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範文彙編8篇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範文彙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4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範文彙編8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對柚子皮展開想象,根據柚子皮的外形聯想出多種物體,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2、能主動參與創編活動,用連貫的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3、在活動中充分體驗創作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實物:半個柚子皮(用袋子裝好)

2、畫有半個柚子皮的背景圖每人一張、小動物圖片、畫筆

三、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對半個柚子皮展開初步的'想象。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什麼?(出示裝好的柚子皮,請幼兒通過看看、摸摸、聞聞,猜猜袋子裏面裝的是什麼?)

——師:這半個柚子皮看上去像什麼?(老師轉動柚子皮,讓幼兒從不同的方位進行觀察。

2、對柚子皮展開想象,嘗試用句子進行描述

——師:柚子皮會變魔術,瞧!它變出了什麼?誰會在上面玩呀?(出示柚子皮變魔術後的圖片。老師把這幅圖編成了一句話。

——請幼兒用“柚子皮,變xx,xx用它來幹什麼?”的句式進行描述。

3、創編《有趣的柚子皮》的故事

(1)、老師出示背景圖,示範編故事。

(2)、幼兒對半個柚子皮展開想象,自由添畫,並選擇小動物進行故事創編。

請個別幼兒講述

鼓勵幼兒相互講述。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生活中各種常見的菜並進行分類,學做小廚師配菜、報菜名。

2、在菜場遊戲情境中,引發對文字的興趣,體驗和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重點:瞭解生活中各種常見的蔬菜、肉類、海鮮和豆製品,學做小廚師配菜、報菜名。

難點:在菜場遊戲情境中對各類菜進行分類,並能用正確的量詞進行介紹。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組織幼兒事先參觀過超市、菜場並進行過買菜的活動。

物質準備:不同品種菜的卡片、字圖分類臺卡若干;菜場櫃檯若干、《菜場》音樂磁帶、教學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環節設計意圖:由“菜”字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回憶上次參觀菜場的經驗,引起幼兒遊戲的興趣。

提問:你們在菜場裏看到了哪些菜?(幼兒回憶)

2、菜場裏有那麼多的菜(老師出示“菜”字),這是什麼字?

(1)什麼菜?(鼓勵幼兒用“菜”字組詞)

(2)老師也帶來了許多的菜,這些菜都是我們上次在逛菜場時拍的,下面還配有文字和拼音,請你們仔細地看一看,找一找,在這麼多卡片中有哪幾張卡片上也有一個“菜”字?(幼兒尋找)提問:你找到了什麼菜?哪個是“菜”字?

(3)這些菜都是屬於哪一類的?(出示“蔬菜”卡片)

3、小結:菜場裏有蔬菜,還有許多其他品種的菜。今天,我們也來開個“小菜場”,看一看我們的菜場裏有哪幾類菜?(分別出示“蔬菜、肉類、海鮮和豆製品”臺卡)

二、聽說遊戲:小菜場。

(環節設計意圖:在遊戲情境中嘗試對各類菜進行分類,並能用正確的量詞進行介紹)

1、請你們做營業員幫菜場進貨,進貨時要看清楚這是什麼菜?應該送到哪個櫃檯?千萬不能送錯哦!

2、營業員進貨、分類並相互檢查。

3、幼兒分成四組各選一櫃臺,看一看,說一說,櫃檯裏有些什麼菜?有多少?

4、每組選一名菜場營業員進行介紹。(鼓勵幼兒能大膽地用語言完整地表達,並能正確使用量詞。)

5、小結:菜場裏有各種各樣的菜,品種多又多,營養好又好。要是把這些菜配在一起會怎樣呢?我們來玩個超級小廚師的`遊戲,學做小廚師配菜、報菜名。

三、遊戲:超級小廚師

(環節設計意圖:結合日常生活經驗,與同伴合作配菜、報菜譜)

1、場地中間四散放有不同品種菜的卡片。

2、幼兒邊聽《菜場》的音樂邊任選一張卡片找個朋友配菜。

3、音樂一停,兩個幼兒根據卡片上的菜,合報一菜名。如:冬瓜小排湯、土豆炒辣椒等。

4、競賽遊戲:一蛋多吃

遊戲規則:

(1)幼兒以搶答的形式,說說生活中雞蛋的各種吃法,看誰說得對和多。如:蛋餃、水浦蛋、荷包蛋等。

(2)幼兒答對了,教師以課件驗證,並配以“鼓掌聲”鼓勵。

小結:今天,我們小朋友推薦了許多菜,有的是家裏經常吃的,是家常菜;有的是小廚師特別推薦的特色菜;還有的是沒有吃過的創新菜,大家不妨可以回去讓爸爸、媽媽燒一燒、嘗一嘗,下次介紹“每日一菜”時,就可以把這道菜的色、香、味來告訴大家。

【活動評析】

圍繞《我們的城市》主題,我和孩子們一起走出了校園,走進了生活的小區、走上了大街,孩子們對生活周圍各種商店和服務設施進行了關注。並在孩子的建議下,大家帶了自己的零用錢一起逛了附近的超市和小菜場並進行了購物活動。對這些社會性的活動,大班的孩子是興趣盎然,特別是參觀後對菜場裏品種繁多的菜更是有說不完的話。他們經常會聚在一起議論:“今天幼兒園吃什麼菜?”、“昨天媽媽燒什麼好吃的菜?”“我在飯店裏又吃到了什麼好吃的菜?”“油麪筋是屬於哪一類的菜……”。我發現孩子對於身邊生活中的新鮮事物總是有着更大的興趣和更多的關注,而且喜歡說,樂意說。我覺得活動的設計,應以觀察、瞭解幼兒爲基礎,源於幼兒的生活經驗。關注到這一點後,我就結合孩子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進入了《有用的植物》主題,並在班級裏開展了一系列的“菜籃子工程”和“每日一菜”的報菜譜活動,並由此設計了語言活動——《超級小廚師》。

在活動設計過程中,我由孩子的生活經驗着手,與生活場景緊密結合,並以遊戲貫穿始終。孩子在不斷的角色轉換中(菜場營業員、小廚師),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大膽的表述。寬鬆的遊戲情境給了孩子充分表達表現的自由度,這些都極大地激發了孩子語言表達的興趣。

《課程指南》指出:5-6歲的幼兒要關心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的簡單文字。針對大班孩子對文字的好奇和探索願望,以及小學一年級以認讀在先的語文教學特點,我在遊戲中適當地滲透了文字和拼音,出現一些關鍵詞,如:“菜”字,通過“以菜字來組詞”、“尋找有菜字的卡片”等小遊戲,適當的引導幼兒對文字的興趣,從而幫助他們建立樂意學習文字的態度。我覺得,這些方法將極大地有利於他們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的轉化,爲他們今後的小學學習生活做充分的準備。

此外,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發現孩子對量詞的使用、詞彙的搭配與他們的語言習慣經驗有關,特別是本地人,常會把滬語中已經養成的語言習慣不自覺地在普通話的表述中流露出來,他們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掌握量詞的搭配規律和方法。因此,在活動中增加了量詞的學習。而我投放的這些量詞卡片都來源於生活,如:一根蘿蔔、一筐蘿蔔、一堆蝦、一塊肉……而這些量詞的練習恰與幼兒的生活所聯繫,可以很好的幫助他們掌握量詞的一般使用方法。

“一蛋多吃”,說說生活中雞蛋的不同吃法,並用課件來驗證。這個環節充分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在共同回憶日常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緊密結合幼兒的日常飲食,挖掘雞蛋的不同吃法,拓展了生活經驗,積累了健康飲食的好方法。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對幼兒來說,霸王龍是殘暴冷血的形象,而故事當中的霸王龍一改人們心目中的形象,讓幼兒運用已有知識經驗猜測故事的發展,當故事的發展與幼兒想象不一致時,能夠引發幼兒瞭解故事的願望。通過故事,讓每一個幼兒心裏都有一顆愛的種子,懂得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真諦-----信任、關愛和鼓勵。這個故事可以讓孩子體會愛的溫暖,家人之間互相關愛,父母對孩子的愛與關心,使幼兒學會愛與被愛,懂得感恩,體會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內容,在分享討論中初步理解霸王龍爸爸與甲龍寶寶的角色形象

2.感受霸王龍爸爸和甲龍寶寶之間的情感,體驗故事中愛與被愛的溫暖

3.在自主猜測故事發展的情節中,提升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

4.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活動準備:

PPT、磁帶及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幼兒回憶關於甲龍和霸王龍的相關知識,爲故事引入作鋪墊師:小朋友們瞭解甲龍和霸王龍嗎?它們是什麼樣的?

