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蝌蚪》(精選16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蝌蚪》(精選1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9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蝌蚪》,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蝌蚪》(精選16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蝌蚪》 篇1

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的繪畫,說到底就是添畫和塗色。我班的幼兒在添畫和塗色這兩方面,基本上都能獨立完成。爲了讓幼兒在自己原有繪畫的基礎上,能有更好的提高,我在這次繪畫活動:《小蝌蚪》中,嘗試讓幼兒去完成一幅簡單的成品畫,利用已學過的圓形和曲線,畫成一隻小蝌蚪,再讓幼兒給小蝌蚪及水草塗顏色。在活動中,我會通過念兒歌,讓幼兒對小蝌蚪有初步的印象,引起幼兒對圖形的刺激。然後通過教師本身的演示,讓幼兒產生學畫的慾望。最後再讓幼兒自由在表現繪畫,從而激發幼兒對小蝌蚪的熱愛之情。這就是我對這次活動的一些想法。

活動目標

1.認識曲線和圓形。

2.能大膽在進行繪畫。

3.激發幼兒對小蝌蚪的熱愛之情。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重點難點

⒈認識曲線和圓形。

⒉能利用曲線和圓形進行繪畫。

活動過程

一、熱階段

教師:小朋友,老師請你們來猜一猜:是什麼東西頭是圓圓的,黑黑的尾巴彎彎曲曲的,還跟着它們的媽媽,在水裏游來游去呢?(小蝌蚪)

教師:噢,原來是小蝌蚪,我們學有一首兒歌,也叫《小蝌蚪》,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好嗎?

二、圖形刺激

⒈教師出示示範畫,讓幼兒觀察小蝌蚪是由什麼圖形組成的。

⒉教師示範圓形和曲線的畫法。

教師:小朋友,我們畫圓形小蝌蚪的頭時,要把它畫得圓圓的,最後兩頭線接在一起的,像個大餅一樣。

在畫曲線(小蝌蚪的尾巴)時,像畫波浪一樣,彎彎曲曲的。

三、創造表現

⒈幼兒作畫,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繪畫。

⒉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曲線和圓形進行畫成小蝌蚪。

⒊在繪畫過程中對於出現的問題即時糾正並對畫得好的幼兒給予表揚肯定。

四、作品欣賞

⒈展示幼兒作品,說說自己畫了什麼。

⒉將幼兒作品佈置在美工區域裏,供幼兒欣賞。

活動結束。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蝌蚪》 篇2

遊戲目標

1、教幼兒練習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跑,鍛鍊幼兒腿部肌肉力量。

2、培養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遊戲準備

1、知識準備:熟悉《小蝌蚪找媽媽》,教師和幼兒扮小蝌蚪。

2、配班老師在場不同方位扮演(鴨、魚、龜、鵝、青蛙)媽媽。

3、幼兒胸飾(可正反翻轉)一面爲小蝌蚪,一面爲小青蛙。

4、音樂帶。

遊戲過程

一、開始部分(教師和幼兒在場地中間蹲下作睡覺狀)

(音樂聲中)春天來了,暖和的春風輕輕地吹着,陽光照着池塘裏的水,青蛙媽媽生的卵慢慢活動起來,變成了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們在水中游來游去,十分快活。

教師和小朋友在描述中慢慢甦醒,隨音樂在水中自由自在遊淶游去,活動身體。

〔注:教師以角色身份帶領着幼兒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動,做遊戲前的準備活動〕

二、中間部分

1、老師:聽,什麼聲音?咦,小夥伴們,我們的媽媽在哪兒呢?讓我們一起去問鴨媽媽吧!

2、小蝌蚪們游到鴨媽媽那兒

小蝌蚪問:鴨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

鴨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兩隻大眼睛,嘴巴又寬又大。好孩子,去問魚媽媽吧!

3、蝌蚪們游到魚媽媽那兒

小蝌蚪問:魚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

魚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好孩子,你們到前面去問一下烏龜媽媽吧!

小蝌蚪:謝謝您,魚媽媽,再見!

4、蝌蚪們游到烏龜媽媽那兒

小蝌蚪問:烏龜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

烏龜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們到前面去問一下鵝媽媽吧!

小蝌蚪:謝謝您,烏龜媽媽,再見!

5、蝌蚪們游到鵝媽媽那兒

小蝌蚪問:鵝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

鵝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穿着綠衣裳,唱起歌來“呱、呱、呱”,走起路來一蹦一跳,好孩子,你們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繼續遊,青蛙媽媽來了。

小蝌蚪:啊!我們找到媽媽啦!

注:小蝌蚪們高興地跟着媽媽遊淶游去,間或停下進行有禮貌的對話,有利於活動節奏的控制

結束部分(小蝌蚪們翻出小青蛙胸飾)

1、(音樂歌曲小青蛙)小青蛙們高興地圍着媽媽跳舞,做各種親熱的動作,跟着媽媽一邊呱呱叫,跟着媽媽一邊學蛙跳。

注:這裏表現小蝌蚪愛媽媽的情感同時又加大了幼兒腿步肌肉的活動強度

2、青蛙媽媽:孩子們,田裏的害蟲可多了,練好本領跟媽媽一起去捉害蟲吧!

3、青蛙們捉到害蟲後,高興地和媽媽一起聽着音樂自由舞蹈。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蝌蚪》 篇3

一、目標:

1、在遊戲活動中,能充分展開想象,初步理解詩歌內容,並整首學習詩歌。2、感受詩歌中親情對話的愉悅,體驗美好的情感。

二、準備:

1、背景圖、青蛙頭飾、小蝌蚪頭飾、錄音磁帶

2、自然角飼養小蝌蚪、認識過小蝌蚪

三、過程:

1、引導幼兒在遊戲中展開想象,去理解詩歌內容。

(1)理解第一句“小蝌蚪,細尾巴。”

師:“春天,小河邊的柳樹發芽了,河裏長出了綠綠的水草,小朋友,你們看誰會來呢?”(出示背景圖片)

師:“小蝌蚪來了,他們在河裏玩的真開心,小蝌蚪的尾巴是什麼樣的?”(細細的,長長的)

“尾巴有什麼用?”(游泳、扭來扭去)

師:“對了,小蝌蚪游泳就是靠細尾巴扭來扭去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蝌蚪游泳。(在表演時,教師可提示:小蝌蚪,細尾巴,遊呀遊,扭呀扭,游來游去真開心)

