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彙總五篇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彙總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彙總五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讓幼兒認識三原色,嘗試調配顏色,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紅、黃、藍三種顏料的溶液,塑料杯,油畫筆,水,各色調好的顏色。

活動過程:

教師事先用黃和藍,紅和黃,紅和藍各調配了四種顏色,然後裝在小玻璃瓶子裏,擺好,引起幼兒的注意。當幼兒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些小瓶子上的時候,教師要抓住機會,引導幼兒,調動起幼兒的求知的積極性,然後把幼兒的主動地位保持住,我看到所有的孩子都注意我擺在桌子上的小瓶,有的竊竊私語,有的伸長了脖子看着那些小瓶。於是,我就抓住這個機會問他們:“這些瓶子裏的顏色,漂亮嗎?”孩子們看着我,齊聲回答:“漂亮,真漂亮?”有的孩子問:“老師,這些瓶子怎麼那麼好看呀?”我說:“因爲裏面有好看的顏色呀。”“那麼老師,這些顏色怎麼來的呀?”我說:“你們看,”我拿起紅、黃、藍三個小瓶子,“剩下的顏色,所有老師桌子上的顏色都是用它們三個變出來的。”“老師,那怎麼變呀?”我拿出一個塑料杯,“注意看,看老師怎樣變魔術呀!”我先往杯裏倒了一些黃色,看了他們一眼,只見他們的眼睛一眨都不眨地盯着我,小嘴都張着,“看啊,看仔細了。”我拿起藍色倒了一點兒,然後輕輕搖了搖塑料杯,“呀,變綠了,顏色變綠色了,老師真棒!”我笑着,拿起一個小瓶子,“看,這個瓶子裏的綠色和杯子裏的一樣嗎?”“一樣。”“那老師是怎麼變的呢?”“先加黃色,加上藍色。”“那變成什麼顏色了呢?”“綠色。”我又拿起藍色,繼續往杯子裏倒,“現在什麼顏色?”“深綠色。”我繼續倒藍色,“那麼現在又變成什麼顏色了?”“有點藍,有點綠”,“那叫藍綠色”,我教了他們顏色的名字。然後我又用黃和紅,紅和藍調了橙黃、橙紅、紫紅,紫藍等顏色,幼兒觀察得特別仔細,回答得也很好,只是對調出的顏色名稱還不瞭解。

後來,我又請了幾個孩子嘗試調出他(她)自己喜歡的顏色,孩子很積極,爭着舉手,我就先請了三名幼兒上來調色,其他孩子幫助他們直到調出正確的顏色爲止。

由於時間有限,這次活動不得不結束了,孩子們竟猶未盡。都不願下課,於是我就把紅黃藍三種顏色放到觀察區,準備了幾個乾淨的塑料杯,告訴孩子們:“你們有時間,可以到觀察區隨便去調配色彩,但玩過要把桌子擦乾淨,下課了。”孩子對我說,“老師,這些顏色可真好玩呀!”

通過這次課,孩子認識到顏色之間的關係,知道了只要有了三元色,就可以調出好多種顏色,充分調動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他們學會了觀察,仔細觀察。

教學反思:

本節活動讓幼兒深刻地感受到了色彩的美。讓幼兒在觀察、實驗中認識了幾種顏色,使用顏色,並在調色活動中充分地感受到顏色的豐富多變。色彩是直觀地,如果幼兒不能有意去感受,就會視而不見,因此本人讓幼兒在實驗活動中去體驗發現的樂趣,在調色活動中感受顏色的`多變,大大地激發了幼兒對色彩的關注,同時讓幼兒觀察周圍的東西,讓幼兒對周圍的色彩產生了興趣,就能主動去認識各種顏色,在配色活動中,也讓幼兒對科學的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調色、配色,幼兒興趣濃,而且大大激發了他們探索的慾望。但是在給幼兒操作調色的活動時,我沒能充分地引導和組織幼兒探討活動中遇到的各種現象,使得幼兒的興趣停留在操作上,沒能達到進一步探索的願望。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鞏固對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認識。

2、掌握紅黃藍三種顏色混合變出的新顏色。

3、對色彩變化的活動產生興趣和探究慾望。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裝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15個。

2、瓶蓋裏分別塗紅黃藍三種顏色。

3、ppt。

活動過程:

一、用“變魔術”引入,集中幼兒注意力。

1、引導語:老師今天要給你們表演一個魔術,老師還帶了一樣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提問:

(1)瓶子裏有什麼?

