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五年級學生《昆蟲記》讀後感大綱

五年級學生《昆蟲記》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學生《昆蟲記》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學生《昆蟲記》讀後感
五年級學生《昆蟲記》讀後感1

他花費了20年的時間寫成的一本書。在我沒讀《昆蟲記》這本書前,我不知道被管蟲會用及微小的圓球爲寶寶製作美麗的衣服,是昆蟲世界最聰明的裁縫。不知道松毛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松毛蟲會一面探測,一面悄悄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探測土的性質。讀了這本書,我從書中知道了一些鮮爲人知的昆蟲常識和生活習慣:螢火蟲——會發光的甲蟲。有很多文人都寫了詩來讚美螢火蟲,而只有法布爾爲螢火蟲短暫的生命而惋惜。夏天生活在樹上的嬋兒,要在地下“潛伏”四年才能鑽出地面,在陽光下歌唱五個星期,它是大自然的歌唱家,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奮者,螞蟻竟然是兇悍的掠者,將嬋辛苦尋得的食物一搶而光。我不應該討厭嬋始終在喋喋不休的唱歌,而應該慶祝嬋在經過四年黑暗的苦工,終於穿起漂亮的衣服,長起美麗的翅膀,能在溫暖的旭日陽光中沐浴,歌頌它的快樂如此難得又如此短暫。蟋蟀善於建造巢穴,管理家務。種種奇妙的現象都展現在我眼前,讓我足不出戶也能感受到昆蟲世界的奇妙。讀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法布爾是一位有着驚人的耐心,細心的觀察力,刻苦鑽研的人。

與他相比我真是慚愧不已,我在學習上一遇到困難,就會打退堂鼓,對自己沒有信心。有句名言說的非常棒,“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鑽研,哪有闖不過去的事。法布爾之所以令人佩服,就是他能透過困難看到勝利,透過失敗看到成功。因此他會灰心。相反,我做事只有三分鐘的熱度,但做起來卻馬馬虎虎,很少做完再檢查,特別是上次期末考試由於我的粗心,在計算題上做錯好多題,丟了不少分,學習中,我一定要像法布爾學習認真嚴謹的態度,要有法布爾探索大自然的學習精神。

《昆蟲記》這本書給了我無窮的樂趣和啓發,我認爲這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只要認真閱讀,就能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更多。

五年級學生《昆蟲記》讀後感2

《昆蟲記》是法國學者亨利法布爾所寫。它不一樣於百科全書,它散發着濃郁的文學氣息。

在《昆蟲記》中,法布爾用生動趣味的描述着重介紹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此書融合了科學與文學,堪稱一部出色的作品。

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是在四年級,那時我還不太看得懂,因爲裏面有很多新的名詞,但之後我是越看越有興致。此刻,有時候我還會再翻一翻書中以前看過的資料,反覆地去“咀嚼”、“消化”。從《昆蟲記》中我瞭解到了許多昆蟲的新知識。比如:在《蟬的歌聲》這一篇裏,蟬僅靠肌肉的收縮就能讓音鈸振動,從而能夠“歌唱”。原先我一向以爲唱歌是要靠嘴巴的,沒想到蟬的身體裏還會有“音鈸”,此刻才明白動物的身體裏也有和我們人類聲帶相似的發音器。書中所講的知識還有紅螞蟻的識途、迷宮蛛的卵窩、胡蜂造的六邊形蜂房等等。昆蟲的生存本領無不讓我感到驚歎——這些不起眼的小東西也有着它們頑強的生命啊!不由得讓我由衷地感到佩服。我要說:不要傷害生命,哪怕是一隻小小的螞蟻。

在大自然中,蟲子隨處可見,有在天上飛的,有在地上爬的;有大的、有小的。它們是那樣的毫不起眼。但你能夠想象嗎?爲了研究昆蟲,法布爾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他完成了長達十卷的《昆蟲記》,解開了許多人尚未揭開的昆蟲之謎,也糾正了許多人在昆蟲學方面的錯誤觀點。我十分佩服《昆蟲記》中描述的那些昆蟲頑強的生命力,但我更佩服的還是法布爾那執着、不屈不撓的精神,他將自我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昆蟲的研究。法布爾對於昆蟲那種執着的探究精神,足以讓任何人都爲之感動。

