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範文錦集8篇

【推薦】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範文錦集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範文錦集8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運用添去的方式得到相應的數字,進一步感知數字7的數量。

2、樂於參與操作活動,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圖片:小貓圖片一張,小鴨子、小魚、小老鼠圖片若干。

2、小圓片若干

活動重難點:能運用添去的方式得到相應的數量,進一步感知數字7的實際意義。

活動過程

一、引出活動,複習1—6的數量,感知數量7。

“今天是貓媽媽的生日,我要送媽媽禮物,送什麼好呢?媽媽最喜歡吃魚了,我帶你們去釣魚吧!看我們來到哪裏啦?”(小河)

1、觀察小河邊的.景色:幼兒發現有相同數量(數量7)的樹、花、草。請幼兒說出名稱和數量。

2、這些東西都是7樣,那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

3、數字7還可以表示什麼?

二、小貓釣魚,運用添去的方式感知數字7。

“小鴨子游累了想吃魚,我們看看來了幾隻小鴨子(6只小鴨)?有幾條小魚?(少於6)”

1、 小鴨子和小魚哪個多?

2、 一隻小鴨吃一條魚,那小鴨子能吃飽嗎?那有什麼好辦法?(添上**小魚)

3、 這時,又游來了一隻小鴨子,現在哪個多?要讓他們數量一樣多,有什麼好辦法?(添上一條小魚)

4、小貓釣魚

“呀,魚要被小鴨子吃光了,我要快點釣魚了。”“哇,小魚上鉤了,看看我釣了幾條魚?”

(1)觀察小魚,知道釣到的小魚數量。

(2)把釣到的小魚裝入魚筐(知道要按7添上小魚)(魚框上有數字7)。

三、貓捉老鼠

“真高興,釣了這麼多,回家咯。咦,誰的聲音?(老鼠)家裏有許多的老鼠,請你們幫忙抓老鼠,好嗎?可是,你們看看這隻老鼠身上的點都太多了,怎樣才能把他們變成7呢?”(把抓到的老鼠按數量7將身上的點劃去)。

個別幼兒操作:根據數量添上或劃去身上點,並裝入筐。

四、禮物——花,複習4—7數量的感知

“我送給貓媽媽的禮物有了,那你們的禮物準備好了嗎?”“爲了謝謝你們幫我抓老鼠,我給你們準備了一些花,可是花瓣要你們自己做。一定要按上面的數字貼。”(數量爲4—7)

1、幼兒製作,並相互檢查花瓣的數量。

2、請幼兒把禮物給小貓看看,檢查幼兒的操作結果。

五、活動延伸:送禮物

“讓我們一起把禮物送給我們的好媽媽。”

設計思路:

正確感知7是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內容之一,這一活動重點和難點在於教師不僅要幫助幼兒認識7 這個數,而且要引導幼兒逐步能夠不受物體大小和排列形式影響,正確感知和判斷7的數量,也就說教師要引導幼兒逐步理解數字與數量的關係。將數學知識展現在幼兒感興趣的卡通人物身上,使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更加積極投入,同時感受到相關的內容。

設計意圖

1、通過創設情節,讓幼兒產生活動的興趣。

2、觀察、感知相關的數與數量的關係。

3、讓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活動的主導性留給幼兒,讓幼兒成爲活動的主體。

4、將活動內容穿插在遊戲中,讓幼兒在遊戲中得到相關的知識經驗。

5、通過自己動手製作,將“添上”“劃去”有機結合。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對排序(即序列)處於探索的狀態,他們在遊戲的時候,常常會很有興趣地或按顏色或按形狀有規律地用間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積木,拼搭玩具等。爲了引導幼兒將這些經驗加以統合整理,使幼兒對物體按規律排列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形成初步的邏輯思維,我們根據大班幼兒的發展水平,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導孩子自己動手給材料排隊,學習從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並探索和發現各種不同的排序規律,促進幼兒觀察、比較、思考及創造能力的發展,提高幼兒的思維水平。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自由排序,讓幼兒在自由的.探索活動中,嘗試和發現不同的排序方法,並體驗排序活動的樂趣。

2、發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3、瞭解排序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並學習將排序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活動準備:

排序材料:積木、幾何圖形、吸管、數字卡、玩具等等。

日常用品:有關排序圖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項鍊、毛巾、建築物等等。

活動過程:

一、玩“給物品娃娃排隊”的遊戲,讓幼兒按自己的興趣和想象,嘗試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師向

幼兒介紹各種物品娃娃,並請幼兒給物品娃娃玩排隊的遊戲。

2、幼兒自己選擇物品娃娃進行排隊,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

二、交流排序結果,教師引導幼兒發現各種不同的排序方法。

1、提出問題:你是怎樣跟物品娃娃排隊的?

