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遺失的記憶》有感700字

讀《遺失的記憶》有感7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2W 次

初讀沈應雄同志《遺失的記憶》一書,第一感覺是:通俗易懂,樸實無華,朗朗上口,毫無贅述之感,竟一口氣讀了十之八九。再讀,彷彿對面坐着一位老友,他不慌不忙、徐徐道來,講述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感受,本地風俗、年代情愫、淡淡鄉愁從中可窺見一斑。

讀《遺失的記憶》有感700字

讀之,可知本地風俗。作爲一個外鄉人,雖然來徳近十年,相關文化書籍也閱讀了一些,但是,對當地的文化習俗的瞭解,更多的來自書中理論式的描述,缺乏生活氣息和活力。讀了《遺失的記憶》一書,感覺地道的德江習俗撲面而來,春倌的記憶、節氣記憶、山歌記憶、娃娃親、哭嫁等一篇篇文章,把坎上的風物描述地活靈活現,很有立體感和代入感,讀完彷彿自己也體驗了一把,很是耐人尋味。

讀之,可明一代情愫。“遠去的身影”板塊是最最吸引我的,也是從這裏開始閱讀全書的。母親、父親、大姐、舅母、小姨……從樸實的語言裏,我看到了作者生存的環境、身邊親人的境遇,以及無數的感動、無盡的思念、無聲的感慨。這些身邊的親人,是作者最難割捨的情愫。他以他的視角,讓我們真實地觸摸了武陵山地區七十年代人的內心深處。那漸漸褪去顏色的記憶,雖然逐漸遠去,卻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歷久彌香。

讀之,可解一縷鄉愁。全書第一部分爲“迷戀的熱土”,記述了石門坎、營盤、小山、老屋、官林、鐵坑等熱土。與另外兩個板塊“遠去的身影”“坎上的風物”一起,把作者散如羣星的記憶,串在一起,組成了全書。從裏到外、從外到裏,都散發着淡淡的鄉愁。我不禁想到了千里之外的故鄉,故鄉的親人、玩伴,熟悉的白楊、道路、老屋……雖然年代不同、角色不同、風物不同,但是,那一縷思鄉之情卻是一般無二,不禁產生了一種爲家鄉人、家鄉事、家鄉情記錄文字的衝動。

曾國藩曾言“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僞”,個人認爲,本書最具特色之處就在於一個“誠”字,作者將自己的靈魂梳理爲文字,用筆如實記錄下來,正是這一點吸引着我一口氣讀完全書。沒有冗長說教,沒有華麗辭藻,有的只是心靈的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