在《昆蟲記》譯序的末尾,我曾讀到這樣一句話:“願您在輕翻本書書頁時,能再度喚起孩童時代撥開草葉、尋見昆蟲的愉悅心境。”幾年前,我和小夥伴一齊捉螞蟻、逮螞蚱的情景我已漸漸淡忘了,然而我在閱讀《昆蟲記》時,那美妙的情景卻突然變得記憶猶新,好似昨日才發生過一般。《昆蟲記》我已許久未讀,而如今,當我再次翻開這本不朽之作,它再次的讓我體會到,我們應當學習法布爾執着的探究精神,對任何事情都要抱有執着、不懈的態度,要有一不做、二不休的決心。

五年級學生《昆蟲記》讀後感3

你有沒有注意到土壤裏總是有許多奇怪的昆蟲在爬行?如果是這樣,恭喜你,你有機會成爲下一個法布爾!

在法布里斯的作品中,昆蟲似乎有着奇怪的想法、個性,並且變成了精靈,每天都在爲它們最喜愛的生存事業而努力。

"也許三個月前,當他還年輕的時候,他獨自在這裏爲自己和他的後代努力工作。他每天都很累,只有現在才能休息。不,它仍然沒有停止工作。它仍在用其微薄的閒置產能保衛家園。他不能再做母親了,但他仍然可以爲家人看門,抵禦不速之客。”這段話來源於《昆蟲記》對隋峯門衛的介紹。乍一看,這一段似乎很普通,但仔細閱讀後,卻令人感動。當他年輕的時候,他爲他的家庭奔忙。當它變老後,它仍然會盡最大努力來保衛家園。在這個世界上,難道我們的許多人類母親不都是這樣嗎?他們爲自己的孩子傷透了心。雖然他們長大後無法幫助他們的孩子,但他們的心中仍然充滿了母愛,他們想做得更多。媽媽,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是世界上最溫暖的!

昆蟲世界太神奇了!在我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松毛蟲會預測天氣,小蜘蛛會用絲線到處飛。現在我知道了一切。一些動物的思維方式高於人類。例如,當紅色黃蜂離開食物去產卵時,它們使毛蟲變得不動和無意識,而不是殺死毛蟲。這樣,他們可以“免費”保持食物新鮮。另一個例子是,當你放棄你的腰去抓蜘蛛取卵時,你只抓小的,這樣每一隻都可以讓小昆蟲吃一餐,而且你可以每一餐都吃新鮮美味的食物。

豐富的故事讓我思考。看着它,似乎所有這些昆蟲都跳出了書本。我真的很感激這個有着細膩感情和深刻思想的天才。憑藉哲學家的一般思維、藝術家的一般觀察和作家的一般敘述,我打開了昆蟲世界的大門,甚至打開了科學的大門。它使我能夠再次接觸大自然,瞭解大自然中昆蟲的奧祕。

法布爾用一生的努力寫下了《昆蟲記》。研究昆蟲是他的愛好。他的研究成果被廣泛流傳於書籍中,這是他的選擇。

通過這本書,我想:只要我們相信自己的能力,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我們就應該有勇氣和毅力去追求真理,我們感興趣的事情就應該開始和結束。即使你的追求對別人來說是無聊、孤獨和無聊的,只要你有毅力和信心,你一定能創造奇蹟。

五年級學生《昆蟲記》讀後感4

《昆蟲記》,一部專寫昆蟲的史詩之作,法布爾先生從他那妙趣橫生的語言把書裏的昆蟲描述得惟妙惟肖。他被魯迅先生尊稱爲“描述昆蟲的楷模”,也被世界讀者認可,譽爲——昆蟲荷馬。

今年暑假,我在書櫃上看到了《昆蟲記》。一翻開前幾頁,我就被裏面精美的插圖給吸引住了,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書中主要講述了法布爾利用空閒時間,對家門口的一塊荒地裏各種各樣的昆蟲進行了極其細微的觀察。正是他那不辭辛苦的觀察,才讓《昆蟲記》如同一支畫筆,在我們對昆蟲認知的黑幕塗上幾道斑斕的色彩。

