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教案:懶惰的小蝸牛(通用10篇)

幼兒園教案:懶惰的小蝸牛(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1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案:懶惰的小蝸牛,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教案:懶惰的小蝸牛(通用10篇)

幼兒園教案:懶惰的小蝸牛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情節,並運用合理的想象來發現角色的心理變化。

2、鍛鍊幼兒能在集體面前自然、大方、連貫的講述。

3、引導幼兒對圖片進行創造性排列並講述,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和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大掛圖、每組一套故事圖片、音樂磁帶。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對圖片進行創造性排列並講述,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和求異思維。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對圖片進行創造性排列並講述,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和求異思維。

[活動過程]

1、律動《春天在哪裏》穩定幼兒情緒,引起幼兒興趣。

2、觀察圖片,進行講述。

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進行觀察:你看到了什麼?(有小蝸牛、小烏龜、小蝸牛掉進水裏了、小烏龜揹着小蝸牛)鼓勵幼兒大膽的講述。

3、發散思維。

通過觀察圖片,提問:

(1)、小蝸牛爲什麼睡了?蝸牛是怎麼想的?會怎麼做?

(2)、小烏龜睡醒沒有看到小蝸牛,它會怎麼想?又會怎麼做?這時小蝸牛又在做什麼?

(3)、如果小蝸牛沒有爬到小烏龜背上,而是它們比賽又會怎樣呢?

(4)、通過觀察圖片你還想到了什麼?

4、幼兒自由排列圖片,進行創造性講述。

教師引導幼兒對圖片進行創造性排序、討論,並進行講述,教師進行指導,分三個步驟進行:

(1)、幼兒觀察圖片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討論,最後排序。

(2)、大家根據排列順序進行講述併爲故事取名字。

(3)、各組選派一名代表到前面喂全體幼兒進行講述。

5、教師小結:

通過這件事情,小蝸牛覺得很慚愧,它決心向勤勞的小烏龜、小蜜蜂學習,做一個人人喜愛的好孩子,教師引導幼兒隨音樂到戶外找小蝸牛一塊兒做遊戲。

[活動延伸]

蒐集有關小蝸牛的資料,在區域中展示,大家分享。雨後帶幼兒尋找小蝸牛,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徵,搜索蝸牛的生活習性。

幼兒園教案:懶惰的小蝸牛 篇2

【設計意圖】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喜愛小動物是幼兒們的天性。設計的此節教育活動,旨在通過活動引導幼兒運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的情節,鍛鍊幼兒能在集體面前自然、大方、有重點的講述故事。

【活動目標】

1、鍛鍊幼兒能在集體面前自然、大方、連貫、有重點的講述故事。

2、引導幼兒對圖片進行創造性排列並講述,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和求異思維。

3、引導幼兒運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情節,並運用合理的想象來發現角色的心理變化。

【活動準備】

大掛圖、每組一套故事圖片、音樂磁帶。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運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情節,並運用合理的想象來發現角色的心理變化。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對圖片進行創造性排列並講述,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和求異思維。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謎語:頭上兩對小觸角,背上一座小房子;任你怨它走的慢,悠悠閒閒從不急。

(通過謎語導入,激發幼兒猜想的慾望,爲下面的講述活動做鋪墊。)

2、請幼兒學一學小蝸牛爬行的樣子。(小蝸牛爬行最大的特點是慢吞吞、懶洋洋的樣子)

(大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通過引導幼兒模仿蝸牛的樣子,讓幼兒直觀地理解“慢吞吞、懶洋洋”等疊詞)

二、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感知、觀察,鼓勵幼兒大膽的創編故事

圖片上有什麼小動物?(烏龜和蝸牛)它們要去幹什麼呢?(旅遊)這隻蝸牛在旅遊時是怎麼偷懶的呢?結果怎麼樣了?

(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教師利用“提問觀察法”引導幼兒一步步觀察圖片,使幼兒在講述時會更細緻。觀察能力是發展幼兒認識能力的基礎,也是構成幼兒創造力的始發因素。通過教師的提問觀察幼兒的講述纔會更有條理性和層次性)

三、教師運用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發散幼兒思維,使其有重點的講述

1、小蝸牛爲什麼睡了?(累了,不舒服……)蝸牛是怎麼想的?會怎麼做?(爬到小烏龜背上多省勁呀,看風景,很舒服……)

2、小烏龜睡醒沒有看到小蝸牛,它會怎麼想?又會怎麼做?這時小蝸牛又在做什麼?

3、如果小蝸牛沒有爬到小烏龜背上,而是它們比賽又會怎樣呢?(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

4、通過觀察圖片,你還想到了什麼?