(2)瓶中的水寶寶有顏色嗎?

小結:瓶子裏有水,水是透明的,無色無味,會流動的。

3、過渡語:水寶寶可好玩了,現在它要和我們一起變魔術,不過我們要一起念“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它纔會變的,想不想試一試?(教師搖動瓶子,讓瓶子裏的水接觸到蓋子上的顏料)

4、提問:瞧一瞧,老師手中的水寶寶變成什麼顏色?

小結:手中的水寶寶變成了xx色,現在我們請小朋友當一當小小魔術師吧。

二、幼兒動手操作,初步感知水寶寶的祕密。

1、引導語:老師請幾位小朋友來變變魔術,每位小朋友只可以拿一個瓶子,記得念“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的咒語,水寶寶纔會變哦。

2、提問:(1)你的魔術顯靈了嗎?

(2)你的水寶寶變成什麼顏色了?

(3)好奇怪啊,爲什麼水寶寶會變顏色呢?怎麼一瓶變出來了,一瓶沒有變出來呢?

小結:魔術顯靈了,我的`水寶寶變成了紅、黃、藍色等。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其實是老師在瓶蓋裏放了顏料,蓋子裏的顏料進到水裏面就變成了有顏色的水,而另一個蓋子裏沒有顏色當然就變不出來。

三、第二次探索,引導幼兒思考。

1、引導語:老師手裏有一瓶紅色的水,我現在要請另一個好朋友跟他做朋友,我們來看看會發生什麼吧。

2、動手操作:紅+藍、紅+黃、藍+黃,邊搖邊唸咒語。

3、提問:(1)你們猜一猜我請哪種顏色和它(紅藍)做朋友?

(2)瓶子裏的水有變化嗎?

(3)變成什麼顏色了?

小結:紅色和藍色做朋友。瓶子裏的水有變化。紅加藍變成紫色,紅加黃變成橙色,黃加藍變成綠色。

活動延伸:

我們剛纔都是兩種顏色混合,那如果三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會變出什麼顏色呢?回家你們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試試看。

教學反思:

整個環節中我注重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滲透了學習習慣和規則意識的培養,(如瓶寶寶正休息要悄悄的,不擁擠的取放瓶子)從幾次的變色遊戲中將活動一步步推向高潮,達到綱要中對科學領域的目標要求及本次活動的目標。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試試,玩玩,做做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發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現象。

2、爲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設計意圖:

現實生活中轉動的現象隨處可見,風車的轉動、電風扇的轉動、車輪的轉動……在成人看來是理應如此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卻深深吸引着我們的孩子,轉動的奧祕讓孩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慾望。爲了順應孩子的心理,我選擇了《旋轉的物體》這一科學探索活動來幫助幼兒去發現探索轉動、體驗轉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玩具車、陀螺、筷子、積木、圓片、吸管、牙籤、碗、杯子、毛巾、硬幣等 。

活動過程:

(一)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來猜猜它是什麼?說它是輛車,可它不是車,風兒一吹來,腦袋隨風轉。你是怎麼猜出來的`?

2、幼兒探索操作,鼓勵幼兒發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

師:那除了風車能轉,你覺得還有哪些東西是可以轉的?今天,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很多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什麼:玩具車、陀螺、硬幣、紙片、吸管呼拉圈,它們能轉嗎?我們來試一試!