在讀昆蟲記時,我印象最深刻的蟲子是蜣螂(俗稱屎殼郎),顧名思義,就是以糞便爲食的蟲子。未讀昆蟲記前,我認爲它是一種又骯髒又噁心的昆蟲。可讀完後,我對它的黑色印象一抹而去,反倒成了維護地球的綠色衛士,讓讀者驚訝不已。蜣螂像只坦克一樣,身披厚厚的裝甲——鞘翅,頭頂一根長長的,一端分叉的大刺。彷彿一位耀武揚威的大將軍。大概你還不相信法布爾寫作之生動趣味。瞧——西班牙蜣螂身子矮胖,縮成一團,又圓又厚,行動遲緩,肯定對聖甲蟲的體操技巧一竅不通。它的爪子極短,稍有一點動靜,爪子就縮回肚腹下頭,與糞球製作工們的長腿簡直無法相比。只要看看它那五短身材,笨拙的樣貌,就很容易猜想到它是根本不喜歡推着一個大糞球去長途跋涉的。

除此之外,蜣螂還是一個慈愛的母親,對兒女百般呵護。儘管它似乎不喜歡把糞球推來推去,儘管它建造洞穴耗費了它大半身的生命,儘管在途中可能遭受許多意外,甚至一命嗚呼,但它還是勇敢挑起了母親的重任。我們人類有何嘗不是這樣呢?

蜣螂的這一形象已經牢牢地印在我的腦海裏,成了一座屹立不倒的山峯。勤勞能幹、無私奉獻、默默無聞、疼愛子女、不怕苦、不怕累、敢於擔當,這是我喜歡蜣螂的理由。

五年級學生《昆蟲記》讀後感5

在驕陽似火的八月,我被《昆蟲記》這本著作深深地吸引住了,裏面描繪的千奇百怪的昆蟲趣事讓我對它愛不釋手。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觀察細緻的科學著作,而且又是一部文筆優美的散文作品。它的作者法布爾被稱爲“昆蟲荷馬”,他一生熱愛蟲子,研究蟲子,記錄蟲子的生老病死和它們獨有的生活方式,這使得《昆蟲記》成爲一本不朽的著作。

從這本書中,我可以知道關於昆蟲的許多趣事。比如螢火蟲會發光是正因發光帶上方有層白色塗層,是有一種十分細膩的顆粒構成的,然後由白色塗層供了可氧化物質,導管則輸進了氣流,當可氧化物質與氣流相遇,變產生了光;在作者觀察園蛛時,尤其是絲光蛛和條紋蛛的網時,它們織出來的網不是雜亂無章的。等織好了網,蜘蛛便遠遠的躲在隱蔽處,就可以從這根線上得到獵物落網的消息。書中自有黃金屋,裏面記載了關於昆蟲的許許多多的“黃金”,都是我沒有“挖掘”過的。

在沒看過昆蟲記之前,我不知道鬆蛾蟲會預測天氣,不知道螳螂大腿下面生長着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不知道蟬和螞蟻的故事,不知道小蝗蟲怎樣蛻皮……但是等我看完昆蟲記後,我都知道了,原來小小的昆蟲蘊含着大大的學問呢!

有一次,房間亮了燈,窗外飛進好幾只飛蛾,它們鬧哄哄地“撞到”燈罩上,我心裏一怔,一開始害怕它們飛過來我身上,我想躲到一邊去,甚至拿起掃把想趕它們出去,而事實上它們沒有要攻擊我的意思,而是圍繞着燈罩飛。也許它們有點笨,以爲憑藉丁點兒力氣就可以撞進燈光裏。飛蛾撲火,真的就是傻傻地自取滅亡嗎?

我馬上想到了《昆蟲記》,突然覺得飛蛾有點可愛,飛蛾在億萬年前完全靠天然光源日光、月光或星光指引飛行,它們的追求義無反顧,不畏犧牲,而我們卻有很多人做不到像飛蛾這樣爲了理想鍥而不捨的。

五年級學生《昆蟲記》讀後感6

《昆蟲記》曾經被譽爲“昆蟲的史詩”。這部鉅著是由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寫的。他從小就非常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並真實寫下它們的本能和習性,才寫出《昆蟲記》這部鉅著。因此,他深受到了全世界人名的尊敬與愛戴。

《昆蟲記》裏面詳細描寫了各種各樣的昆蟲,比如:螳螂、蜘蛛、蜜蜂、螞蟻、瑩火蟲,等等……裏面的一字一詞,都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表現了昆蟲們獨一無二的特點;嬌小的瑩火蟲,它的對手竟然是如櫻桃般大的蝸牛!真是太虛不可思議了!它先用自已身上攜帶的武器—刺!去扎蝸牛的背部,蝸牛以爲是在給它按摩,所以就沒有搭理瑩火蟲,大約紮了二十下左右,蝸牛就完全沒有反抗力了,原來,瑩火蟲身上的刺含有毒液,每次在扎蝸牛時,它就會將毒液輸入到蝸牛的身體裏,這樣子纔會讓蝸牛沒有了反抗力。然後它將蝸牛從殼裏拖出來,最後,它就可以一點一點的享受鮮美的蝸牛肉了。這也讓我明白了“弱肉強食”的道理。同時,我還知道瑩火蟲身上有着明亮的“小燈籠。”讓科學有了啓發,經過對瑩火蟲的觀察和研究,才發明了電燈,讓我們的生活從黑暗中得到光明。

