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八篇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八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要求】

1.讓幼兒瞭解水的一些特性,並通過操作,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激發幼兒對一些自然現象的興趣。

2.引導幼兒積極思維,大膽操作和較完整連貫地表達。

【活動準備】

1.瓶子、蓋子、磁鐵、小泡沫板、石塊、木塊、橡皮泥、橡皮筋、塑料積木。

2.記錄卡、筆、操作盤、玻璃水缸。

3.毛邊紙和書面紙折的船。

【活動過程】

一、老師介紹準備的各種材料物品(幼兒說、老師說)

二、幼兒實驗(一)

提出嘗試題:你們知道盤中的'東西放入水缸後會發生什麼現象?請把你看到的結果用↑↓的符號記在記錄上(↑表示上浮、↓表示下沉)。

幼兒解題:將自己記錄的結果告訴大家,什麼東西沉下去、什麼東西浮上來。

討論:爲什麼有的瓶子是浮在水面上、有的瓶子沉在水下?

指導:空瓶子蓋上蓋會浮在水面上,因爲它輕;盛滿水的瓶子蓋上蓋就沉在水下,因爲它重。

三、幼兒實驗(二)

提出嘗試題:用什麼方法能使浮在水面上的東西沉下去,使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幼兒解題:介紹各種方法。

指導:幫助歸納可以有幾種方法。

四、幼兒再次實驗(三)

提出嘗試題;你能不能用剛纔介紹的各種方法試一試,將浮在水上的東西沉下去,讓沉在水下的東西浮上來,每做一次,在記錄卡上做一個記錄。

指導:水有浮力,當放進水裏的東西的重量大於水的浮力時,東西就往下沉;當放進水裏的東西的重量小於水的浮力時,東西就浮在水面上。

五、幼兒實驗(四)

提出嘗試題:把兩隻不同紙折的小船放進水裏,看看小船會怎麼樣。(裝進同樣的小木塊)

幼兒解詞:毛邊紙折的船沉得快。

指導:紙吸足了水分就沉得快。

六、總結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新鮮空氣對人們的重要性,瞭解抽菸對人體健康,社會環境的危害。

2、增強幼兒關心、保護環境的意識,張貼設計的禁菸標記,激發幼兒爭做環保小衛士。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解吸菸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2、材料準備:

教師:棉花、香菸、瓶子;幼兒:紙,禁菸標記

活動過程:

一、通過做實驗,感受空氣的重要性。

1、捏緊鼻子,閉緊嘴巴,說一說有什麼感覺?(不能呼吸感到非常的難受。)

2、深呼吸一次,現在感到怎麼樣?(感受空氣對人的重要性。)

二、感知香菸對人類的危害。

1、出示香菸--"這是什麼?""你們家有人抽菸嗎?"

2、如果把讓煙污染的空氣吸進後,我們的身體會變成怎麼樣?

3、做實驗:

先在瓶子裏放一團雪白的棉花代表肺,然後把一支點燃的香菸放進瓶子。

4、在等待實驗結果的過程中,請幼兒討論吸菸的危害。

三、教師介紹世界無煙日,並引導幼兒尋找戒菸的方法。

1、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提出要禁菸,並規定每年的5月31日爲世界無煙日,在許多地方出現了這樣的一個標誌(出示戒菸標誌)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2、很多地方出現了無煙商場、無煙列車,處處禁菸,可是那些吸慣了煙的人,總是想吸菸怎麼辦呢?

3、引導幼兒討論怎樣幫助吸菸的人戒菸。

四、爭做"禁菸小衛士",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1)繪畫禁菸標誌。

(2)師生共同在園內把繪畫的禁菸標誌張貼在牆上,

活動反思:

社會意義,引導幼兒從身邊的'成人開始宣傳禁菸。使他們認識到吸菸不僅損害自己的身體,也在危害旁邊的不吸菸的人。讓幼兒明白,即使年紀小,也可以爲環保盡一分力,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在潛移默化中,將環保的種子播種在小小的心靈裏,從小讓幼兒萌發保護環境的意識,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本次活動也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教師的話太多,一直在重複某些詞語。對幼兒拋過來的球沒有及時的接住。還有在某些細節方面我處理的不夠理想,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改進。

小百科:世界衛生組織統計 ,全世界每年約300萬人因抽菸而死,吸菸對人體有害,長期吸菸易導致癌症,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心臟病,消化性潰瘍等生理疾病,同時也不利於他人身體健康,長期吸菸者的肺癌發病率比不吸菸者高10-20倍,喉癌發病率高6-10倍,冠心病發病率高2-3倍,循環系統發病率高3倍,氣管炎發病率高2-8倍。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知道"人羣中我和別人長得不一樣,但也可以找到許多相同的地方。

