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陳情表有感大綱

讀陳情表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讀陳情表有感1

讀《陳情表》,隨着時間的推移,漸漸的懂得了:“世界上沒有一條路可以一馬平川,沒有一個人可以隨心所欲”但人生卻因“孝”更具有歸屬感更加真實。《陳情表》作者李密,面對當朝的高官厚祿,面對自身的安全,他選擇了“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李密面對忠孝兩難的境況毅然決然盡孝之心讓人感懷。自古以來,人們行事都以“白孝善爲先”中國古代各種律法束縛人們,而違背君主的意思是逆君大罪,李密面對殺頭之罪也選擇侍奉養育自己的祖母。

讀陳情表有感

開頭先寫年幼的孤苦,祖母劉是唯一照顧他並將他養大。他本人也是;“無伯叔,鮮兄弟,晚有兒息,祖母對他的恩情肯定了他堅持以孝結尾。在文章中他深刻的寫出了年老的祖母重病在牀,使他不能廢離。全文的中心是孝,感動君主的也就是中華美德中的孝。

文章後面寫到官府的催逼,同時又寫了祖母劉的病情又再次加重等,沒有做別的解釋,一個“孝”字貫穿全文,更體現李密的馳騁孝心。由此讓人們聯想到李密的“大孝”,卻讓千年之後的現代人打了折扣,讓某些人感到羞愧,當下社會高速發展,人類文明逐漸走上新的高度,但傳統習俗不能落下,孝字不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且要你付諸行動。

當你向長輩行孝時,不僅寬慰了他們,同時你的形象在旁觀者眼中也會高大起來。保持這份態度,你會發現,天空是那麼寬廣,花兒是那麼芬芳,正午的太陽不再那麼焦灼。孝敬長輩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成功的人,首先要做到孝。孝心無價,作爲炎黃子孫,沒了孝,就像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我們要時刻謹記新一代人,肩負重任,我們要把傳統美德發揚。

讀陳情表有感2

如果說,友情是燃燒孤獨的心靈之燈,那麼親情則是撐好溫馨的港灣之傘。從降生到離去,它始終會爲你遮風擋雨。

李密在《陳情表》中用肺腑之言向皇上傾訴到:他從小父母離去既無叔伯,也沒有兄弟,唯有祖母與他相依爲命。特別是“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中餘年”是那樣令人感動,又是那樣的令人心酸,這不禁讓我深思:李密本可以升官發財,但是他爲何那般依然決然地冒着生命危險推辭這等美差?

再深入的瞭解他的《陳情表》,我想我明白了他的那般決然,那般勇氣從何而來。正如他所言“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他是懷揣着一顆感恩的心寫給晉武帝,亦是懷揣着烏鴉反哺的心表達自己對祖母的感情。他寧可放棄榮華富貴,也不願意放棄親情;寧可抗旨,也不敢懈怠報恩,這樣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中國人講“百善孝爲先”並非是沒有道理的,在我們功成名就之時,爲我們撐起一片天空的父母悄然退在了我們的身後;在我們一事無成時,他們默默衝在我們身前爲我們鋪好前方的路。但是,我們只是不斷的向他們索求:在幼年時除了花錢就是貪玩;在壯年時,除了工作便是孩子,從未把心思放一點兒在父母身上。也許有一天我們終於想起爲父母做什麼事的時候,父母已然離去,這是我們除了無能的哭泣還能做什麼呢?

爲什麼,我們不能向李密學習?

就如他所言,“寵命優渥,豈敢盤恆,有所希翼,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區區不能廢遠。”功名利祿,只要有實力,何懼明朝?可是時光如梭啊!在我們長大之時,就是父母老去之時,他們沒有時間,也不可能像等着兒時我們長大那樣,等着我們擁有一切之後再來陪伴着他們了。所以我們應該深思李密的《陳情表》,更應該學習李密的勇氣與精神,在能抓住的時候,牢牢抓住親情吧!別隻顧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忘記了身後逐漸老去的父母。

