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範文5篇

【精華】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範文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範文5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過程

一、小猴摘水果

1、小猴家裏有一個果園,他種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想請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園裏去參觀,看一看果園裏有些什麼水果呢?(打開電腦屏幕,讓孩子們進入電腦創設的情景。)

2、梨樹上有幾隻梨?蘋果樹上有幾隻蘋果?柿子樹上有幾隻柿子?

(評析:這一部分主要讓幼兒目測數羣,能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的感知數羣。)

二、給水果排隊

1、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們一個一個摘下來,摘了三盆水果。

第一盆是什麼水果?(在連接提問水果種類後轉入數的教學活動)

第一盆有幾隻梨?五隻梨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第一盆有幾隻蘋果?五隻蘋果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第一盆有幾隻柿子?五隻柿子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2、小猴請小朋友幫他把這三盆水果按數量順序從少到多排好隊,應該怎麼排?

三、分水果

1、小猴非常高興,摘了那麼多水果,他想把水果分給他的好朋友,讓大家嘗一嘗。看!小猴先來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兔吃。

有幾隻小兔?

小猴請小朋友幫他想一想,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兔,纔是正好每隻小兔分一隻,不多也不少呢?(根據幼兒的回答,老師讓水果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並感知數物匹配。)

爲什麼把梨分給小兔呢?

幼兒分錯時,提問:小兔都不要柿子或蘋果,把水果還給小猴了,爲什麼?幼兒分對了,動畫中每隻小兔分到一隻梨,非常高興,一起跳起來。

2、看!小猴來到小貓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貓吃。

有幾隻小貓?

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貓,纔是正好每隻小貓分一隻,不多也不少呢?

爲什麼把柿子分給小貓?

3、小猴來到了小狗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狗吃。

有幾隻小狗?

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狗,纔是正好每隻小狗分一隻,不多也不少呢?

爲什麼把蘋果分給小狗?

四、分組練習:

小猴感謝小朋友幫他分水果,他還帶來一些練習題,考考小朋友。

第一組:添、去點子。按照題目上給的'數字添圓點或去圓點。

第二組:按順序填空格。按照題目中圓點多少的順序在空格里印上相應的圓點。

第三組:找最多的圖形印數字。每組題目有三排圖形,看看哪一種圖形最多,給最多的一種圖形印上相應的數字。

第四組:找一樣多的圓點印數字。每組題目有三排圓點,其中兩排圓點是一樣多的,把一樣多的圓點找出來,然後印上數字。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現實生活中的經歷是教師創造集體教學活動的重要來源,將主題活動與日常生活、數學知識間建立聯繫,會使數學學習更有意義。

班級中正在開展主題活動《我和植物做朋友》,孩子們負責幼兒園小種植園的種植和照料工作。種植園剛剛翻修完成,孩子們特別喜歡。他們發現種植園還沒有圍欄,紛紛說:"老師,原來的種植園有圍欄。""別的菜園都有圍欄。""有了圍欄野貓就不會踩了。""我們可以保護蔬菜啦。"孩子們有了製作圍欄的願望,同時教師考慮到教育的要求和價值,便生成了活動"設計種植園的圍欄"。在第一次設計中孩子們設計了各種各樣的圍欄,我們也驚喜地看到規律的出現,這也說明生活中的感性經驗是孩子們學習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我及時抓住了契機,引導幼兒發現有序與無序的不同。孩子們表示更喜歡有規律的圍欄--既整齊又漂亮,想將種植園圍欄也設計成爲有規律的,從而引出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發現生活中有規律的物體排列,感受規律的美。

2.願意運用兩種物品創造規律,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3.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重、難點

重點:願意創造規律,運用規律排序,發現美。

難點:理解規律排序中規律組在序列中重複出現的含義,連續排列的整齊感。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與家長、老師一同收集生活中的規律,拍攝成照片;幼兒在遊戲中隨意排出過一些規律;有參與種植園圍欄設計的願望。

物質準備:用生活中蘊含規律的照片製成的ppt,電腦,相機,"魔法圈"(用顏色鮮豔、可變形的毛根彎成)。

操作材料:洞洞板及棋子、易拉罐、正方形積木、節奏棒、紙盒等。

活動過程:

1.通過分享照片,激發幼兒參與設計有規律圍欄活動的興趣,初步認識、理解規律排序,並感受到生活中運用規律排序的常見與美感。

(1)出示種植園照片,引發幼兒參與設計的興趣,明確活動任務--設計有規律的圍欄。

師:小朋友們,咱們這幾天在忙着做一件什麼事情呀?你們發現了什麼?