3、幼兒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告訴同伴,鼓勵幼兒爲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師:你玩的是什麼?你是怎樣讓它轉起來的?

小結:我們小朋友真棒,用嘴吹,用手轉,有手推,想出了那麼多轉動的方法,老師真爲你們感到驕傲!

(二、)第二次操作,探索、引導幼兒用兩種不一樣的東西使其中的一樣東西轉起來。

1、今天我們班要開展一個“轉轉轉”的展覽會,老師還想讓你們來玩一次,不過這次有點難度,你們怕不怕?

2、請大家用兩種不一樣的東西合作,使其中的一種東西能轉動起來。

3、誰來說說你用了哪兩樣東西,是怎麼玩的?

4、小結:中二班的小朋友真會動腦筋,想出了各種辦法讓桌子上的東西轉動起來了,真棒!

(三)、延伸活動:遊戲“迷迷轉”,引出身體的轉動。

1、老師爲了表揚你們,我們一起來做“迷迷轉”的遊戲。“迷迷轉,迷迷轉,大風停了我不轉。”“咦,我們在做遊戲的時候身體怎樣了?”(哦,原來發現我們的身體也會轉動的,真神奇。)

2、那請小朋友找一找在我們身上還有哪些地方,哪些部位也會轉動起來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探究活動中發現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鰍的現象。

2、認識泥鰍的外形特徵,初步瞭解其生活習性。

3、消除對動物的恐懼心理,能大膽勇敢地與動物交往。

活動準備:

1、泥鰍每組五到六條,

2、操作材料每組一份(包括:毛巾、網兜、食品夾、一次性手套、保鮮袋、筷子),

3、實物投影儀,塑料筐、記錄表格

活動過程:

一、出示泥鰍,激發幼兒捉泥鰍的興趣。

1、師:今天,黃老師帶來了一羣動物朋友,猜猜,是誰?

小結:這是一羣調皮可愛的小泥鰍。

2、教師和個別幼兒嘗試捉泥鰍,讓孩子感知泥鰍很難捉這一現象,進一步激發幼兒捉泥鰍的興趣。

3、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說說用什麼方法能捉住泥鰍。(教師肯定孩子的想法。)

二、介紹材料,幼兒第一次探索:使用什麼材料能將泥鰍捉住。

1、師:剛纔,小朋友說了很多的方法,使用許多的材料能將泥鰍捉住,黃老師也準備了一些工具有……(逐一介紹材料),請你用這些材料來試一試,玩一玩,用什麼材料可以把泥鰍捉起來。請你把捉到的泥鰍放到綠色的框子裏。

2、幼兒操作。(放背景音樂《捉泥鰍》)

3、互相交流捉泥鰍的經驗。

師:你捉到泥鰍了嗎?你用什麼方法把泥鰍捉起來的?爲什麼?

出示“捉泥鰍紀錄表”,集體記錄能夠捉起泥鰍的工具。

看着記錄表集體說說操作結果。

4、教師小結:

毛巾等材料表面比較粗糙,碰到滑滑的'泥鰍,能增加摩擦力,這樣泥鰍很容易捉起來;

而網兜、保險袋他們都有一個兜,能將泥鰍兜住,所以也能捉起泥鰍。

三、幼兒第二次探索:用什麼材料捉泥鰍最快最方便。

1、設疑:用那種方法捉泥鰍最快最方便?(幼兒自由猜測)

2、幼兒第二次操作(放背景音樂捉泥鰍),教師鼓勵幼兒每一種工具都玩一玩,比一比到底哪一種最快最方便。

3、幼兒交流操作經驗。

師:剛纔,你們把每一種工具都試過了嗎?到底哪一種最快最方便呢?