我們說,每一對父母與子女的相遇都是註定的,卻忘了問,父母天生就是父母嗎?忘了問,爸爸媽媽這個千呼萬喚的稱謂背後的男孩,女孩是誰?在做父母之前,他們也是王子與公主;在做父母之後,他們甘願淪爲提款機與保姆;在你成爲他們的全部之前,他們是那樣的灑脫,在你成爲他們的全部之後,他們卻是擁有千萬種顧慮與擔心,這便是偉大的親情。

請在還算及時的現在,多多陪伴家人,多聽聽父母的嘮叨,多分一點兒心思給他們,路從今日起親隨。

讀陳情表有感3

天底下唯至情最動人心魄。 ----題記

不得不說,初讀這篇文章,還真是沒什麼感覺!相反,繞口如同嚼蠟般難受。不覺得有什麼特殊之情,不就是爲人盡孝、盡忠、忠義嘛!這種事情,大千世界,比比皆是啊!幹嘛說得那麼煽煽動人,好像感天動地似的!

不過,讀着讀着,我的心就泛起了疙瘩,心情頓時很沉重。開始的輕蔑支離破碎,苦楚在心底蔓延滋生。霎時,感到一陣陣清涼,心中不由得嚮往起那位進退兩難的官人。

李密,他雖爲前蜀之臣,敗朝之遺人,身份之低微,根本不值一提。但帝君不捨英才,極力召用。可是他一腔惆悵難離,患得患失。祖母臥病在牀,皇帝詔書特下,“前有虎,後豺狼”進退兩難。毅然的,上書陳情

言況……

六月失父,四歲離娘,孤苦伶仃,身心俱傷,他---從小便無依無靠,沒了家眷。祖母親,祖母養,成就了他,祖母便是他的全部。面對那承墨的詔書,節節攀升的任命,他心動。但卻止步不前,一心想着養育祖母,陪她安享天倫。官職,在封建社會無數人垂涎,但他一句話就撥了回去;權利,那麼多人渴望,他一句話就壓了下去。在他眼裏,祖母一人變勝過所有。

話都有些語無倫次了!我激動地不知該說什麼了!整篇文章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密這個人了;最感動的就是他的那些經歷;最佩服就是他的果斷。我不知道還能說些什麼,感覺就像是整個腦海不停在轉動,暈乎乎的。恍惚間,我彷彿看到這位偉大孝子在向我微笑。那一笑,彷彿包含了艱辛、困苦、憂愁、歡樂、期待,彷彿世間所有情感都被這一笑包容了進去……

感慨還是蠻多的,一瞬間,我感覺自己好小,雖然自己也有決斷。但與他的果斷相比,一下子就變得不值一提,大有小孩子氣!看來我需要成長的地方還有很多,我需要走的路好有很長。

對了,差點就忘了。李密他告訴我,百義當頭,孝字爲先。父母很重要,他們太重我們放不下,莫待“子欲養而親不待”,方知後悔。

記住了,珍惜眼前的,方是最好的!

心有千千結……

讀陳情表有感4

“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熟悉的旋律迴響在耳畔,我不由地思索,何爲孝也?

漢文帝親嘗湯藥是孝心使然,老萊子戲綵娛親是孝心使然,庾黔婁嘗糞憂心是孝心使然,黃庭堅滌親溺器是孝心使然,朱壽昌棄官尋母是孝心使然……

古往今來,從帝王到臣子,從臣子到百姓,並不缺乏孝順父母之人。可對父母之外的人仍能保持一顆真摯孝心之人,屈指可數。我想,晉朝的李密,應是此寥寥數人中之一!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爲了給祖母養老送終,他屢次辭官不去任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此時,面對如此浩蕩皇恩,他冒着人頭落地的危險,依舊辭官不去就職。“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寥寥數語,道出了母孫二人更相爲命,一國帝王晉武帝讀後動情地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

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的確,如此感人肺腑,怎不催人淚下?