(開放性的問題能夠充分發散幼兒思維,本環節中教師注重開放性的提問,有效地開拓了幼兒的思維並發展了其講述能力,給幼兒營造了想說、樂說、願說的寬鬆的心理環境)

四、幼兒自由排列圖片,引導幼兒講清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發生的事情

教師引導幼兒對圖片進行創造性排序、討論,並進行講述,教師進行指導,分三個步驟進行:

1、幼兒觀察圖片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討論,最後排序。

2、大家根據排列順序進行講述併爲故事取名字,提醒幼兒講述時要講清時間、地點、人物、發生的事情。

3、各組選派一名代表到前面爲全體幼兒進行講述。

(在分組過程中,教師有意識的採用“以強帶弱”的分組技巧,小組式的分組講述,爲幼兒提供了相互學習、相互模仿的對象。幼兒之間的差異性恰恰成爲幼兒學習語言的重要資源,幼兒在相互討論、交流中促進其社會性發展。分組講述從時間上避免了隱形浪費,幼兒有更多的機會圍繞同一主題進行講述,在有效的時間內給予幼兒更多的交流與表現的機會。)

五、生活拓展,引導幼兒做事要勤勞不偷懶

1、提問:你在平時的生活中做事有沒有偷懶呢?做過哪些偷懶的事情。

2、引導幼兒說出自己今後正確的做法。

【活動延伸】

1、把圖片投放在區角中,請幼兒根據圖片進行不同的排列順序,並大膽合理的講述故事。

2、蒐集有關蝸牛的資料,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徵,探索蝸牛的生活習性,並把想法畫下來。

幼兒看圖講述內容:

一天,蝸牛和烏龜一起去給螞蟻過生日,走着走着烏龜累了,心想:"我先歇會,等會走也來的及呀!不一會兒,小烏龜睡着了,小蝸牛悄悄地爬到了小烏龜的背上,可小烏龜全然不知。烏龜醒了,繼續往前走,以爲小蝸牛已經走遠了,它就加快步伐迅速的爬着,爬得滿頭大汗,蝸牛看來沾沾自喜,趴在烏龜背上睡着了。走着走着,烏龜看見一條小河,毫不猶豫的跳進了河裏,蝸牛也被帶進了河裏,它拼命的大叫:“救命呀,救命呀!烏龜連忙把小蝸牛救上了岸。”蝸牛紅着臉說:“以後我再也不偷懶了。”

小烏龜想看看大自然的美好風景,小蝸牛聽後說:“我也要跟着你。它們倆走着走着,小蝸牛累了。小蝸牛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悄悄的爬到了烏龜背上。心想:“這真是個好辦法,一邊洋洋得意,一邊恥笑烏龜真傻沒有發現自己。”烏龜走到河邊想:“我先洗個澡,讓自己變得更乾淨‘更漂亮些吧!”烏龜就跳了進去,發現自己背上一個勁的冒泡。想:“這是怎麼回事呀?”回頭一看小蝸牛掉到水裏了。小烏龜覺得很奇怪,於是小烏龜就把小蝸牛馱上了岸。小烏龜問小蝸牛:“這是怎麼回事兒?”小蝸牛我事情得經過一五一十得告訴了烏龜。小烏龜說:“以後不要這樣了,太危險啦!”

小蝸牛說:“對不起,我以後再也不這樣了。”

活動反思:

活動環節設計合理,採用層層遞進的方式,圍繞目標展開。從活動的整個流程看,教師始終是在引導的位置上。從幼兒角度來說,幼兒們的發言積極,思維活躍,多數幼兒都能大膽表達積極的見解。在讓幼兒自由看圖講述時,教師活動前要求明確,能夠突出重點。教師提問時,給了幼兒一定的時間,不僅能夠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同時也調動了每個幼兒的積極性。

活動過程中,教師也注重幼兒的傾聽習慣和自信心的培養。當膽小、內向的幼兒不敢發言時,教師能夠給予鼓勵和肯定,並有效迴應幼兒的想法,促使幼兒的講述更加豐富、完整。

幼兒園教案:懶惰的小蝸牛 篇3

設計思路: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喜愛小動物是孩子們的天性,對小蝸牛呢!孩子們更是充滿了好奇心。抽籤以後,我與孩子們一起探討了一些關於小蝸牛的話題,孩子們議論紛紛,興趣很高。爲了使孩子們進一步瞭解關於蝸牛方面的知識,培養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我設計的此節教育活動,旨在通過活動引導幼兒運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的情節,鍛鍊幼兒能在集體面前自然、大方、有重點的講述故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的情節。

2、鍛鍊幼兒能在集體面前自然、大方、有重點的講述。

3、培養幼兒大膽講述、創編故事的能力。

活動準備:

圖片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引起興趣。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請聽好:“頭上兩對小觸角,背上一座小房子;任你怨它走的慢,悠悠閒閒從不急。”請你猜猜是什麼?(蝸牛)你喜歡蝸牛嗎?你捉蝸牛時,蝸牛有什麼反應?爲什麼要把頭縮進去?