(2)理解第二句“游來游去找媽媽”。

師:“小蝌蚪在小河裏,遊啊遊的,真開心。忽然聽到小鴨子在呷呷地叫‘媽媽,媽媽”。小蝌蚪聽到也跟着小鴨子叫‘媽媽’,鴨子媽媽笑着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鴨的媽媽”。小蝌蚪着急地說:“那我們的媽媽呢?我們快點去找吧”。(邊出事圖片邊講述)

師:“小蝌蚪是怎樣找媽媽的?”(東找找,西找找;東遊遊,西遊遊)

師:“小蝌蚪這裏遊遊,那裏遊遊,這裏找找,那裏找找,我們可以說‘游來游去找媽媽’”。

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蝌蚪怎樣找媽媽的。”

(師生一起表演,教師提示幼兒“東找找,西找找,游來游去找媽媽,媽媽在哪裏呢?”並引導幼兒很着急地在這裏遊遊,那裏遊遊,這裏找找,那裏找找)

(3)用對話的形式理解最後三句,體驗母子親情。

師:“小蝌蚪游來游去怎麼也找不到媽媽,心理多着急,如果我們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媽媽,你會怎麼辦?”(喊媽媽)

師:“是的,我們可以大聲一點喊媽媽,誰來試一試你心裏着急時喊媽媽的?”(引導幼兒注意表情和語氣的變化,並做呼喚的動作,讓幼兒知道聲音可以傳更遠一點)

師:“我們來聽一聽,小蝌蚪是不是也是這樣做的呢。”(錄音:“媽媽,媽媽你在哪裏?”)

師:“小蝌蚪和我們的辦法是一樣的,現在我們來幫小蝌蚪一起喊媽媽,喊的時候響一點,慢一點。(全體起立,做呼喚狀一起喊“媽—媽,媽—媽,你在哪兒?”)

配班教師(幼兒喊第三遍時,帶着青蛙頭時跳出來)邊跳邊親切地說:“來了,來了,我來了,我就是你們的媽媽——大青蛙”。(歡呼“我們找到媽媽了,我們找到媽媽了。”)

師:“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大青蛙)

2、幼兒通過看、聽、表演學習整首詩歌。

(1)欣賞整首詩歌,幼兒安靜、專心地聽一遍。

師:“小朋友真能幹,老師把你們剛纔幫助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編成了一首詩歌叫《小蝌蚪,找媽媽》。

我們來聽一聽。(教師有激情地朗誦一遍)

(2)幼兒整首唸詩歌二遍(邊看圖片邊念,注意引導對話時的語氣和表情)

(3)以遊戲的方式表演、複習鞏固詩歌,體驗母子親情的愉悅。

師:“我們來做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你們做小蝌蚪,老師做媽媽。(戴上頭飾)

師:“你們剛纔唸的很好,但是在喊媽媽的時候,可以稍微輕一點,再慢一點,這樣的聲音媽媽才喜歡。現在我們再來做一遍,看誰表演最好。”

師:“現在老師來做媽媽,你們做小蝌蚪。(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動作、語氣、表情來表達自己對詩歌的感受,在對話時,讓配班教師引導喊得好聽一點,這樣媽媽就會很快出來的)

3、活動,教師扮青蛙媽媽的角色,自然結束活動。

師:“孩子們,你們剛纔表演地真棒,以後媽媽再也不和你們分開了,現在我帶你們到小鴨子家裏去玩嗎,去告訴小鴨子,你們也找到了媽媽。

(幼兒聽歌曲《小蝌蚪找媽媽》模仿小蝌蚪游泳的動作,走出教室)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蝌蚪》 篇4

一、活動背景(設計意圖)

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我們經常會在這時利用美麗的春景來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激發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比如帶幼兒春遊、佈置自然角等。一天班上有位幼兒帶來了許多小蝌蚪,我將它們安置在自然角中,孩子們很好奇地圍着小蝌蚪,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開了,有的說:“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有的說:“小蝌蚪黑乎乎圓圓的真可愛”……後來有位幼兒告訴大家小蝌蚪的媽媽是青蛙,可其他孩子不相信。他們很奇怪小蝌蚪沒有大眼睛、綠衣裳也沒有四條腿怎麼會是青蛙呢?於是我給他們講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使他們知道了青蛙確實是小蝌蚪的媽媽以及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這以後班上的孩子只要一有空就去自然角看看小蝌蚪有沒有變化。看到孩子們對小蝌蚪這麼感興趣,我就思考讓幼兒用美術手段來表現他們喜愛的小蝌蚪。小班幼兒由於纔開始接觸美術,他們更多是利用畫筆來表現他們的感受。爲了讓幼兒瞭解除了用筆可以表現自已的生活體驗以外,還可以藉助很多工具來表現,如幼兒最熟悉的身體器官。因此我選擇了幼兒的身體器官---手指來作爲繪畫工具,設計了這節手指畫---《小蝌蚪》的美術活動,從而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二、活動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指點畫小蝌蚪的方法。

2、發展觀察力以及大膽作畫能力。

3、提高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投影儀、明膠片、彩色照相透明水彩

2、黑色水粉顏料、餐巾紙、圖畫紙、青蛙圖案、頭飾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邊用語言描述邊用手指在膠片上點畫。

(1)教師:春天來了,小河裏的冰都融化成了又清又涼的水,你們猜猜是誰坐在荷葉上?咦!青蛙媽媽坐在荷葉上做什麼呢?青蛙媽媽正坐在荷葉上看它的寶寶小蝌蚪游泳呢!你們喜歡青蛙媽媽和小蝌蚪嗎?我們今天就先來學畫小蝌蚪。

(評:教師邊用優美的話語進行描述邊畫,既把幼兒引入了一種情境,又在不知不覺中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

(2)教師:那剛纔老師是用什麼畫出小蝌蚪的?(引導幼兒說出“手指”)好,老師告訴你們:用手指畫出的畫就叫手指畫。

(評:此環節很自然地引出了“手指畫”的概念,教師的示範與語言的敘述結合起來,使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了“手指畫”的概念。)

2、引導幼兒觀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態。

[page_break]

教師:哪個小朋友能說說小蝌蚪長得什麼樣?是什麼顏色的?小蝌蚪游泳時可調皮了,有的往上,有的往下,有的往左,有的往右。它們是不是往同一個方向遊的呢?(引導幼兒說出往不同方向)

(評:教師適當的語言引導使幼兒很清楚地就瞭解了蝌蚪的不同姿態,爲下面幼兒在自己作品中描繪蝌蚪的動態埋下伏筆。)

