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畢淑敏讀後感

畢淑敏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畢淑敏讀後感

畢淑敏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畢淑敏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畢淑敏讀後感1

打開《畢淑敏散文集》,習慣性的隨便翻了幾下,不免覺得歡喜,畢竟是散文,不長,正適合我。因爲我看一些文學作品的時候,喜歡短小精悍,也許與本人性格有關:不把簡單的複雜化,更要把複雜的搞簡單。譬如一些所謂的名著大作,其內容多多,五花八門。最終尾處讓人一猜便透,其旨只一,何必長篇大論。說是別人舞文弄墨吧,又讓人覺得自己有嫉賢妒能之意圖,話又說來,名人們不都是這樣成爲名人的嗎?此時,頓覺自己妒賢之嫌更爲凸顯。說句題外話,我最佩服的名人有兩種:科學家、體育競技者。

《畢》的首篇《有愛的日子》我讀了兩遍,現在的孩子確實如此。很多少爺、小姐身在樂中不知樂,還說父母太狠了(當然是個別,卻在蔓延中),咎其原因,畢淑敏作了分析,無論是心理學、教育學、A學、B學、現有事例、自己親歷道出了愛在孩子心裏的暗淡。又讀了幾篇,寫下了稍稍感觸:

一、愛如空氣,亦然無色無味,卻能讓人覺觸。

夏天,有風的餓時候,我們更覺一陣涼爽,那時由於空氣流動;冬日,有風的時候,我們便覺十分凜冽,那也是由於空氣的流動。大都不喜歡夏日無風,冬日風起,不怕,現在有了新產品——空調,夏天,依然涼風陣陣,冬日卻也暖意融融,不過又有了新產品——空調綜合症。

說來道去,還是大自然的空氣好,順其自然,熱了我會扇扇;冷了我會加衣,平平常常。夏日有風不是一種更高更自然的享受嗎?冬日有風,長髮披在五彩的冬服上飄悠,不是一種異樣、更獨特的美嗎?

愛如空氣,仍無色無味,何必去刻意改變它、何不感受那份自然呢?

二、愛如空氣,也許本有色、本有味,只是感觸不到。

我們說空氣無色無味,我說它有色有味,我叫它空氣色,空氣味。爲何呢?既然無色,爲何它能遮擋我的視線?味有酸、甜、苦、辣、鹹,空氣呢,只是我們嗅不到而已,究其根源,爲何嗅不到,原因很簡單,人打一出生接觸最多的就是空氣,可以說是無時不刻,有味也會變無味(正如在廁所裏呆上半年),已全麻木。衆所周知,空氣中的氧氣與二氧化碳含量較多,對於人類來說是最重要的,若從兩個中間選一個更重要的要數氧氣了,愛就是這樣,爲了獲得更多的氧氣,忽略了二氧化碳。衆人皆知,無二氧化碳何來之氧氣,也許同等重要,正如人生中的成功與失敗、苦與甜……

愛如空氣,本有色,本有味,爲何不好好感觸呢?

空氣無時不刻在我們身邊,正如愛!

畢淑敏讀後感2

近段時間,我讀了《畢淑敏散文》,和她一齊分享了心靈的顫動,畢淑敏以散文的形式,以詩一般的文字告訴我們“愛”是世界上最有記憶的金屬,她是那麼具有奪目的光澤,是那麼具有多豔的色彩。“愛”是人世間最最具有情感,最最具魅力的,是任何物品所替代不了的。《愛怕什麼》是畢淑敏的散文名篇,被現代人稱爲“心理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我對文章產生了特有的激動,或許是畢淑敏在字裏行間對我的打動,第一次,我真真地對“愛”有那樣的按捺不住的衝動,肯定地說,正是畢淑敏對“愛”的深刻理解打動了我。