教師小結:蝸牛怕光,喜歡在曬不到的牆邊、草叢、樹跟等地方;蝸牛喜歡吃菜葉,摸它時就把頭縮進殼裏,這是它保護自己的方法。

今天,老師邀請了小蝸牛和小烏龜到大三班來作客,可是來之前它們剛剛經歷了一場風波,究竟它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屏幕吧!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感知觀察,鼓勵幼兒大膽的創編故事。

提問:這六幅圖片裏都講述了小蝸牛和小烏龜之間發生的事情,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選擇一張你最喜歡的圖片,看看這張圖片裏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和你身邊的小夥伴說一說,然後下來講給大家聽,好嗎?

(幼兒討論,教師指導)

誰願意把你喜歡的圖片下來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幼兒發揮想像,自由講述,老師針對幼兒的回答及時提問、提升。)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表達。

3、完整講述故事。

(1)幼兒自主完整講述故事

小朋友根據自己的喜歡將每一幅圖都編出了一個好聽、有趣的故事,老師真爲你高興,現在誰能將這六幅圖片連起來,編成一個動聽完整的故事呢?(請幼兒思考後進行講述)

(2)播放課件,幼兒欣賞完整故事

小朋友講的故事真是太棒了。今討論:你喜歡故事裏的小蝸牛還是小烏龜?爲什麼?小蝸牛這樣做不對嗎?它錯在什麼地方了?我們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做?

教師小結:通過這個故事,小朋友知道了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做事情都不能偷懶,要做一個勤勞樸實的好孩子。好嗎?

4、結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表現的都很出色,老師真爲你們感到高興,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把這個好聽的故事講給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們聽吧!

故事參考《懶惰的小蝸牛》

一天,烏龜和蝸牛去旅行,烏龜累了就趴在地上睡着了。懶惰的小蝸牛卻悄悄地爬到烏龜的背上。烏龜醒來,找不着蝸牛,以爲蝸牛早走遠了,就急急忙忙地往前趕。蝸牛在烏龜背上舒服地睡着了。走着走着,烏龜看見前面有條河,它想洗個澡,就爬到河裏。蝸牛也被帶到河裏。蝸牛急忙大叫:“救命啊!”烏龜連忙把它救到岸上,對蝸牛說:“多危險,以後不要再懶惰了。”

幼兒園教案:懶惰的小蝸牛 篇4

一、案例背景:

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老師”,把幼兒置身在自然自然景物中,就能真切的感知大自然,引導他們關注自然界的變化,並在此基礎上對大自然產生一種積極、美好的情緒與情感體驗。繪畫是一種特殊的理性活動,是一種把感性形象和具有一般共性的概念融合在一個統一的認識性陳述中的理性活動。在《指南》中也這樣強調:“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關鍵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而小蝸牛也正是現在這個季節常見的小動物,所以就選擇《小蝸牛》作爲這次小班美術遊戲的主題。

二、案例描述:

案例目標:

1.學習用螺旋線表現蝸牛的基本特徵並嘗試給蝸牛進行簡單的裝飾。

2.學會畫簡單的裝飾物,如:小草、太陽等。

3.鼓勵幼兒大膽作畫,豐富畫面。

4.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能關注自己身邊的美麗景色。

案例準備:

1.蝸牛圖片、小草、太陽的圖片。

2.幼兒畫紙。

3.黑色畫筆。

案例實錄:

師:蝸牛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老師這裏有照片,小朋友仔細看,小蝸牛是不是你們說的那樣呢?有幼兒說蝸牛背上有殼,像個房子一樣。師:那它的殼是怎麼樣的呢?楊毅恆:它的殼是一圈一圈的。師:蝸牛的頭上有什麼?幼兒:有兩根角。師:蝸牛的頭上有兩根細細的角,叫觸角。師:那蝸牛的眼睛在那裏呢?有幼兒說:蝸牛沒有眼睛。有幼兒說:蝸牛的眼睛在觸角上。師:對了,蝸牛的眼睛就長在觸角上。師:蝸牛是怎樣走路的呢?它有腳嗎?祁思吟:我沒有看見蝸牛的腳啊?師:蝸牛有腳,而且是一隻腳,就像鞋底一樣。師:那你們想不想也來畫一畫蝸牛然後把它裝飾的更漂亮呢?幼兒:想。然後我進行了示範。師:我們可以畫好多漂亮的蝸牛,還可以畫上小草、小花等。然後幼兒就開始操作畫蝸牛。大部分幼兒不能很好的掌握構圖,只是一味的畫蝸牛。有的幼兒把蝸牛畫的很大,一張紙上只能畫2只蝸牛,有的幼兒把蝸牛畫的很小,紙上到處擠滿了蝸牛,只有少數幼兒能夠畫出適當大小的蝸牛並把它們比較好看的分佈在紙上,並且在空白的地方畫上了小草,還是非常好看的。不過在繪畫過程中,有些小朋友用綠色或紅色的水彩筆來畫蝸牛,經過我提醒後他們才用黑色水彩筆畫蝸牛。