3、教師示範講解小蝌蚪的畫法。

(1)教師示範:用右手食指的指腹在黑色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

後把指腹按在紙上再提起,這樣小蝌蚪圓圓的身體就出來了。

(2)講解尾巴的畫法。

a.請幼兒來添畫尾巴。(評:這一環節的設計給幼兒提供了嘗試、探索的機會,滿足了幼兒主體需求。)

b.教師用指側畫尾巴,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出怎樣畫出小蝌蚪細細的尾巴。

(評:在幼兒嘗試的基礎上教師再示範畫,這樣更容易加深幼兒的印象。)

c.幼兒練習畫尾巴,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畫好後用餐巾紙擦一下手指。

(評:此環節給幼兒提供了充分的練習機會,解決了活動難點並注意到幼兒良好作業習慣的培養。)

4、交代要求,幼兒作業,教師指導。

(1)出示青蛙圖案:教師:咦!這隻青蛙媽的寶寶哪兒去了?告訴你們,它們就藏在小朋友桌上的畫紙上,快,我們去幫青蛙媽媽找出它的寶寶。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他們注意點畫方法,鼓勵幼兒變換尾巴在身體上的位置畫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勵他們大膽細心地操作。

(評:設計“給青蛙媽媽找寶寶”的環節,激發了幼兒學畫小蝌蚪的慾望,符合幼兒的遊戲心理。)

5、評價和欣賞作品

(1)教師:我們快把找到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媽媽身邊吧!將幼兒作品佈置到青蛙圖案旁。

(2)引導幼兒觀看作品教師並給予簡單的評價。

(評:評價時同時展示每個幼兒的作品,總評與點評相結合使每個幼兒都有了成功的愉悅體驗,加強了兒童的滿足感。)

6、音樂遊戲:小蝌蚪找媽媽

教師扮作青蛙媽媽,幼兒扮作小蝌蚪遊戲。教師:小蝌蚪回到媽媽身邊真開心,我們一起和小蝌蚪做個找媽媽的遊戲,好嗎?

(評:最後這一環節的設計使這節美術活動有了動靜交替的效果,活躍了課堂氣氛,易於消除幼兒精神上的疲勞。)

三、活動評價(思考體會)

這一活動主題源於幼兒對社會生活中某一事物---小蝌蚪的關注,它不同於通常以知識結構或學科結構考慮教學內容的做法。活動的展開是以幼兒參與,教師的適當指導爲特徵的,符合新綱要中教育內容的選擇“應體現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原則。本活動以其有趣的情節和豐富的情感內涵激發了幼兒的創作積極性。首先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創設了優美動人的情境符合幼兒愛想象的心理特點,接着,教師在組織幼兒觀察討論範例的過程採用不同的情節引導幼兒觀察蝌蚪的外形和姿態的變化,並把幫青蛙媽媽找蝌蚪寶寶的願望自覺地、持久地傾注於創作之中,最後當幼兒把自已畫的小蝌蚪全部送給青蛙媽媽並和青蛙媽媽一起做遊戲,使幼兒的情緒達到了高潮,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悅,順利地實現了教育目標。同時這一活動分別在泰州市幼兒園和朱莊鄉中心幼兒園的同一年齡班進行了實施,並沒有因爲城鄉兒童存在的經驗差異而影響教學效果。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蝌蚪》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青蛙的生長變化過程,在遊戲中體驗小蝌蚪變青蛙的樂趣。

2、發展幼兒原地彈跳能力。

3、鍛鍊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重難點:

發展幼兒原地彈跳能力。

幼兒能按口令進行模仿遊戲。

活動準備:

青蛙生長過程的圖片一幅、背景音樂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

(1) 請幼兒欣賞故事《小蝌蚪變青蛙》,初步瞭解青蛙的 生長變化過程,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 引導幼兒在場地上模仿小蛙卵、小蝌蚪、長出兩條後腿的小蝌蚪、又長出兩條前腿的小蝌蚪、小青蛙的形態,並啓發幼兒進行原地彈跳的探索活動,爲遊戲活動做準備。

2、在遊戲中練習原地彈跳,體驗遊戲的樂趣。

(1)示範講解遊戲玩法

教師以青蛙媽媽的身份,邊示範邊講解遊戲的過程和玩法,引導幼兒聽口令進行模仿遊戲。

“我是小蛙卵”——“小蛙卵變成小蝌蚪了”——“小蝌蚪長出兩條後腿來了”——“小蝌蚪又長出兩條前腿來了”——“小蝌蚪變成小青蛙了”。

重點練習原地彈跳,掌握動作要領:起跳時雙腿屈膝,落地時再屈膝進行緩衝。

(2)師生在歡快的音樂背景下進行遊戲,體驗小蝌蚪變青蛙的樂趣。

①教師指導幼兒按遊戲規則進行遊戲,引導幼兒根據教師的口令及時模仿小蛙卵、小蝌蚪、小青蛙的樣子。

②進一步練習彈跳動作,幼兒運動量達到頂峯。

3、放鬆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在輕柔的音樂伴奏下進行放鬆活動,使幼兒運動量逐漸降低下來。

教學反思:

幼兒初步掌握“從高處往下跳”的動作要領後,需要通過遊戲或提高難度來保持他們的興趣,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鞏固跳的動作,避免枯燥的純動作練習,因此,教師分別提出跳得高、遠、輕的要求,使每次練習各有側重點。

小百科:蝌蚪古時寫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體,又稱蛤蟆蛋蛋。剛孵化出來的蝌蚪,身體呈紡錘形,無四肢、口和內鰓,生有側扁的長尾,頭部兩側生有分枝的外鰓,吸附在水草上,靠體內殘存的卵黃供給營養。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蝌蚪》 篇6

設計意圖:春天來了,池塘裏遊淶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幼兒的最愛,他們關注着小蝌蚪的變化,伴隨着小蝌蚪的變化我給孩子們講述了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故事中小蝌蚪們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的動態變化使我想到,在體育活動《小蝌蚪找媽媽》中有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走的教學目標,原來的活動方法是先念一段兒歌然後向指定方向跑,教學中幼兒常出現機械應付的現象,易失去活動的耐心和興趣,我想如果我能用這個故事情節貫穿活動的始終,把故事作爲一種隱蔽性的環境,掩蓋教學目標,那麼將會增加活動的樂趣,調動幼兒的活動的興趣,使孩子們積極的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這樣既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又滿足了一定的活動量。

教學目標:1、教幼兒練習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跑,鍛鍊幼兒腿部肌肉力量。

2、培養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教學準備:1、知識準備:熟悉《小蝌蚪找媽媽》,教師和幼兒扮小蝌蚪。

2、配班老師在場不同方位扮演(鴨、魚、龜、鵝、青蛙)媽媽。

3、幼兒胸飾(可正反翻轉)一面爲小蝌蚪,一面爲小青蛙。

4、音樂帶。教學過程:一、開始部分(教師和幼兒在場地中間蹲下作睡覺狀)(音樂聲中)春天來了,暖和的春風輕輕地吹着,陽光照着池塘裏的水,青蛙媽媽生的卵慢慢活動起來,變成了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們在水中游淶游去,十分快活。教師和小朋友在描述中慢慢甦醒,隨音樂在水中自由自在遊淶游去,

活動身體。〔評:教師以角色身份帶領着幼兒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動,做遊戲前的準備活動〕

中間部分

1、老師:聽,什麼聲音?咦,小夥伴們,我們的媽媽在哪兒呢?讓我們一起去問鴨媽媽吧!