閱讀這篇散文,感覺畢淑敏對“愛”的解釋異常具有生活的氣息,異常具有人性的舒漫,使“愛”更具有人性之魂。在她的筆下,“愛”怕撒謊,“愛”怕沉默,“愛”怕猶豫,“愛”怕模棱兩可,“愛”怕沙上建塔,“愛”怕無源之水,“愛”怕假冒僞劣,“愛”怕刻意求工。“說了愛的許多毛病,愛豈不一無是處”其實不然,畢淑敏在散文中用了很多的“愛是什麼”從廣泛的多視角詮釋了“愛”的博大、“愛”的堅固、“愛”的力量和宏大。文中對“愛”的強調,足以保有一份人世間的真“愛”真“情”,能使孕育萬物之生活的草原生長出本事、勇氣、智慧、才幹、友誼、關懷……。保有一份真“愛”,就是照耀人生長明的溫暖的燈。

從閱讀畢淑敏的散文中,我更多的體味是教師應當如何對學生傾注愛,傾注多少“愛”,是“一生”還是“一時”。母親對自我的孩子傾注的是畢生的精力和愛,教師更應具有母親的博大情懷和終生的“愛”,因爲教師的職業就是以“愛”的呵護,“愛”的德行,照耀學生們前行的道路。“愛”是教育者的情懷,“愛”是教師的職業特性,“愛”是靈魂工程師們的之情,“愛”是學生成長的土壤,“愛”是學生歡樂的源泉。“愛”是孕育萬物的草原。在那裏,能長出本事、勇氣、智慧、才幹、友誼、關懷……所有人間的美德和屬於大自然的美麗天分,愛都會贈與你。”

是啊!作爲教師,“愛”顯得猶爲重要。僅有愛,我們才能爲自我鍾情的事業無私奉獻;僅有愛,我們才能讓我千萬幼苗更加絢爛。

畢淑敏讀後感3

畢淑敏的散文比較張曉風的散文更加通俗,她的筆風也許沒有張曉風那麼優美,可她用最樸質的話語譜寫着人生的樂章。

《心境防割》一個多麼令人深思的題目啊!在生活中,傷口,真的可以不存在嗎?一個小小故事,卻引出了令人歎服的道理:一雙捻進了500根高彈鋼絲的手套,卻無法擋住小小的荊棘。所以,人的一生也是不可能是沒有創傷的。其中,我最喜歡“更不消說,人是不能無時無刻都裹在鋼絲裏面的。那樣我們將喪失對人間百態的靈敏觸碰和對風花雪月賞心悅目的嘆息。”人們,又有多少人,爲自己的心穿上了防割“衣服”,可又有什麼用呢?

不用長篇大論,一句淡淡的“蠶是被自己的絲裹住的,這是的真理。”引出下文,沒有一絲困惑,任何人都能明白。《蠶是被自己的絲裹住的》一反常態,蠶在人們的眼中,是一種勤勞,無私奉獻的動物。可文中的蠶,竟有一些自找麻煩的感覺,可你如果細細的、慢慢的去品這篇文章,你就會發現,其實並無道理。又有多少人爲這俗世中的金錢、權勢、地拉吐出的絲就那樣,緊緊的裹住,直到你窒息。當生命結束時,他們纔會恍然發覺,世界是一個繭,而他們從未爲自己而活過。

《愛的迴音壁》我們被深深的愛意蘢蓋着,可是我們又是否真正懂得愛呢?我喜歡“愛是一面遼闊光滑的迴音壁,微小的愛意反覆迴響着,折射着,變成巨大的轟鳴。”因爲,已經邁入初中的我在這句話發現,父母真很愛我。時間無情,在他們的臉上已經滿滄桑,每一根銀絲,每一條皺紋都滿是愛意和那對子女的擔憂啊!我們已經12歲了,不說別的,從我們上學開始,6年啊!我們對父母說過一句“我愛你”這三個字嗎?因爲我們成天沉浸在愛裏反而磨木了。父母不求別的,只求一句“我愛你,你辛苦了。”我們中有些人,可以將歌星的生日、愛好倒背如流,可又有多少人記得父母的生日,在那一天說一句“生日快樂!”讓我們行動出來吧!讓父母對我們的愛感到迴音吧!

畢淑敏的一生,絢麗多彩,她總在平凡的事中發現不平凡的道理。人生,也許就需要和她一樣活的有滋有味!

畢淑敏,讓我品讀人生!