三、案例分析與反思:

活動結束後,我覺得自己當時的介入和提醒並不恰當。每個人心裏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的心裏也一樣。幼兒因爲年齡小的特點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於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於成人。雖然在我們眼中,蝸牛不可能是綠色或者是紅色的,但在幼兒童話般的世界裏,充滿了美麗的顏色,沒有任何一樣事物用顏色來肯定它。幼兒稚嫩的筆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含着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我們應對幼兒獨特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更不能爲追求結果而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象與創造的萌芽。

小班幼兒年齡較小,不能夠很好的感受畫面的美醜。這也就需要我們老師在平常遊戲或者教學過程中讓幼兒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和幼兒一起發現美的事物的特徵,感受和欣賞美。絕對不能以我們的審美標準來要求幼兒更不可急於指責或亂下結論來批評幼兒,這樣會挫傷幼兒繪畫的積極性讓幼兒對作畫沒興趣。

《綱要》中也提倡我們不應該吝嗇表揚幼兒的話,多給幼兒鼓勵,讓幼兒在鼓勵和讚揚聲中盡情地發揮繪畫的`藝術細胞,從而才能創造出更加有藝術價值的作品。我想我們既然作爲教師就應好好的引導幼兒在繪畫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創新行爲,因爲將來他們中的某一個或許就是畫家。

幼兒園教案:懶惰的小蝸牛 篇5

教學目的:

1.掌握蝸牛的基本形象特徵,正確地畫出不同形態的蝸牛。

2.通過畫蝸牛,學生能掌握畫圓形動物的方法。

3.培養學生善於動腦和善於想象的能力。教學重點:認識圓形並用基本形畫蝸牛。教學難點:畫出蝸牛的不同動態。教具準備:

1.老師準備:彩色粉筆、多媒體。

2.學生準備:塑料水彩筆、美術課本、圖畫紙。教學過程:

一、前置學習:

1、歌曲導入。

(1)播放歌曲《蝸牛與黃鸝鳥》,學生聽歌曲交流感受。

(2)談話:在夏天的雨季裏,同學們都見到過蝸牛爬行的情景,看它那揹着自己的“小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蠕動的姿態,真惹人喜愛。那麼大家想不想把它那可愛的樣子畫下來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畫蝸牛。

2、自主學習。

(1)出示蝸牛圖片學生欣賞,討論蝸牛的身體結構。

(2)怎樣畫蝸牛呢?先分小組討論,然後準備全班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老師深入小組參與討論)

二、交流釋疑:

1、全班交流。

小組代表上臺講解怎樣畫蝸牛。(演示畫法,邊演示邊講解)。

2、教師點拔:

(1)講解怎樣畫各種姿態的蝸牛。師:蝸牛喜歡在潮溼的地方活動。它們有向前爬行的,有向後爬行的,有擡頭的,有低頭的等各種不同的姿態。這些神態各異的蝸牛,我們該如何去畫呢?

(出示蝸牛動態變化分析圖一幅)

擡頭的向前爬的後爬的低頭的

(教師設問,各種姿態的蝸牛哪裏在變動)

(2)教師總結蝸牛動態畫法規律。

強調:蝸牛不同動態的畫法主要是肉體的變化,圓殼不動,因此畫蝸牛先畫圓殼,再根據蝸牛的不同動態畫出肉體及觸角。

(3)啓發引導學生繪畫:

師:蝸牛喜歡在什麼地方爬行?

師生共同討論:如何讓蝸牛自由自在地爬行。

(出示範畫:蝸牛在潮溼的草地上爬行)

教師:請同學們看示範畫,畫面上的蝸牛是在幹什麼?上:天空上有什麼?(烏雲)是什麼顏色?草地上有什麼?(花草、蘑菇)是什麼顏色?

3、課堂練習。

師:同學們,如果你是一隻蝸牛,會喜歡什麼樣的活動呢?