讀完《昆蟲記》這部鉅著,讓我知道大自然中竟有如此多的昆蟲,昆蟲的樣子和名字也意義不同,在昆蟲裏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比如:螞蟻遇到困難時有團結友愛的精神,泥水匠蜂在造房子時,有堅持不懈的精神,蜘蛛織網有堅持到底,棄而不捨的精神,螳螂捕食有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精神,蜜蜂採蜜有着聰明智慧、勤勞勇敢和無私奉獻還有舍已爲人的精神和品德。等等……所以,我們要愛護大自然的生物,保護昆蟲,愛護地球!既然昆蟲裏有如此多的奧祕,那就讓我們一起翻開《昆蟲記》尋找昆蟲中的奧祕吧!

五年級學生《昆蟲記》讀後感7

記得美國的卡耐基曾經說過:“真正的好書應是歷經歲月的考驗而新的,不是那些反能維持數週的暢銷書。”正是這樣,法國的法布爾像藝術家一般地去觀察,如同詩人一樣地去感受和表達,他觀察之熱情耐心,細緻入微,另我敬佩的.是,他的書堪稱藝術傑作,他一定是一位當之無愧的“無與倫比的觀察家”

寒假的一天,我捧起《昆蟲記》這本書,像是走進了書的海洋,與書融爲一體,不管時間的流逝,書像磁鐵一樣牢牢地吸住了我的目光……

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讀者讀得興趣盎然。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寫。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着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爲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裏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着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讀到這裏的時候,我不由得感到十分愧疚。我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我想:爲什麼我的作文寫得不好,讀了《昆蟲記》,才知道是因爲我觀察不夠仔細。作家法布爾一次觀察就花費了兩三個小時,而我的觀察不到一分鐘。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裏,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

細。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着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這是讀完《昆蟲記》後,我深刻體會到的。

五年級學生《昆蟲記》讀後感8

巴金,中國文學巨壇上的領導者,曾這樣評價這本《昆蟲記》:以人性觀察蟲性。用人類的角度來觀察昆蟲。在這個方面,這本書爲我們打開了一幅專屬於昆蟲世界的畫卷。

法布爾,出生於一個貧窮的農民家中,他年輕時就立志做一個“爲蟲子寫歷史的人”,也正是這個目標,讓他變得不同於那些成天待在儀器前,解剖昆蟲的“冷血”科學家。

法布爾筆下,描繪了昆蟲世界的繽紛,可在閱讀中,我們卻可以感受到心靈一次次的震撼,引起對自己一次次的反省,深思。

綠色蟈蟈,在法布爾爲我們呈現的形象中,是個矛盾的“兩面派”。它們既和睦,又殘暴,既寬容又怎麼,既禮貌可有時又會十分貪婪,妒忌別人。

“蟈蟈長得很漂亮。”是法布爾對其長像的評價,“身體優美,苗條勻稱,輕盈如紗”,在讀的過程,你會發現法布爾的描寫好像在誇讚模特一般,在他心中,彷彿這蟈蟈就是一名模特,而他自己就是一名用筆記錄的“攝影師”,兩者互相配合,展現給我們的,就是一幅幅令人嘖嘖稱奇的文字畫像。

蟈蟈喜歡捕殺蟬,可與別種動物不同的則是蟈蟈看上的,是體型比他龐大得多的蟬,而不是像別的動物一樣欺負弱小,欺軟怕硬。蟈蟈捕獵時的英勇姿態,法布爾作了細緻描寫,“有力的大顎”,“銳利的鉗子”,將蟬開膛破肚,而蟬只能無助地哀鳴踢蹬,任蟈蟈擺佈,雖然過程有些殘忍,但我們仍能清楚想像到那個場景,那個勇敢獵手:蟈蟈。

