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錦集7篇

有關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錦集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7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錦集7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一、活動題目

中班科學教案――玩紙

二、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玩紙活動,初步感知不同材料紙的不同特性。培養幼兒樂於動手動腦的良好習慣。

三、適用對象

4~5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各種廢紙(大小、形狀、顏色、特性等均不相同,但一定要乾淨)、酒精燈、火柴、臉盆、水、膠水、剪刀、抹布等。

五、活動過程

收集廢紙活動。

幼兒將幼兒園和家中日常生活、學習用的繪畫紙、複印紙、彩色紙、皺紋紙、蠟光紙、舊掛曆紙及一些碎紙片均收集到班裏的廢紙箱裏。

玩一玩。

(1)這些是什麼樣的紙?

①報紙、掛曆紙。

②圖畫紙、牛皮紙。

③複印紙。

(2)紙可以怎樣玩?

①紙可以撕。

②紙可以搓成一團團。

③用剪刀,然後再粘貼。

④可以捲成紙卷。

(3)哪些紙容易撕,哪些紙輕,哪些紙厚?

①這種牛皮紙我撕不了。

②這種白紙好撕。

③掛曆紙厚,不透亮。

④報紙比掛曆紙輕多了。

做一做。用廢紙製作美麗的物品。如太陽下的'向日葵、五彩樹、熱帶魚等。

說一說我的作品。

(1)我用紙折了一個手提包。

(2)我用報紙剪了一個窗花,剪了一個紙簾。

(3)我用紙做了一頂漂亮的帽子。

(4)我撕了許多“麪條”。

做紙塑。

(1)紙漿:課前幼兒親手將收集的廢舊紙撕碎浸泡在水中。

(2)幼兒自己嘗試玩紙漿,捏成不同造型。

(3)幼兒紙塑設計,按照自己想法設計自己喜歡的造型。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一、活動題目

中班科學活動――我做的小秋千

二、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製作小秋千,感知小秋千擺動的幅度大小與鞦韆繩子的長短有關,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4~5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繩子、支架、橡皮泥、鞦韆板、剪刀、筆、紙。

五、活動內容及過程

玩一玩:教師組織幼兒盪鞦韆。

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1)要是沒有小朋友推我,我就蕩不高。

(2)我把鞦韆拉遠一點,就蕩起來了。

做一做:小秋千。

(1)將兩根一次性筷子交叉綁緊,作爲支架,在兩個支架上架一根筷子。在筷子上繫上繩子,在繩子上掛一塊橡皮泥。將橡皮泥拉到支架的水平位置鬆開手。

(2)在支架上繫上一根長繩子,在繩子上掛一塊橡皮泥。將橡皮泥拉到支架的水平位置鬆開手。

說一說:我的實驗結果。

(1)繩子短的小球擺動得快。

(2)繩子長的小球擺動得慢。

(3)繩子長的小球擺得高。

試一試:怎樣設計鞦韆,才能擺動得更高?

(1)推一下或者把鞦韆推到一定角度後放開手。

(2)鞦韆擺動時,順着擺動方向推。

(3)把繩子加長一些。

畫一畫:我的實驗過程。

玩一玩:自己製作的小秋千。

六、注意事項

1.幼兒製作鞦韆過程中,鞦韆中兩根繩子的長短要一致,否則造成鞦韆擺動不平衡。

2.鞦韆上的橡皮泥要固定好,免得擺動時橡皮泥掉下來。

 七、拓展思路

科學童話劇――盪鞦韆。

推一個長的空鞦韆:小鳥推、小猴推、大象推。

戴有頭飾的小朋友扮演各種小動物,教師扮演動物王國的國王大象,設計了一個盪鞦韆比賽,這個活動要求用預定的材。

八、背景資料

鞦韆是利用力學上“擺”的`原理。在重力的作用下,根據機械能守恆定律,鞦韆上的物體重力勢能和動能不斷相互轉化,鞦韆就不斷地來回擺動。當擺動到最高點時,動能全部轉化爲重力勢能,鞦韆運動速度爲零;當擺動到最低點時,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爲動能,鞦韆運動速度最大。在鞦韆擺動過程中,順着鞦韆運動的方向推,鞦韆獲得更多的能量,擺動幅度就越大。鞦韆擺動的快慢(頻率)――只和繩子的長短有關,繩子越長,擺動越慢;反之,擺動越快。