幼:因爲我們的種植園還沒有保護植物的圍欄,所以要設計種植園的圍欄。

師:對,我們要一起設計、製作圍欄。在你們第一次設計中,畫出了許多圍欄樣式,你們更喜歡哪一種?

幼:有規律的圍欄。

師:所以我們今天要設計有規律的圍欄。

(2)引導幼兒逐一觀察收集的有規律物體的照片,發現照片中兩種物體之間的排序方式。

師:在你們動手設計之前,咱們一同來欣賞一下活動前你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找到的照片。你看到了什麼?滑梯上的欄杆是按什麼方式排列的`?在這個排列中重複出現的是什麼?

幼:是按照一個藍的一個黃的、一個藍的一個黃的方式排的。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滑梯的欄杆是由一藍一黃欄杆組成一組規律,後面一直重複前面這組規律,一個一個間隔排列的。

(3)通過對全部照片的觀察及交流,瞭解兩個不同物體是可以有規律排序的,並能發現規律排序的美,願意創造規律,設計種植園圍欄。

師:小朋友們看了這麼多生活中有規律物體的照片,你有什麼感覺?

幼:很好;看上去很舒服;不單調,很整齊。

師:那今天我們也來創造規律圍欄。

(教師介紹師幼共同收集的三組材料及操作要求。)

2.完成設計種植園圍欄任務:自選兩種物品創造規律,嘗試學習按規律給兩個物體排序。

(1)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嘗試運用兩種物品創造規律、排序。

(2)教師個別觀察指導,隨機發現兩種物品規律排序的不同方法及問題並記錄。

3.通過分享幼兒的圍欄設計,進一步發現、理解規律排序的含義。感受到兩種物體可創造出許多不同的規律並排序,激發幼兒發現、創造更多規律並運用於生活。

(1)分享幼兒的排序方法,進一步發現、理解規律排序的含義。(從中提升規律並驗證規律排序。)教師運用相機拍攝下幼兒設計的規律進行個別展示,請幼兒來介紹自己的規律,或者由集體觀察、討論,發現其中的規律。

師:孩子們,你們真棒!設計創造出許多種規律。誰願意向我們展示一下自己的排列。

看一看這位小朋友用什麼方式排列的?有人和他的想法不一樣嗎?你覺得這是按什麼方式排列的?

當幼兒排序出現混亂時:

師:這位小朋友的規律是一根節奏棒和一個盒子,它們組成了一組好朋友。神奇的"魔法圈"要變身啦,我們一起看看後面排的是不是這組規律在重複出現。

(在此環節中通過用"魔法圈"驗證規律,幫助幼兒解決按規律排序最核心的知識點--特定單元的反覆出現。因爲幼兒很容易把特定單元混亂,而彩色毛根彎成的圈非常形象地明確了規律組,方便幼兒自我檢驗,使排序不混亂。還可以讓幼兒清晰地看到規律是否排列完整。)富於變化的材料使規律出現多元表徵,如同樣兩種材料--易拉罐和長方形積木,因擺放方式及數量的增減,出現不同的規律。

師:爲什麼××和××都選用了白色和藍色的棋子,可他們排列出來的規律是不同的?

幼:因爲××的是一個藍的和一個白色的棋子,另一個小朋友是兩個藍色和兩個白色的棋子。

師:那什麼一樣?什麼不一樣呢?

