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錦集6篇

【精品】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錦集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5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錦集6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一、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需要在情境化的遊戲中通過親身體驗來獲得對有關數學問題的認識。這學期在遊戲活動中我們發現幼兒對於馬路邊的標誌,商店以及各種路線圖開始產生興趣,因此,我們設計了《找路》這一活動,引導幼兒在故事情景中去感知去尋找在起點和終點之間多條可行走的路線,啓發幼兒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對同一問題尋找多種不同的解決方案,來發展其創造性思維能力。同時,通過活動還能讓幼兒感知兩點之間因爲選擇路線的不同而經過的設施、建築物也是不同的,並能根據任務和實際需要,選擇合理的路線行走等。通過這樣的`活動,幼兒能獲得許多在生活中密切接觸卻往往容易被忽略的信息。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尋找起點和終點之間多條可行走的路線,發展觀察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2、通過實踐,讓幼兒知道同一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並樂於嘗試。

3、引導幼兒用別人能接受的方式與人交往。

三、活動準備

1、相關教學PPT

2、路線圖(自制)

四、活動過程

(一)、初步學會觀察畫面,感知"經過xx到達小熊家的路線"。

1、故事引入,激發幼兒興趣(直接出示ppt封面,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師:你從圖片上發現了什麼?

2、小兔、公雞、小雞到小熊家做客。(出示路線圖1)

A、觀察小熊家的位置。

B、分別觀察三條路旁的不同風景。

C、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說"經過…到達小熊家"。

(二)、通過故事的發展,引導幼兒進入小動物追趕狐狸的故事情境。

1、出示PPT,繼續故事情節。(師:"狐狸抱着小雞要從車站逃跑,我們趕快趕到車站去,咦!車站在哪裏?")

2、出示(路線圖2)觀察:

A、先觀察路線圖,找到小熊家和車站,認識起點和終點及街道上的建築物名稱。

B、引導幼兒說出要從三條不同的路分別去追趕狐狸。理解"從xx出發經過xx到達xx"的多條路線。

C、"動物們到達車站,但是狐狸已經逃走了,狐狸帶着小雞跑啊跑啊,跑到了…(出示PPT3),小動物們緊追不放,爲了看清楚狐狸逃跑的路線,它們想了一個好辦法,它們怎麼做的啊?…"(重疊起來)(師:因爲站得高看得遠)

結果它們看到狐狸跑到了哪裏?出示PPT4,狐狸跑到了海邊坐船逃走了,可是小動物沒有船怎麼辦?

(三)、觀察(路線圖3),引導幼兒知道要分別買不同的東西出海。

A、引導幼兒看任務單,並示範一個走法。

B、幼兒領任務單,說一說自己幫助誰買東西,用手指先走一走,再用水彩筆繪出路線圖。

C、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D、教師展示幼兒路線圖,大家一起來驗證對錯。

E、教師總結:小朋友們走了不同的路成功的幫小動物買到了自己需要的動東西,它們終於划着船出發了(看PPT)來到了狐狸的家,小熊推開門打算把小雞搶回來,可是小雞說話了"朋友們,別傷害狐狸,其實它只是想請我到他家來做客,他想做我的好朋友。謝謝你們對我的關心,我們一起喝茶吧"小熊說:"哦!原來是這樣,狐狸!你應該早告訴我們就好了"於是朋友們高興的在一起聊天喝茶了!

F、進一步讓幼兒明確要和別人交朋友應具備的交往禮儀。

(四)、活動延伸:音樂遊戲《找朋友》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綱要》中提出,“美術教育教學目標的定位,應淡化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把幼兒的個性、創造力、表現力、審美情趣等非美術技能目標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鑑於美術活動的可操作性、教學效果的可視性、外顯性等特徵,我們很容易把握美術教學活動的知識性目標,卻又容易輕視甚至忽略幼兒的情感情緒、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創造力、審美能力等潛在的情感目標。本次中班繪畫《可愛的小雞》教學活動中,我們嘗試以小雞爲主題,以多種形式、從多種角度引導幼兒創造性表現小雞的動態性畫面,力求在繪畫教學中處理好“技能學習”與“創意表現”的關係。我們嘗試做了三個方面努力:即觀察在前,豐富表象;局部示範,學習方法;創意表現、提升美感。