如默默地爬行,與另一隻蝸牛親熱地說話等。請兩名同學說出自己要畫的場面。

作業要求:在草地上畫出不同姿態的小蝸牛(最少五隻)。

注意事項:

①抓住蝸牛圓殼和肉體的畫法特點。

②注意圓殼和肉體的比例關係。

③色彩要活潑鮮豔。

(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三、鞏固拓展:

1、展示評價。

2、播放手工作品,學生欣賞,鼓勵學生用其它方式來表現蝸牛。

幼兒園教案:懶惰的小蝸牛 篇6

一、活動名稱:

美術:繪畫小蝸牛

二、活動目標:

學習繪畫小蝸牛

三、活動準備:

春天的大背景圖一張,水彩筆、油畫棒、黑板、粉筆。

四、活動過程:

(一)、出示大背景圖,老師講述畫面內容。

師:春天來了,紅紅的太陽照着大地,溫暖的春風輕輕地吹着,小燕子自由自在地飛着,地上的小草變綠了,五顏六色的花都開了。

(二)、老師在大背景圖上範畫(邊講故事邊畫)

師:睡了一冬的小蝸牛也想出來欣賞春天的美麗景色,它從自己的房子裏先伸出圓圓的小腦袋,東瞧瞧西看看,然後將身體慢悠悠地爬出來,它坐在那,張着小嘴,一邊呼吸新鮮空氣,一邊欣賞春天美麗的景色。小蝸牛覺得一個人太孤單了,它想:要是能跟我的好朋友在一起,那該多好啊!我的好朋友在哪呢?小朋友,你們願意幫我找到我的好朋友嗎?

(三)瞭解蝸牛的外形特徵

師:小蝸牛的朋友長得什麼樣呢?它和小蝸牛長得差不多,咱們來看看小蝸牛長得什麼樣?師:它身上揹着重重的房子,圓圓的頭,一對短觸角,一對長觸角,一張小嘴,還有彎彎的身體。

提問:小蝸牛的眼睛長在哪裏?身體是什麼樣子的?象什麼?(幼兒回答,老師可出示實物,如沒有實物,老師在黑板上範畫)

(四)幼兒在大背景圖上繪畫,老師巡迴指導。

師:小蝸牛都等急了,咱們快來用畫筆把它的朋友找出來,這樣它們就能高高興興地在一起玩了。

活動反思:

在前幾次的教學中我們學習了用螺旋線繪畫小花花朵的方法,所以孩子們對今天的這個繪畫技法還是比較熟悉。在講解示範環節我將重點放在了怎麼樣將螺旋線在小蝸牛的背上完美的佈局,引導孩子們要畫的飽滿,並儘可能的使線與線之間的距離均等一些。從孩子們的操作上看,還是把握的不錯的,基本上小蝸牛的殼都能撐得滿滿的。

幼兒園教案:懶惰的小蝸牛 篇7

教材分析:

本活動根據一則童謠《小蝸牛》創編而成。該童謠內容充滿童趣,句式簡短,韻腳工整,讀來朗朗上口。最後一句“走到哪兒哪是家”,開放式的意蘊,更是給孩子留下很多想象和遊戲的空間,非常適合開展問答式的節奏對話遊戲。因此,本園教師根據童謠內容譜寫了曲子,由四個樂句組成一段體,四二拍,旋律優美,節奏明快,1~6六度音適合小班幼兒的歌唱音域範圍。

活動目標:

1、體驗遊戲意境,樂於參加音樂遊戲,感受音樂活動的樂趣。

2、熟悉歌曲旋律,在唱唱玩玩中掌握音樂遊戲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熟悉音樂旋律;活動前積累一些關於小蝸牛的知識。

2、場地準備:活動室佈置成一個小樹林。

3、材料準備:可以背的坐墊人手一個,鋼琴。

活動過程:

一、情境遊戲,引出主題。

教師一邊屈膝走一邊念童謠:“小蝸牛,力氣大,揹着房子走天下。走過秋冬和春夏,走到哪兒哪是家。”

師:我們是快樂的小蝸牛,寶寶們,跟着蝸牛媽媽一起來走天下吧!

師幼有節奏地誦讀童謠,共同走進小樹林,找到座位坐好。

二、講解演示,引導幼兒理解童謠內容並學唱歌曲。

1、提問,理解童謠內容。

師:爲什麼說小蝸牛的力氣大呢?

師:什麼是走天下?

師:小蝸牛走過哪裏?

師:爲什麼說“走到哪兒哪是家”?