幼:顏色一樣,數量不一樣。

師:哦,原來材料一樣,數量不一樣也能創造出不同的規律排序。

(對比不同的規律,發現同種材料,從不同維度,如擺放位置、數量等不同,可創造出多種不同的規律排序。)

(2)知道兩種物體可創造出許多不同的規律並排序,萌發幼兒在生活中尋找和創造更多規律的願望,繼續完成種植園圍欄的創建。

活動反思:

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本次活動正是來源於幼兒真實的生活,利用具體的情景給孩子們佈置設計圍欄的任務。由真實任務驅動的教育活動貼近幼兒生活,不僅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而且較好地實現了集體數學活動的情景化,讓幼兒在遊戲情境中運用數學知識、經驗,真實感受到數學學習對自己生活的意義,凸顯出數學教育的核心價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及"幼兒在思維上、數學經驗上有所提升"。教師有效把握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注重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直接感知、親自體驗和實際操作,幫助幼兒明確規律排序,擴展幼兒模式識別經驗,並發現生活中規律的美,自主地創造規律。整個活動符合幼兒認知的模式及教學的邏輯:觀察一創造一比較一再比較中概括。通過環境設計策略,即情景內容源於生活,激發幼兒的內部動機,因此在整體活動過程中孩子們任務意識明確,願意創造規律並專注投入地運用規律排序,設計圍欄;通過直觀概括策略,運用"魔法圈"圈出規律組進行序列中單元的判斷,使幼兒理解規律排序;通過多元表達策略,使幼兒在表達交流中形式多樣,可以是語言、動作、符號,也可以是師生間的、同伴間的交流,從而達到抽象與直觀、思維與感知的有效結合,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在規律排序活動中不僅僅關注排序結果,更注重透過幼兒多樣化的表達,瞭解其對規律的認識及理解程度,乃至思維發展水平,予以適當、必要的支持引導,促進幼兒遷移、概括等數學思維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看看、動動、玩玩中瞭解一星期的排列順序,並能正確應用昨天、今天和明天。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教具、課件。

2、幼兒操作材料:星期娃娃頭飾。

活動過程:

1、認識一週日及排列的順序。

多媒體畫面(一)

(1)、認識一週日

(1)星期媽媽教師導語:星期媽媽有幾個寶寶,他們都叫什麼名字?

(幼兒講述)

(2)星期寶寶“星期寶寶們來了,我們一起來數數一共有幾個星期寶寶?”

小結:這七個星期寶寶就組成了一個星期,也叫一週。

(2)、學習正確排列一週日

a、教師導語:星期寶寶可調皮了,他們老是排錯隊。小朋友,你們誰會幫

他們排隊呢?誰排第一個? 幼兒討論)

多媒體畫面(二)

b、多媒體演示一週日的排列

(1)傳說故事教師導語:故事講完了,你們知道哪一天應該排在第一天了嗎?接下來怎

“一週日的由來”麼排呢?星期一排在第幾天?(幼兒講述)

小結:一星期有七天,第一天是星期日,第二天是星期一,第三天是星期

二......

(2)星期寶寶們c、幼兒爲星期寶寶們排隊

d、遊戲“開火車”

幼兒帶上“星期”頭飾。

玩法:請星期日寶寶當火車頭,然後去邀請其他的星期寶寶,最後按照一週日的'順序排好成一列“火車”。

延伸:“你是星期幾?”(星期六)

“星期六後面是星期幾?”(星期日)

(小結:星期是循環的。)

2、認識今天、昨天和明天。

多媒體畫面(三)

(1)、教師導語:誰來告訴大家,今天是星期幾?(幼兒講述)

按順序排好的星“再請小朋友想一想,昨天是星期幾?明天是星期幾?”

期寶寶們(多媒體演示――相應的星期寶寶會向前走出來)

(2)、小結:今天在中間,今天的前面一天是昨天,今天的後面一天是明天。

(3)、遊戲“找朋友”

幼兒帶上“星期”頭飾。

玩法:先選出代表“今天”的星期寶寶,請他來找出自己的兩個好朋友―― 昨天和明天。

(延伸:“今天”的內容可假設。如:假如今天是星期五.......假如今天是星期一..... )

3、小結幼兒活動。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有用的植物”這一主題活動的開展,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探索,孩子們發現了植物的許多祕密,特別在“綠色菜籃子”這個小主題中,正值秋季,更是一個收穫的季節,作爲農村的孩子,離幼兒的生活經驗比較近,孩子們區別蔬菜的不同品種,瞭解蔬菜的品種越來越多。除了蔬菜,在菜地裏孩子們也對其它農作物發生興趣。花生就其中的一樣,孩子們既熟悉又愛吃,於是我將這現成的實物教材牽引到本次主題活動中。