活動目標:

1.觀察瞭解小雞的體態特徵

2.嘗試用圓形和線條的組合來表現小雞的不同姿態。

3.嘗試設計、佈局畫面,大膽添畫背景。

活動準備:

1.小雞實物圖PPT課件。

2.畫好剪下的不同形態的小雞圓圓形象3個。

3.綠色A4紙、記號筆、炫彩棒(紅、黃、綠色炫彩棒人手一份,其他彩色炫彩棒一組一份)。

4.展示作品的“相框”若干。

活動過程:

1.播放課件導入:人情感受,激發興趣

師:草地上真熱鬧,看看,誰來了?它們在幹什麼呢?

2.展示PPT,觀察瞭解小雞的外形特徵

感知小雞不同的動作與身體部位所表現出的不同的位置關係。

(1)感知側面的小雞姿態。以聚光燈效果欣賞課件圖一:(小雞面對面,說悄悄話)

師:這是小雞毛毛,它長什麼樣呀?(引導幼兒講述小雞的外形特徵,主要理清小雞頭、身體的輪廓特徵,一起點數出兩隻腳有四根腳趾等)

師:毛毛怎麼只有一隻眼睛、一個翅膀呢?(因爲小雞的側面對着我們)我們給她拍個側面照片吧!

教師與幼兒一起邊小結邊範畫:圓圓的腦袋、胖胖的身體,小小的眼睛,尖尖的'嘴巴,彎彎的翅膀,撐地的雙腳。

師:圓圓來找毛毛一起玩啦!它們好像在幹什麼?(說悄悄話)你從哪看出來的?拿起照相機,咔嚓一下拍下來!

(畫外音1:幼兒學習技能的內驅力來自於在學習內容吸引下產生的自我表現欲。此環節中,老師是美的發現者、引導者,在“聊天式”交流中自然引發幼兒觀察、感知、表達的強烈願望。)

(2)感知小雞的活動。以聚光燈效果欣賞PPT圖

二:(小雞低頭,一起吃蟲子)

師:咦,圓圓和毛毛又在幹什麼呢?(吃蟲子!)

師:讓我們一起學着毛毛和圓圓吃蟲子噦!這邊找找小蟲子,那邊找找小蟲子,這兒蟲子好多,我們一起來分享!(教師帶領幼兒模仿小雞吃蟲的樣子,幫助幼兒更好地體會小雞低着頭、身體在上吃蟲子的體態特徵)

師:小雞是怎麼吃蟲子的?

幼:模仿小雞動作,比較、觀察頭在下,眼睛在兩邊,嘴巴在最下面,身體在上面)

師:引導幼兒總結,並進行範畫:毛毛吃蟲頭朝下,胖胖的身體到頭頂上,小小眼睛看仔細,尖尖嘴巴捉蟲吃,還有呢,對了翅膀和腳兒別忘記。(師幼互動,以問答形式總結)

運用白板隱藏顯示功能展示成品圓圓,比較觀察毛毛與小雞吃蟲的樣子,面對面,捉蟲吃!師:

圓圓快過來,我們一起吃蟲子。兩個好朋友面對面吃蟲子,多有趣!

師:拿起照相機,咔嚓一下拍下來!

(3)感知背面的小雞姿態。以聚光燈效果欣賞課件圖三,(小雞吃飽了,放聲把歌唱)

師:肚子吃飽了,毛毛在幹什麼呢?毛毛唱歌什麼樣?(以白板隱藏顯示功能及時展示小雞毛毛唱歌的圖片。)

師:猜猜看,她會把歌唱給誰聽呢?繼續以白板隱藏顯示功能展示小雞圓圓。

師:圓圓也來唱歌了,他唱歌時又是什麼樣?(頭擡得高高,嘴巴翹得高高)翅膀呢?(都張開來了)

師:愛唱歌的小夥伴,拿起照相機,咔嚓一下拍下來!

