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送薛存義序》讀後感範文

《送薛存義序》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7W 次

柳宗元的《送薛存義序》是一篇臨別贈言。他的同鄉薛存義在零陵縣代理了兩年縣令,時逢薛存義官職調動,柳宗元趕來送行,並借送別之際,將滿腔憂國憂民的憂患心情,寄於“贈言”中。

《送薛存義序》讀後感範文

“凡吏於土者,若知其職乎?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柳宗元以振聾發聵的提問,告誡地方官員應牢記自己的職責:做官即是做人民的僕人,不是人民的主子。

薛存義在零陵縣任職的兩年中,雖逢中唐吏治敗壞,大小官員貪贓枉法,荼毒生靈,但他卻潔身自好,認認真真爲百姓辦事,不貪不佔。文中讚揚他:“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勞心”。既勤勤懇懇,又小心謹慎。接着說:“訟者平,賦者均,老弱無懷詐暴憎,其爲不虛取直也矣,其知恐而畏也審矣!”打官司的人能得到公正裁決,繳納稅賦的負擔公平,對老人孩子內無欺詐之心,外無憎惡之舉,薛存義沒有白拿俸祿,對衣食父母心懷敬畏。

這樣一位好官,又將赴任新職,作爲同鄉好友的柳宗元,明爲囑咐薛存義,暗中是警示其他地方官吏。他說得直截了當:“凡民之食於土者,出其什一傭乎吏,使司平於我也。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豈惟怠之,又從而盜之。”官員們的俸祿,是靠種田人拿出十分之一的收入供養的,拿了老百姓的銀子,就要給老百姓辦事。

柳宗元一生命運坎坷。儘管他抱定“許國不復爲身謀”的大志,但因參與王叔文等人的革新運動,一再被貶。更沒有料到唐憲宗繼位大赦天下,竟對柳宗元等“八司馬”宣告:“縱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柳宗元的北歸之夢就此破滅。在這樣的境遇中,他仍然心憂百姓,提出了“官爲民役”的民本主義理念。

封建時代,統治者無不把平民百姓置於社會的最底層。不說污吏,即使是“仁德清官”,也多是居高臨下,“施惠”於民,“恩賜”百姓,總希望民衆把他們看成“青天大老爺”。柳宗元就是在這樣主僕顛倒的大氣候中,毫不含糊地提出“官爲民役”,還人民以主體地位。這與“養民”、“牧民”等統治者的傳統觀念針鋒相對。

用今天的觀點看,一切公務人員,拿的都是國家的薪水,而國家的錢又是納稅人繳納的。這就明確規定了,公務人員是老百姓的勤務員。說白了就是:老百姓是主人,“官”是公僕。

柳宗元“官爲民役”的觀點,符合我們黨的一貫主張。黨在延安時期就鄭重提出了“爲人民服務”的口號,並形成了傳統。“爲人民服務”像一面鏡子,反映着每個歷史時期各級領導幹部的形象。“爲人民服務”,是贏得人民擁護和愛戴的法寶。

由於歷史的和現實的種種原因,如今在相當一些地方,柳宗元指出的“主僕顛倒”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他們顛覆了“官爲民役”的原則,實施的是“民爲官役”。在有的幹部中,“爲人民服務”成了口號,言不由衷,有口無心。

古爲今用。我們不妨將“贈言”視爲一面鏡子:看一看你是否擺正了官與民的位置?是像薛存義那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勞心”呢,還是像柳宗元揭露的那種“吃百姓喝百姓而不給百姓辦事”、甚至還敲詐勒索百姓?每一位要永久保持“先進性”的黨員幹部,讀讀這篇飽含憂患的古文,不無警醒與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