2、根據幼兒的操作結果,引導幼兒發現不同的排序方法。

教師小結:排序的方法有很多,我們可以按物品的大小、形狀、顏色、數量、長短等特徵來排隊,排序的規律也有很多,如:abab、aa、abcabc????

三、引導幼兒再次嘗試,探索用同一材料創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師根據幼兒實際情況,提出如下問題:除了上面這些排法,還有其它不同的排法嗎?誰想到了?除了橫着排,還可以怎樣排?

2、幼兒自己選擇物品,探索同一材料創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3、教師巡迴觀察,鼓勵幼兒排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方法。

4、交流探索結果

教師小結:原來同一種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規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

四、談談排序跟我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在我們的生活中,什麼地方會運用到排序的方法?(如:舞蹈的動作編排、晝夜的更替、服裝的裝飾??)

五、延伸活動:裝飾服裝。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認識橢圓形,感知橢圓形的基本特徵。

活動準備:

教具:圓形、橢圓形各一個,紙條一根。

學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圓形、橢圓形各一個,紙條一根(與圓形的直徑等長);第一、二組,給橢圓形塗色;第三、四組,給最多的圓點打"*"第五、六組:看符號填圓點。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1、認識橢圓形。

出示橢圓形,"它是不是圓形呢?"(不是)"你從什麼地方看出它不是圓形的.呢?""我們一起來比一比。"(引導幼兒將前面的兩個圖形重疊在一起進行比較,證實橢圓形比圓形長。)"那麼這個圖形叫什麼名字呢?"(橢圓形)"橢圓形除了比圓形長以外,還有哪裏和圓形不一樣呢?"(引導幼兒先將圓形左右對摺再上下對摺,並用紙條測量兩次的折印,驗證圓形兩條折印一樣長;然後再引導幼兒將橢圓形上下對摺,再次測量折印,驗證橢圓形的折印不一樣長。

2、小結橢圓形的特徵。

"橢圓形兩頭比圓形長,上下對摺和左右對摺出來的折印不一樣長。"3、說出日常生活中類似橢圓形的物體。

"你在家裏、幼兒園裏還看到哪些東西像橢圓形?"

二、小組活動1、第一、二組,給橢圓形塗色。

"把橢圓形找出來塗上同一種顏色。"2、第三、四組,給最多的點子打"*"3、第五、六組,看符號填圓點。

三、活動評價展示個別幼兒給橢圓形塗色的作業。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對所抓的物體進行分類和記錄。

2、願意傾聽並嘗試用別人的方法,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具:紅棗、芸豆、花生;記錄單、筆、黑板。

學具:小碗(內裝紅棗、花生、芸豆若干)、記錄單、筆。

活動過程

1、導入

師:今天,有三個好朋友要和我們玩遊戲了。都有誰呢?(依次出示花生、芸豆、紅棗實物)它是誰啊?出示記錄紙,花生寶寶藏在哪?(在記錄紙上找出花生、芸豆、紅棗圖片)

2、介紹遊戲玩法

師:我們來玩個遊戲吧,名字叫“抓抓樂”。怎麼玩呢?抓一把,數一數,記一記,記在哪呢?(記在對應的格子裏)怎麼記呢?用什麼符號記呢?(用小圓圈記)想不想玩呢?

3、幼兒自主遊戲

師:每人試着抓一把,數一數,記一記。

幼兒進行抓抓樂,數清楚並記錄。

4、交流操作方法

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方法。

師:你是怎麼玩這個遊戲的,誰願意把你的好方法介紹?