運用按某一特徵進行歸類的方法學做遊戲,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體驗合作創編遊戲的樂趣。

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活動重難點:

知道"人羣中我和別人長得不一樣,但也可以找到許多相同的地方。

運用按某一特徵進行歸類的方法學做遊戲,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迷迷轉》課件一份;幼兒圍成圓圈的照片教學課時:一課時(30分鐘)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興趣

師:上次我們都畫了自畫像,自畫像中我和別人不一樣的在哪裏?(幼兒回答)師小結:原來我們每個人與別人都有許多長得不一樣的地方,這樣大家才能區分出來你是誰了。

二、情景引入,觀看課件,

(一)瞭解"迷迷轉"遊戲的玩法與規則:

1、師:昨天我看見一羣小朋友在操場上做一個非常好玩的'遊戲,你們想看嗎?

2、(播放錄像1:男孩子中間站)師提問:

這個遊戲叫什麼名字?

他們是怎麼玩的?他們邊在玩時邊嘴巴里還唸了怎樣的兒歌?

聽到說怎樣的一句話時才站在中間的?這句話是誰說的?

(老師提升:當聽到中間的小朋友說"女孩子中間"這句口令後,女孩子才站在中間。)

3、(播放錄像2:男孩子中間站)提問:這次我們聽到發口令者發了什麼樣的口令?(男孩子中間站)

4、(播放錄像3:背書包的中間站,口令先不說,幼兒猜好後再說)提問:猜猜這次發的是什麼口令?我們一起來問問她好嗎?(播放錄像驗證)師:原來發口令的小朋友找到了他們背書包這個相同的地方,然後才發了口令。

5、師:再來看看這一次,猜猜發口令者發的是什麼口令?

(播放錄像4:帶圍巾孩子的中間站,口令先不說,幼兒猜好後再驗證)你們知道她的口令是根據他們什麼相同的地方來發的?怎麼發?

找找他們還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如果你是發口令的小朋友,你會發什麼口令?(出示幼兒圍成圓圈的照片)根據幼兒的口令大家一起來找找是哪幾個?

三、幼兒玩"迷迷轉"遊戲

1.幼兒互相協商(遊戲者與發口令者)然後遊戲引導幼兒尋找同伴相同的地方來發口令,而且口令儘量不一樣。

2.幼兒反覆進行遊戲,體驗同伴之間的相同處與不同之處。

四、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以後去操場上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瞭解自己特徵的基礎上,學習比較自己和他人的不同,知道每個人有很多方面的不同,例如長相、性別、身高、聲音、願望等。

2、在操作中有細緻的觀察能力和勇於探索、善於發現的積極態度。

活動重點:

在觀察、操作、遊戲中比較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並能夠清楚地表達和交流。

活動難點:

能自己或者在老師提示下發現一些隱性的不同特徵:例如聲音、愛好、優缺點等。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圓鏡或鋼琴鏡、記錄單、大白紙、勾線筆、卡通身高貼、印泥、抹布、彩筆、錄音機、磁帶

2、經驗準備:事先進行“我喜歡的……”調查,並做成彙總表。內容可以有“我喜歡的玩具、動物、食品、運動、顏色等”。在幼兒不知情的情況下,錄下孩子的對話片段,可以是晨間活動、遊戲活動、體育活動或自由活動等日常生活中的對話。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發興趣。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這裏有好多的什麼?(鏡子)鏡子可以用來幹什麼?

二、照鏡子,觀察比較自己和他人面部特徵的不同。

1、請小朋友每人找一個好朋友,兩人一組,照鏡子觀察並作記錄。

師:我們一起來照一照鏡子,看看自己的長相,也瞧瞧好朋友的長相,比一比臉型、頭髮、眼睛、鼻子、嘴巴……把兩個人不同的地方在記錄單上用筆勾畫出來。

2、請兩兩個幼兒在集體中拿着記錄單說一說自己和好朋友不同的地方,並請全體幼兒驗證。

3、老師做簡單小結。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一個鋪墊性質的熱身活動,通過幼兒的兩兩互動,將臉部特徵的不同之處用記錄單簡單地勾畫出來,並在集體中做交流。本環節比較的是小範圍、比較顯見的特徵,如臉型、頭髮、眼睛等。而一些隱性的、不顯見的特徵將通過本環節的鋪墊在下一環節中進行深入發掘。)