(畫外音2:如何讓幼兒在觀察、感知的基礎上用圓形和線條組合描畫小雞,創造性地表現小雞側面、背面的不同姿態,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之一。活動中,我們遵循“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注意營造教學情境,爲幼兒創設創造性的學習環境。重視幼兒的觀察、發現、想象……,把幼兒對“小雞”的已有經驗、現有經驗,積累放在一個開放、動態的系統中。如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三幅圖片,作爲實物圖供幼兒欣賞。“小雞面對面,說悄悄話”的實物圖,藉助拋出的問題“毛毛怎麼只有一隻眼睛一個翅膀”?幫助幼兒初步感受小雞正、側面站位時的不同姿態;選擇了“吃蟲”、“唱歌”2個典型的動態性場景,引導幼兒進行比較、觀察,其中“模仿小雞捉蟲吃”既遵循了動靜交替原則,又幫助幼兒進一步感受到了小雞吃蟲時頭和身體的位置變化(頭在下,身體在上),爲幼兒的創造性繪畫作很好鋪墊。

在幼兒充分觀察、感知的基礎上,我們再借助局部示範策略,幫助幼兒學習用淺顯的繪畫技能來表現小雞動態。圖形和線條組合是描畫小雞不同姿態的最佳拍檔,其中“小雞說悄悄話”,重在幫助幼兒感受側面小雞面對面、嘴碰嘴的體態特徵;“小雞捉蟲”,重在幫助幼兒體驗、感受小雞吃蟲頭朝下,嘴朝下,身在上的身體姿態的變化;“小雞唱歌”,重在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感受身體姿態的變化,即仰頭時頭在上、嘴朝上、身在下。以看看、動動、變變等有趣的方法來增強動感,引導幼兒發現不同畫面中小雞的空間位置、姿態變化所帶來的趣味性場景,在情境性的變換中啓迪幼兒的創造性意識。

3.大膽嘗試作品設計、交流設計意圖

以放大鏡效果與幼兒簡單梳理教師的範畫作品。

師:今天,我給小雞拍了三張照。看,有拍到小雞面對面,說說悄悄話的;有拍到小雞低下頭一起吃蟲子的;還有拍到了小雞吃飽了,放聲把歌唱的!師:你們也想來給小雞們拍照嗎?請你先想一想,你會拍小雞在幹什麼呢?

幼:自由講述“想拍小雞在幹什麼?”(可以自己想一一想,也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請幼兒介紹自己的設計意圖,注意畫面動態性的引導:如散步、找蟲、吃蟲、唱歌、遊戲……)

師:誰願意來介紹?

師:好,快快把可愛的小雞們拍下來吧!

4.幼兒創意作畫,教師巡迴觀察,適當幫扶、指導。

播放優美輕鬆的音樂,幼兒作畫,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教師關注點:關注個別能力弱的幼兒合理擺放小雞頭和身體的位置;個別提醒幼兒確定好小雞頭和身體的比例,知道頭和身體要連在一起,腳要穩穩地支持身體。

(提示語參考:1.小雞的頭圓圓的,身體可是胖胖的!2.我們可以給小雞多找幾個好朋友。

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大膽發揮想象,豐富畫面,如添畫太陽、小草、小花、毛毛蟲等。在孩子作畫的過程中,可繼續關注以上要求的落實情況,加強個別輔導。)

(待一部分幼兒畫完1—2只小雞時。)

師:“想想小雞在哪裏做這些有趣的活動呢?”“照片中如果有綠綠的青草、可愛的毛毛蟲,一定會顯得更熱鬧的!”