畢淑敏讀後感4

畢淑敏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之一。她的經歷讓我神往,她的才情使我敬佩,特別是她寫的散文,隨筆,充滿人生的哲思,飽含智者的醒覺,每一次讀來,都讓我有深深的震撼。

《提醒幸福》就是這樣一篇哲思文。文章告訴人們怎樣享受幸福,讓人真切地感受幸福,讀後如沐春風般愜意,如走在明媚的陽光裏。文章開頭指出:"我們從小就習慣了在提醒中過日子。我們太多注重警覺災難。我們太容易忽視提醒幸福。因此,感受幸福需要不斷地提醒,訓練。我們要提高對幸福的警覺,當她到來時,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鐘。"

是呀,少了關注,少了留神,我們常常在不經意間和幸福的馬車擦肩而過。每次從電視廣告上看到全家人一起自由生活的情景時,心裏就自然會想,他們多麼幸福啊!每當朋友不經意對自己開玩笑說,哎呀,你那麼幸福啊!心裏總會顫抖和發愣,好象有一種聲音從很遠的地方傳來詢問自己,你真的幸福嗎我終於忍不住問自己,人生一世,自己的幸福是什麼.

什麼是幸福呢文中說:"幸福是心靈的震撼。""幸福就是沒有痛苦的時刻。""幸福是平平常常的,溫馨的感覺。""當我們一無所有時,我們也能說,我很幸福。因爲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甚至當我們連心也不再存活時,我們還可以對宇宙大聲說:我很幸福。因爲我曾經活過。"

我眼中的幸福就是每天能睜着眼看到新一天的開始,這就是幸福,換句話說,活着就是幸福。幸福就是隔着遙遠的玻璃窗看人家給剛出生的小娃娃換尿布!幸福就是週六回家可以看到健康的父母。幸福就是在廚房裏忙碌着給丈夫和女兒在可口的晚餐,然後想象着他們意猶未盡地一掃而光,也許,幸福只是一種感覺,感覺它的來到和失去,感覺她的來去匆匆,感覺她像花兒一樣開了又落。

常常提醒自己關注幸福,就像在寒冷的冬日要經常看看太陽,心就會感到暖洋洋,這就是幸福。一個信任的眼神,一聲親切的問候,一張鼓勵的紙條,一次成功的體驗,面對天真可愛的學生,做爲老師的我要告訴他們:在父母的關愛中,在老師的諄諄教導中,在勤奮的學習中,你就會感受到幸福。

像花兒一樣,盡情地綻放自己,把芬芳和美麗留給人間,你就會幸福。學會感恩,知足常樂,幸福永遠與相伴。

畢淑敏讀後感5

人們渴望幸福,卻往往在幸福之中,感受不到幸福,發現不了幸福,更不會珍惜幸福。

畢淑敏在《提醒幸福》這一篇文章中,通過講述一些生活中最平凡的事件來提醒了我們什麼是幸福,告訴我們怎樣去享受幸福。讓你在輕輕鬆鬆的閱讀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幸福,讀後如沐和煦的春風、如沐明媚的陽光。

畢淑敏列舉了許多生活中提醒災難的生活現象。比如:小心着涼、小心跌倒;別驕傲、別高興太早;注意風暴、注意路滑。至於幸福,大多數人都覺得幸福是不提醒也跑不掉的,以爲好的東西你自會珍惜,犯不着諄諄告誡,或者是覺得幸福無足掛齒。人們早已練就了災難的從容,卻不知道災難之後的時間是什麼?很多時候,我們太多注重了警覺苦難,而忽視提醒幸福。正如文中所說的“我們已經習慣了在提醒中過日子。看得見的恐懼和看不見的恐懼始終像烏鴉盤旋在頭頂。”的確,假如我們在人生中只看到巨大的苦難,那我們的人生將是多麼的灰暗啊!因此,我們應該多多注意幸福!