三、在老師引導下,再次比較自己和他人其他方面的不同之處。

1、播放偷錄的幼兒對話錄音,引導幼兒討論。

師:呵呵,這是誰的聲音?你怎麼知道是×××和×××?爲什麼不是×××的?×××的聲音是怎麼樣的?×××的聲音又是怎麼樣的?哦,我們每個人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

2、擴展討論。

師:我們知道每個人的長相是不同的,剛纔還知道了每個人的聲音也是不同的。那還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幼兒小組內交流或兩兩討論,老師參與其中,對幼兒觀察到並講述出的一些易忽略的特徵或方面,老師要及時地予以表揚和鼓勵。)

3、比較、驗證。

(1)師:我們來請一個男孩子和一個女孩子上來,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你們剛纔說到的不同之處有哪些。 (如性別、高矮、胖瘦、興趣、愛好等)

(2)展示“我喜歡的……”調查彙總表,看看自己喜歡的項目和班級其他孩子有什麼不同。

(3)遊戲:“猜猜他是誰?”。老師講述班上某一孩子的.特徵、興趣、愛好等,請幼兒猜一猜他是誰?提問:爲什麼你們猜的是×××而不是其他人呢?因爲我們每個人都有與衆不同的地方。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重點部分。對一些顯見的特徵,幼兒觀察的比較仔細,但是一些不易察覺的隱性特徵,需要老師有策略地引導。在本環節中,老師準備的一些有趣、熟知的材料,如偷偷錄製的幼兒對話,事先進行的“我喜歡的……”的調查彙總等,可以讓幼兒在有趣有味中不斷地達到目標。再加上隨機進行的男孩女孩的現場比對以及猜測遊戲等,更讓幼兒在玩樂中進行更深入的瞭解。)

四、幼兒小組操作活動

1、老師介紹每組操作活動的材料和使用方法,提出操作活動的要求,鼓勵幼兒勇於探索,在實際比較中發現較多不一樣的地方。

2、幼兒分小組自由操作,比較異同。

第一組:身體印畫。用大白紙鋪在地上,幼兒用統一的姿勢躺在紙上,其他幼兒幫助在他的身體外輪廓畫出身體輪廓線,比較每個人的異同。

第二組:量身高,比高矮。幼兒用卡通身高貼來量身高,用筆在身高貼上做記錄,比較異同。

第三組:印手印,比不同。幼兒蘸上印泥,在白紙上印下手掌的紋路,比較每個人手掌上紋路的不同和指紋的不同。

第四組:照鏡子畫像。幼兒照鏡子畫出自己的臉部特徵,和其他孩子比較異同。

第五組:畫腳印,找不同。幼兒脫掉自己的鞋子,將腳放在白紙上,用筆畫出輪廓,比較異同。

第六組:錄音比不同。小組幼兒每人在錄音機前說一句話,錄下後,聽聽是誰的聲音,分辨聲音的不同。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部分。幼兒在以上幾個環節中得到了一定的經驗,本環節將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來進行真正的比較。在操作材料的準備上,六個組的活動有難有易 ,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在本環節中,幼兒將自由分組,自己找尋同伴,在操作中還要尋求同伴的合作和幫助,自主性將得到充分發揮。)

3、老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新的本領,知道了自己和別人是不一樣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特別的地方,有優點,也有缺點。大家在一起要互相學習、友好相處,愛自己,也要愛別人,這樣纔會擁有更多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在“幼小銜接”主題系列活動中,幼兒對學校的生活非常感興趣,而且在參觀小學的過程中,也對小學生活有了一定了解,尤其是對“課間十分鐘”這個環節十分感興趣。目前幼兒雖然已經認識了時間,但對於“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親身感受卻不足,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利用時間、把握時間,在課問十分鐘時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怎麼做適宜?所以,針對大班幼兒的興趣與需求,我們開展了“課問十分鐘”的體驗活動。本活動首先以談話的方式調動幼兒關於課間十分鐘的經驗,其次開展了“幼兒自主制訂課問十分鐘計劃——親自體驗制訂的計劃——反思計劃、梳理經驗——調整計劃——再次實施計劃”等幾個環節的活動,一方面,讓孩子通過自己的真實體驗來感知時間對於活動的意義;另一方面,培養幼兒計劃的制訂、調整與實施能力,養成制訂計劃和按計劃行事的習慣。

活動目標:

1、培養初步的時間意識,感知時間與活動的關係。

2、在活動中發展自己制訂計劃、執行計劃、調整計劃的能力。

3、在設計與調整計劃的過程中培養自我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製作計劃表的各種材料;鈴鼓一個;前期幼小銜接內容的牆面環境支持。

2、經驗準備:通過前期已開展過的“幼小銜接”的主題活動,幼兒對小學的生活有初步瞭解。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親身體驗“十分鐘”的長短,並瞭解哪些活動適宜在這段時間進行。

難點:理解活動內容和時間的關係及完善計劃的能力。

活動過程:

1、活動引入:結合牆飾進行談話,引出“課問十分鐘”。

教師:前幾天,小學生哥哥給我們介紹了小學的活動,你們還記得都有什麼活動嗎?

幼兒:課間十分鐘、上課、做操……

教師:你們還記得課間十分鐘他們都做了什麼嗎?

幼兒:喝水、玩、準備書……

2、活動開始:討論並制訂“課間十分鐘”的活動計劃。

而且在參觀小學的過程中,也對小學生活有了一定了解,尤其是對“課間十分鐘”這個環節十分感興趣。目前幼兒雖然已經認識了時間,但對於“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親身感受卻不足,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利用時間、把握時間,在課問十分鐘時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怎麼做適宜?所以,針對大班幼兒的興趣與需求,我們開展了“課問十分鐘”的體驗活動。本活動首先以談話的方式調動幼兒關於課間十分鐘的經驗,其次開展了“幼兒自主制訂課問十分鐘計劃——親自體驗制訂的計劃——反思計劃、梳理經驗——調整計劃——再次實施計劃”等幾個環節的活動,一方面,讓孩子通過自己的真實體驗來感知時間對於活動的意義;另一方面,培養幼兒計劃的制訂、調整與實施能力,養成制訂計劃和按計劃行事的習慣。

活動目標:

1、培養初步的時間意識,感知時間與活動的關係。

2、在活動中發展自己制訂計劃、執行計劃、調整計劃的能力。

3、在設計與調整計劃的過程中培養自我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製作計劃表的各種材料;鈴鼓一個;前期幼小銜接內容的牆面環境支持。

2、經驗準備:通過前期已開展過的“幼小銜接”的主題活動,幼兒對小學的生活有初步瞭解。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親身體驗“十分鐘”的長短,並瞭解哪些活動適宜在這段時間進行。

難點:理解活動內容和時間的關係及完善計劃的能力。

活動過程:

1、活動引入:結合牆飾進行談話,引出“課問十分鐘”。

教師:前幾天,小學生哥哥給我們介紹了小學的活動,你們還記得都有什麼活動嗎?

幼兒:課間十分鐘、上課、做操……

教師:你們還記得課間十分鐘他們都做了什麼嗎?

幼兒:喝水、玩、準備書……

2、活動開始:討論並制訂“課間十分鐘”的活動計劃。

我沒踢球,要跑到操場上,來不及。

我上了廁所、喝了水,還看了書,但沒畫畫就上課了。

我沒上廁所,人多,後來就忘了。

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小結模擬活動的情況,使其感受內容與時間的關係,發現調整計劃的必要。

(2)集體總結:

教師:你們認爲“課間十分鐘”必須要進行哪些活動?

幼兒:上廁所、喝水、準備下一節課的書、休息。

教師:你認爲“課問十分鐘”做什麼內容的遊戲合適?

幼兒:與小朋友說說話、玩翻繩、玩摺紙、跳繩……

教師:怎麼安排這些活動呢?

幼兒:上廁所可以人少時去;應該先準備下次用的書;可以先喝水。

教師利用圖示,幫助幼兒梳理與提升經驗,獲得調整計劃的依據與策略。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1)在教育內容的選擇上,較好地達到了《細則》的要求“教育內容要符合幼兒當前發展的需要,同時要爲幼兒長遠發展奠定基礎。教育內容要與本班幼兒已有經驗和實際發展水平相適應,應是幼兒經過努力能夠完成的。”“課問十分鐘”不僅是幼兒現在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同時又是他們即將上小學面臨的一個比較難把握的問題,所以開展此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2)注重了“體驗”的過程。只有當幼兒的知識和能力通過自己的體驗發生變化時,學習才能稱得上是主動的,只有幼兒自己建構的知識才能得到遷移並在實際中去運用。尤其是“時間”這一抽象的概念,只有讓他們在較爲真實的情境中來親自感受、體驗,才能瞭解時間的長短,瞭解時間和活動的關係,瞭解時間對於我們合理安排活動的重要意義。