(提示語參考:1.要記得先給小雞穿好衣服,嘴巴塗上好看的顏色後,再畫上青青的草地、可愛的毛毛蟲!2.小草可以這兒長一片,那兒長一片。3.有了毛毛蟲,小雞就不會餓肚子了!……最後,請把拍到的照片送到相框裏來。

(畫外音3:本環節突出方法習得的創意表現。幼兒有了之前充分觀察、感受之後,繪畫的創造性被大大調動了起來。畫面中的小雞動態十足:有排好隊一起低頭吃蟲子的;有小雞面對面搶蟲吃的;有小雞翻跟斗的,繪畫能力強的幼兒還巧妙畫出了頭和身體的位置,畫面充滿了童趣感,有的幼兒還大膽添畫上了太陽、草地,草叢中顯眼的毛毛蟲,整個畫面佈局合理、充滿了生氣……)

5.展示作品、評價作品

(1)將幼兒的作品集體展示在前面展板上,變成一本“大影集”。

(2)提問:瞧,給小雞拍的照片都裝在相框裏了,快來找一找,你喜歡的小雞在哪裏?它們在於什麼呢?(如它們的頭靠在一起,在吃蟲子呢!它們排好了隊,一起齊刷刷地看着前面,一個跟一個散步去了;她把頭擡得老高,正在大聲唱着歌呢!……)

師:這張照片我喜歡,是誰拍的呀?你拍的小雞在幹什麼?這張照片也不錯,是誰的作品呀?你拍的小雞又在幹什麼呢?

(3)小結:今天,小朋友拍得照片可真出色,小雞們玩得真開心呀!(根據幼兒作品評價來說)好,讓我們也到外面去玩一玩吧!

(4)播放課件裏的音樂,教師帶領幼兒離開活動場地,結束活動。

(畫外音4:鑑於中班幼兒的審美能力及評價水平,我們有意識引導幼兒將自評、互評結合起來,力求使他們成爲積極的評價主體。以此來了解幼兒豐富的內心世界,提高他們的觀賞、理解和口語表達能力。評價中,我們也多以鼓勵、賞識爲主,積極去發現幼兒的長處和進步之處,幫助他們獲得愉悅的成功體驗。最後環節中將幼兒的作品以“大影集”形式展現,在淺色畫紙、深色底板的烘托下,更顯出幼兒作品的稚拙美!成了活動的又一亮點。)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工具將黃豆從大米中分離出來

2、知道有洞眼的漏勺能很快地將黃豆從大米中分離出來,是快捷、方便的工具

3、能運用記錄表記錄自己的猜測和實驗結果,對探索活動感趣

活動準備:

黑板、紀錄表,幼兒標記貼,五個澡盆,內放大米和黃豆,漏勺、勺子、筷子、夾子、小桶人手一份,透明杯子5個

活動過程:

1、以廚師阿姨遇到的問題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師:廚師阿姨今天遇到了一個麻煩,她把黃豆和大米不小心混在了一起,誰來想一想辦法,用什麼方法可以幫阿姨將黃豆從大米里面分出來?

2、幼兒根據工具進行猜測並進行記錄師: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些工具,看一看,都有些什麼呀?(出示工具)請你猜一猜,這些工具中哪一種能最快、最方便地把黃豆從大米里面分出來呢?

師:你覺得那一種工具最快、最方便,就把自己的小標記貼到這種工具的下面。(幼兒記錄自己的猜測)

3、幼兒操作並記錄實驗結果師:究竟哪種工具又快、又方便呢?老師要請小朋友自己動手來試一試。注意每一種工具都要用一用,都用過了再找出最快、最方便的那一種,最後把你的小標記貼在記錄表的小手這一行的'工具下面。

4、結合記錄表集體討論,發現漏勺能更多更快的將黃豆和大米分開師:剛纔,我們用了各種工具來分黃豆。試過以後,你覺得那一種工具最快、最方便?爲什麼漏勺能很快、地把黃豆分出來,而且看不見一粒米呢?誰來說一說,你是怎麼使用漏勺的?