那麼,什麼是幸福呢?“幸福是朦朧的,很有節制地向我們噴灑甘霖。”“幸福絕大多數是樸素的,它不會像信號彈似的,在很高的天空閃爍紅色的光芒。”“幸福不喜歡浮華,它常常在暗淡中降臨,如: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摸,女友一個溫馨的字條。這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綴在舊綢子上的紅寶石,在淒涼中愈發熠熠奪目。幸福有時會同我們開一個玩笑,喬裝打扮而來。機遇、友情、成功、團圓。”,實際生活中幸福是平平常常的,是溫馨的,而不是強烈的、震撼的。“幸福並不與財富,地位,聲望,婚姻同步,這只是你心靈的感覺”。所以在不順利的日子裏,我們不要悲觀、消沉,要學會體會災難間隙的幸福。正如作者所說:“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也能夠說,我很幸福。因爲我們的身體是健康的。當我們不再享有健康的時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說:我很幸福。因爲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甚至當我們連心也不再存在的時候,那些人類最優秀的分子仍舊可以對宇宙大聲說:我很幸福。因爲我曾經生活過。”

幸福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裏經常看看太陽,心就不知不覺暖洋洋亮光光,當它到來的時刻,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鐘!並對自己說,記住這一刻!幸福就會長久地伴隨着我們。

畢淑敏讀後感6

剛從同學手中得到這本精美的《畢淑敏散文集》時,我看見了“畢淑敏”三個大字印在了書封面的右側,中間還有兩根帶着“太陽”的藤條叢書封面的“縫”裏鑽出來,頗有“兩根藤條出牆來”的意思。“真有趣!”說着,我便“推”開了這座“庭院”的“大門”。

《我在尋找那片野花》這篇文章調起了我的興趣,索性一口氣往後看了下去。

“我知道它們哪天張開葉子,哪天抽出花莖,在哪天早晨突然就開了……”

讀完畢淑敏的“野花”,我感觸頗深。農村來的蕎一直被同學歧視,給她的童年蒙上了一層陰影。經歷百般挫折之後蕎長大成人,種種苦難卻還干擾着她。因爲家裏支撐不起她上學的費用,於是她拋棄了學業成爲了一名印刷廠的女工來承擔家庭的責任。她的一生就是如此坎坷、充滿創傷,但是也不忘回眸去欣賞那片野花。在她的心中,還儲備着充足的力量和充沛的愛,足以抵擋征程的霜雪與苦難。

我們的心中是否也在尋找這樣一片野花呢?

當失敗的絆腳石阻礙了前進的方向,我們可以從朋友的眼當中索取一絲安慰;從老師話語中得到一絲鼓勵;從父母行動中尋到一則啓示……也許,那就是我們在空閒時間中一直尋找的野花,向着成功開放的野花;當我們在迷惘中徘徊,找不到方向的時候,我們可以放下心中的那塊重石,去公園感受鳥語花香,去書海體驗萬古風情,去琴房品味點點音韻,那種樂觀與舒暢不正是我們所尋找的野花嗎?

今年暑假,奶奶叫我彈鋼琴。在練習下,技術越來越好。優美的音樂充斥了整個屋子。我把奶奶喊來,聽聽我新練的曲子,希望得到一個肯定的讚賞。“還行!”一曲終了,奶奶竟是這樣答覆的。如果在平時,奶奶定會拍手叫好:“好!好!彥彥最棒了!如果換做是我,一星期還學不會呢!”。我一時被氣得頭昏腦脹,鼻子一酸,只差沒流下兩粒“麻油”。事後,我才知道:奶奶是想告訴我:鋼琴並不侷限於這一首曲子,應當不斷摸索新的曲子,攀上新的高峯。

是呀!我們應當儲備着充足的力量和充沛的愛,以抵擋“庭院”外的霜雪與苦難。

畢淑敏讀後感7

《心靈的力量》,一看題目就使我感覺到它嚴謹,難以讀懂。但當我硬着頭皮打開這本書時,竟然被吸引住了,真是難以置信。

這是一部有關思想的書,它以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說明人們面對人生應採取怎樣的態度,面對情緒該怎樣正確控制。

