地球上所能的一切都充滿了極其強烈的渴望。從這些文字裏,已足以將一個豐滿的人物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但作者並未止步於此,接下來看原文我的反應:[ 我笑着搖搖頭, 這是一個閃電變幻瘋狂追逐的時代,女孩子們都浮躁到了極點,象這樣的見花落淚的林妹妹真是太少了。 ][我對這套小女孩的遊戲實在厭煩了][要是你再這麼孩子氣地多愁善感下去, 這也是你的世界了,那些挑剔的太空心理醫生會讓你永遠呆在地球上][我腦袋發沉, 迷迷糊糊很不情願地起了牀][

從我的一些言行裏,我對她的反應是嘲笑的,而我則一直在抱怨生活,甚至對她的反應而生氣。通過我與她言行的對比,使她這個形象顯得更加形象生動,對讀者也更具有震撼力。對比運用使這篇文章對人物的塑造成功。

二,情節精彩人吸引人,同時有不乏嚴謹性。

主任讓我去度假時再帶上一雙眼睛,卻又臉色陰沉的隱瞞了她的身份,在一開始就埋下了伏筆,引起讀者的興趣,同時又營造了一種神祕的氣氛。既然主任不肯說,於是我就帶着她的眼睛去度假了。但是在草原上,她面對每一樣平凡的事物都做出很大的反應,這讓我感到很可笑,只是覺得她太多愁善感了,並未在意她這樣的反應存在某種程度上的反常。同時,我根據自己的判斷,認爲她應該在近地方面的某個空間站裏。既然如此,她應該可以很經常看見地球,爲什麼還會有那麼大的反應呢?我不由得產生了懷疑。但這種懷疑馬上就隨着假期的結束而告一段落。到這裏,可能很多人以爲作者是想表達即使科技在發達,也不要忽視了對周圍事物的珍惜(當然這也是主題之一)直到有一天,我終於發現了她原來是落日六號的成員,一個人被困在

了地心深處,周圍的世界只有十平方米時,我終於理解了她之前所有的反應。至此,結局出人意料,卻有無不在清理之中。

其實文章多出已埋下伏筆。[其一, 地面與外太空通訊都有延時, 即使在月球, 延時也有兩秒鐘, 小行星帶延時更長, 但她的回答幾乎感覺不到延時, 這就是說, 她現在在近地軌道, 那裏回地面不用中轉,][我還注意到, 這套服裝的隔熱和冷卻系統異常發達 ] 。[你那兒的世界真好!

三,語言多口語和對白,通俗易懂,普及性高。

一方面,作爲一篇科幻小說而言,科技類詞語的大量使用是其一個特徵之一。使用科學術語可以給人一種更加真實的感受,增加股故事的可信度,使其經得起讀者的推敲。但科技術語的的量使用同時又會導

致文章苦澀難懂,削弱文章的趣味性。《帶上她的眼睛》這篇小說裏,專業的科技術語用的比較少,而且大多數是爲人們所熟知,如空間站,地核 ,地幔等。這樣既使得其作品賦用科學性,又顯得通俗易懂,容易爲讀者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