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牛頓傳讀後感

牛頓傳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4W 次

牛頓傳讀後感

牛頓傳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牛頓傳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在小學讀過愛因斯坦的傳記,但現在已經絲毫記不清書中的內容了,算起來,這應該是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傳記閱讀。

首先,說說這本書。

我在豆瓣評分是3星,看的人還不多,目前還沒有評分,說說我評分的原因。首先,以往牛頓的傳記我沒有讀過,所以也無法比較,但是在這本書中,作者字裏行間充滿着對自己客觀性的自信,他認爲以往的牛頓傳記把牛頓捧成了神,所以沒有完全還原這個人物的真實面目,而本書通過無數的手稿,可以說是貨真價實,這是進步的一點,有些人認爲,人物傳記本應該如此。但是,我覺得長此以往的經驗告訴我,作者還是會加入自己的想法,牛頓的好多手稿呈現出來的具體意思真的就是作者推理的那樣嗎?當然,面對未知,作者總會舉例自己的諸多猜想。一方面是客觀,一方面讓我覺得着實無趣。因爲太過客觀,我覺得閱讀的時候有的時候就像閱讀流水賬一樣枯燥,真的想跳過一些細節。其次,作者以自己的學識,爲我們詳盡的介紹了牛頓同時期的著名的理論,可能是爲了以此來渲染牛頓的厲害之處,但是我覺得渲染過多,反而沖淡了牛頓的貢獻,而且因爲本書充斥着大量的專業術語,讓我這個從小數理化就不好的人讀完真是雲裏霧裏,絲毫沒有想讀下去的慾望。再比如,作者爲了向世人說明,牛頓不僅是一位天才科學家,同時也是一名煉金術士,這是好多傳記刻意迴避的,但是大篇幅的描述鍊金術的流程真是讓我看吐了。如果在這一個過程中,能添加一些情趣,在不誇張的基礎上,讓我們能生動的感知到這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的優缺點共同構成了他的人格魅力,那就太好了。可是,通篇下來,在描述完客觀事實後,作者總會簡短的概括一下牛頓的性格,然後就結束了。太過理性,而沒有感性的支撐,我覺得這是人物傳記的幸運,同時也是遺憾。當然,寫人物傳記本身就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距離我們如此遙遠的'偉人,在抽絲剝繭中找尋他的生活軌跡,需要大費周章,這也是我評分中等的原因所在,畢竟這不像喬布斯那樣的人物那麼容易觸碰到。

再次,說說牛頓這個人。

我對牛頓的印象就是停留在高中物理課本上,這位偉人創造了無數理論公式來探討自然,我們這些爲了應試教育的瓜娃子自然不懂其中的奧妙。讀完這本書,我對牛頓至少有了第一印象。

年幼喪父,母親改嫁這種橋段自然會給牛頓的心裏蒙上陰影,對於親情的溫暖不像常人那樣能夠觸手可及,也就造就了他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的性格,這在成年之後的他身上可見一二。面對任何人的質疑都要回擊,無論早晚,對胡克、萊布尼茨的打擊報復,直到他們去世之後還是不依不饒。非常在意別人的眼光,渴望別人的注意,即使有的時候需要違背自己的宗教信仰,也要維護自己的面子,這也許能部分解釋牛頓生前爲何要燒掉部分手稿的原因。同時,缺乏親情的關懷,也讓他在面對別人好意的時候,需要再三試探、再三確認,才能和他們交心,而一旦開始,就會很珍視這樣的感情,儘管最後的結果可能不盡如人意,甚至分道揚鑣。我猜想,牛頓在自己的理論沒有完美的得到答案之前,都不會輕易發表論文,其中當然是他的完美主義,但也可能是由於他怕別人剽竊自己的成果的不安全感在作祟。成年之後的牛頓在收穫了學術上和行政上巨大的成功之後,開始享受親情的溫暖,甚至溺愛自己的後輩,可能自己越是缺什麼,就越想彰顯自己有什麼吧。當然,牛頓也是幸福的。他的家族至少在當時是中產階級,這樣的背景可以讓他不至貧困潦倒,甚至還提供給他在劍橋大學的諸多人脈,而這些人脈對於他日後的事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事業上,牛頓無疑是成功的,學術上的偉大,《原理》、《光學》等書的出版,讓他聲名鵲起。牛頓是天才,這一點毋庸置疑,沒有系統學習數學,但是卻能一步步跳級,在前人的基礎上不停的探討自然、哲學的奧祕,爲後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爲他是一名清教徒,所以他擁有高度的自律精神和完美主義,任何理論都要趨近完美才肯發表,任何實驗都要經過自己不眠不休的研究才能放心。他也很專注,這種專注不僅體現在工作本身,他的心境也很專注,面對打擊,敏感的他當然要反擊,但不是現在,而是成果出現的那一天。在這中間,他會摒棄掉一切外部聲音,無論是詆譭的,還是支持的,專注在自己的事業上。學術爲他的政治生涯搭建了橋樑,讓他在人生後期能成爲造幣廠的廠長、皇家學院的主席,讓他可以滿足自己喜歡站在聚光燈下的慾望,當然,這些工作他也做的非常好,儘管在後期爲了保護自己的自尊心要利用權力排擠打壓一些人。但是,當在政治這條路上遇到任何險阻時,學術都可以給他以慰藉,因爲學術歸根到底纔是他內心的真實訴求和信仰,而政治只是外在表現。當然,這裏就涉及牛頓一直爲人所詬病的鍊金術,他一生都在研究,甚至超過自己在自然科學上的心力,甚至我們可以懷疑自然科學的成就只是鍊金術的副產品。鍊金術我們現在當然知道不可能,我們也不必嘲笑牛頓的幼稚,因爲尋真、好奇本就是傑出科學家的特質之一,他們需要征服這些虛幻的事物,我也贊同作者的觀點,無論對錯,至少這些副產品爲人類進步帶來的貢獻是我們所慶幸的,牛頓的近乎瘋狂的研究自己所鍾愛的事業的精神也是我們所敬佩的。

牛頓是個有信仰的人,是個非常典型的清教徒,甚至一度因爲自己的信仰而面臨險境,甚至有的時候不得不隱藏。信仰無關好壞,我覺得有信仰是件好的事情,至少人生是有航標的,可以指引你的人生軌跡。正是篤信自己是上帝派來了解自然的,牛頓才以無比的熱情投入到研究中,他不能辜負上帝的期望,當然上帝確實賦予牛頓以無以倫比的天賦和才華。反的一面可能就是,當面對別人的挑戰時,牛頓永遠有一種“我就是第一”的優越感,這是上帝賦予的特權,別人不能擁有,一方面這會激勵他拿出更加完美的成果,另一方面會引起他的不安、暴怒,進而讓他變本加厲的去打擊對方,這是不利於科學的發展的,萊布尼茨就是典型的例子。也是因爲信仰,牛頓還研究過一段神學,有些人可能會想如果牛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然科學上,說不定還會有更多偉大的理論。但我覺得,我們總覺得自然科學是牛頓的唯一,但可能對於他本人來說,無論是鍊金術還是神學,都是一種精神慰藉,畢竟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是最幸福的,這無關成就大小。

牛頓的故事還沒有完,他性格的多變,事業的起伏,人生的精彩不是我這三言兩語能寫完的,寫到這,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但不要緊,因爲別人的人生,我們永遠都不能完全體會。只有自己的人生,你才能全情投入、全程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