這本書能使我們明白許多許多。我們也許不美麗,但我們健康;我們也許不偉大,但我們重要;我們也許不完美,但我們真誠;我們也許做不到,但我們努力。人的心理就像水庫。庫容太小,就應對不了強大的情感水流,也許會沖毀堤壩,之後的重建,要花費很多心理能量。如果你有一個龐大的內心儲備,就可以在突發事件面前從容淡定,吞下千溝萬壑的泥沙,依然水平如鏡。取得成功的人,在擁有才情之外一定還擁有強大的心靈。成功比試的不僅僅是才能,更重要的是韌性。我們大家只要練就堅韌的心靈,就會創造出無窮的力量。也能讓我們明白不能成天無所事事地混日子,荒廢寶貴的時光。我們要把時間安排得充實,快樂地享受生活,否則就會像行屍走肉一樣,失去生命的光澤。

書中有這樣幾段話使我受益匪淺:“有很多人終身困頓在他們自己的繭裏。這是他們的選擇,當生命結束的時候,他們也許會恍然發覺,世界只是一個繭,而自己未曾真正地生活過。”這段話告訴我:要學會節制,也要注意一些不良的嗜好,更要學會接受現實和改變自己;“在水中自由地遨遊,閒暇的時候掙脫一切羈絆,到岸上享受晨風拂面,然後,一個華麗的俯衝,重新潛入關係之水,做一條魚在波濤下微笑。”而這段話則告訴我:一個人要學會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愛好,關於自己的一切。然後才能去處理好自己與別人的關係。書中不僅有對待人生這樣的大道理,還有關於給自己信心的話,例如:“是的,我很重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勇氣這樣說。我們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們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這絲毫不意味着我們不重要。重要並不是偉大的同義詞,它是心靈對生命的允諾。”這句話同樣激勵着我。

合上書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書中那一句又一句富有哲理的話不斷浮現在我腦海裏。“要照着書中說的去做!”一個念頭出現了。“從此以後,改正缺點,學會像作者一樣幸福、快樂、滿足地去生活。”

畢淑敏讀後感8

在讀《畢淑敏散文》前,因讀的是《張曉風散文》對於散文,便誤認爲是一些華麗的詞藻以及高深莫測的言語拼湊而成的,所以當閱讀畢淑敏第一篇散文,覺得有些抗拒,不像散文。但慢慢,發覺散文就似是記錄作者經歷的事,以及世間的悟,而畢淑敏就像在這世間遊走的精靈。

畢淑敏所書寫下的文字,似是在畫着一幅幅她的人生畫卷。像是我是她的一個朋友,她在我耳邊訴說這經歷。我甚至可以感受到她在西藏阿里當兵時的心情,可以感受到她在訪美后所受到的震撼,可以感受到她做爲一名母親的勇敢。裏面篇篇都是她經歷或感悟的,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找到的是本質的美。

讓我感觸很深的是《大雁落腳的地方》,初看標題,以爲是寫景,大雁的棲息地在她所遊覽的城市吧。可我發現我錯了,那是畢淑敏與她母親的尋故記。畢淑敏出生的小鎮巴巖岱。那是她出生的故里,她們所尋的不只是新疆巴巖岱不長憂鬱眼睛的伊犁楊,更是她母親懷她時住的俄式建築,漆黑夜裏如同鬼魅一般的榆樹。可半個世紀過去了,巴巖岱變化巨大,連母親都找不到舊時的醫院,而她卻僅憑直覺找到她睜眼第一縷陽光的地方。我心中有什麼觸動了。她與這裏有着的是千絲萬縷的關係,而她與這裏的情是緊緊相連的!那被繩子拽着,卻又激動不已的心情,是她重歸故里時最令我震撼的,那冥冥之中的安排?那是被命運之神所連繫成的重重牽絆?我感嘆於畢淑敏如此的直觀切入,驚歎於畢淑敏與她舊時回憶的一線牽,更是詫於世間的情感與宿命的安排。

我心靈由此深深觸動了,畢淑敏的寫作風格是很實際的,現實的就像一面鏡子,我讀着讀着,總覺得它像在我身邊發生似的,最後便歸咎於鏡花水月的幻覺了。

我驚異於她是如何從索然無味的生活中尋找到那麼多的瑰麗珍珠,最後向讀者展示出一幅幅生活美景,她那敏銳的慧眼,給了我們一個不同角度的生活。就是日常生活,平凡的再也不能平凡中的哲理與普通人的心理。