(3)較好地體現了“幼兒園快樂與發展課程”對於大班活動提出的“活動化的共同學習”這一要求。注重了自主性、連續性、共同學習。例如,通過讓幼兒自己制訂活動的計劃,並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計劃去完成,並通過自己的體驗來調整計劃,很好地調動了他們活動的自主性和主動的清單,都想在課間十分鐘內完成,有的想出來了卻不會用標誌表示等。

這正是老師瞭解幼兒真實經驗的好機會,老師根據幼兒出現的問題才能用更適當的方法有針對性地引導幼兒解決問題,提高能力,這樣的過程纔是對幼兒的發展有好處的,朱老師在此方面把握很好。

我上了廁所、喝了水,還看了書,但沒畫畫就上課了。

我沒上廁所,人多,後來就忘了。

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小結模擬活動的情況,使其感受內容與時間的關係,發現調整計劃的必要。

2、集體總結:

教師:你們認爲“課間十分鐘”必須要進行哪些活動?

幼兒:上廁所、喝水、準備下一節課的書、休息。

教師:你認爲“課問十分鐘”做什麼內容的遊戲合適?

幼兒:與小朋友說說話、玩翻繩、玩摺紙、跳繩……

教師:怎麼安排這些活動呢?

幼兒:上廁所可以人少時去;應該先準備下次用的書;可以先喝水。

教師利用圖示,幫助幼兒梳理與提升經驗,獲得調整計劃的'依據與策略。

3、本次活動是過程性的活動,而非結果性的活動。幼兒對於“時間”的體驗是不能通過一次活動就能完成的,“時間”對於幼兒來說的確太抽象了,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教師不僅利用“課問十分鐘”這個點,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更加豐富的體驗活動,例如,一分鐘可以做什麼?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來觀察時間,什麼時問開始的?什麼時間結束的?

用了多長時間?讓幼兒慢慢積累對於“時間”的經驗。

綜合評價:

1、本活動的最大特點是教師能根據大班幼兒活動的自主性、主動性的發展特點,給予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在整個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朱老師既滿足了幼兒要求“自主”的願望,同時又給了他們體驗“自主”的機會,自我設計“課問十分鐘”的計劃,自我落實計劃,自我調整計劃,其中幼兒所獲得的經驗是直接的,調整的行爲是主動的,自我的成

長是快樂的。

2、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指導恰到好處,既有幼兒的自主空問,又有對幼兒的必要支持。例如:在制訂計劃的過程中有的幼兒提出“我想上廁所,廁所怎麼畫”的時候,老師沒有直接告訴幼兒,而是鼓勵他自己想想辦法來解決,當幼兒提出“用WC表示”的時候,老師給予了肯定,當幼兒再次提出“WC怎麼寫”的問題時,老師適時的停頓爲幼兒相互

的溝通、交流提供了機會和空間。

3、在教師小組合作反思中,對於活動本身做出了全面評價,清晰深刻地指出活動的優點,但對於問題的分析較少。小組成員反思活動中可以就教師的疑問共同探討,如針對教師個人反思時提出的“如果以圖示的形式來幫助幼兒回顧前期經驗是否更有效”,可以引導教師反思,圖示支持與牆飾支持的回顧不同在哪裏,如何有效利用牆飾的作用支持孩子的活動等,將問題進一步細化和深入,使教師在反思活動中看到問題背後的原因,同時獲得可操作的有效策略,讓教師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反思中不斷提升專業水平。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汽車是此刻社會最爲常見的交通工具之一,隨着馬路邊主題的深入,孩子們對於汽車、馬路邊的一些常見事物很感興趣同時也充滿了好奇。透過前幾次的教學活動幼兒對於各種各樣的車及其一些常見的標誌都有了相關的瞭解和認識,本次活動“熱鬧的馬路”是幼兒操作包中的一個資料,需要幼兒透過自己的觀察和相關生活經驗說出這時什麼地方,同時對於一些馬路上的常見標誌進行一次鞏固和複習,透過粘帖的方式找到正確的位置。本次活動緊緊抓住這兩點透過說看做讓幼兒對於馬路及其周邊的事物有進一步的認識和感知。

活動目標:

1、嘗試將路邊常見的物體貼在相應的地方。

2、願意關注馬路邊的事物,能在羣衆面前表述。

活動準備: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馬路邊

1、看一看,馬路邊上有些什麼?你是怎樣從哪裏看出來的`?

