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羅貫中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

羅貫中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文學藝術寶典裏的一顆閃閃發光的明珠。以下小編爲大家整理了羅貫中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歡迎閱讀。

羅貫中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

三國演義讀後感1

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講述的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那個年代的人物身上的許多珍貴品質,在當今社會仍然值得我們學習。

《三國演義》描述了衆多英雄豪傑,可謂是文武奇才聚集,可謂是羣星璀璨,其中最耀眼的便是諸葛亮了。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是我國曆史上着名的軍事家、文學家與政治家。他自幼十分聰明、博覽羣書、心懷大志,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胸懷經天緯地之治國韜略。真所謂是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啊。諸葛亮在三國鼎立時有一計十分着名,那便是流至今的“空城計”。他的這個計謀讓蜀國的西城沒有用一兵一卒就保住了,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才智不是浪得虛名。

最後,他爲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精神值得大家的學習。在三國這個紛爭不休的亂世年代,有些故事充滿了許許多多的智慧與計謀,有的表達了戰爭的殘酷、有的則宣揚了道德與正義,總而總之,在那個硝煙漫天的時代,有許多讓我們有所領悟,所學習,所銘記的事情!

三國演義讀後感2

《三國演義》真是一部百看不厭的經典小說,我覺得小說最吸引人的是對於魏國、蜀國、吳國英雄人物間棋逢對手的描寫。三個國家中都有各自傑出的謀略家、軍事將領和治國能手,在人才方面達到了平衡。

在智謀人才方面,魏國有郭嘉、荀彧、賈詡、程昱、司馬懿等人,蜀國有諸葛亮、龐統、法正,吳國有周瑜、魯肅、陸遜,這些人都可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們之間的能力都是勢均力敵,是當時傑出的人才。

武將方面,由於《三國演義》的描寫,我們熟知了蜀國的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五虎上將。實際上,魏國的武將也不遜於蜀國,夏侯淵、徐晃等將領也都是智勇雙全,張遼在逍遙津之戰中顯示了超強的作戰能力,張郃也在對蜀國作戰中屢立奇功。只不過《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以蜀國爲正統,才着重刻畫了關羽、張飛等蜀國人物。吳國方面,呂蒙、甘寧、太史慈等人也是一時的豪傑,還有吳國老將軍黃蓋,赤壁大戰曾向周瑜獻火攻之策,以苦肉計詐降,率船火燒曹操水軍。

三國的人才旗鼓相當,才讓三國如此富有魅力。

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國間人才對比不再均衡,魏國由於地域廣闊,政治上實行好的人才制度,出現了鄧艾、鍾會等人才,但蜀國和吳國的人才制度比較落後,優秀的文臣武將少於魏國,這也是蜀國和吳國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三國演義讀後感3

《三國演義》是由明朝文學家羅貫中寫的,主要是介紹東漢末年,羣雄四起,爭霸天下的野心爲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吳這三國交織而成。其中有許多故事令人回味無窮,三顧茅廬、草船借箭、千里走單騎、空城計、揮淚斬馬謖等等,吸引我讀了一遍又一遍。

同時,作者將書中衆多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我最喜歡的人物是義氣深重的關羽,曹操愛惜關羽是武藝人才,曾多次以重禮相待想勸降關羽,但他卻“身在曹營心在漢”。其次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也令我佩服。

《三國演義》我國的四大奇書之一,亦是章回小說之一,雖然現在我還不能全都讀懂,但是我還會再去讀,相信,每讀一次,我會有更多的想法和體會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4

我很喜歡讀書,但我最喜歡讀的書是《三國演義》,我喜歡這本書是因爲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很多道理。

我從劉備身上學到了做人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處處要爲他人着想。又一次,我不小心把垃圾桶給弄到了,我趕忙去拿掃帚,當把我造的“孽”給清理乾淨時,我發現我的同桌位置下也很髒。於是,我心想:我得幫他也打掃一下,要不然他就會被老師批評。結果,他被老師表揚了呢!

我從諸葛亮的身上告訴了我對待朋友要忠誠。劉備三顧茅廬,最終把諸葛亮請出山,當自己的軍師,諸葛亮也誠心誠意對待劉備,爲劉備想出一個又一個的妙計,打下江山,直到劉備去世,諸葛亮還對劉備的兒子忠心耿耿,既是劉備的兒子不理朝政,諸葛亮還爲他護住這江山。我們在與別人相處時,也要待人忠誠。

《三國演義》是人人應該讀的一本書,膾炙人口的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