 九、參考資料

《牛津少年兒童百科全書》 牛津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

活動點評

鞦韆這個名詞幼兒比較熟悉,從內容及題目都是符合幼兒的特點。

鞦韆是幼兒熟悉的運動玩具,利用幼兒身邊的材料自制小秋千是完全可行的。在製作過程中涉及到兩個方面的探究:一是繩子長度不同,推力相同的鞦韆;二是繩子長度一樣而推力不同的兩個對比實驗,讓幼兒感知鞦韆擺動的快慢與繩子的長短有關,繩子越長,擺動越慢,反之擺動越快。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質課教案――勺子裏的哈哈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勺子裏的哈哈鏡

活動目標

1、萌發幼兒對鏡子的好奇心,體驗鏡子游戲的快樂。

2、激發幼兒對光反射的興趣,探索鏡子反光的現象

3、感知並描述勺子上的反光現象,產生探究的慾望,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此活動必須在晴朗的天氣裏進行。

2、小鏡子、不鏽鋼勺子、反面帶有雙面膠的小動物圖片數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活動的導入部分。

師:小朋友最喜歡玩勺子了,幾天沒玩了,想不想玩?我們一起來玩一玩鏡子吧!

二、幼兒玩鏡子。(各種平面鏡,反面帶有雙面膠的小動物圖片等材料,請幼兒自由選擇。教師在幼兒探究的過程中,有選擇的、由易到難的與幼兒交流,,最後集體分享探究結果,並進行驗證性探究。)

教師引導一:問在座位上玩鏡子的幼兒。

1、你是怎樣玩的鏡子?

2、發現了什麼?

小結:鏡子可以找照出影子來,利用鏡子,你不轉頭就可以看見身體後面的小朋友。

教師引導二:有的小朋友在陽光下玩鏡子,我們一起問問她有什麼發現吧!

1、陽光下,你發現了什麼?

2、牆上爲什麼會有光斑?(鏡子將陽光反射到牆上就產生了光斑。)

3、牆上的光斑會動嗎?

4、你是怎樣讓它動的?(光斑隨鏡子的晃動而晃動。)

小結:在陽光下,鏡子可以在牆上產生光斑,還能讓光斑移動到想讓它到的地方。

教師引導三:有的.小朋友在玩“動物追逐戰”的遊戲,我們一起看看他們是怎樣玩的!

1、你們玩的什麼遊戲?

2、怎樣讓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點兒?

3、請幼兒嘗試。

小結:“動物追逐戰”太好玩了,你的小動物跑的快嗎?心理有什麼感覺?

三、幼兒玩“勺子裏的哈哈鏡”。

(一)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像鏡子一樣,能照出影像來?(幼兒回答)。

(二)玩“勺子裏的哈哈鏡”的遊戲,啓發幼兒結合自己的記錄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根據幼兒的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說說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東西有什麼不同,提問,幫助幼兒有條理的探究:

1、你在勺子的什麼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麼樣子?(原來勺子裏也有個哈哈鏡)。

2、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3、從勺子裏的哈哈鏡看到的自己與鏡子裏的一樣嗎?爲什麼?

簡單小結:勺子的凹面與凸面對光反射的不同,等幼兒進一步探究其中的奧妙。

(三)我是小小攝影師。

1、帶領幼兒到室外,藉助勺子“攝影”。

2、請幼兒說說在勺子裏的哈哈鏡看見了什麼?它跟原來的物體相比,有什麼變化?

3、引導幼兒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攝”的同種物體,結果是否一樣?爲什麼?

4、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舊與成像之間的關係,給幼兒留下繼續探究的空間。

四、幼兒在玩“哈哈鏡”中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把不鏽鋼碗、勺子、鈴鐺皮、鏡子、杯子等“鏡子”投放科學區,供幼兒繼續探究其中的祕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的豆製品,知道其名稱和價值。

2、通過傾聽故事和觀察活動,知道豆製品的種類很多。

3、喜歡吃豆製品,樂意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吃過的豆製品。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將香乾切成若干塊,牙籤、黃豆若干。

2、香乾,百葉,豆腐等豆製品。

3、實物:醬油、豆油、豆漿、肥皂、油漆、輪胎。

活動過程:

一、遊戲活動:《公雞頭、母雞頭》引出黃豆。

教師出示黃豆,提問:小朋友看,這是什麼?今天我們用黃豆來玩《公雞頭母雞頭》的遊戲,好嗎?