(一個食草一個食肉,一大一小)師:如果甲龍遇到了霸王龍會發生什麼故事呢?

(霸王龍很兇殘,它有可能會吃了甲龍)

(二)講述故事一遍師: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師:"很好吃"是什麼?

(甲龍的名字)

(三)使用PPT,分段講述故事講述故事第一段。

師:霸王龍碰到甲龍寶寶會怎麼樣呢?現在我們帶着這個問題再來聽一遍(霸王龍要吃甲龍寶寶,甲龍寶寶一把抱住霸王龍叫爸爸,霸王龍就沒有吃它)講訴故事第二段至"就這樣,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師:霸王龍和甲龍是怎麼相處的?

(它們每天在一起,一起吃食物,一起睡覺)師:霸王龍是怎麼照顧"很好吃"的?那它遇到敵人又是怎麼保護它的呢?

(幫助它打敗敵人,用自己的身體護住甲龍寶寶,自己卻受傷了)師:之後霸王龍教了甲龍寶寶很多的本領,有哪位小朋友告訴我?

(撞擊、甩尾巴、吼叫)師:霸王龍原來是怎樣的一種恐龍?

(霸王龍是一種食肉動物,非常大,喜歡吃其他動物)師:那他怎麼會去照顧甲龍寶寶呢?

(教師要引導幼兒從霸王龍的內心需要去思考,體驗愛的情感。因爲甲龍寶寶叫它爸爸,它就不忍心吃掉甲龍寶寶了)師:小朋友們猜一猜霸王龍和甲龍寶寶會一直生活在一起嗎?爲什麼?

(在孩子眼裏,他們已經是"父子"了,生活得很幸福,怎麼會分開呢?帶着這個問題,引發新的衝突。)講述至故事結尾師:霸王龍和甲龍寶寶分開了嗎?

(分開了)師:他們是怎麼分開的?

(在賽跑中就分開了)師:那它們捨得分開嗎?

(不捨得)

(四)師幼集體討論師:你覺得甲龍寶寶跟誰一起生活比較合適?爲什麼?

(讓幼兒運用自己對故事的感受體驗來判斷分析,進一步理解霸王龍和甲龍之間的感情。)

活動反思: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是一本從名字開始就充滿趣味的兒童繪本。兇猛殘暴的霸王龍被善良天真的小甲龍誤認爲爸爸,心靈深處的仁愛與柔情被深深的觸動,最後,爲了小甲龍的將來,霸王龍忍痛將他送回了甲龍的羣落裏。宮西達也大刀闊斧、色彩鮮明的畫風能形成非常鮮明的視覺對比;故事裏兇猛強悍又充滿無限溫情的霸王龍足以打動人心。

本次活動我以集體閱讀、自由閱讀、循環閱讀等形式來感受書中角色的內心活動,體驗小甲龍和霸王龍之間的情感,理解愛與被愛的快樂,提高孩子們理解圖畫書的能力。

一、本次活動的亮點。

1、圖畫書情感貼近孩子的心聲,觸動孩子閱讀的慾望。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該本圖畫書故事情感性很強,而現在的孩子自我中心強,比較喜歡享受愛,但卻不願付出愛。貼近於孩子們的生活,在朝夕相處的日子中是那麼的快樂,但最終還是要分離,這種感覺大大觸動了孩子們的心窩,觸動了孩子的閱讀慾望。其是在重點頁面霸王龍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小甲龍不被吉蘭泰龍吃掉的畫面及夜晚霸王龍摟着小甲龍安穩入睡的畫面,更是讓孩子們不由得與自己最親近的家人聯繫在一起,他們紛紛用語言和動作來向大家表述親人對自己的呵護之情。

2、多種閱讀方式結合,提高孩子觀察、理解畫面的能力。

本次活動在閱讀方式上主要採取的.是利用PPT集體閱讀——利用小圖書進行前半部分的自由閱讀——利用PPT循環閱讀。考慮到整本書的頁面比較多,如果用傳統的模式整本書讓孩子自己閱讀的話,那麼,孩子對於圖畫中的情感部分理解會比較薄弱。因此,在自由閱讀的環節中,師將後半部分用小夾子夾住,避免孩子們翻到後面,還能激發起幼兒對於閱讀圖畫書下半部分故事內容演變的興趣,從而有效地激發起了幼兒的探索慾望。而對於圖畫書後半部分的閱讀,師採取的是利用PPT循環播放的閱讀方式,通過師言語的引導,協助孩子們完成對於圖畫書後半部分的理解。