師:有的小朋友先分類,把花生放在一起,芸豆放在一起,紅棗放在一起。再數花生有幾粒,芸豆有幾粒,紅棗有幾粒。有的小朋友抓一把後先把花生都找出來數一數有幾粒,接着把芸豆找出來數數有幾粒,最後數剩下的'紅棗有幾粒。

5、幼兒再次遊戲

(1)師:請小朋友再玩一次,試着用別人的方法去數清楚,抓出的每種東西各有多少?

幼兒再次遊戲,鼓勵幼兒樂意嘗試用別人的方法來數。

(2)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操作結果。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5

學習:

=、≠,知道它們的意義。

準備:

1.貼絨圖片6幅:

1)4個圓,平均排成兩行,上下對齊。

2)4個圓,一行1個,另1行3個。

3)3個圓,排成“品”字形,注意:以上3幅圖中的'圓一樣大。

4)金魚3條。

5)金魚2條,排成一行。

6)金魚2條,排成一列。注意:以上3幅圖中的金魚一樣大。

2.數卡1―6,=、≠號每個幼兒2套。

活動與指導:

1.出示圖片1和2,讓幼兒說出圖上各有幾個圓?(4個)它們一樣多嗎?(一樣多)告訴幼兒,我們把一樣多叫相等。讓幼兒跟着說:它們相等。怎樣表示相等呢?把等號放在兩幅圖之間。教幼兒認識等號:兩條線一樣長,兩條線之間的距離一樣寬。

2.把圖2和等號拿掉,換上圖3。讓幼兒說出兩張圖上的圓數,它們相等嗎? (不相等)我們用不等號表示兩邊不一樣,教師邊說邊放上不等號,教幼兒認識不等號:等號上畫一條斜槓。

3.用同樣的方法演示講解圖4、5、6。

4.發給幼兒數卡和符號。教師報數字,幼兒舉符號。

5.教師報一數字和符號(並出示)讓幼兒舉出另一數卡。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讓孩子們不受物體的形狀,大小等干擾,會用各種方法數排列不規則的物體。

2,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10以內物體的數量。

二活動準備

1,10以內的物體若干,物體要求有同類的和不同類的。數字卡片若干。

2,不乾膠,紙等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積累數不規則排列物體的經驗。

1,物體和數對應。

提供給幼兒實物若干,如:豆豆,積木,等。教師說出數字,讓幼兒按數字數出相應的實物與數字想對應。

2,數字卡若干,按數歸類。

提供給幼兒數字卡,讓幼兒按數歸類。

同類的不同類的都可以按數歸類,不受影響。不同類的物體只要數的數和卡片相對應就可以了。如:不同的若干個玩具,只要按數字

卡上的數數清楚,並和卡片上的數字對應即可。

3,幼兒操作。

提供給幼兒數字卡若干,實物若干,讓幼兒動手操作,自己按數取物,按物取數。如:拿出相應的實物,找到相應的數字卡;拿出隨

便一個數字卡,找到相應的實物。

小結:通過操作,讓幼兒積累數不規則排列物體的經驗。

二,通過討論活動,幫幼兒歸納出數不規則物體數量的基本方法。

1,幼兒數出不乾膠貼上的動物數量,然後貼在相應的數字卡下面。

讓幼兒通過操作能進行按物取數,學習數不規則排列數的基本方法。數數時可以採用多種形式,如:點數法。仍幼兒一個一個點數實

物。還有標記法,讓幼兒對實物進行做標記,避免漏掉。這些都是幫幼兒學習數不規則數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易掌握的數數方法。

2,讓幼兒分析討論不同的方法與物體排列間的關係。

通過讓幼兒動手操作,讓他們知道了不同的數數法都不受實物的排列的'影響。如:同類的物體和不同類的物體的不規則擺放,只要讓

孩子們明白把物體點數清楚就好,別受位置影響數數。讓孩子們明白數數與實物的形狀大小排列沒有關係。

三,通過練習使幼兒加深對各種數數類型的理解。

提供給幼兒更多的實物,數字卡片供幼兒練習,以便幼兒對所學數數方法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1,可以把相同數量的物體和卡片歸納在一起。