蟈蟈在某種情況下會吃掉同伴,而可怕的是,吃掉同伴不是飢餓,而是內心的貪婪。在有食物時,總是有一隻蟈蟈先衝上前,若有別的蟈蟈還在靠近,蟈蟈會出於心中的忌妒用腳去踢開,自己飽餐一頓後再讓給別人。法布爾就是這樣去描寫蟈蟈的,但我們卻發現,法布爾其實在借昆蟲諷刺人類,人類的貪婪一面,人心的醜陋一面。

這位被雨果譽爲“科學界的荷馬”的作家,這位以昆蟲爲琴絃撥響人類命運顫音的巨匠——法布爾。

在我心中,總是有他自己用積蓄的買下的荒石園中,彎着腰細心地觀察着蟲子一舉一動的身影,他值得我們敬佩。

你們研究死亡,而我卻研究生命——法布爾。

五年級學生《昆蟲記》讀後感9

這周我讀的書依然是《昆蟲記》,在我讀的幾章中,讓我感受最深的不是章目標題旁邊標着“精讀”的章節,而是那寥寥幾章中未標“精讀”的一章——“黃蜂”。

在這一章中,有一段內容讓我記憶猶新。那便是作者用一個玻璃罩罩住了一個土壤之下的蜂窩。裏邊的黃蜂想從原來的出口出去,然而卻只能四處碰壁,但是就算這樣,它們也沒有想過從別的地方挖出去,只是一味的想要撞開玻璃罩,仍然待在裏邊。累了之後回去一會兒,休息一下再繼續撞開那難以逾越的屏障——玻璃罩。而在外邊的黃蜂原本也是一樣裝玻璃罩,但是之後便從另一旁挖土而進。可是這些黃蜂進去之後再想出來,仍然只會撞那玻璃罩。顯然,進去的黃蜂不僅沒與同伴交流,更沒有吸取經驗。毫無疑問,最後落得滅亡的下場。

很顯然,這些黃蜂思想死板。雖然是因爲它們等級較低,學習能力不強。但我也悟出了許多道理,尤其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在當時,羅馬帝國因爲幾位有爲的大帝治理江山頗有成效而雄踞歐洲,許多人都想一睹帝國首都——羅馬的壯美山河,故修了許多條通向羅馬的公路。

上述只是那一句古話的直譯,意譯則爲“有許多辦法解決困難”。俗話講的好,“辦法總比困難多”。當大家遇到困難之時不能像書中的黃蜂一樣,只會墨守成規,死板了事,而是應該隨機應變。好比你做數學或者理科大題,如果用一種方法解不開就沒必要死磕到底,而是換一個方法,反之則得不償失!

其實我發現在生活之中,一種方法用到底,也不管是否適用的情況常有。例如網上新聞中將優等生的作業題量與難度給差生,造成無法完成作業的老師。難道提高成績只有這一種方法嗎?不止,而且這種方法也是有適用人羣的。上述的老師這樣下去也只是揠苗助長罷了,倒不如換法而行之。

另外,其實一本書,不僅僅只有“精讀”部分精彩,其它的,也照樣有哲理,作者寫出來自有其之道理。最後切記——“條條大通羅馬”!

五年級學生《昆蟲記》讀後感10

對於一個看到蟲子能一蹦三尺高的人,對於我,閱讀《昆蟲記》確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也許保不齊下一頁就會有讓我魂飛魄散的圖片。不過,在我頑強不屈的努力下,這本書我總算是讀完了。雖說膽戰心驚,但《昆蟲記》背後的故事,實在值得我們去探究。

以《聖甲蟲的梨形糞球》爲例。在這篇文章中,作者給聖甲蟲的糞球取了一個新奇的名字:麪包。除此之外,還把聖甲蟲的家比喻成麪包鋪,把聖甲蟲的媽媽描繪出了店主的感覺。仔細腦補一下,這不就像是把人帶到了地下,親眼見證了那屬於聖甲蟲的繁華生活麼?就這一點來說,我以爲不僅體現出作者文筆之妙,更體現出了作者對於生命的敬畏。

文中寫道:“在六月末到九月份整個大熱天裏,我幾乎每天都到聖甲蟲經常出沒的地方去探查……”天啦,將近三個月的時間,而且還是盛夏!我們來比較一下,暑假時我們是不是基本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在空調下寫作業都覺得煩躁?更別說去門外接受太陽的審判了吧?但法布爾做到了這一點,他不管酷暑,日復一日地工作。而且,期間的辛勞被他一筆帶過。我們所感受到的,沒有一絲抱怨,只有他對昆蟲世界那無窮無盡的熱愛。