教師與全體幼兒一起邊念兒歌邊表演動作,然後請幼兒猜一猜“黃豆黃豆在哪頭?”多請幾位幼兒猜,最後看誰猜得對。

二、幼兒自主探索,找出幾種常見的豆製品。

師:猜黃豆遊戲真好玩,你們知道黃豆寶寶能做成哪些東西呢?

幼兒互相交流後,請個別幼兒回答。

師:在小朋友的後面和兩邊桌上的簍子裏,老師準備了很多東西,等會兒請小朋友找出一樣你知道的黃豆寶寶做成的東西,拿出來坐到自己位置上。(注意提醒幼兒一人只能拿一樣豆製品。)

請小朋友說說自己拿的是什麼?如:拿豆芽菜的有哪些小朋友?上來排成一排,大家一起認識一下豆芽菜;拿豆漿的有哪幾個,說說黃豆寶寶怎樣變成豆漿的?還有豆腐等等。啓發幼兒說出這些豆製品的名稱,並且知道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豆製品。(對於拿得不對的'幼兒教師給予糾正,請他們將東西放到另一個簍子裏)

三、通過欣賞故事,進一步瞭解各種各樣的豆製品。

※師:豆腐、百葉、豆芽菜這些豆製品都是我們平時吃的比較多的東西,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很多的東西也是黃豆寶寶做成的,除了吃的,還有用的,小朋友想不想認識它們呀?(想)

※師:今天呀,黃豆爺爺過生日了,它的寶寶們都來慶祝它生日快樂,黃豆爺爺有哪些子孫呢?老師給你們講一個好聽的故事,《黃豆爺爺過生日》。

請小朋友仔細地聽一聽,故事裏:

1、哪些寶寶來給黃豆爺爺祝賀生日?

2、哪些東西是由黃豆寶寶做成的?

※教師邊講故事邊出示故事中的豆製品實物:醬油、豆油、豆漿、肥皂、油漆、輪胎。

教師小結:黃豆爺爺今天特別開心,它的這麼多子孫都是黃豆寶寶做成的:醬油、豆油、豆漿、肥皂、油漆、連汽車輪胎也離不開黃豆寶寶,黃豆的用處可真大!

四、實物分類,進一步鞏固對豆製品的認識。

通過這個故事小朋友又認識了一些豆製品朋友,現在你們身後的簍子裏還有很多東西,一會兒請小朋友看一看,是豆製品的就拿出來放在長方形的簍子裏,不是豆製品的就放在圓形的簍子裏。

五、請幼兒品嚐豆製品。

小朋友們找得又快又好!真棒!豆製品的種類真是太多了!豆製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好處。這些好吃的豆製品營養可豐富了,它裏面有蛋白質和維生素,是小朋友健康成長所必須要的營養,經常吃這些豆製品還能增強抵抗力,少生病,讓身體棒棒的!

黃豆爺爺今天特開心,他要請小朋友都來嘗一嘗豆製品寶寶,等會兒一人一個小碗,小朋友一邊嘗一邊說說你吃的豆製品叫什麼?味道怎麼樣?

(教師給每位幼兒分發一份豆製品)

附故事:

黃豆爺爺過生日

黃豆爺爺快要過生日了,黃豆寶寶可高興了。因爲爺爺過生日這天,黃豆家的子孫孩子們都要回來給爺爺慶祝生日。

這天一大早,黃豆寶寶就站在門口等客人。等着等着,哈哈!真的來了三位客人。一位客人是紫黑色的,他是誰呢?是醬油;一位客人是黃色的,他是誰呀?豆油;還有一位客人是白色的,他是――豆漿。三位客人一起對黃豆爺爺鞠了個躬:祝黃豆爺爺生日快樂!黃豆寶寶想醬油、豆油、豆漿都是咱們黃豆做的,將來我做什麼好呢?