4、捉泥鰍比賽。

根據幼兒的回答 ,每一種材料選一個代表進行比賽,其他幼兒當評委,使用哪一種材料的幼兒第一個捉起,哪種材料就最快。

5、教師小結:通過比賽,我們可以看到,用毛巾來捉泥鰍是最快最方便的,而用網兜也很方便,因此,賣魚的地方都用網兜來捉。

四、簡單認識泥鰍。

1、瞭解泥鰍身上有粘液,及作用。

師:小朋友,剛纔我們玩了捉泥鰍,你們高興嗎?泥鰍爲什麼會那麼難捉?(身上有粘液)泥鰍身上滑滑的粘液有什麼用呢?(減少摩擦、保護)

2、認識泥鰍身上其它的寶貝及他們的作用。(採用實物投影儀)

頭上有眼睛、腮(呼吸)

身上有花紋、鰭(胸鰭、腹鰭、臀鰭、尾鰭、背鰭五對)

3、簡單瞭解泥鰍的生活習性。

泥鰍喜歡生活在什麼地方?

五、設疑,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玩了捉泥鰍,還認識了我們的泥鰍朋友,我們把泥鰍放到自然角里飼養,看一看他們喜歡吃什麼。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探索感知相同的物體、在相同的坡面,不同的坡度上的滾動速度。

2、嘗試用記錄表的方式表現實驗的結果,初步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1、資源準備教師演示包:(1)實物:能滾動的物體,高矮不一的斜坡兩個。(2)記錄活動表格

(一)幼兒資源包:(1)實物(各種能滾動的物體,高矮不一的斜坡兩個。)(2)記錄活動表格

(二)親子活動包:(1)提供三種不同的斜坡:(高的斜坡、矮的斜坡、帶絨布的斜坡)(3)記錄活動表格

(三)自行準備:(1)課桌。(2)示頻儀、電源插座。(3)黑板。

2、經驗準備教師:需要了解斜坡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幼兒:幼兒收集各種能滾動的物體,會填寫簡單的表格。

3、環境準備在科學區準備各種各樣的能滾動的物體和高矮不同的斜坡。

科學詞彙斜坡:

就是一個斜的面。

方法詞彙觀察:

觀察滾動的物體在相同的坡面不同的坡度上快慢。

操作:在活動中讓幼兒把能滾動的物體在不同坡度的坡面上滾動。

記錄:記錄不同高度的坡度物體滾的快慢。

活動建議

1、導入活動實物導入:讓幼兒觀察斜坡,說說斜坡像什麼?

2、問題引導讓幼兒說說小球等一些可以滾動的東西放在斜坡上,輕輕地把手鬆開,它們會怎麼樣;再出示另一個斜坡,請幼兒觀察比較兩個斜坡有什麼不同;如果把兩個一樣的玩具分別放在高矮不同的斜坡上同時滑下來,誰會跑的快一些。

3、幼兒作業先猜想,並將猜想的結果用"√"表示在"我猜想"這一欄裏。

我猜想哪個滾的快先讓幼兒想一想,猜一猜物體從哪個斜坡上滾下來快,然後讓幼兒自己去試一試,然後把自己把自己觀察的結果記錄在表格內。

最後利用滾的快現象,進行滑坡比賽。

4、過程關注。

在幼兒進行比賽時,教師要關注幼兒是否選擇兩個一樣的物體;操作時是否同時放手;提醒幼兒滑坡比賽時是否用相同的`斜坡。

5、教師小結。

這次遊戲活動讓我們知道了在生活中有不同的斜坡,知道了不同的斜坡,物體從上面滾下來的速度是不一樣的。這個斜坡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多的幫助。如搬運工人從上面往下面搬東西時就可以用這個斜披幫忙,可以減少很多的力氣。

6、活動延伸

(1)區域延伸在科學區提供多種滾動的物體:感知不同的物體在相同高度的滑坡上滾動的快慢,並記錄於下表。

(2)家庭親子活動延伸提供能滾動的物體;不同的斜坡(坡度高、坡度矮、坡度上有絨布)。與父母一起觀察比較同種物體在三種不同坡度的斜坡上滾動的快慢。並作記錄。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