師小結:原來,漏勺上有許多的洞眼,當我們用漏勺去盛米和黃豆時,米就會從洞眼中漏下去,勺子裏只留下了黃豆。當漏勺中盛了米和黃豆時,我門只要用手輕輕地左右晃動,就能讓漏勺中的米更多、更快地漏下來了。所以,漏勺是我們今天分黃豆最有用的工具。

5、比賽:分黃豆

師:下面,我們就來進行一場有趣的分黃豆比賽,男孩子一組,女孩子一組,用漏勺將剩下的黃豆和大米分開,看哪一組分得又快、又多!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目標預設:

1.通過引導幼兒觀察物體摩擦產生的現象,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

2.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並嘗試記錄實驗結果,萌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探究慾望。

3.通過與同伴共同遊戲,體驗合作的樂趣。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重、難點:

本節活動不是要求幼兒認識靜電,而是引導幼兒通過實驗,瞭解物體摩擦產生的神奇魔力,從而萌發對科學的興趣。利用有趣的科學操作活動,使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產生興趣。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科學啓蒙的關鍵,它將使幼兒永遠保持探究學習的熱情。因此,我把培養幼兒的探究興趣做爲重點,精心的呵護和培植。

設計理念:

新《綱要》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靜電現象在冬季是普遍存在於我們身邊的,孩子們通過觀察發現了許多有關靜電的現象。作爲教師,應爲孩子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孩子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去發現問題,使幼兒變被動者爲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設計思路:

通過創設情境,引發幼兒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嘗試操作,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再次試驗各種方法得出結論,並記錄下操作結果,最後鼓勵幼兒多觀察,勤思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吸引幼兒注意力,引發幼兒思考師:冬天來了,天空上飄下了美麗的雪花!(教師邊說邊拋灑小紙片)小朋友,想不想把小雪花揀起來玩啊?

師:可是,小雪花很害羞,一碰到我們的手,就化成水了。小朋友,想一想有什麼辦法,我們不用手,就能拿起這些小雪花呢?你們桌上有些東西,可以用它們試一試。

二、幼兒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木棒、木頭筷子、塑料筷子、紙棒、塑料梳子、木頭梳子、小鐵棒等)一一試驗,看能否成功。

三、做各種物品摩擦毛衣產生的現象師:看這裏,老師手裏面有一把尺子(在黑板上畫一個表格,在表格中畫一把尺子),老師用尺子能不能拿起小雪花呢?

(不能)師:真的嗎?看看老師的魔法:神奇一擦,芝麻開花。(在毛衣上擦)再用尺子去吸引小紙屑,看看有什麼變化?

幼兒觀察師:小紙屑被吸引過來了,小朋友,輕輕一擦,神奇不神奇啊?(在黑板上做記錄演示行的表示法)(神奇)師:塑料尺只要我們往身上的毛衣上一擦,它好像就突然具有了神奇的魔力一樣,能吸引起小紙屑,真是很有意思。還有什麼東西擦一下就能產生神奇的魔力呢?

老師這裏還有一支鉛筆,讓我來試一試,看能不能產生魔力。"神奇一擦,芝麻開花"(黑板上在表格中畫鉛筆)能不能吸引啊?

(不能)(老師在黑板上做記錄演示不行的表示法)師:這兒還有一把梳子,讓我們看看它摩擦後能不能產生魔力(營造一種看見什麼都想試一試的.情境。)請個別幼兒來操作。

四、幼兒分組操作,並記錄結果下面請你們再用桌上的那些東西試試,看看它們摩擦了以後會發生什麼現象呢!跟你同桌的好朋友一起來做試驗,把你們發現的現象都在紙上記錄下來。做試驗的時候,一定要一個人一個人做,其他的小朋友協助他,並且要仔細觀察。