正想着,又有客人來了,是一塊肥皂和一罐油漆。“這是怎麼回事?”黃豆寶寶奇怪地問:“肥皂、油漆你們倆走錯門了吧!”肥皂、油漆笑呵呵的說:“小黃豆,你不認識我們啦!我們都是爺爺的子孫呀!你看,豆油加點別的東西就可以做出肥皂、油漆了。”

黃豆寶寶聽了心裏想:咱們黃豆可真厲害!

過了一會兒,黃豆寶寶聽見“咕嚕咕嚕”的聲音,擡頭一看,原來汽車輪胎滾來了,一邊滾還一邊唱歌“咕嚕嚕,咕嚕嚕,一滾滾了十里路。”黃豆寶寶一看開心極了,問:“輪胎大哥,你這是到哪裏去啊?”輪胎說:就上你家啊!今天咱爺爺過生日!“什麼什麼?我爺爺也是你爺爺?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我不信,你肯定不是黃豆做成的,你搞錯了!”輪胎哥哥笑着說:“我呀,是黃豆加上酒精做成的,不信你問問爺爺就知道了。”爺爺摸着鬍子一直在笑:“我的子孫真多呀!都是爺爺的乖孩子!真好!真好!”

黃豆寶寶開心的跳了起來:“哇!我們黃豆用處真大啊!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在實施過程中,幼兒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的熱情很高,主要體現在:

1、活動中操作材料準備充分,滿足了孩子探索的需要。

2、通過觀看豆漿機將黃豆變成豆漿的製作過程,讓幼兒體驗到了食物變化的樂趣。如果能再豐富一些豆腐、百葉等豆製品的製作過程方面的資料就更容易讓幼兒理解了。

3、通過《黃豆爺爺過生日》的故事很自然的引入新課,使孩子們在傾聽故事的過程中認識了更多的豆製品朋友,瞭解了許多新鮮的知識。

4、用“品嚐”各種各樣的豆製品來吸引幼兒,極大地調動了幼兒對活動的積極性,從活動的效果看出幼兒能說出所嘗豆製品的名稱和味道。

小百科:大豆一般都指其種子而言。根據大豆的種子種皮顏色和粒形分爲五類:黃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它大豆、飼料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目標:

1.嘗試拼接小正方形,觀察、理解圖形分合、旋轉的變化規律。

2.通過圖形的創意拼搭,發展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

準備:

1.自制小正方形64個,每個小正方形上貼有兩個分別爲紅、藍顏色的等分三角形(如圖1)。

2.可鑲嵌的大正方形底板16塊,每個大正方形底板正好可以鑲嵌4個小正方形(如圖2)。

玩法:

玩法一:選取4塊小正方形,將其嵌入一塊底板,以此類推,直至將64塊小正方形一一嵌入16塊大正方形底板,感知一個大正方形與4個小正方形的組合關係(如圖3)。

玩法二:在玩法一的.基礎上,拼接、組合出不同的圖案(如圖4)。

玩法三:嘗試變更原拼搭圖案中的某幾塊圖形,使之變換出不同的圖案(如圖5)。

規則:

1.自主拼搭,獨立完成。

2.不能將小正方形散落在桌上或地上。

評析:

“拼拼樂”遊戲集鑲嵌遊戲與拼圖遊戲於一體。材料設計看似簡單實際上並不簡單,因爲每個小正方形上有兩個等分的不同顏色的三角形,從而使拼搭遊戲有了多種可能。幼兒玩得不亦樂乎,其中的奧祕在於材料的結構性較低,幼兒可以任意組合、創意拼搭、重複把玩。該遊戲實質是讓幼兒在不斷旋轉、移動、拼合的過程中,逐步感知、發現平面圖形之間的組合規律。幼兒從隨意組合到創意拼圖,提高了觀察力、專注力和想象力。

教師的指導重點是關注幼兒在遊戲中能否獨立思考與探究,而不是急於求成。教師要放手讓幼兒充分嘗試,在“分、合、拆、拼”的過程中發展方位知覺能力,積累創意拼圖經驗,發現、感悟平面圖形的組合關係。遊戲初期,材料可以適當減少至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以免幼兒因挑戰過大而氣餒。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點子記錄的方法統計送各種禮物的人數。

2、能講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活動準備:

禮物圖片、統計表每組一張,大統計表一張、鉛筆、膠棒。

活動過程:

一、我給媽媽送禮物。

1、教師:小朋友,平時媽媽照顧我們非常辛苦,你們想不想送一份禮物給媽媽呢?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一些禮物,我們來看看都有些什麼禮物?請幼兒看看禮物,一共有幾種禮物?(8種)8種禮物,我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出示數字8)

2、那誰來說說,你想送給媽媽什麼禮物?