在寫法上,我注意到,法布爾很喜歡設問句,並且經常能在一個自然段的開頭看到它。這種自問自答的方式,當然是爲了引起讀者的思考。但作爲一個讀者,讀這樣的句子就像聽法布爾在講述他所觀察到的故事,他那樣的循循善誘,直至謎底揭曉。這麼看來,倒是頗有幾分謝老師講幾何題的風範。

除此之外,法布爾的邏輯也很清晰。每一章所介紹的東西有先有後,有詳有略,不會讓人感覺很突兀。在敘述有多種情況的實驗時,他的文字也如數學中的分類討論一般,有理有據,讓人覺得不給滿分都是閱卷人水平不夠。法布爾如果去當個數學家,說不定也不錯。

《昆蟲記》背後的故事,僅以書上所寫,其艱辛想必是不及事實的萬分之一。世上萬物皆有無窮無盡的奧妙等着我們去探索,去挖掘。以法布爾爲標杆,以熱愛爲資本,以堅持爲品質,終有一天會得到我們所期待的那束名爲“目標”的光!

五年級學生《昆蟲記》讀後感11

法國著名昆蟲學家、作家法布爾曾經說過,在對一個東西說“是”之前,我要觀察和觸摸它,不是一次,而是兩三次,甚至是無休止地,直到毫無疑問。

通過仔細觀察和仔細研究,法布爾寫出了舉世聞名的《昆蟲記》。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文章是《螢火蟲》。螢火蟲以獨特的方式捕食櫻桃大小的蝸牛。螢火蟲狩獵時耐心地在草叢中等待,然後開始接近獵物進行詢問,然後使用它們的祕密武器麻醉工具。這個工具很小,不用放大鏡肉眼是看不見的。螢火蟲用這種麻藥工具在蝸牛的披風上輕輕敲擊,動作輕柔,彷彿接吻而不是攻擊。但只需幾次敲擊,最多六次,就能使獵物失去所有的機動性,從而成功捕獲食物。

在這本書裏,法布爾非常仔細和耐心地觀察一切。他一遍又一遍地觸摸它,直到毫無疑問。我們也通過作品認識了聰明的麻醉師螢火蟲!

在法布爾的書中,觸摸這個詞深入我的內心。今年春天,在科學課上,我們每個人都分發了一顆比小拇指還小的大豆種子。我們播下種子後,人們每天都盯着杯子,期待着它。但是一個星期過去了,種子完全不動了。有人說太早,有人說埋得深,大家挖完再說。第八天,種子終於破土而出,像細針一樣發芽了。我欣喜若狂。過了兩天,它的葉子慢慢長起來,大如小釘子,圓圓的葉子和綠色的莖幹傲然挺立。下課後,學生們很高興圍繞着這些杯子進行討論。幾天後,它長出了它真正的葉子,它的莖和葉變直了。我們仔細觀察了它們,並把它們記在筆記本上。這些小種子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後來我和媽媽來到櫻花林,觀察開放的櫻花。看,一些櫻花是白色的,一些是粉色的。他們看起來真的很特別!我用手輕輕撫摸他們的花瓣,冰涼冰涼。風一吹,樹上的櫻花就落下來了。我撿起花瓣,扔向天空。櫻花雨一個接一個地落下,我們在花瓣雨裏快樂地跳舞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東西。要學會用真情去觸摸自然、經典、陽光和雨水。你一定會觸摸到幸福,收穫幸福。

五年級學生《昆蟲記》讀後感12

自從我看了《昆蟲記》以後,有兩種蟲子我極其喜歡,一個是倚強凌弱的朗格多克蠍子,一個是紅螞蟻,這兩種昆蟲都是殺蟲高手。

蠍子——暗藏殺器的刺客。

蠍子尾巴上的毒針裏面有麻醉液,一般情況下,蠍子只會死死地用鉗咬死獵物,再細嚼慢嚥;如果遇到更強的生物,比如蟑螂、蜘蛛那種,會怎樣呢?作者拿着蠍子和蟑螂進行PK,一開始,螳螂還是堅韌不拔、寧死不屈,被蠍子紮了一下後,抖抖抖,一刻鐘以後,當場掛掉。再來一位“田王”螻蛄,像皮皮蝦一般模樣的蟲子對手,會不會更勝一籌呢?結果,螻蛄的身體一直在抖,腿一伸一伸的,兩小時以後,氣斷身亡,下場如出一轍。

看來蠍子很牛嘛!其他的蟲子只不過是它的手下敗將、刀下亡魂罷了,佩服,佩服!