如:讓幼兒把相同數量的物體如:相同的布娃娃,相同的積木給找出來,和相應的數字卡放一起。

2,用玩具或不乾膠編出數數的題目讓幼兒練習。

教師編出題目讓幼兒練習,一鞏固所學知識。如;按數取物,按卡片數子找出實物;按物取數,按物體數量找到相應的數字。

活動反思:

通過聽取學習專家講座,讓我茅塞頓開,思想轉變,使我受益匪淺。專家們的好多教學經驗值得我借鑑學習。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設計了這一活動,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首先根據幼兒年齡特徵,社會生活經驗和接受能力方面進行研究。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如:查閱資料庫,對活動中相關的難點,重點進行研究,把知識重點定位在哪裏,確定知識點,便於幼兒理解接受。其次,在制訂目標時還要注意孩子們的興趣愛好,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主動地參與和從事活動,從中央到地獲得經驗和樂趣。幼兒有着很大的好奇心,本着這一特點,教師積極引導,激發幼兒園興趣,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望,讓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給孩子們一個寬鬆快樂的學習環境。通過這次聽取專家講座,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吸取專家的經驗,取長補短,本着對孩子們負責的態度,繼續加強,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爲孩子們服務。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瞭解“一雙一對”的概念。

2、學習進行正確的物品配對,會使用量詞“雙”“對”。。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60—40

活動過程:

一、初步瞭解一雙的概念。

1、問題情境導入,瞭解一雙有兩個。教師:到晚飯的時間了,熊媽媽

把做好的飯菜端到餐桌上,熊寶寶也幫忙拿筷子。可是應該哪多少筷子呢?熊寶寶撓撓頭,跑回去問爸爸,爸爸正在喝水沒有說話,伸了三個手指,熊寶寶還是不能確定,又跑過來問媽媽,媽媽說6,熊寶寶更加迷惑了,爸爸說3,媽媽說6,到底應該是多少呢?誰說的對呢?你們能幫幫熊寶寶嗎?(教師出示玩具熊寶寶)

2、請幼兒發表自己的.觀點,說一說。

3、教師:熊爸爸和熊媽媽說的都對,卻又都不完整,熊爸爸應該說,拿3雙筷子;熊媽媽應該說,拿6根筷子,數字後面應加一個詞。一雙有兩個。

 二、說一說,你知道還有什麼東西是一雙一對的。

1、哦,原來是這樣,一雙有兩個,6根筷子和3雙筷子是一樣多的,你們還知道什麼東西是一雙的嗎?

2、幼兒自由回答。如:一雙鞋子、一雙襪子、一雙手套、一雙手、一雙球拍等。

3、若幼兒說的範圍比較侷限,教師可以提醒幼兒想一想身上有什麼是一雙的,穿戴的東西什麼是一雙的,體育用品中有什麼東西是一雙的。

 三、通過特殊例子,幫助幼兒理解一雙一對的特點。

1、教師:一雙有兩個,一雙的兩個東西是一模一樣的嗎?

2、教師出示兩雙一模一樣的鞋子活手套,同時取出兩隻右腳或手的鞋子或手套。它們是一雙嗎?爲什麼?(其實一雙的物品是對稱的,有的物品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念兒歌《會轉的輪子》。

2.認識不同的圖形,知道圓的東西可以轉動。

活動重點:學念兒歌《會轉的輪子》

活動難點:

認識不同的圖形,知道"圓"的東西可以轉動

活動準備:

1.課件。

2.小朋友每人自帶一樣會轉動的玩具。

活動過程:

一、談話

1.播放課件,區分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的不同特點。

2.請幼兒展示自己帶的可以轉動的玩具,介紹玩具是怎麼轉起來的`。

3.播放課件看看還有哪些會轉動的東西。

4.幼兒自由討論:什麼樣的東西可以轉動?如果把輪子變成正方形或者三角形行不行?

二、學念兒歌

1.教師播放兒歌。

2.請幼兒學念兒歌。

3.說說自己看到的還有哪些東西也有輪子在轉。

4.展示了不起的輪子,看看有輪子的東西。

三、玩一玩

互相交換自己帶來的可以轉動的玩具,大家一起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