然而,又有多少遊子,父母重病在牀,斷然離去。他們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衣錦還鄉之時,可以從容盡孝。可惜他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的脆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誇大到不可思量的程度。但父母以子女爲圓心而轉動,失去了圓心,他們的軌跡將寂寞且不完整。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鏈接。今日事,今日畢,何必要將孝心藏到明天?當然,“孝”也絕不止於父母。

也許你無法給他們一處豪華的別墅,但你一定能夠給他們一片堅固的磚瓦。也許你無法給他們一桌美味的佳餚,但你一定能夠給他們一隻可口的野果。也許你無法給他們一襲盛世的華衣,但你一定能夠給他們一雙潔淨的舊鞋。也許你無法給他們數以萬計的金錢,但你一定能夠給他們含着體溫的硬幣。在“孝”的天平上,它們是等值的。

樑繼章在寫給兒子的信中說道: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少,也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既然與親人之間的緣分如此珍貴,我們何不好好珍惜呢?爲你的親人盡一份孝心,趁他們健在的光陰!

讀陳情表有感5

弱者,不是在卑賤中滅亡,就是在卑賤中變強!他是弱者,但是他從未抱怨過上帝,也許六月喪父的他,曾默默地躲在牆角抽泣;也許四歲離孃的他,常靜靜地佇立,望着遠方:也許九歲不行的他,也一次次地祈禱自己的福健;也許······所有的也許在他與祖母的相依爲命之中化爲烏有。他感恩祖母,在呈進給皇帝的奏摺中,用一顆感恩的`心,感動了皇帝。也感動了後世的我們。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對於李密來說,祖母的撫養之恩,是自己一生最大的感動。正如他在《陳情表》中所寫道:“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爲了報答這片恩惠,他不顧殺身的危險,拒絕了皇帝任命官職的要求。在李密的心中,祖母是他唯一的親人,如果李密真的因爲這封信而引來殺身之禍,我想,他也不會後悔,就算再給他一次選擇的機會,他還會選擇他的祖母。殺身之禍不可免,他也會到陰曹地府照顧他的祖母。沒有人能改變他的這份感恩心,他的感恩的心,也不會因地點不同而發生改變。

古代的醫療並不發達,能活到七十歲便是長壽,而“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一個古代女子活到了九十六歲,如果不是李密的精心照養,又有幾個人能活到這個年齡呢?祖母的撫養之恩,在李密心中深深地紮了一個要報答的根。李密的照看,可以說讓祖母盡享了天倫之樂。感恩,竟如此偉大!

李密的感恩是偉大的,在現代,我們也有一顆顆感恩的心,也許他們很渺小,但在湛藍的天空中,發揮着自己全部的作用。

魯迅是個有感恩的心的人。他在日本留學期間,藤野先生教會了他很多。對於魯迅,他沒有歧視,沒有侮辱,這讓魯迅非常感動。他不僅將藤野先生的畫像掛在自己屋內的牆上,還特地寫了一篇文章來表達自己對藤野先生的愛戴。儘管只是一篇小小的文章,但是,那裏包含了魯迅對藤野先生滿滿的感恩之情。只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不論行動是否宏偉,都能展示出感恩的力量。

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感恩。聽過這樣一則童話故事。一隻老鼠落入了一片對於他來說是大海的水窪中,他不停地呼喊着救命,就在老鼠以爲自己的生命將以被淹死而告終的時候,一隻老虎出現了,並把老鼠救了出來,老鼠非常感激老虎,便對老虎說:“我會報答你的。”老虎不以爲然,昂着頭走了。幾個月之後,老虎一不留神,掉入了陷阱中,本來以老虎的身手是可以爬出來的,可是一張從天而降的網罩住了老虎,老虎動彈不得,只能聽着獵人的腳步聲越老越近。就在這時,老虎聽到了咬繩子的聲音,沒多會,網便破了,原來是自己曾經救過的老鼠幫助自己脫離了險境。老虎非常的感激老鼠。興許這個故事還會繼續發展下去,因爲老虎和老鼠都有一顆感恩的心。儘管只是一則童話故事,卻要引起我們的思考,連動物都知道感恩,何況我們人類呢?忘恩負義,註定要被社會所唾棄;知恩圖報,也應是人的本性。所以,我們要感恩。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中,忘恩負義的狼,註定是要被打的。

學會感恩吧,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愛,讓我們一同在感恩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