2、小蝌蚪們游到鴨媽媽那兒小蝌蚪問:鴨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鴨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兩隻大眼睛,嘴巴又寬又大。好孩子,去問魚媽媽吧!

3、蝌蚪們游到魚媽媽那兒小蝌蚪問:魚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魚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好孩子,你們到前面去問一下烏龜媽媽吧!小蝌蚪:謝謝您,魚媽媽,再見!

4、蝌蚪們游到烏龜媽媽那兒小蝌蚪問:烏龜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烏龜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們到前面去問一下鵝媽媽吧!小蝌蚪:謝謝您,烏龜媽媽,再見!

5、蝌蚪們游到鵝媽媽那兒小蝌蚪問:鵝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鵝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穿着綠衣裳,唱起歌來“呱、呱、呱”,走起路來一蹦一跳,好孩子,你們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繼續遊,青蛙媽媽來了。小蝌蚪:啊!我們找到媽媽啦!

結束部分(小蝌蚪們翻出小青蛙胸飾)

1、(音樂歌曲小青蛙)小青蛙們高興地圍着媽媽跳舞,做各種親熱的動作,跟着媽媽一邊呱呱叫,跟着媽媽一邊學蛙跳。

2、青蛙媽媽:孩子們,田裏的害蟲可多了,練好本領跟媽媽一起去捉害蟲吧!

3、青蛙們捉到害蟲後,高興地和媽媽一起聽着音樂自由舞蹈。自我評析:小班幼兒的模仿性強,喜歡別人做什麼自己也跟着做什麼,適合開展集體性的遊戲,根據幼兒的這個特點教師也和幼兒一起扮演着同樣的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帶領幼兒活動,以角色的情緒影響着幼兒情緒,使幼兒自然而然的跟着活動,活動的情節性既主動的迎合幼兒又不失教學目標,活動中有一定的運動量,強度適合小班,整個活動中幼兒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情緒參與遊戲,遊戲中的音樂使得孩子們更加投入,也使遊戲增添了一份吸引力。遊戲中的對話既鍛鍊了幼兒的語言又培養了幼兒自覺使用禮貌語言的良好習慣。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蝌蚪》 篇7

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以及幼兒對美的初步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2、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幼兒學會用手指點畫蝌蚪。

教學準備:

1、選擇在春天進行完春遊活動以後上本課時。

2、魚缸若干,裏面裝上小蝌蚪和少量水草分別擺在每個小組的正中間並用毛巾蓋住。

3、調好的黑色顏料(一組一份)、彩色筆(一人一份)、紙張(一人一份)。

4、錄音機,歡樂的音樂磁帶。

教學過程:

1、播放歡樂好聽的音樂,老師帶領幼兒跟着音樂自由做出舞蹈動作回位置坐好。

2、教師提問引入:“小朋友,你們剛去春遊回來,一路上都看見了那些好看的、好玩的美麗景色啊?說給老師聽一聽!”引出小蝌蚪。

3、教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些可愛的小動物來我們教室裏玩,請小朋友們接掉毛巾,看一看,是誰來了?”“小蝌蚪。”“小蝌蚪想和小朋友門一起玩,它們現在要請小朋友仔細的看看,它們長的是什麼樣子?請能幹的娃娃用好聽的語言表達出來。”等幼兒說完,教師小結:“小蝌蚪長着大大的腦袋,黑黑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大尾巴。”同時啓發幼兒蝌蚪的頭圓圓的像幼兒的小手指頭。

4、教師“小蝌蚪參觀完我門的教室要回家了,我們把它們畫下來,以後想它們了就拿出來看好嗎?”教師示範講解蝌蚪的畫法:

伸出右手食指,蘸上顏料點在紙上,當小蝌蚪的腦袋。每兩個小黑點之間要留足夠的空隙。

用毛巾擦掉小手上的顏料。

拿出黑色的彩色筆,給小蝌蚪添畫上尾巴。

引導幼兒給小蝌蚪畫上漂亮的家――各種各樣的水草。

5、教師發放材料,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6、教師評價,幼兒互相參觀。

播放歌曲《小蝌蚪》

幼兒跟隨老師一起做遊戲,學小蝌蚪在水裏游來游去的樣子。

幼兒園小班藝術教案:小蝌蚪(繪畫)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感受集體作畫的樂趣。

2.養成良好的作畫習慣。

3.體驗用手指作畫的不同感受。

活動準備:教師準備水粉顏料、抹布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去池塘邊觀察小蝌蚪,瞭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徵。

提問:小蝌蚪的腦袋是什麼樣子的?尾巴是是麼樣子的?小蝌蚪是怎樣游泳的?

2.個別幼兒示範手指作畫的方法和步驟。

指導幼兒用食指沾顏料在紙上作畫。

3.幼兒分組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1)鼓勵幼兒自由地用手指作畫,引導幼兒使用多種顏色,使畫面更生動、漂亮。

(2)指導幼兒添畫小蝌蚪的尾巴時,手指用力輕一些。

(3)提醒幼兒注意衛生。

4.教師小結,表揚在活動中大膽作畫的幼兒。

5.洗手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藝術教案:塑料小博士

製作意圖:小班幼兒小肌肉動作發展不靈活,手眼協調能力差,他們對顏色及常見圖形有了一定的認識,但還不能按某一特徵進行分類(如按顏色、形狀)及按一定規律進行排序。爲了發展幼兒小肌肉動作的靈活性,提高手眼協調能力及分類、排序能力,製作了此遊戲材料。

教育價值:

1.發展小肌肉動作的靈活性,提高手眼動作的協調性。

2.能按顏色、形狀進行分類。

3.提高觀察能力,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發現規律並進行排序。

選用材料:大可樂瓶,呢絨繩,紅、綠、藍色踏踏迷,紅、綠、粉色墊板,及時帖,大透明膠條,皺紋紙。

製作方法:

1、兩個大可樂瓶剪去瓶口,把瓶身對接用大透明膠條粘牢瓶底向上,然後瓶身用及時帖裝飾好,在瓶身的上半部分粘好五官,在瓶身的下半部分粘好用皺紋紙做的百褶裙,最好在娃娃頭頂粘上壓好摸並穿好五根呢絨繩的五角星即可。

2.紅、綠、藍色踏踏迷,紅、綠、粉色墊板分別剪出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用打孔機打好孔。

適用年齡:小班室內活動

操作方法:

1、能力弱的幼兒按圖形,不分顏色進行穿接。

2、能力較強的幼兒按圖形、顏色分別進行分類穿接。

3、能力強的幼兒在完成以上的操作後,教師引導他們按一定的順序進行穿接。(如按圓形的紅綠、紅綠規律穿接等)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蝌蚪》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棉籤朝不同的方向大膽畫小蝌蚪的方法。

2、體驗棉籤畫帶來的快樂。

3、樂意向同伴講述自己的作品。

4、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5、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活動準備:

1、提供小蝌蚪照片供幼兒觀察。

2、每組一盤黑色水粉顏料,棉籤,圖畫紙。

3、PPT課件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剛纔小朋友聽了一首什麼好聽的兒歌呢?(小蝌蚪找媽媽)

2、引導幼兒觀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態。

教師邊播放小蝌蚪的圖片邊提問:可愛的小蝌蚪是什麼顏色?它長的什麼樣子,在水中是怎麼游泳的?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小蝌蚪有圓圓的身體和細細的尾巴,在水裏向各個方向遊動。並用身體動作模仿小蝌蚪游水的樣子。

3、教師示範講解小蝌蚪的畫法(現場示範)。

教師在畫紙上示範並講解:我們請小蝌蚪來遊玩吧!輕輕地用棉籤蘸黑色顏料點在畫紙上,再輕輕提起向後一拉,一隻小蝌蚪就畫成了。

4、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教師:現在請小朋友在畫紙上畫小蝌蚪,要畫出朝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他們注意點畫方法,畫出朝着不同方向的小蝌蚪,鼓勵幼兒大膽細心地作畫。

5、評價和欣賞作品。

教師邊展示作品邊說:小蝌蚪在河裏遊得真開心,他們長着圓圓的身體,細長的尾巴。它們怎麼遊的?(幼兒用動作模仿)它們要去找媽媽了。(幼兒跟着音樂游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幼兒講述自己的作品上做的不夠。部分幼兒畫的'是同一方向的小蝌蚪。在個別指導上做的不夠,一些孩子的作品相對凌亂些,最後桌面也沒能保持乾淨,可能因爲平時缺少這方面的鍛鍊,所以幼兒對此次活動既新奇又陌生,手指的靈活性也不夠,以後結合教學活動多給孩子一些這方面的訓練。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蝌蚪》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指壓印和添畫曲線的方法,表現各種動態的小蝌蚪。

2.培養和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3.作品展示,欣賞作品並相互交流,分享成功的快樂。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5.體驗想象創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重點:

培養和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能力。

難點: 幼兒對小蝌蚪各種動態的表現。

活動準備

課件,黑色水粉顏料,彩筆,畫紙,抹布。

環節教師行爲

一、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二、引導幼兒觀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態。

三、教師示範講解畫法。

四、交代作畫要求,教師巡迴指導。

五、評價欣賞作品。

六、結束活動

1、手指歌導入

2、猜謎語;小小動物圓溜溜,細長尾巴游啊遊。游來游去找媽媽,長大以後吃害蟲。

教師:

1、小蝌蚪是什麼顏色?

2、小蝌蚪的外部形狀是什麼樣的呢?。(出示小蝌蚪圖片讓幼兒比較)

3、小蝌蚪的生活方式是單獨進行活動還是成羣結伴?

4、出示青蛙圖片,引出小蝌蚪找媽媽。

(1)、教師示範:用右手食指的指腹在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後按在紙上再提起,這樣小蝌蚪圓圓的身體就出來了。(春天來了,青蛙媽媽坐在荷葉上看它的寶寶小蝌蚪游泳呢!)

(2)、畫尾巴的時候,用彩筆畫上彎彎細細的尾巴,這樣小蝌蚪就在遊動了。

小結:如果小蝌蚪要往不同的方向遊,只要把尾巴畫在身體的不同地方。

1、注意點畫方法,畫出不同方向遊的蝌蚪。

2、畫完後需在抹布上擦乾淨手指,再拿筆添畫。

3、大膽作畫,保持畫面整潔。

將幼兒作品佈置到黑板,幼兒觀看作品,教師給予簡單評價。

幼兒集體唱《我上幼兒園》

活動反思:

在上好一節課時,我們一定要做好活動準備,包括了物質準備,我做了40個小蝌蚪的頭飾,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模仿蝌蚪的樂趣、畫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圖,讓每個孩子在視覺上體驗美的樂趣,受到美的薰陶。同時要做好經驗準備,課前我問孩子們,看過《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片和故事嗎?沒想到有的幼兒從來沒有看過、也沒聽過這個故事,雖然是少數的孩子,但是在課前需要孩子們都能瞭解這個故事的大概內容,於是我在網上找到了這個動畫片,還是我小時候看的上海製片廠的水墨畫的動畫片,沒想到每個孩子都聚精會神非常認真地觀看,並且要求再看一遍,連我都和他們一起重溫了我的童年了。現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類新的動畫片。我問孩子們見過小蝌蚪嗎?大部分的孩子只是從動畫片、圖畫書上見到過,所以我決定在上課時要給孩子們拿幾隻活的小蝌蚪,他們一定很感興趣、很開心。感覺孩子接觸活的動物太少了,接觸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讓家長回家帶孩子瞭解小蝌蚪進化青蛙的過程,有條件的話,家裏養幾隻小蝌蚪,讓孩子親身觀察,沒有的話可以看圖書和上網瞭解,雖然這個知識點不是活動目標的內容,但是通過這個活動,可以加強家園聯繫達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導家長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麼。老師也要有經驗準備,做好預設問題,熟記教案,把每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要預想到,做好相應的準備和方案。孩子們上課積極性很高,興趣很濃厚,尤其是讓兩個孩子到前面做示範,畫蝌蚪,兩個孩子都不想回去了,所以很好奇,興趣很高。美術活動,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確,畫畫要求,衛生要求,把可能發生的問題都要想到,對幼兒要提出要求。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蝌蚪》 篇10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2、在遊戲的過程中練習翻滾、雙腳跳和手腳爬。

3、體驗遊戲的快樂並能夠大膽的表達對媽媽的愛。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遊戲使幼兒在翻滾、雙腳跳、手腳爬

等能方面得到發展。

活動難點:能夠遵守遊戲規則,手腳協調的爬過拱形門。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小蝌蚪、長出兩條後腿的小蝌蚪、長出兩條前腿的小蝌蚪、小青蛙、青蛙媽媽、大鯉魚、烏龜、螃蟹、貝殼等動物頭飾,墊子、荷葉、拱形門、音樂《加沃特舞曲》。

經驗準備:幼兒有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看過《小蝌蚪找媽媽》的童話劇。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

謎語:小黑球,水裏遊;細細的尾巴,大大的頭。(蝌蚪)

師:幼兒園的池塘裏多了許多小蝌蚪,小蝌蚪遊一遊、扭一扭、轉個圈來想一想我們的媽媽她在哪?