3、幼兒挑選一樣自己最想送給媽媽的禮物。

二、計禮物數量。

1、你選了什麼禮物送給媽媽?

2、我們每個小朋友送的禮物都不一樣,有什麼好辦法讓別人一看就知道全班送圍巾的有幾個人,送項鍊的有幾個人呢?幼兒說一說。

3、出示統計表

(1)師:老師請來了一張統計表幫忙。小朋友,我們一起看看,這個統計表上面都有些什麼呢?

(2)幼兒認識統計表:上面一排是禮物,統計人數,中間的這一段格子是讓你把禮物貼到禮物標記的下面。比如:你們組有一位小朋友選了包包送給媽媽,就把禮物貼在包包的標記下面的格子裏。另一位小朋友選了項鍊,那他應該把禮物貼在哪裏呢?(項鍊下面的格子裏)等你們組所有小朋友的`禮物都貼好之後,選一位小朋友用點子記錄送各種禮物的人數。記錄在下面一排的格子裏。

4、幼兒統計,教師指導

5、展示小組統計表,教師再統計。

(1)看看,第一組小朋友的統計表,送媽媽圍巾的有幾個人呢?送項鍊的有幾個?

第二組小朋友來說說看,你們組的統計結果。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第三組小朋友的統計結果。

(2)除了看禮物,還有什麼辦法知道第四組有幾個人送了圍巾,有幾個人送了項鍊呢?(教師將禮物部分用白紙遮掉,引導幼兒看點子)

(3)我們全班送媽媽圍巾的一共有幾個人呢?我這裏有一張大的統計表,我們一起把每組統計的結果都彙總到這張大的統計表上吧。

請個別小朋友說說全班送花朵的有幾個人。記錄在哪裏?試試看。點子彙總好了之後,教師用數字統計。

(4)比較一下,送哪種禮物的人數最多,送哪種禮物的人數最少?

三、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統計表記錄了送每種禮物的人數,有了統計表,讓我們一看就知道我們班裏有幾個人選了圍巾,幾個人選了項鍊,有了統計表可真方便!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們。

2、瞭解一些在某一方面能稱得上“之最”的動物。

3、激發關心、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ppt:動物之最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談話引起興趣

今天,老師帶領小朋友去動物園參觀,你們願意嗎?請你們仔細看認真記,動物園裏有哪些動物?

他們有什麼特點?

二、展開

1.組織幼兒觀看課件,並加以解釋。

提問:剛纔你看到了哪些動物?它們有什麼特點?

小結:動物園裏生長着許多可愛的動物,它們都有各自的本領和特點。

那麼,它們身上最明顯的特點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想一想。比如:大象的鼻子最長等。

2.請幼兒根據自己的記憶說說動物身上的'之最,說對的教師給予鼓勵、表揚,並頒發獎品。

3.播放課件,將幼兒說出的動物之最進行歸納。

脖子最長的動物是:長頸鹿;

鼻子最長的動物是:大象;

耳朵最長的動物是:兔子;

跑的最快的動物是:獵豹;

最兇猛的動物是:老虎;

嘴巴最大的動物是:河馬;

唱歌最好聽的動物是:百靈鳥。

4.請幼兒同桌兩人互相說說自己喜歡哪個動物,它有什麼本領?還有那些動物之最?

5.請幼兒表演動物之最。如:表演大象:就做出長鼻子的樣子,並說:“我是大象,我的鼻子最長。”

三、結束

音樂伴奏師生對歌,鞏固知識的掌握。“小朋友,我問你,什麼動物鼻子長?

“鼻子長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長”┅┅。

自然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