幼兒自由回答,教師給予鼓勵。

2、教師彈奏鋼琴,示範演唱歌曲,幼兒跟唱。重複多次,至幼兒可以熟練唱出歌曲。

三、手指遊戲和對話。

1、教師示範手指遊戲,幫助幼兒理解遊戲規則。

教師邊按節奏唱童謠,邊用手指在手臂上做爬的動作。唱到最後一句“走到哪兒哪是家”時,手指停下來。此時教師問幼兒:“小蝸牛走到哪兒了呀?”幼兒根據教師手指停下來的位置回答,如“在肩膀上”。

2、集體手指遊戲,感受遊戲的快樂。

師:小蝸牛要走好多地方,我們小蝸牛還可以到哪裏去走走呢?

教師音樂伴奏,幼兒邊唱歌邊用小手做蝸牛狀在身體各部位爬。唱到“走到哪兒哪是家”時手指停,展開對話,規則同上。

遊戲中教師鼓勵幼兒自由仿編,兩兩爲伴相互問答。

3、師幼共同邊唱邊玩身體遊戲,感受音樂遊戲的樂趣。

師:剛纔是用大家的小手做小蝸牛,現在小朋友自己來做小蝸牛,坐墊是小蝸牛的家,小蝸牛趕快背上,跟着媽媽,一起到教室裏邊唱邊玩。

幼兒在教師和同伴的幫助下背上“房子”,邊爬邊唱。唱到“走到哪兒哪是家”時,小蝸牛要馬上停下,教師問:“我的蝸牛寶寶,你在哪兒呀?”幼兒根據自己所處的位置作答。

由師生問答過渡到同伴問答,鞏固身體遊戲的玩法。

四、活動結束。

師:外面的天氣真好呀,小蝸牛想不想去外面看看天空,看看大樹?我們一起出發吧!

幼兒園教案:懶惰的小蝸牛 篇8

活動目標:

1.知道蝸牛背殼上有螺旋線,感受外殼螺旋線的線條美。2.學習用螺旋線表現蝸牛的外殼特徵。活動準備:

一、經驗準備

有觀察、捕捉、餵養蝸牛的生活經驗。

二、材料準備1教師用材料

教學欣賞VCD《蝸牛爬呀爬》;自制手偶蝸牛l個、展示作品的草地背景圖、音樂《蝸牛和黃鸝鳥》。

2.幼兒用材料

《幼兒欣賞冊》第l8~19頁、創意畫紙“蝸牛爬呀爬”、油畫棒;練習紙(人手1張)、工作服。

活動過程:

一、感知體驗

1.教師將自制手偶蝸牛套在手上念兒歌:小小蝸牛真可愛,伸出觸角擺一擺,爬呀爬呀爬呀爬,小小蝸牛鑽出來。

師:誰知道小蝸牛的家在哪裏?小蝸牛外殼爲什麼有大有小?小蝸牛的外殼上有什麼?你還見過什麼東西上也有螺旋線?

2.欣賞各種形態的蝸牛圖片,感受螺旋線的美感。

播放教學欣賞VCD《蝸牛爬呀爬》,引導幼兒欣賞蝸牛圖片。並適時定格,鼓勵幼兒用書空的方式畫蝸牛背殼上的螺旋線。

3.欣賞教學欣賞VCD中亨德瓦塞的作品《地球上的樹樁》,感受畫面中螺旋線的形態美。

師:畫上有怎樣的花紋?你能找出畫中的螺旋線在哪裏嗎?你能用手畫出來嗎?這幅畫讓你想到什麼?爲什麼?

二、探索發現

1.欣賞幼兒作品《花蝸牛》,發現小畫家繪畫蝸牛的方法。翻開《幼兒欣賞冊》第l9頁,引導幼兒觀察作品中的蝸牛外形。以及裝飾的方法。

師:畫中蝸牛的身體是怎樣的?背殼是怎樣的?小畫家運用了哪些線條、圖案和色彩裝飾小蝸牛?

2.嘗試在練習紙上探索畫螺旋線的方法。

師:你想試試畫出蝸牛的殼嗎?畫螺旋線的時候,線是斷開的還是連着的?螺旋線有沒有碰在一起?怎樣把蝸牛殼畫得更大?