爲了進一步讓孩子們去探索、發現花生的祕密,因此我預設了本次“剝花生”的活動。目的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中,嘗試學習用數字、符號來記錄花生的數量,感知發現花生果裏花生仁數量的不同。老師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提出了不同層次的操作要求,使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升。通過活動更讓幼兒感受到勞動的樂趣,並與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感知花生的特徵,知道花生中花生仁的數量是不同的。

2、學習用數字、符號記錄花生的數量。

3、嘗試有計劃、有條理地進行多次剝花生、做記錄的活動。

活動準備:

1、花生果每組一盤(提供的花生仁的數量不等)、每組一盒彩筆,兩隻空盤、小碗;記錄紙人手一份。

2、活動前洗淨雙手。

活動過程:

1、以猜謎語的方式引出“花生”。

謎語:麻房子,紅帳子,裏面住着白胖子。

2、猜猜花生有幾顆觀察盤中的花生,說說它們有什麼不同。

你能猜對每顆花生裏有幾顆花生仁?選一顆花生,先猜猜裏面的顆數,再剝開看看自己對了嗎?

3、討論記錄方法想一想怎樣才能記清楚第一顆花生裏有幾顆花生仁?

怎樣記錄?(師生共同討論)

4、探索體驗幼兒剝花生並作記錄。

教師觀察幼兒的操作行爲並給予幼兒適當的指導。

5、交流分享幼兒相互交流介紹自己的記錄情況

與同伴共同分享、品嚐花生。

《剝花生》課後反思

這節作文課緊緊圍繞剝花生活動指導學生記敘作文。

導入新課時,我選入了一個生動、有趣的謎語——麻屋子,紅帳子,裏面睡着個百胖子,學生興趣高漲,熱情第齊答出了謎底。通過導入激發了學生興趣,學生從這個謎語中思考花生的特點,潛移默化第引導學生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回答出謎底以後,我及時肯定了學生的回答,並交代這節作文課的目的和要求,這節作文課以記敘剝花生活動爲目的,要求學生通過剝花生的三個環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踐、團結協作和準確表達能力。學會記敘活動類作文。

活動開始前,學生觀察活動中的物品——花生的外形。用準確、生動的詞語形容。學生們仔細觀察後各抒己見,從顏色、形狀、大小、外殼的紋理等特點入手,準確、生動地說出了花生的`外形。爲寫作文時積累了豐富的詞句。

活動開始時,活動第一個環節——雙手剝花生。我先提出活動要求,從生活中常見的活動雙手剝花生入手,注意雙手的配合,看清晰兩隻手是怎樣剝花生殼的?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常做這類活動,感覺很熟悉、輕鬆、氣氛活躍,許多學生仔細地觀察了剝花生過程中同學們的方法,神態、動作等。當我請同學上臺演示時,臺上的同學語言組織得很好,每一個動作分解得很到位。而臺下的同學聽得認真,並積極參與到補充討論中來,學生只見互相補充,將雙手剝花生的過程更加準確、生動地敘述出來,我也在黑板上將重點的動詞摘錄出來,爲學生寫作文積累材料。

活動第二個環節——單手剝花生,我提出要求後,重點強調剝花生的過程只能利用一隻手。學生和第一個環節對比,馬上發現了兩個環節的不同之處,學生更加興趣盎然,學生剝花生的方法多種多樣,學生之間互相借鑑,氣氛熱烈,在展示環節中,臺上、臺下討論更加熱烈,學生總結出的詞句更加豐富,又許多學生甚至能通過活動聯想到現實生活,抒發自己的意見。

活動第三個環節——不用手剝花生,同樣是先提出活動要求,學生開始感到新奇,不用手課怎樣剝呢?學生之間先自己想辦法試驗,也又寫學生觀察別人,總結經驗後再試,各種各樣的方法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學生們各顯神通,都想把自己的方法展示給別人觀看,學生們邊展示邊準確、生動的講述,當然,別的同學也不斷地提示和補充。學生們的興趣特別濃厚。當時還有很多同學聯繫生活談了自己的感受。

通過三個環節,使簡單的活動更加層次清晰、有條理,學生記敘時也更能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學生邊品嚐自己的勞動成果邊總結概括作文內容,氣氛輕鬆、自然。學生自己參加了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開放性。學生之間互評互議、總結概括,學生覺得這堂作文課又內容寫,想寫,也寫得好。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拼擺圖形中,感受空間方位的變化。

2、能不受排列形式影響正確感知7以內數量。

3、能安靜的進行數學操作活動。

【活動重難點】

在拼擺圖形中,能不受排列形式影響正確感知7以內數量。

【活動準備】

1、範例若干,1-7的數卡;

2、火柴棍人手7根,幼兒畫冊,幼兒操作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火柴,提問:

老師帶來了什麼?你在哪裏見過它?它有什麼用?