2、小蝌蚪找媽媽

(1)小蝌蚪在池塘裏游來游去尋找媽媽。(自由遊動向大鯉魚、烏龜、螃蟹、貝殼等詢問自己的媽媽在哪裏?)

(2)媽媽的一封信。

師:這裏沒有我們媽媽,可是媽媽在走之前託烏龜先生給小蝌蚪們留了一封信。(親愛的孩子們:媽媽沒有拋棄你們,媽媽在很遠的田裏捉害蟲,你們還不能來找我,因爲你們還不夠強大,要變得更強大就要經過考驗,闖關成功就能見到媽媽啦,加油我的孩子們。)

3、小蝌蚪來闖關

(1)翻滾吧小蝌蚪。(要求幼兒不能用手和腳協助,通過身體滾過墊子。通關的小蝌蚪會長出兩條後腿。)

(2)荷葉蹦蹦跳。長出兩條後腿的小蝌蚪要雙腳連續跳荷葉,闖關成功的小蝌蚪長出兩條前腿。

(3)穿越彩虹門。長出四條腿的小蝌蚪手腳爬鑽過拱形門,褪去尾巴變成小青蛙。

4、和媽媽一起捉害蟲。

(1)闖關成功的小青蛙用咒語“啊嗚哩嘛啼轟”召喚了媽媽。

青蛙媽媽:“寶貝們真棒,你們是怎麼從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呢?”引導幼兒回憶自己是如何從一個小小的卵變成青蛙,鞏固知識。

(2)和媽媽一起捉害蟲,體驗變成青蛙的樂趣。

5、活動延伸:

1、小青蛙捉害蟲,練習撐跳觸物,跳的過程中抓住害蟲。

2、表演區自由演繹《小蝌蚪找媽媽》。

【活動反思】

活動設計本着以幼兒爲主體,尊重幼兒年齡特點的和興趣需要。以遊戲化的形式貫穿整個過程,用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作爲主線貫穿於活動之中,引導幼兒幫助小蝌蚪找媽媽,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在遊戲的過程中體驗小蝌蚪的成長過程,先是從一顆小小的卵慢慢的活動起來變成一隻小蝌蚪,小蝌蚪滾過墊子長出兩條後腿;長出兩條後腿的小蝌蚪跳過荷葉長出兩條前腿;長出後腿和前腿的小蝌蚪手腳爬過拱形門,褪去尾巴變成一隻小青蛙,來到田裏找正在捉害蟲的媽媽。通過自己親身經歷一個一個的關卡,感受由卵變成小青蛙的喜悅,體驗小青蛙的成長過程。在支持幼兒興趣需要的同時促進幼兒翻滾滾、雙腳跳、手腳爬等能力的發展。

根據《指南》精神,手腳爬應該是本年齡階段幼兒的活動重點,因爲平時開展活動時,手腳爬練習的相對比較多一些,所以大部分幼兒掌握的都比較好。反而是翻滾的部分,平時並不是很注重這方面的練習,導致“翻滾”成了本節活動的難點,大部分幼兒不能掌握翻滾的技巧。因此,再實施本節活動時應把“滾”作爲活動的難點,在平時活動的過程中創設一些翻滾的遊戲,促進幼兒協調能力的發展。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蝌蚪》 篇11

設計意圖: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個深受幼兒喜愛的故事,我根據本班幼兒愛聽故事愛玩遊戲以及繪畫經驗少的特點,將語言,科學與藝術領域的美術活動相融合,結合遊戲的形式,設計了這一綜合活動。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青蛙媽媽的孩子是小蝌蚪。

2、學習用團點、勾線的方法畫出小蝌蚪的形狀。

活動準備:

1、《小蝌蚪找媽媽》掛圖。

2、作業紙,棉籤、顏料。

3、青蛙、蝌蚪、金魚、大白鵝、烏龜、鴨子等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2、出示《小蝌蚪找媽媽》掛圖,引導幼兒欣賞,觀察小蝌蚪的形狀、特點及顏色。

3、教師示範,演示小蝌蚪的繪畫方法。

4、爲幼兒提供畫有青蛙的作業紙,引導幼兒團點、勾線的方法爲青蛙媽媽畫出不同游泳的小蝌蚪。

5、欣賞、展示幼兒作品。

拓展活動:

教師帶幼兒玩《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蝌蚪》 篇12

活動目標:

1、自主探索用手指壓印和添畫尾巴的畫法畫出各種姿態的蝌蚪。

2、能夠自主表現蝌蚪的動態,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前欣賞過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活動PPT。

2、每組一盤黑顏料、抹布、水彩筆。

3、分別畫有螃蟹、烏龜、金魚、鮎魚大展板。

4、畫紙人手一份、青蛙媽媽胸飾、輕音樂。

活動過程:

1、視頻導入,激發繪畫興趣

師:

(1)青蛙媽媽可着急了,它的寶寶哪去了?幼兒(變成小蝌蚪了)。

(2)出示PPT蝌蚪,引導幼兒觀察,發現蝌蚪的變化過程。

2、生長變化,演示作畫過程

師:小蝌蚪不見了,青蛙媽媽可着急了,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吧!

(1)出示手指印畫“小蝌蚪”。

師:看PPT2,這是老師畫的青蛙寶寶,你們猜猜是怎麼畫的呢?

(2)這樣是小蝌蚪嗎?“小蝌蚪的尾巴是什麼樣的?”

3、情節貫穿、自主繪畫表現

師:手指蘸顏料點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

師: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還遇到了好多小動物,看看你的小蝌蚪會遇到誰?