3、交流喜歡的地方,促進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此次活動,師將提問方式改變爲“你比較喜歡哪一頁?你的理由是什麼?”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在交流環節,孩子們表現得很積極,紛紛舉手發表自己的看法。小小的一幅插圖,一個個場景在孩子們的頭腦中變得鮮活起來。通過分享自己喜歡的部分,孩子們對整本書的內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充分發揮孩子的主動性,以孩子爲主體,適時、適當地讓孩子展開想象,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同時更鮮明地感受到了小甲龍和霸王龍之間互相的關愛,孩子在輕鬆的閱讀氛圍中感受到隱藏在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愛的種子”。

二、本次活動存在的不足:

1、面面俱到,反而造成重難點把握不凸顯。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是一本情感性很強的圖畫書,圖畫書中主要想表達的是愛與被愛的快樂,及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真諦——信任、關愛和鼓勵。師在設計活動時,考慮到中班幼兒對於作品的感受、理解會比較薄弱,而這又是該本書的重點,因此通過多增加提問、模仿語氣、情境薰染等方式來輔助幼兒理解故事。而在活動中,發現提問的問題較多,造成在重點頁面的理解上較不充分,重難點的把握也不明顯。

2、師的指導思路不夠清晰。在活動中,師對於圖畫書的理解還不是很到位,造成在指導幼兒時思路比較不清晰,如果在活動中能夠按“小甲龍到底有沒有被霸王龍吃掉呢?”“爲什麼沒有吃掉?”讓孩子進行回答,從而引導孩子體會霸王龍被小甲龍的行爲感動了,溫暖了,決定以後要好好保護小甲龍這樣的情感。然後引導孩子思考霸王龍還爲小甲龍做了些什麼?救甲龍、教本領、找甲龍、吃果子、送回爸爸媽媽身邊這些事件的梳理相信孩子在理解上會比較容易,活動的難度也會降低不少,孩子們說的機會也會提高。其實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有一顆善良清純的心,心中都有一顆“愛的種子”。但是“以惡報惡”的惡性循環不斷干擾着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久而久之對孩子們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作爲教師的我們最主要的是該如何是澆灌、培育這顆“愛的種子”,爲孩子們點亮一盞心靈的明燈,指引一條光明大道,培育這顆“愛的種子”成長。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設計活動、思考問題,並通過家園共育,引導家長朋友們進行親子閱讀,讓孩子深深感受長輩對自己的關心愛護,豐富孩子的情感經驗。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知故事中弱小的老鼠和強大的老虎之間地位差異變化。

2、通過欣賞故事、觀看錶演以及討論,知道朋友之間應該平等相處,才能得到幸福和快樂。

3、積極參與親子共讀活動,感知體驗親子共讀過程的愉快氛圍。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懂得在別人有難的時候要想辦法去幫助他們。

活動準備:

1、事先在前面左右兩邊分別用積木搭起兩個城堡,分別作爲兩次表演的場景道具。

2、根據故事內容,製作簡單的老鼠和老虎的服裝道具。

3、請一位家長和孩子事先熟悉故事,並進行簡單的故事表演。

活動過程:

1、音樂活動《小老鼠上燈臺》,引出主題。

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表演,感受音樂活動滑稽的旋律。

教師:剛纔,我們小朋友扮演小老鼠,表演小老鼠上燈臺滑下來的故事,你們還想知道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故事嗎?

2、教師講述故事,幼兒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教師: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故事裏說了些什麼?你們還想聽這個故事嗎?下面我邀請一位小朋友的爸爸來給我們大家講故事。

3、邀請小朋友爸爸講述故事,讓幼兒感受男同志講故事的效果,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理解故事忠的人物特徵。

4、教師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教師:剛纔,一位小朋友的爸爸又給大家講了一遍故事,請小朋友說一說,故事裏說了些什麼?剛開始,小老鼠和大老虎在一起的時候,小老鼠高興嗎?大老虎總是怎樣?後來,小老鼠不願意和大老虎成了好朋友,他們在一起師怎樣玩的?

