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大衛·科波菲爾》有感週記

讀《大衛·科波菲爾》有感週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大衛·科波菲爾有個不幸的童年。很多作家都習慣讓筆下小說的主人公“喪父”,狄更斯也不例外。“父親”這個名號是每個孩子一生存在的“座標”,不僅代表着祖宗姓氏的“根”的歸屬,也是性格穩定、幸福紮根的依託。“母親”的意義在文學裏有一種意義是“浮萍”,在家中失去頂樑柱時,常見的去向是改嫁。父亡母離,對於每個孩子而言是難以言說的悲痛,對孩子人生軌跡的影響是巨大的。

讀《大衛·科波菲爾》有感週記

大衛·科波菲爾尚未出世,父親就去世了,自小在母親及女僕的照顧下長大,擁有專一的母愛,他的日子過得可能不是十分快活,但也絕不至於可憐。不過不久,他的母親如套路般地“果然”改嫁了,繼父摩德斯東兇狠貪婪,容不下大衛,直接把他遣送離家。可是,孩子啊,從來無緣相見父親,又怎肯再失去母親慈愛的懷抱?出於對母親的思念,大衛又回到了繼父家。殘忍的繼父不但常常責打他,甚至剝奪了他母親對他關懷和愛撫的權利。“弱小的”母親最終也去世了。大衛幼小的心靈再添一筆重創。“該死的”繼父毫無憐愛繼子之心,在大衛的母親死後立即把不足10歲的他送去當洗刷酒瓶的童工。很難想象,這個沒有父親護衛,沒有母親關愛的孩子會在彷徨恐懼中走出怎樣的人生道路呢?

“童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註定被虐待的符號,遊離於法律,孤立於同情,只有悲慘的剝削。大衛從此過起了不能溫飽的生活。如果他後來沒有找到姨婆貝西小姐,貝西小姐沒有收留他並讓他上學深造?那大衛以後的人生會是怎麼樣的呢?雖然我們知道,作者沒有讓這種如果發生。閱讀的時候,我在想,小說的創作除了貼合作家自身的經歷之外,是不是更多的爲了寫主人公的時候不被太多其他事情牽扯,故而設定父母雙亡,這樣會減少敘事時候一些情節設定的合理度?因爲大衛沒有父親,所以格外渴望待在母親的身邊;因爲大衛失去了母親,所以可以“專心致志”地離家發展自己?父母親都不在了,就沒有一個固定的原生情感羈絆能夠妨礙他獨立個性的發展,而這種發展是更加任由作者來操控的?

《大衛·科波菲爾》裏,大衛經歷喪失雙親的悲劇,本就充斥了精神與物質、情感與孤獨的矛盾,要麼墮落,要麼自強。狄更斯從自身的經歷出發,選擇讓大衛在面對逆境中艱難刻苦地成長。人的某些品質,只有在逆境中才更容易形成,更容易深入人心。大衛的成長是追求自身幸福的過程,他很正義,會對不同於主流價值觀的行爲不滿,會對醜惡的事情進行反抗。而這些都是他自己在獨自摸索中最深刻也是最可靠的體驗,是任何誘惑都無法奪走的。可以說,童年的不幸,未必會導致人生的失敗,只是看自己在這些不幸中如何發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