生活中我們能不能用它來玩火?爲什麼呢?

教師小結:火柴棍是用來點火的,玩火很危險,小朋友們在家千萬不能玩火。今天老師跟火柴棍玩了個遊戲,用它拼出了許多好玩的圖形,請大家來看一看。

二、學拼火柴棍圖。

1、嘗試拼拼圖。

(1)教師一一出示範例,請幼兒在桌上用火柴棍拼擺出來。

提問:這像什麼,請你用自己的火柴棍試試拼一拼。

(2)分別說出用了幾根火柴棍。

提問:你拼出來了嗎你用了幾根火柴拼了什麼圖形

2、按一定數量的火柴棍拼圖。

(1)教師請幼兒用一定數量的火柴棍拼拼擺擺。

師:今天數字寶寶也想跟我們小朋友玩遊戲。出示數字4,提問:這是幾?請你們爲數字4拍手。

師:4可以表示4根火柴,請你數出4根火柴。

請你用4根火柴拼一拼,擺一擺,看看你能拼出什麼。

(2)集體介紹。

提問:你用4根火柴棍拼出了什麼?

教師依次出示數字5,6,7,讓幼兒拼一拼,擺一擺。

三、教師小結。

1、今天小朋友們都很能幹,用火柴棍拼出了各種各樣的東西,老師這裏還有許多哥哥姐姐用火柴棍拼出的東西呢,你們看。(打開課件)

2、老師會把火柴棍放在區域遊戲角里,請小朋友們下次玩遊戲時用更多的火柴棍去拼一拼,擺一擺,看看還能拼出什麼!

四、幼兒操作練習。

1、出示操作紙,講解。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操作紙,要考考我們班的小朋友,看誰既能幹又聰明。

2、請幼兒完成操作紙“拼拼數數。”

先請幼兒按圖拼擺出圖形,再用點子標出用了幾根火柴棍的數量。

3、展示幼兒操作結果,集體點評。

【課後反思】

火柴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物品,也是現在小朋友很少見到的東西,課前我收集了大量的火柴。活動開始,幼兒一看到火柴時,感到又新奇又興奮,在老師一一的提問中,幼兒知道了不能用火柴棍玩火,玩火是很危險的。當看到老師示範用火柴棒拼出各種形狀時,幼兒很開心,都想試一試。在嘗試用火柴棍拼圖過程中,幼兒也能拼出各種形狀,但創新不多。在按一定數量的火柴棍拼圖時,先出示數字4、5、6、7,讓幼兒練習點數,再爲數字拍手,提高了幼兒的興趣,再引導幼兒按一定數量的火柴棍自己玩一玩,在實際的拼搭過程中,幼兒都能用許多的火柴,創造不同的形狀,比如:拼出了小蝴蝶、小魚、房子、小汽車,飛機、太陽等等,幼兒都十分有創意,效果超出了我的預料。爲了讓孩子更好的看到同伴的.創意,我讓搭班老師用手機給造型拍了照,在評價時幼兒不僅欣賞了獨特的拼圖造型,還學到了同伴的本領。在活動中幼兒都能積極地投入,能在輕鬆愉快地氣氛中操作、學習,獨立地用火柴棍拼出不同的形狀,體驗了用火柴棍拼圖的樂趣,也體驗了“玩中學、學中玩、玩中教、玩中求進步”的觀點,從而獲取多方面的新知識。最後讓幼兒看PPT,感受哥哥姐姐是怎麼玩火柴拼圖的,又進一步提高了幼兒以後在區域遊戲中玩火柴棍的興趣。相信在以後的操作中,孩子們會越來越能幹、越來越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