教師巡迴指導,統計的時候引導幼兒如何做記錄。

五、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請3--4名幼兒展示記錄表,並表述出來。

師:從你們的記錄表上可以看出塑料尺、塑料棒、塑料梳子這些東西擦了毛衣以後,能吸引小紙屑。其實,在冬天,很多東西因爲摩擦而互相吸引,看當我們梳頭的時候,梳子和頭髮也會互相吸引。小朋友,如果以後你發現更多有趣的現象就告訴杜老師,比一比誰眼睛最亮,最善於發現身邊的奧祕!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由於幼兒在日常生活和學習活動中對顏色特別感興趣,經常問老師是否要上美術繪畫課。因此我選用這個主題《多彩的顏色》,讓幼兒感知顏色的變化,並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顏色的微妙變化,從而理解兒歌內容。

2、學習看圖譜,完整的念兒歌。

3、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的水

2、一次性透明杯數個

3、紅、黃、藍色、桔子、茄子、葉子、車子的圖片

4、圖譜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導入

師:小朋友們,平時你們畫畫的時候,用什麼東西給畫塗上顏色的?

幼:用蠟筆。顏料

師:小朋友真聰明,其實顏料是一樣很神奇的東西。爲什麼說顏料很神奇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 教師進行調色操作,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一>幼兒分句學習兒歌

1、 紅色、黃色的混合

師:小張老師這有兩杯有顏色的水,看看都是什麼顏色的?

幼:紅色的,黃色的。

師:小朋友們來猜猜紅色黃色手拉手會變成什麼顏色的?

(幼兒討論,請個別幼兒來猜)

師:我們來看看他說的對不對。(教師動手操作)紅色黃色手拉手變成什麼顏色?

幼:橙色。

師:真棒!原來紅色黃色手拉手變成橙色的。那我們用橙色可以畫什麼呢?(請個別幼兒回答)

師:小張老師覺得用橙色畫桔子最漂亮。

師:現在小張老師要把它們編成一句好聽的話,我們一起來聽聽。紅色黃色手拉手,變成橙色畫桔子。(教師邊講邊出示紅色、黃色、橙色、桔子的圖片) 2、紅色、藍色混合

師:這杯水又是什麼顏色呢?

幼:紅色、藍色。

師:猜猜紅色藍色手拉手又會變成什麼顏色呢?(請個別幼兒來回答)

師:我們來看看哪位小朋友說的對。(教師動手操作)紅色藍色手拉手變成什麼顏色?

幼:紫色。

師:原來紅色藍色手拉手變成紫色。那我們可以用紫色來畫什麼呢?

(請個別幼兒回答)

師:紫色可以畫那麼多東西吖,小張老師覺得用紫色畫茄子最漂亮。

師:老師也把它們編成一句好聽的話,我們一起來聽聽。紅色藍色手拉手,變成紫色畫茄子。(教師邊講邊出示紅色、藍色、紫色、茄子的圖片) 3、黃色、藍色混合

師:這又是什麼顏色的呢?

幼:黃色、藍色。

師:猜猜黃色藍色手拉手會變成什麼顏色呢?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幼兒有濃厚的動手興趣,瞭解橙汁的由來,並能積極思維。

2、幼兒能親自動手,採用各種方法取橙汁。

3、幼兒能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與同伴分享。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鮮橙若干、榨汁機、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碟子、杯子、抹布、小刀、磁帶、記錄表、彩色筆、鮮橙汁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師生相互問好。

二、基本部分:

1、老師揭示課題:今天教室來了客人,老師爲客人和小朋友準備了禮物,出示橙子。

2、提問:橙子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什麼味道?橙子裏面有什麼?

3、教師小結,橙子還可變成飲料,即橙汁。

4、老師展示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小刀、抹布、碟子、杯子、榨汁機等給小朋友,請小朋友想一想,用什麼辦法、什麼工具能榨出橙汁?

5、幼兒把黑板上的記錄表按自己的想象填寫。

6、老師交待實驗要注意的'事項。

7、請幼兒在《小燕子》的音樂飛到桌子的兩旁,動手操作取橙汁。

8、幼兒動手、老師記錄,並適當引導個別能力較差的幼兒。

9、取橙汁時,老師總結,並延伸到課餘,小朋友可以回家榨果汁。

三、結束部分師生共同分享自己的勞動。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後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