幼兒自主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組合欣賞,情節引導點評

師:請畫好的小朋友把蝌蚪分組貼在展板上。並和小朋友一起欣賞幼兒的作品說說你的

小蝌蚪遇到了誰,它們在做什麼?

5、活動延伸,故事表演遊戲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蝌蚪》 篇13

一、設計意圖:

春天來了,池塘裏遊淶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幼兒的最愛,他們關注着小蝌蚪的變化,伴隨着小蝌蚪的變化我給孩子們講述了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正如《綱要》中所說的,“即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故事中小蝌蚪們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的動態變化使我想到,在體育活動《小蝌蚪找媽媽》中有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走的教學目標,原來的活動方法是先念一段兒歌然後向指定方向跑,教學中幼兒常出現機械應付的現象,易失去活動的耐心和興趣,我想如果我能用這個故事情節貫穿活動的始終,把故事作爲一種隱蔽性的環境,掩蓋教學目標,那麼將會增加活動的樂趣,調動幼兒的活動的興趣,使孩子們積極的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這樣既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又滿足了一定的活動量。

二、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幾個目標:

(1)觀察小蝌蚪生長的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通過看圖說話爲幼兒的說話,增強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安靜的聽老師講故事。並在活動中,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教育於生活情境、語言遊戲中。充分的課前準備爲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教學準備:小蝌蚪、故事書和圖片。

四、教學過程:

開始部分(老師把圖片準備好)

春天來了,暖和的春風輕輕地吹着,陽光照着池塘裏的水,青蛙媽媽生的卵慢慢活動起來,變成了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們在水中游淶游去,十分快活。出示圖一

中間部分

1、老師:聽,什麼聲音?咦,小夥伴們,我們的媽媽在哪兒呢?讓我們一起去問鴨媽媽吧!

2、小蝌蚪們游到鴨媽媽那兒

小蝌蚪問:鴨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

鴨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兩隻大眼睛,嘴巴又寬又大。好孩子,去問魚媽媽吧!

3、蝌蚪們游到魚媽媽那兒

小蝌蚪問:魚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

魚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好孩子,你們到前面去問一下烏龜媽媽吧!

小蝌蚪:謝謝您,魚媽媽,再見!

4、蝌蚪們游到烏龜媽媽那兒

小蝌蚪問:烏龜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

烏龜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們到前面去問一下鵝媽媽吧!

小蝌蚪:謝謝您,烏龜媽媽,再見!

5、蝌蚪們游到鵝媽媽那兒

小蝌蚪問:鵝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

鵝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穿着綠衣裳,唱起歌來“呱、呱、呱”,走起路來一蹦一跳,好孩子,你們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繼續遊,青蛙媽媽來了。

小蝌蚪:啊!我們找到媽媽啦!

[評:小蝌蚪們高興地跟着媽媽遊淶游去,並進行有禮貌的對話,有利於幼兒的語言訓練。

五、說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在本活動中,教師不僅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祕的動作來感染幼兒以外,還要積極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於是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探索法:它是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兒根據教師準備的小蝌蚪進行探索。

2、交流討論法:進行了探索操作,我創造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通過介紹小蝌蚪變成青蛙,讓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深化了幼兒各自的認識。

3、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創造性、娛樂性、教育性。在音樂遊戲的環節中,我引導幼兒和教師進行一問一答的表演遊戲,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掌握了故事中的語言。

4、提問法:設計提問,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題。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這也是語言教育的任務之一。

六、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加升華了情感,在本活動中,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方位的參與: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的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看看,說說方式的參與,對小蝌蚪變成青蛙產生了興趣。

2、師幼合作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會明顯的提高。爲了讓幼兒對小蝌蚪有進一步的認識,我採用了教師和幼兒合作對答法,給幼兒提供了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積極對答教師的活動中,理解並學習了故事的語言。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蝌蚪》 篇14

活動目標

1、樂意探究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激發探究動物小時候的興趣。

2、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3、積極參與兒歌表演,體會小蝌蚪的成長變化。

活動準備

電子大書、小蝌蚪圖片、青蛙圖片、小蝌蚪頭飾、青蛙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體驗。

——教師出示小蝌蚪的圖片,請幼兒猜猜這是什麼小動物,說說它的特點。

——師:這是小蝌蚪,它全身黑黑的,尾巴細細的,頭大大的。

二、欣賞兒歌。

1、感知體驗。

——師:大家知道小蝌蚪長大以後變成什麼了?(青蛙)教師出示青蛙的圖片,大家想不想知道小蝌蚪是怎麼樣變成青蛙的呀?

——出示電子大書,介紹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小蝌蚪在水裏遊呀遊,然後吃了一些水草和蟲子,慢慢地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前腿。小蝌蚪繼續遊呀遊,吃一些水草和蟲子,慢慢地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後退。小蝌蚪可高興了,繼續往前遊呀遊。不知道過了多久小蝌蚪的尾巴不見了,長成了一隻小青蛙,可以跳到岸上捉蟲子吃了。

2、教師朗讀兒歌《小蝌蚪》。

3、教師帶領幼兒看圖片念兒歌。

4、教師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

三、表演遊戲。

教師帶領幼兒戴上小蝌蚪的頭飾,邊念兒歌邊做故事表演。(把水草和蟲子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小蝌蚪游到水草和蟲子那裏的時候就吃一些。把小青蛙頭飾放在最後,當小蝌蚪變成小青蛙的時候,讓幼兒戴上青蛙的頭飾)

活動應變

教師表演的環節也可以用動畫片來代替。

活動延伸

1、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抓幾隻小蝌蚪養在教室內,讓幼兒觀察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2、可以將小蝌蚪變青蛙過程的圖片打印出來裝訂成一本小書,放在圖書角,供幼兒翻閱。

區角活動

表演區:投放小蝌蚪和青蛙的頭飾,讓幼兒分角色扮演,表演兒歌。

養殖區:飼養小蝌蚪,觀察小蝌蚪的變化。

環境創設

將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圖片貼在主題牆“池塘”裏。

家園同步

請家長在家裏和幼兒一起表演小蝌蚪變青蛙的遊戲。

隨機教育

日常看到小動物,引導幼兒思考它小時候的樣子。

相關鏈接

觀看《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視頻。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蝌蚪》 篇15

活動目標

1.在熟悉音樂的基礎上,能動作協調的進行完整遊戲。

2.按故事情節創編並自主分角色進行遊戲,初步知道尋找空地方遊,不能碰撞。

3.在遊戲中,體驗與同伴、老師分角色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熟悉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幼兒玩過遊戲《小蝌蚪找媽媽》。

2.材料準備:音樂《小蝌蚪找媽媽》、各種有特徵的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瞭解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

教師:前幾天我們學習了一個好聽的故事叫《小蝌蚪找媽媽》,小蝌蚪分別遇到了誰?小蝌蚪說了些什麼?小動物分別說了些什麼呢?(幼兒練習對話:你好,你好,你是我的媽媽嗎?我不是,我不是,你的媽媽寬嘴巴……)

小蝌蚪最後找到媽媽了嗎?找到了媽媽,心情怎樣?小蝌蚪和媽媽會幹什麼?(跳舞)

2.遷移已有遊戲經驗,隨樂玩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

(1)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各個小動物。

教師:孩子們你們想玩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嗎?那小鴨子會在池塘裏幹什麼?(游泳、說說話)魚媽媽、烏龜媽媽呢?下面一起跟着我到池塘邊去玩一玩,好嗎?

