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馬浩散文集《指間的沙》有感

讀馬浩散文集《指間的沙》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6W 次

一打開《指間的沙》,你就會嗅到一股子濃釅的鄉土氣息,親切、樸素、溫馨、自然、接地氣,如那草葉上的露珠。細細讀來,你會驚詫於他的熟諳農事,那是他親身的經歷;你也會喜歡上他的敘述方式,那是他與文字多年耳鬢廝磨的結晶。此書有《沙漏有聲》、《吮指談吃》、《枕上想事》、《燈花人影》四大版塊,百餘篇散文,篇篇精美,字字珠璣,蘊含生活哲理,曾被多次選進美文書刊。

讀馬浩散文集《指間的沙》有感

他的文字好似美味佳餚,他把樸實的時令食蔬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精神大餐,一蔥一世界,一蒜一哲理,咀嚼不盡,回味無窮。一顆小小的《蒜》內涵豐富,蒜謎、玩蒜、栽蒜、蒜供、蒜名趣事、蒜伴、蒜佐、蒜味乃至蒜味之外的味道,如訴家常,娓娓道來,范成大、金聖嘆、梁實秋也來捧場,老練中不失童趣,細膩瑣碎中飽含文化底蘊。他以椿喻父,爲《香椿》增添了魂靈。邳州煎餅、石磨豆腐、刀魚飯,在他的筆下鮮活的跳躍。古人的事可以從書本蒐集,而現時的農家趣事與民間智慧,非親身經歷不能如此生動,這是他文章最難能可貴之處。

他的文字宛如老農臉上的笑容,在淺淺的溝與壑裏填滿金黃的喜悅,有着最浪漫、最勤苦、最有經驗的農事與風俗。魂靈隨着他的筆去了鄉村,他用赤子之心、純樸之志描繪了一幅幅乾淨、詩意、生動的鄉村畫面,生花妙筆裏閃動着鄉村的智慧與結晶,美過城市的霓虹、勝過城市的鋼筋混凝土,令人沉醉。我不知道我是懷念那高粱穗刷把、懷念那土製爆米花,懷念那自然的物件與純手工的製作過程,還是懷念那些個純真懵懂的青春歲月呢!

他的文字又似帶着溫度的手捂,充滿着溫情脈脈,拿在手裏暖手,捧在心口熱心熱肺。《我的冤家》描繪兒子由早年的被打着吃、罵着吃到現在的客氣,由早年的父子積怨到現在的前仇盡釋,父子對酌,了了數語,順其自然,情真意切。時間將所有的不解都解釋清楚,經歷將父愛的方式詮釋地豁然開朗。《坐在父母身旁》讓我們重溫了那篇著名的《背影》,終於能真正讀懂父親背影的含義,一語驚醒夢中人。《對火》以農村早年的借火喻意爲人與人之間愛的傳遞,呼喚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與友愛。

他的文字有如一架古老的時光機,把我帶回童真有趣的少年時光,那裏有關於人生最美妙純真的回憶。尤喜歡《秋場》,玉米堆裏藏着孩童無盡的樂趣,即使被斥責也要採取戰術與之親密接觸,把孩童的頑皮、童真、童趣寫得生動窩心,似乎那只是昨日再現。我在時光的穿越中體味着無比暢快。《小院》把我帶回老家青石紅磚鋪就的小院,院裏的兩棵松樹,一年四季青翠挺拔有型。爺爺每日清晨都要修剪花草、清除雜蕪,小院拾掇得乾淨漂亮。1995年我參加高考前夕爺爺胃癌去世,有一棵鬆也奇怪地泛黃枯死,只留下另一棵鬆與奶奶相伴,說來鬆也是有靈性的。好文章就該如此吧,總能喚起不同的人不同的內心回憶,一個人,一件事,或者是一剎那的念想。

他的文字恰是一幅氣勢磅礴的潑墨國畫,小處着眼,大處着意,看似隨意,實則內含深厚功底。好藝術要有好爲人作底子,僅有才華醞釀的文章只能是無基之房屋,根基淺薄之牆頭草。《拿什麼奉獻給您》 由父母對兒女的期待、兒女對父母的孝順引申到我對祖國的愧疚,我拿什麼奉獻給祖國母親六十歲生日?此等博大胸襟令人砰然心動心生感動。《重溫〈捕蛇者說〉》以農業稅爲主線,關注民生,從春秋魯國的“初稅畝”而來,至鼎盛唐朝的苛捐雜稅,直至公元2006年農業稅最終取消,橫跨中國2600年曆史,詠歎着時代的變遷與人類社會的進步,氣勢非凡、可見匠心。

他的文字更似一首深沉而流動的經典老歌,旋律優美,格調高雅,一路歡歌一路笑,迴響着中國農村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的往事,我分明聽到時代的腳步鏗鏘而行。小文章裏卻蘊含着大時代的意義,也許這纔是爲文的真正要義。《我比女兒大三十》,筆者通過與女兒對話,向我們講述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往事,讓我們看到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社會的物質與精神生活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牆壁出租了》,通過一面牆在不同時期的內容來展現各個時代的鮮明特徵,着力點奇特,寓意豐滿。好文章一定要賦予時代與社會意義,而不是無病呻吟,在小我裏輾轉。即使是一篇小小的散文,也可以有大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