馬路的上面有一所學校(學校裏有紅旗)

馬路的右上方是一個小區

馬路的左下方是一個公園(公園裏有各種各樣的樹木,還有亭子)

馬路的右下方是高架(高架上有各種各樣的車子)

2、馬路的周圍有這麼多的設施呀!

二、看一看:各種標誌與建築

1、你認識這些東西嗎?它們就應出此刻哪裏?

斑馬線———馬路的中間

自行車、摩托車———馬路右邊

樹、垃圾筒、路燈———馬路的兩邊

公交汽車、卡車、小轎車、紅綠燈———馬路上

行人———斑馬線上

2、說說它們的作用。

三、做一做:熱鬧的馬路

1、我們一齊把這些標誌和建築貼在相應的學校、公園、高架橋、小區裏,讓這條馬路變的熱鬧起來。

2、輕輕的沿着紙的邊邊一點點撕、,按照取下的圖片貼在相應的背景中。粘貼時沿着紙的虛線往後折一折,在灰色的地方塗上適量的膠水。

3、說一說你爲什麼這樣貼呢?

4、馬路邊上還會有什麼?你看到過什麼?你能試着畫出來嗎?

5、幼兒各自介紹熱鬧的馬路。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採用單頁、多頁等方式,理解繪本內容,感受繪本閱讀的樂趣。

2、初步體驗小甲龍和霸王龍之間的情感,理解愛與被愛的快樂。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的PPT,教具:大大的蛋一個,甲龍寶寶一隻。

活動過程:

一、引入

1、教師出示一個恐龍蛋,用神祕的語氣告訴幼兒:瞧,我今天帶來了一個恐龍蛋,裏面藏着一隻甲龍寶寶,只要你上來跟他說句話,它或許就會出來了

二、讓幼兒通過邊看邊猜邊想來理解繪本

(一)1、哇,甲龍寶寶出生啦,在那麼大的地方只有他一個,甲龍寶寶覺得好孤單,它一邊哭一邊慢慢的往山上走啊走,突然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誰來啦?

2、你怎麼知道是霸王龍?(尖尖的牙齒,背上有尖尖的,很兇猛很龐大的食肉動物)霸王龍看到甲龍會怎麼說呢?

3、教師學說:霸王龍滴滴答答的流着口水,哈哈哈,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嘛

4、你們猜小甲龍會不會被吃掉?(看一下課件)

5、小甲龍有沒有被吃掉,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教師講述故事:甲龍一把抱住了霸王龍,你剛纔不是說我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嗎,我的名字就叫 很好吃。知道我名字的一定是我爸爸,爸爸,我是你的孩子啊!甲龍一邊吃草一邊說,真好吃,爸爸,你也吃點吧,恩,啊 不不,爸爸不餓,你都吃掉吧。

我要多吃一點,早點長的像爸爸一樣問:

(1)剛纔這隻小甲龍叫什麼名字?

(2)"很好吃"叫誰爸爸,甲龍對霸王龍說了什麼?

(3)霸王龍聽到甲龍叫她爸爸,心裏感覺怎麼樣呢?

(4)這時霸王龍它會忍心吃掉小甲龍嗎?爲什麼?

總結:對呀,這一聲爸爸叫的霸王龍又驚訝又感動,於是霸王龍再也不忍心吃掉這隻小甲龍了。

(二)1、師:不好!前方突然出現了一隻吉蘭泰龍,它想幹什麼?(想吃小甲龍)你從那裏看出來的?(拱起背,虎視眈眈)

2、師:小甲龍知不知道自己身處危險之中?它的命運到底會怎麼樣呢?我們接着來連看三頁。

(1)問:這三頁連起來講了一件什麼事?

(2)師:小甲龍有沒有被吃掉?是誰保護了小甲龍?

(3)師:霸王龍有沒有受傷,你從哪裏看出來?(引導幼兒觀察霸王龍背上的傷)

(4)霸王龍身上有4個深深地牙印,霸王龍疼嗎?那麼疼,爲什麼還要保護小甲龍呢?

小結:對!霸王龍已經把小甲龍當成了自己的寶寶,當小甲龍遇到危險的時候,它毫不猶豫用自己的身體保護了小甲龍。

(三)1、甲龍不知道剛纔發生的這一切,它還在霸王龍的保護下一個勁地吃草。天慢慢的黑了,夜空被星星點綴了,這時的小甲龍和霸王龍在幹什麼?霸王龍的睡姿是怎麼樣的?

2、師:它爲什麼要摟着小甲龍睡覺?你覺得這時候的霸王龍是個怎樣的爸爸?好在哪裏?