我想是那精靈,帶給以世間明朗,而它遊走過的足跡,在身邊,步步芳香。

畢淑敏讀後感9

讀中學的時候開始知道畢淑敏的名字,只是那時的年歲並無法真正擷取散文之美,只愛啃一些大部頭小說,雖說也一徑是囫圇吞下,未曾汲取多少營養。漸離恣意輕狂的年少歲月後,反而突然開竅似地稍稍能讀出一點散文的精義,方纔將自己的閱讀範圍又拓寬一些。

有時不得不作如此想,讀書的品類難道真與年齡有關係?或許真是這樣,誠如我早已對言情類小說淡了心思。書籍是我與這個世界相擁的主要方式之一,捫心而講,言情小說並不能達到這一功能,反而容易使人沉溺於虛幻,禁錮了思想。青蔥時光熱衷於言情,輕熟歲月品味散文,或許才叫相得益彰吧。

散文之好在於其意之精集,短小精悍,不必特意留出大段的時光來,也不必忍受讀之未竟的心癢,可隨手捧讀,也隨手擱下,若是精妙深蘊之文,其回味無窮,絲毫不擔憂時間的間隔貽誤了文義的領略。就我個人讀書感受而言,比較起畢淑敏的小說作品,我更喜歡她的散文、遊記類文章,除了以前在圖書館借讀的數本外,家中也囤了不少她的散文類作品集。讀她的文字,總喜歡用一個被我自行篡改的`詞來形容:蘭心蕙筆。

我想,沒多少人真心喜歡被別人倚老賣老地教導吧?尤其是意氣風發的年少時分,表面上對長輩的諄諄教誨唯唯諾諾,心裏其實一直不停地翻着白眼吧?要我看,散文最容易被寫成講大道理的文章,這樣的文章恐怕也最易受人排斥。幸好,人生經歷豐富的畢淑敏不是個愛講大道理的人。

但就我猜測,仍會有人不喜歡她的文章。或許是基於醫者的理性和道德,她的筆鋒總是冷靜而溫柔,平和而清澈,文中傾盡了她對人的關懷和悲憫,對生命對生活的感悟和熱愛,真誠而質樸,行文有條不紊到有些循規蹈矩,這種不走特立獨行不搞怪闢奇的行文方式,於現下某種求奇心態似乎相距甚遠,對於某些追求與衆不同、天馬行空的人羣來說,也許是老套了。但誰又能說,生活的原味和幸福的底色,不正就是這樣的祥和平靜和溫暖質樸構築而成的嗎?

摩挲着《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溫厚的紙頁,欣賞着書中一副副精美的插圖,品析那貼心的字字句句,是一種別樣舒服的閱讀享受,文字本身是冰冷而無感的,卻可以由一支溫暖的筆組成這樣溫暖的懷抱,予己予人。

畢淑敏讀後感10

《我很重要》是畢淑敏老師的一篇哲理散文,讀畢老師的文字,源於其語言冷靜、雅緻而又充滿哲理。我很喜歡她的作品。

讀她的《我很重要》,可以說讓我受益匪淺。我們這一代人受過的教育和經歷的生活磨練不同,遇事只要求自己謙虛,久而久之,性格上也就形成了自卑的傾向。打心眼裏從來不曾想過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有什麼重要。更不敢說出“我很重要”這句話來。

今天再讀畢老師的《我很重要》,不禁心潮起伏,感慨萬千,久違了的那種熱愛生命的激情再次被點燃。

三十幾歲的人了,回頭看看自己重要嗎?可以說,在自己的腦海中總是認爲“我不重要”,常想在地球的芸芸衆生中,少了誰它照轉不誤,因此從沒意識到自己的重要,可是今天我改變了這種想法,我要大聲說:我很重要。