再來講講紅螞蟻吧,它可是搶掠高手。

紅螞蟻一不會生寶寶,二不會蓄糧。沒寶寶,搶,殘忍的紅螞蟻奪走了黑螞蟻的蛹,於是蛹長大之後就變成了伺候紅螞蟻的傭人;沒糧食,也搶啊,黑螞蟻的過冬糧食全被紅螞蟻瓜分得一乾二淨,黑螞蟻只能成了可憐的“窮光蛋”。搶掠完畢,迴穴路上遇上了障礙物,本以爲紅螞蟻這下要迷路了吧。不可能!紅螞蟻雖然是近視眼,但是實驗表明,它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方法,找到迴穴的道路。

我覺得,紅螞蟻和蠍子的技能可以配合使用在軍事方面。蠍毒可以裝進子彈,爲什麼我有這樣的想法呢?因爲,當普通子彈射不中人的心臟、大腦時,人還是能上戰場,但用了這種蠍毒子彈後,可以一擊致命,讓敵人死於一“彈”。紅螞蟻的殘忍兇狠可以用在重機槍加特林上,一開戰,成千上萬的士兵,同時發射蠍毒彈,就算是全世界的士兵來攻擊,也扛不住這超級火力啊。

我想,作者法布爾在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堵住他探索的道路。我無法用詞句來形容他對大自然的奉獻,但是從這本書裏,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的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細緻入微的觀察和獨具匠心的構思。

在《昆蟲記》的引導下,我要繼續探索大自然的神奇世界。

五年級學生《昆蟲記》讀後感13

週末,我讀了一本叫《昆蟲記》的這本書,這本書不僅讓我開闊了視野,還讓我學到了課本上所沒有的知識,心裏感覺收穫很大。《昆蟲記》是本科普書,作者法布爾向我們介紹了在人們眼裏看起來很渺小的昆蟲。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我知道了關於昆蟲的很多不爲人知的事情,比如在田野裏經常閃爍着亮光,大家都知道是螢火蟲的傑作吧!以前,我只知道螢火蟲只吃樹葉、草,讀了《昆蟲記》後,我大吃一驚——螢火蟲竟然是肉食性動物,主要獵物是蝸牛。螢火蟲先用嘴裏的兩顆獠牙向蝸牛注射毒素,再用一種特殊消化液把肉湯液化,蝸牛就這樣成了螢火蟲的美食。螢火蟲會發光是因爲發光帶上面有層白色塗層,是有一種非常細膩的顆粒構成的。然後由白色塗層供了可氧化物質,導管則輸進了氣流,當可氧化物質與氣流相遇,便產生了光。

在法布爾的眼裏,昆蟲也是有情感的,它們的世界與人類世界是平等的,也有着自己的自信、尊嚴和自強。書裏寫了昆蟲們有趣的生活。瞧,螢火蟲捕食:“螢火蟲不慌不忙,有條不紊地扭着,每扭一次,還要稍加休息一下,似乎想了解一下扭的效果如何。”蟋蟀的歌聲:“這時它的鞘翅發出‘利利利’的柔和的顫聲,圓渾、響亮,富有節奏感。整個春天都是這樣唱着,從不間斷。”我看了,忍不住笑了起來,真有趣!

還有一些些在人們眼裏不起眼,甚至有些討厭的昆蟲,也教會了我很多知識,成了我的老師。蠍子,教會了我遇到困難我們不應該亂了手腳,應該積極地想辦法去對付它;蜘蛛,教會了我做任何事都要細心、認真;教會了我做人要熱情,要知道,快樂別人,就等於快樂自己呀!

讀了《昆蟲記》,我知道了大自然的奇妙,昆蟲界裏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同學們,讓我們好好學習,長大後去探究昆蟲界的事情吧!完成法布爾還沒完成的事。這個週末我讀了這本書,感覺受益匪淺啊