(2)介紹各個場景,幼兒隨樂玩遊戲。

評價:鴨媽媽你覺得表演的怎樣?鴨媽媽呢?烏龜媽媽呢?(有些小動物跟小蝌蚪說話很響亮,而且也會聽音樂,做的動作也特別好看)

(3)交換角色,幼兒隨樂玩遊戲。

教師:這次誰來做小蝌蚪,交換角色玩一玩,好嗎?小蝌蚪,你們一起去到池塘裏去找媽媽吧!(重點評價小蝌蚪遊的空間)

(4)幼兒自選角色隨樂玩遊戲。

教師:誰想做小蝌蚪,誰想做XX媽媽、XX媽媽等小動物?你們一起來試試看。

教師組織幼兒玩音樂遊戲,並根據幼兒在遊戲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

3.幼兒聽音樂完整遊戲多遍。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蝌蚪》 篇1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瞭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徵。

2、能夠根據已有經驗選擇合適的材料表現小蝌蚪形象,並能根據畫面的內容進行簡單的添畫。

3、能用動作表現小蝌蚪,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設計意圖

一天早上班上有個小朋友帶來了許多小蝌蚪,我將它們安置在自然角中,孩子們很好奇地圍着小蝌蚪,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開了,有的說:“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後來有個小朋友告訴大家小蝌蚪的媽媽是青蛙,可其他孩子不相信。他們很奇怪小蝌蚪沒有大眼睛、綠衣裳也沒有四條腿怎麼會是青蛙呢?於是我給他們講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使他們知道了青蛙確實是小蝌蚪的媽媽。這以後班上的孩子只要一有空就去自然角看看小蝌蚪有沒有變化。看到孩子們對小蝌蚪這麼感興趣,我就思考讓幼兒用美術手段來表現他們喜愛的小蝌蚪。所以設計了這節《小蝌蚪》的美術活動,從而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印臺(黑色)、彩色打印紙、描邊筆、油畫棒、橡皮泥(黑色、白色)黑色手工紙、小蝌蚪的ppt、小蝌蚪的歌曲、青蛙和蝌蚪頭飾

活動過程

一、以提問的形式引出主題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青蛙媽媽的小寶寶是誰嗎?

二、觀察蝌蚪的外形特徵

1、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小蝌蚪的圖片,我們一起看看它長得什麼樣?

2、引導幼兒說出“大腦袋、細尾巴,身體黑黑的”

三、講解指印畫小蝌蚪的方法。

1、教師:我這張圖片上有幾隻小蝌蚪?他們分別用什麼材料做的?

2、教師介紹指印畫“小蝌蚪”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個最小的蝌蚪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3、講解指印畫小蝌蚪的方法

用手指的指肚在印臺上按一下,然後手指在紙上按一下,這個小黑點就是小蝌蚪的頭。然後用黑色筆,給小蝌蚪添畫上尾巴。

提示幼兒:點完以後用紙巾擦掉小手上的顏料,再用黑色的水彩筆,給小蝌蚪添畫上尾巴。

四、幼兒自己創作指印畫“小蝌蚪”(播放輕音樂)

1、小朋友做蝌蚪教師巡迴指導

2、提問:小蝌蚪的家在哪呀?池塘裏有什麼呀?根據問題進行添畫。

3、作畫姿勢正確,大膽作畫,仔細操作,保持畫面乾淨。

五、教師準備貼有青蛙的大展板,請畫好的小朋友把小蝌蚪送到青蛙媽媽的身邊。

六、音樂遊戲小蝌蚪找媽媽

1、小蝌蚪回到媽媽身邊可真開心,我們一起來玩一個小蝌蚪找

媽媽的遊戲吧!

2、講解遊戲玩法:教師扮演青蛙媽媽,幼兒扮演小蝌蚪,當音樂響起幼兒學小蝌蚪游來游去,當青蛙媽媽說:“寶寶們游到媽媽這來,咱們去做遊戲”小蝌蚪們游出教室。

活動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的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是我們的孩子們仍然浸在快樂中。在活動中我發現每一個孩子的臉上都洋溢着激動和興奮。輕鬆愉悅的活動氛圍也感染了在座所有的老師。這些都體現了我們這次活動由始至終都貫穿了一個理念“快樂”。

從現場教學效果來看,預設的教學內容符合了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方式。根據小班幼兒年齡小,動手操作能力差,不會合理運用工具的特點,我們在爲孩子們準備的顏料中放有海綿,這樣顏就不容易弄在衣服或者身上,更有利於活動的順利進行。

教師在作畫時,引導幼兒先用“手指點畫”把小蝌蚪的腦袋都畫好,再用蠟筆添畫。這樣做避免了時間的隱性浪費,從小培養了幼兒學會統籌安排的好習慣。幼兒在用手指壓印之後,教師要求幼兒在抹布上擦乾淨手指後再拿蠟筆添畫,並不時的要求幼兒保持畫面及桌面的整潔。這種行爲表現了她能夠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機會,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教師先讓幼兒自主探索,再請畫得好的孩子談論自己的作畫方法,最後教師再進行講解。這樣做符合了《綱要》中提出的: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想象。讓幼兒真正成爲了活動的主體,使其初步形成了合作意識。在這次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引發了我們思考,也需要我們進一步地調整和改進。第一是我們在設計課件時的疏忽,第二我認爲幼兒說的較少。比如在請幼兒說自己的畫法時,教師應該多給幼兒一些表達的空間,不光請一些畫得好的小朋友展示並描述他的作畫過程,還可以請一些畫得不夠好的小朋友也說一說,教師在這時可以給予適當的指導。

一堂好的有意義的教學活動,除了有些亮點之外,還應當是有待於進一步的改進的,正是因爲有了這些遺憾,才使我們的教學活動變得更有生命力、也更有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