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袁隆平》讀後感

《袁隆平》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袁隆平》讀後感

《袁隆平》讀後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袁隆平》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袁隆平》讀後感1

每個人都有夢想,有人夢想當醫生,救死扶傷;有人夢想當明星,站在舞臺上表現自己;有人夢想當飛行員,能翱翔天空……而袁隆平爺爺的夢想,是讓水稻長得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顆粒像花生米那般大。

在《袁隆平》這本書裏,我看到了袁爺爺的偉大的夢想,也看到了他爲了實現這個夢想而付出的努力,他鍥而不捨,默默地埋頭苦幹,不斷地反覆研究,把自己一生都奉獻在研究雜交水稻上。最終,他成功了,而且他的成功,造福了我們,讓我們都能吃上飯,吃飽飯。我被袁爺爺的這種不怕困難,迎難而上,刻苦鑽研的高貴品質所感動,同時也明白一個道理,做人要有夢想,並立志爲之努力奮鬥,付諸行動,而不是白日做夢,空談夢想。

如果沒有夢想,那和鹹魚有什麼區別?人人都夢想,我的夢想是當一名插畫師。從小我就喜歡畫畫,而且也享受畫畫的過程,更享受被別人肯定我的畫是的滿足感。

可是,畫畫有時候很枯燥,爲了畫好一個線條,修改很多次都沒能滿意,有時候畫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而生氣不畫。還有的時候,因爲嫌累嫌麻煩,畫到一半就放棄了。這樣的我是不能成爲一名好的插畫師的。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我只是剛剛站在起跑線上,我要爲自己夢想添上翅膀,添上絢麗的色彩,就要跟袁爺爺一樣,默默付出,迎難而上。

袁爺爺說過,人就像一顆種子,要做好一顆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這樣我們每個人的事業才能根深葉茂,枝粗果碩。爲了我的夢想,我也要好好讀書,鍛鍊身體,健康成長。

《袁隆平》讀後感2

袁隆平,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名字。這位世界“水稻之父”創造的奇蹟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矚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生於1930年9月1日。上世紀60年代初,他目睹了農民們糧食短缺的現狀,於是決心改良水稻品種,探索科技興農之路。在他的'科研團隊一次次努力下,終於發明出了水稻新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們敬佩和感動的。在當時,這種設想是需要勇氣的。因爲要沿着當時被批判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體學說進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難,決心改良品種。並且袁隆平不迷信權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經典理論,水稻作爲自花授粉的植物沒有雜交優勢,實驗沒有任何意義。袁隆平卻要親自試驗,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開拓出一條新的科技之路。這條路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但科技創新精神和報效祖國的精神一直激勵着他堅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和飢餓和災荒作鬥爭,解決農民們的溫飽問題。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發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有這種態度。比如遇到難題時,我們要堅持不懈地鑽研,練鋼琴時,要知難而進……我認爲,不論做什麼事情,只要認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標前進,永不後退。而且我們也要有袁隆平先生報效祖國的精神,要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後立志成爲國家的棟樑。

我們還期待着袁隆平先生的“稻下乘涼夢”成爲現實,真正成爲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第二次綠色革命!

《袁隆平》讀後感3

中國,一個有着五千年曆史文化的古老國度。在如河的歲月中,有非常多的愛國英雄。他們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愛着祖國。

今年,我看了一本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書,看完以後,我心中思潮起伏,深受鼓舞。書中,袁隆平在小時候就萌發了長大要當一名農業學家的念頭,而他也爲這個夢想而努力着。在那個時候,祖國母親備受戰亂之苦,親眼目睹了餓殍滿地的慘景,袁隆平患者自己童年的理想,他幾十年如一日耕耘在水稻研究的第一線。有一次,袁隆平培植水稻的地方地震了。明明他可以去安全的地方居住,但是他放棄了寶貴的機會。依舊在已變成了廢墟的房子旁蓋草棚,住了下來,他要看着芽長大。袁隆平幾經風雨,幾經考驗,終於以響噹噹地事實證明:中國人不但有能力養活中國人,而且,還可以昂住世界人民解決“吃飯”問題。他說:“我就是一位知識農民,我的根在中國。”

“袁隆平”這個名字已深深烙在我的心中,他救活了十三億中國人民。

我有許多的夢想:畫家,書法家,外交家,我從小就一直爲了這些目標而奮鬥着。有人說:“人的夢想可以有許多,但實現一個就夠了!”但是我不這麼認爲,我覺得,所有的夢想都實現了,人生纔會更加豐富多彩。

人需要夢想,因爲有了夢想,人生纔有動力,纔有希望。因爲有了實現夢想的過程,生活纔會變得充實而充滿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