三、創作表現

1.鼓勵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油畫棒顏色,嘗試在創意畫紙上用螺旋線添畫蝸牛的殼,並給蝸牛的身體塗上喜歡的顏色。

2.提醒幼兒根據蝸牛身體的大小來表現不同大小的外殼,大蝸牛畫上大外殼,小蝸牛畫上小外殼。

指導要點:學習用螺旋線添畫的方式從外往裏或從裏往外表現蝸牛的外殼特徵。

3.鼓勵幼兒用簡單的線條和鮮豔的色彩裝飾蝸牛,並在畫紙的空餘位置添畫更多的蝸牛朋友。

四、欣賞評議

1.在草地背景圖上展示作品,幼兒互相欣賞。

師:這些蝸牛有大有小,五顏六色的,真漂亮啊!蝸牛喜歡生活在哪裏呢?我們一起把它們放到草地上吧!你最喜歡哪隻小蝸牛,爲什麼?它的身體上有哪些好看的線條和顏色?2播放音樂《蝸牛和黃鸝鳥》,幼兒模仿蝸牛自由地跳舞。活動延伸:

1.將不同的蝸牛圖片放在班級美工區裏,提供水粉顏料、水粉筆、棉籤等,鼓勵幼兒看一看、畫一畫,滿足幼兒用不同材料來創作蝸牛的願望。

2.在美工區提供各色彩泥和塑料葉子,供幼兒製作蝸牛。

幼兒園教案:懶惰的小蝸牛 篇9

活動目標:

1、觀看課件,引導幼兒圍繞情節,結合生活經驗展開討論,感受努力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懂得堅持的重要。

2、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以境激情,引發幼兒獲得不同的情感體驗。

活動準備:

1、課前使幼兒瞭解蝸牛,知道蝸牛的一些基本特徵;

2、課件:《小蝸牛》

活動過程:

一、點擊課件,出現小蝸牛,談話引出主題

師:你們瞧,這是誰啊?它的表情是怎麼樣的?它爲什麼不開心呢?(幼兒猜想) 那到底是爲什麼?還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觀看課件,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展開講述

1、第一次觀看前半段,“從蝸牛艱難地攀爬到被螳螂從樹上打落”引發情感體驗:小朋友,你看懂了嗎?看了這個片子,你心裏有什麼感覺?(幼兒講述)

噢!你們看了以後都覺得很難過!是什麼事讓你們覺得很難過呢?(幼兒討論)

那還有些什麼事讓我們覺得難過呢?讓我們再來看一次!

2、第二次觀看前半段,(幼兒邊看,教師邊講述重點段)

(1)自主討論:蝸牛想做一件什麼事?它爲什麼想要爬上大樹?(爬上高高的大樹,看地更遠)一路上發生了什麼事?遇到了哪些困難?

根據幼兒回答逐一打出相關圖片,並提問講述。

小動物超過它(爲什麼它總是被小動物超過呢)小蝸牛是怎麼爬的,我們來學一學吧!(幼兒與教師表演爬得很慢、感覺很累)它的速度這麼慢,想要爬上那麼高的一棵大樹,容易嗎?

那它有沒有停下來呢?(雖然它總是被小動物超過,可它還是繼續爬)

喝露珠(它爲什麼只喝一點露珠)小蝸牛連一點吃的東西都沒有,多可憐呀!

寫信(小蝸牛在給誰寫信?它會說些什麼?如果你是小蝸牛,你會?你們在難過、 傷心、一個人很孤單的時候,最想告訴誰?怎麼說)

用樹葉當被子(小蝸牛連被子都沒有,可憐嗎)

被螳螂打落(螳螂看起來是怎麼樣的?它把小蝸牛怎麼樣了)

(2)點擊課件,同時出現五幅圖片,引發幼兒情感體驗:師:小蝸牛想爲夢想努力,可是卻碰到了這麼多的困難,最後還被螳螂一掌打了下來,這時候,它的心情會是怎麼樣的?

(3)激發討論:

那它會繼續下去嗎?這樣吧,我們和旁邊小朋友互相討論討論! (教師參與幼兒的討論)

師:討論得怎麼樣了?誰願意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

你認爲蝸牛會不會繼續努力?爲什麼?

3、在幼兒充分辯論的基礎上,觀看後半段錄像

(1)師:我們現在有兩種不同的意見,小蝸牛到底繼續下去還是放棄了呢?讓我們接着看下去;

(2)提問:

小蝸牛被誰救上來了?小蜘蛛會對它說些什麼?(如果你是小蜘蛛,你會對小蝸牛怎麼說) 請個別幼兒上來學小蜘蛛,對小蝸牛說一說鼓勵的話,

小蝸牛聽了小蜘蛛的話,是怎麼做的?(一邊唱歌,一邊前進)

原來小蝸牛選擇了繼續努力,最後怎麼樣了?(爬上了樹頂,成功了)

三、經驗遷移,懂得堅持的重要,培養抗挫心理 師:你們看,小蝸牛遇到了這麼多困難,都能堅持下去,那你們以後碰到困難,會怎麼做呢?(不怕困難,堅持到底)

師小結:對,做什麼事只要我們堅持下去,就能象小蝸牛一樣,獲得成功!