我是父母唯一的女兒,是公公婆婆唯一的兒媳,是兒子唯一的母親……有了那麼多的唯一,能說自己不重要嗎?看完作品,我迫不及待地拿起電話,撥通了雙方二老的電話號碼,電話的一頭我感受到父親與母親爭接爭聽電話的情景,電話是父親接的,母親卻一個勁地說“讓我聽聽,讓我聽聽!”哦,我的一個聲音、一個問候,他們都視爲生活的嚼果,我還能說自己不重要嗎?另一頭是一直操勞的公公,聽到我的問候時,馬上傳來年輕人一樣的聲音,傳來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好像他一點也不累,累的反倒是我們。我知道了,他老人家是怕我們不放心,怕我們爲他擔心。放下電話,我淚流滿面。還說什麼呢?我很重要。

常常給自己找理由說工作忙,回家的時間少了,時間短了,然而即使是在短暫的相逢中,父母總是詢問我的工作情況,生活情況,總是爲我大包小包地準備各種吃穿用度,儘管自己已是孩子的母親,卻依舊是父母的大小孩。

回想過去,現在我才知道,我的一舉手一投足都記在父母的心裏,我的歡笑融入了父母的喜悅,我的淚水牽動着父母的感傷。我是父母的影子,是父母的全部。

我們每個人都像大海里的一滴水,看起來微不足道,其實非常重要。因爲生命不僅僅屬於你自己。

正像畢老師在《我很重要》中所表述的那樣:重要並不是偉大的同義詞,它是心靈對生命的允諾。人們常常從成就事業的角度,斷定我們是否重要。但我要說,只要我們在時刻努力着,爲光明在奮鬥着,我們就是無比重要地生活着……

畢淑敏讀後感11

“我很重要”沒有人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說出這句話。因爲,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

作爲一名普通的士兵,與輝煌的勝利相比,我不重要;作爲一個單布偶的個體,與渾厚的集體相比,我不重要;作爲一位奉獻型的女性,與整個家庭相比,我不重要;作爲隨處可見的人的一分子,與寶貴的物質相比,我們並不重要。

但是,我們從另一個角度想一想,從父母的角度想一想。對於我們的父母,我們永遠是不可重複的孤本。無論他們有多少兒女,我們都是獨特的一個。

假如我不存在了,他們就空留一份慈愛,在風中蛛絲般飄蕩;假如我生了病,他們的心就會皺縮成石塊,無數次向上蒼祈禱我的康復,甚至願災痛以十倍的烈度降臨於他們自身,以換取我的平安;假如我們先他們而去,他們的白髮會從日出垂到日暮,他們的淚水會使太平洋爲之漲潮。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經過放大鏡,進入他們的瞳孔,攝入他們心底。面對這無法承載的親情,我們還敢說我不重要嗎?

我們的記憶,同自己的伴侶緊密地纏繞在一處,像兩種混淆於一碟的顏色,已無法分開。你原先是黃,我原先是藍,我們共同的顏色是綠,綠得生機勃勃,綠得蒼翠欲滴。失去了妻子的男人,胸口就缺少了生死攸關的肋骨,心房裸露着,隨着每一陣輕風滴血。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就是齊斬斬折斷的琴絃,每一根都在雨夜長久地自鳴……面對相濡以沫的同道,我們忍心說我不重要嗎?

俯對我們的孩童,我們是至高至尊的惟一。我們是他們最初的宇宙,我們是深不可測的海洋。假如我們隱去,孩子就永失淳厚無雙的血緣之愛,天傾東南,地陷西北,萬劫不復。盤子破裂可以粘起,童年碎了,永不復原。傷口流血了,沒有母親的手爲他包紮。面臨抉擇,沒有父親的智慧爲他謀略……面對後代,我們有膽量說我不重要嗎?

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樣的成品。面對這般友情,我們還好意思說我不重要嗎?

我很重要!

也許你很平凡,也許你很普通,你沒有幹出驚天動地的偉業,也沒有在史冊上永垂不朽。但是,對於所有人來說,對於整個世界來說,你都是不可欠缺的。我很重要,所以我會努力活着,珍惜這幾十年的光陰,時刻努力着,爲光明奮鬥着,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她應有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