小結:受過傷的霸王龍已經很累了,可它還是抱着小甲龍保護着它,因爲,此時的霸王龍已經深深地愛上了小甲龍。心裏有愛的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人。

(四)1、霸王龍除了會保護小甲龍、哄它睡覺外,還會教它什麼本領呢?我們一起再來連續看幾頁?(看PPT )

2、(請幼兒進行表演)撞擊 用力的甩尾巴 大聲的吼叫

3、小甲龍看到爸爸有這麼多的本領,小甲龍會對霸王龍說什麼呢?

4、聽了怎麼多的誇獎,霸王龍的心裏真的很快樂,那麼它們會一直快樂的生活在一起嗎?

教師播放音樂,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後一部分:

就這樣,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有一天晚上,霸王龍對校甲龍說:很好吃,我已經沒什麼能教你的了,今天,我們就分開吧!

不要不要,絕對不要,"很好吃"撲簌簌留下了眼淚,我要長得像爸爸一樣,我一定要和爸爸在一起。

很好吃,你不應該長得像我一樣,不,你也不會長得像我一樣。

不要不要,絕對不要,那麼,咱們賽跑吧,看誰先跑到那座山上,如果你贏了,我就會和你在一起。

好,我不會輸的,很好吃擦乾了眼淚拼命往山上跑啊跑啊,我一定要和爸爸在一起,

5、問:小甲龍願意和霸王龍分開嗎?

霸王龍想了一個什麼辦法?(賽跑,如果小甲龍贏了,霸王龍就會和它在一起)

6、(看PPT)誰贏了?這時霸王龍在什麼地方?(霸王龍依依不捨的看着小甲龍離去)

師:在畫面的最後一頁,你看到了什麼?

這是誰的尾巴,它的尾巴在幹什麼?

霸王龍依依不捨輕輕的搖着尾巴和小甲龍說再見

三、拓展

1、霸王龍捨得和小甲龍分開嗎?(捨不得)這麼捨不得它們爲什麼還要分開?(讓小甲龍找到自己的親人)

2、師:望着霸王龍孤伶伶的尾巴,你的心裏有什麼感覺?

3、師:你喜歡這隻霸王龍嗎?你覺得它是一條怎麼樣的霸王龍?

四、結束

1、這個感動的故事是一本關於愛的繪本,叫《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是愛是人間的天使。愛是溫暖的感動,我們帶回去跟班裏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

活動反思: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是大班主題活動《有趣的動物中》的一個活動。每一次給孩子上這個活動時總是眼裏噙着淚花,許是自己比較感***!

淚點總是在霸王龍目送小甲龍的`那一刻,聲音不由自主地哽咽着。

孩子們往往也會以被我的情緒給感染。活動結束後我們班的好幾個孩子都說:“好感人呀”!老師,我都要哭了。看來孩子們也感受到了其中的愛。

這個繪本是日本作家宮西達的作品,故事非常動人,孤獨的霸王龍在遇到小甲龍之後,小甲龍對“霸王龍爸爸”的無限信任、真誠關愛和無比驕傲,讓霸王龍埋在內心深處的“愛的種子”發芽了。雖然失去了“很好吃”的美味,霸王龍卻嚐到了被愛的滋味。在愛與被愛之間存在着循環往復的通道,小甲龍也不再孤獨,霸王龍爲他擋住敵人的襲擊,教他各種本領,並幫助他回到了父母的身邊。在一起的日子,對他倆而言都是一段幸福的時光。

這本繪本告訴我們:每一個人心裏都有一顆愛的種子,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真諦是——信任、關愛和鼓勵。每個人心裏都有一顆愛的種子,即使是粗暴的可怕的霸王龍。在遇到小甲龍之前,霸王龍兇猛的外表下其實包裹着一顆孤獨的心。它從未被人信任過,從未被人關愛過,也從沒有誰爲它驕傲過。在遇到小甲龍之後,小甲龍對“爸爸”的無限信任、真誠關愛和無比驕傲,讓霸王龍埋在堅硬“土壤”裏的“愛的種子”發芽啦。雖然失去了“很好吃”的美味,霸王龍卻嚐到了被愛的滋味。因爲有人愛着,它便不再孤獨。在愛與被愛之間存在着循環往復的通道,小甲龍也不再孤單,霸王龍爲它擋住敵人的襲擊,教它各種本領,並幫助它回到了父母的身邊。在一起的日子,對它倆而言都是一段幸福的時光。