五年級學生《昆蟲記》讀後感14

假期,媽媽從同事阿姨那裏借來一套圖畫叢書—法布爾《昆蟲記》,一共十二冊。一開始我就被圖書的精美圖畫吸引了,爸爸告訴我這書寫很有意思,非常值得看的。爸爸還告訴我這本書的作者法布爾也很厲害,他是一個法國人,小時候他家很窮,因爲連買麪包的錢也沒有,但他仍然努力學習,獲得了物理、數學、自然科學學士學位,以及自然科學博士學位。他用了畢生的精力研究了昆蟲世界,寫成了《昆蟲記》這本書,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翻譯改編的版本。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昆蟲世界非常奇妙!有些昆蟲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捲心菜毛蟲,每年十月左右他的媽媽就會把卵產在捲心菜上。小毛蟲出來的時候就開始吃菜葉了,不到兩個小時,它們就把一大堆捲心菜的葉子給吃光了,只剩下中間粗大的葉脈。

又如高鼻蜂把卵產在蒼蠅的卵旁,他的孩子出生後直接將蒼蠅的幼蟲當食物,怎麼樣?聰明吧!還有蜣螂就是我們非常厭惡的屎殼螂,整天和那些糞便糞便打交道,揉成團佔爲己有,但它是名副其實的大自然的“清潔工”,他們愛吃牛、馬等的糞便,還將糞便球的外表修理的很光很結實,將自己的孩子放在裏面生長,孩子們既不會被餓到,也不會被其他動物傷害。蜣螂雖然外表醜陋,但是他清理一些動物的糞便,讓人類的家園更加美麗;穿着綠色霓裳羽衣的美麗螳螂,它可是一種肉食性昆蟲,最喜歡吃蚊子、蝗蟲、蛾類、蟋蟀等,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着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就像一把鋒利的大刀。別看它身材纖細優雅,只要有蟲子飛過,它馬上就揮舞起大刀迅速捕殺。

我很喜歡這套書,一有時間就看,很快就把這套書看完,從書中我瞭解了很多科普知識,也想到了應該保護環境。不管那種昆蟲外表美麗還是醜陋,外殼堅硬還是身體纖軟,不論體型大小,都會出生、死亡,都能會全力捕捉食物,都會成爲天敵的食物,每種動物都有他存在的道理,所有必須保護環境,保持生態的平衡,愛護地球--我們人類和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

五年級學生《昆蟲記》讀後感15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文學家法布爾的一部文學鉅著,被世人堪稱“昆蟲的史詩”“科學百科”等。這本書讓一位曾以捉、弄、玩昆蟲爲樂趣的我受益非淺,深受啓發,讓我瞭解昆蟲,走近昆蟲,開始了對大自然最初的探索。

《昆蟲記》中有兇猛的黃蜂、奇怪的恩布沙、能發光的瑩火蟲、會辯別方向的蜜蜂、會唱歌的蟋蟀,還有辛勤的蟬……這其中的每一種昆蟲,法布爾都用自己的生命堅持不懈地,夜以繼日地觀察着、無私奉獻着,爲後人留下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對昆蟲和對大自然無限的熱愛!

《昆蟲記》這本書中最讓我難忘的要數螳螂了,它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殺手,不僅殘忍地殺害各種昆蟲,有時就連自己的同類也會慘遭毒手,甚至還拋棄自己的孩子,一切螳螂乾的事都不是好事,它可真是一個沒心肝的壞昆蟲,當我讀到這裏時,我的心靈受到一次巨大震撼,我常常咬牙切齒,對螳螂有了新的認識,也聯想到了社會上象螳螂一樣的拋棄自己親生孩子的父母,那些盡做偷盜和詐騙的壞人,還有那些腐敗貪污的官員……他們和我們的社會多麼的不和諧,多麼的令人厭惡。

再看看那些勤勞的“小蜜蜂”,它一生忙忙碌碌,不停在採蜜,把甜和美留給了別人,自己慢慢死去。這正如我們社會上的那些無私奉獻的老師,那些默默無聞的環衛工人,那些辛苦工作的醫生、警察、消防員……這些人又是多麼的令人感動和敬佩。讀着這些千奇百怪的昆蟲,我瞭解了它們也象一個社會一樣,有好昆蟲也有昆蟲,它們也有自己的團體和夥伴,它們也有自己的生活習性和生活方式,它們的好多地方和我們人類有着驚人的相似,這也算是符合生長規律吧!想着想着我也便釋然了。但我想我一定要做那隻“蜜蜂”受人愛戴和尊敬!

當初,只喜歡看動物世界的我,懷着試試看的心情翻開了《昆蟲記》,最後是懷着激動而興奮的心情合上了這本書,每一次翻開這本書,都會有不一樣的心情和不一樣的收穫,它不僅告訴了我昆蟲的太多奧祕,也教會了我要學習法布爾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爲了理想而不斷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