四、體驗成功的喜悅,爲小蝸牛的成功祝賀, 點擊課件,出現小蝸牛的笑臉

師:你們瞧,小蝸牛現在的心情變得怎麼樣了?(變好了!開心了)你們的心情呢?(很高興)那就讓我們帶着好心情去給小蝸牛祝賀吧!

幼兒園教案:懶惰的小蝸牛 篇10

設計意圖:

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泥工教學作爲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幼兒喜愛。通過泥工教學活動,不僅能使幼兒掌握一些簡單的塑造物體形象的方法和技能,並能增強幼兒手的協調性、靈活性,促進其智力的發展。本學期以來我們在美術活動中以泥工爲主,孩子們初步掌握了捏、團、搓、壓等技能,學會了搓麪條、團湯圓、包餃子、做胡蘿蔔、做棒棒糖等,在此基礎上我還結合小班孩子愛動物的特點精心設計此活動。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捏、團、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蝸牛。

2、初步瞭解蝸牛的外形特點,感受泥工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橡皮泥、火柴若干,PPT課件,背景音樂、草地背景圖

活動重難點:

幼兒用搓、卷的技巧製作蝸牛殼的技巧。

活動過程:

(一)欣賞蝸牛圖片,激起興趣。

1、出示蝸牛身體圖片

師:小朋友猜猜看,這是誰呀?

2、出示完整蝸牛圖片

師:那我們跟小蝸牛打個招呼吧:小蝸牛,你好呀!

師:我們來看看,小蝸牛它長什麼樣呢?

師總結:小蝸牛有細細長長的身體,一頭大,一頭小。長着長長的觸角,背上還揹着一座小房子呢。

(二)教師示範講解

1、示範講解蝸牛背上“小房子”。

師:小朋友,觀察的可真仔細。看,這是什麼(出示橡皮泥)今天,老師用橡皮泥來變出一座小房子,小朋友看好嘍,開始變魔術啦。“搓一搓,搓一搓呀搓成條,搓成條後捲一捲,從裏到外捲一捲,緊緊捲成小房子。瞧,小房子變好了,漂亮嗎?

師:老師是怎樣做出來的呀?(請個別幼兒說)師帶領幼兒一起空手練習:搓一搓,搓一搓呀搓成條,搓成條後捲一捲,緊緊捲成蝸牛小房子。恩,小朋友呀真能幹,現在拿起一團橡皮泥,一起來做蝸牛背上的小房子吧。

幼兒集體操作:做“小房子”,教師巡迴指導(結合兒歌製作)

師:好,小朋友,房子做好了沒呀,我們來看一看,誰的大,誰的小呀?爲什麼他的大,他的小呢?(個別幼兒回答)

師總結:我們把房子打開來看一看(比較橡皮泥的長短)。祕密就藏在這裏:原來呀,這個橡皮泥搓的細又長,房子就會變大哦。

示範講解蝸牛的身體的製作

師:我們做好了蝸牛的小房子,身體還沒有呢,趕緊來做吧。我們現在要換一種橡皮泥的顏色了哦。蝸牛的身體是一頭大一頭小。“搓一搓呀搓成條,一頭粗來一頭細,蝸牛身體長又長”。

用牙籤來做小蝸牛頭部的觸角和眼睛

師:看,現在,小蝸牛還缺了什麼呀?

幼兒:觸角、眼睛。

師:對了,小蝸牛的觸角可是很重要的,因爲蝸牛的觸角就好像盲人的柺杖,是用來觸摸着走路的。“小蝸牛在走路的時候呀,如果用觸角接觸到障礙物,就會立即轉變前進的方向。觸角怎麼做呢,老師就請火柴棍來幫忙。拿起兩根火柴棍,插在蝸牛的頭上,做觸角,還有眼睛。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播放背景音樂)

師:這隻蝸牛寶寶很想找朋友,我們來幫他做一些小夥伴好嗎?橡皮泥、牙籤是做蝸牛寶寶的,小朋友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別人爭搶好嗎?

1、教師和孩子一起製作蝸牛,注意用兒歌引導幼兒。

2、教師重點幫助能力差的幼兒。

(四)展示作品

1、幼兒送蝸牛寶寶回家(放在樹葉上),滲透幼兒保護動物的情感。

師:這麼多的蝸牛寶寶出來散步已經很久了,有些累了,我們把它們送回家吧。來,跟蝸牛寶寶說再見吧。

活動延伸:

自編故事:《小蝸牛去旅行》

師:小蝸牛在新家裏住了一段時間後,覺得有點悶,想到外面去走一走,請幼兒講一講自己製作的小蝸牛要到哪裏去?去幹什麼?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後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着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調發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