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有效教學》學生有感範文

讀《有效教學》學生有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有效教學》這本書。教材一共設計了七個單元,從“教學的效率訴求、什麼是有效教學、有效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有效教學的評價、學校有效教學管理制度的重建、有效教學的反思、教師有效教學的八項修煉”這幾個反面循序漸進地向讀者詮釋了何謂有效教學、教師如何進行有效教學,並引入了大量的教學實例、教師教學反思和教學隨筆,讓人讀起來輕鬆、易懂、有可操作性。其中“有效教學的設計與實施”和“教師有效教學的八項修煉”是我搶先閱讀的章節,尤其是“八項修煉”中的修煉四——“實施有效教學的洋思經驗”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同時也給我帶來了教學上的啓迪。

讀《有效教學》學生有感範文

早就聽說過“洋思經驗”,但是卻一直沒有靜下心來學習過。今日細細看來,也不禁爲xx省教育界的這個奇蹟拍案叫好!一直以來,我就把客觀地評價自己的課堂教學作爲教學反思的一種途徑:1、課堂能比較有效地交給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能力與習慣;2、家庭作業量比較少,藉助閱讀來完成字、詞、句的鞏固;3、對班級後進生沒有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洋思經驗”卻讓我驚喜地看到—— 一所鄉村學校,幾乎沒有一個後進生!是什麼神奇的方法,盡然可以解決讓我一直頭疼的教學“死角”?

  一、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小技巧

一口氣讀下來,我高興地看到自己的課堂教學和“洋思經驗”有不謀而合之處,那就是“先學後教”的教學結構、和“小組合作學習”學習方法。但是他們做得更科學的是,在自學的教學環節老師會給學生規定一個自學時間,這樣就帶給學生一種緊迫感,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而我平時在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的時候,沒有規定時間,有些小組一合作就討論很長時間,有時還會出現全組一起聊天的現象。另外,讓我受益的是:在小組合作時老師講的時間少了,就可以利用擠出來的這些時間有針對性地去輔導個別後進生,並培養他們在小組內的學習主動性。總的說,小組合作學習不能只是幾個孩子唱主角,而應該調動起所有孩子的積極性尤其是後進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操作

由洋思的“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的管理方式,我聯想到學校上幾個星期開展的“生字聽寫比賽”。出乎意料地是聽寫全對的學生較參賽的總人數來說比例較低。這無外乎兩個原因:一是,學的生字沒有通過運用加以鞏固反生的現象比較嚴重;二是,沒有養成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這樣一個管理方式。在這裏堂堂清是基礎

,日日清是補救,週週清是保障。我想如果每天的生字、詞語在課堂上能會寫、作業裏能夠用、考試時能解答,也許就是他們的這種模式的體現吧。而他們的這些管理方式又是藉助於小組合作學習來完成的。那是否就可以把生字、詞語的聽寫過關,課文的朗讀背誦都放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完成?這對我們培養小組長,培養小組合作的學習習慣與模式又是一個提醒和考驗。

  三、把“洋思經驗”拿來的幾點思考

不論是成熟的“洋思經驗”還是別的有效教學經驗,要想借鑑到自己的教學中,形成自己的東西,還需要我們好好地思考。有效的教學方法如何“拿來”,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和管理中,是全盤照搬還是選擇性地吸收,這都要我們大膽地去實踐、認真地去總結、再實踐,摸索出屬於自己的“育才經驗”或是“舒曼經驗”。借鑑別人成功的經驗,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高瞻遠矚令工作中少走彎路;借鑑別人成功的經驗,要有所創新和改變這樣才能形成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

在學習別人的經驗時,理論我們看到的比較多,而可操作性的東西比較少。別人是什麼時間進行“日日清”的?是什麼形式進行“週週清”的?是怎樣進行班與班的對調驗收的?這都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去操作的。他們的這些微環節的工作是放在課內還是放在課外?這是我想和別的讀者交流的地方。

其實,這本書裏還有很多東西都深深地教育了我,如198頁中描寫竇桂梅的那組數據“300多萬字的閱讀量、2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50多萬字的文摘卡片、10餘萬字的教後記、1000多節聽課記錄……”這讓“懶惰”的我明白: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不是出於偶然,平時無數次的積累才能帶給你課堂上的教學靈感和智慧;又如,在“自主性作業的創造性設計”章節告訴我:只有變“要我學”爲我“我要學”,由“不想做”變爲“我想做”,纔是真正地將學生從被動學習中解脫出來,積極主動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去做……

《有效教學》不但可以作爲一本中小學教師校本研修教材,還可以作爲我們教師平時教學工作中的指導性用書,不定期地拿起看看,總能帶給我們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