因爲有關注纔有愛的存在,讓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愛的種子吧!那麼這個世界就會處處充滿陽光。

小百科:吃,漢語一級字,讀作chī,最早見於戰國文字 。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調查、交流、討論中發現朋友的長處,增進相互瞭解。

2、積極關注身邊的每一位朋友,願意發現朋友的長處。

3、知道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調查朋友的長處,記錄在幼兒用書上。

2、佈置"朋友的長處"主題牆面,爲每個人準備一朵花(上面貼上幼兒各自的照片)

3、請個別有特長的幼兒準備一個節目,在活動中展示。

活動過程:

1、幼兒展示記錄表,交流朋友的長處。

幼兒個別交流被調查的朋友的朋友及其長處。

個別被調查的幼兒展示自己的長處。

2、佈置"朋友的長處"牆面。

幼兒每人找一個朋友,將朋友的長處用繪畫的方式記錄在朋友的花形紙上。

教師和幼兒共同佈置"朋友的長處"牆面:把幼兒記錄的花形紙按小組展示在牆面上。

3、爲朋友尋找長處。

觀察牆面,引導幼兒討論:朋友的長處是什麼?他們還有哪些長處?

幼兒爲朋友找長處並交流。

教師小結:大家都有自己的長處,平時要仔細觀察、瞭解,一定能發現朋友的長處。

活動反思:

每個人要在社會中生活,就需要與他人建立人際關係,有朋友的.感覺真好。朋友帶給我們的快樂是親情也無法比擬的,所以我們一直都在尋找——“找啊找,找啊找,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只可惜,找朋友並不像兒歌中唱得那麼簡單,怎麼樣讓幼兒知道幼兒園是個大家庭,感受共同生活的樂趣?“在交往中學會交往”無疑是最有效的方法,通過交往,讓幼兒學會與人商量,合作,體驗同伴之間的友情,分享快樂,做大家庭中快樂的一員。

大班幼兒在經歷小中班兩年的集體生活後,大多數孩子有了自己固定的玩伴,具備了一定的交往意識,掌握了一些交往規則,能夠和小夥伴之間進行初步的交流和溝通,但現在的小皇帝、小公主們,習慣了衆星捧月,遇事常常還是以自我爲中心,不能做到關心別人、關注他人,還不能完全主動的與人交往,和同伴之間缺乏一定的合作精神,同時孩子們缺乏在夥伴面前大膽表述的勇氣,再加上現在多爲雙職工家長又是單元住宅,在家中能爲孩子創設的與人交往的環境相對較少,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立足孩子,主動給孩子創造一起遊戲、一起活動的機會,開展社會《誇誇好朋友》這個活動,旨在進一步增強孩子主動與人交往的意識,養成良好的交往習慣,學會關注朋友、與朋友合作,學習與他人交往的方法,體驗與朋友的交往、合作、分享的快樂。

在孩子們明白理解什麼是優點了後,大家積極舉手發言,在幾個小朋友發言過後,我發現一個問題:大家讚美的語言僅限於如“她上課很認真”“她舉手很積極”“她做作業很認真”“她畫畫很好”,這些話語太籠統,似乎適用於很多小朋友,這樣的話,就沒有到達我預期的效果。

我調劑策略,要求他們從生活中往感受,如“她在和小朋友相處時怎樣?她是怎樣做的?有具體的事情,比如他上課很認真,他是怎樣認真?坐得怎樣?舉手怎樣?回答題目怎樣?”在我的提示下,孩子們的語言不再籠統,他們的想法真的很多,那和他們平時的觀察分不開。如豆豆說:“阿紫是我的好朋友,她和我是最好的朋友,每次她吃完飯,都會等我,和我一起往玩……”從她的話語中,我看到了她們的深厚友誼,也知道阿紫是一個熱情、友善的孩子。

語言是幫助孩子之間建立友誼的基礎,任何交往活動都離不開語言的支持,通過設計開展這一活動,讓好朋友之間互相交流高興的、難過的、有趣的事情或者小祕密,使孩子懂得要想成爲知心朋友,就需要互相交流,只有在傾聽與講述的過程中才能瞭解自己的朋友,知道好朋友的需要,從而產生關注朋友、關心朋友的想法,同時提高了孩子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朋友之間互相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自始至終注意爲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平等的語言交往的環境,和孩子融爲一體,支持、鼓勵、吸引幼兒和同伴教師之間的交談,體驗朋友之間語言交往的樂趣。

小百科:長處,拼音cháng chu,意思是指在某個方面比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