教師:小老鼠和大老虎成了好朋友終於成了真正的、平等的好朋友,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誰想來扮演大老虎和小老鼠表演這個故事呢?

5、事先安排好的小朋友和爸爸一起表演故事,大家觀看親子故事表演,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瞭解。

6、鼓勵幼兒參與故事表演。

教師:小朋友,你們想和這個大老虎一起表演嗎?下面請小朋友扮演小老鼠,我們一起來表演故事。

請爸爸繼續扮演大老虎,其他小朋友扮演小老鼠共同表演故事,教師講述故事忠的語言。

7、音樂活動《碰一碰》

教師:小老鼠和大老虎變成了好朋友,小朋友,你有好朋友嗎?今天我們班上還來了許多家長,他們也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一起跟着音樂,找個朋友碰一碰吧。

教師引導幼兒和家長一起表演。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授課班級:大班

內容分析:

《小河馬的大口罩》是《幼兒主題教育活動》大班上學期的活動內容,寒冬將至,孩子的感冒率和傳染病也逐漸增加,怎樣更好的教育孩子預防傳染病,通過這一活動,激發幼兒想象力,讓幼兒猜想有沒有預防傳染病及感冒的好辦法。創新源於知識的積累和豐富的生活經驗,圍繞感冒及傳染病展開一系列的創新思維活動,將會讓幼兒在生活經驗基礎上了解更多的預防辦法,培養孩子遇到事情積極動腦。內容的選擇來源於幼兒生活,注重從孩子實際生活出發,精心選擇生活中的內容作爲教育內容。以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

幼兒分析:

大班幼兒通過兩年的學習生活,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對於生活中的一些小知識,都有自己的一些見解和方法,而且大班幼兒語言和創新思維都有了較大的發展,能夠大膽的表達和表現自己的想法,活動中的知識和物品都源於生活,所以本主題活動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及心理特點。

設計思路: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發現一些幼兒平時不太注意衛生,特別是患有感冒後將衛生紙、口罩等到處亂放,而且打噴嚏時也不用手捂住,使唾液四濺,甚至爲了好玩,故意向小朋友打噴嚏。然而“小河馬的大口罩”這一故事,講述正是由於不注意衛生而導致疾病的傳播,給其他的小動物帶來了病菌,本故事中沒有正面描述小動物的病的原因,而是通過第二天早上森林醫院門口的病人真多呀!通過側面描寫讓幼兒自己領會。

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的基本情節,能說出感冒的一些基本情況

2、知道預防感冒的一些小竅門。

3、學習從一點想多點發散的思維方法。

活動準備:

大口罩、ppt課件。

請幼兒回憶感冒時的感受。

活動過程:

一、出示口罩,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件東西,你們猜猜會是什麼呢?”(幼兒…………。)

師:這件東西是布料做的,而且是帶在嘴巴上的,上班或下班的人帶的特別多了。(幼兒:口罩。)

師:你們見過誰帶着口罩?(…….)爲、你知道他們爲什麼會戴口罩嗎?(……)戴口罩可以講衛生,防止的灰塵和細菌,進入我們的'口中。

師:有一隻小動物也帶上了大口罩,你們猜猜會是誰呢?(發展幼兒的擴散性思維,引導幼兒自由回答)

二、看圖片理解故事內容

(哦!原來是小河馬)小河馬感冒了總打噴嚏,爲了講衛生,他帶上了大口罩,可是呢…….

圖片一:師:他打了一個大大的噴嚏,結果…..(把大口罩打的不見了)小朋友們這個噴嚏怎麼樣?(很大)那他會是怎麼打的呢?誰想學一學?我們來一起學一下吧!你們的噴嚏可真厲害啊!(不過打噴嚏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不能對着食物和人來打,那樣會傳染細菌,而且是不禮貌的。)

師:小河馬把大口罩打飛了,口罩會飛哪裏呢?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圖片二:師:大口罩飛到哪裏去了?(草地上)小朋友們猜一猜誰會來呢?(……)她看到了地上的口罩會用來做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哦。小兔子想用口罩當籃子,你們說可以嗎?(不可以)爲什麼呢?(…….)可是小兔子把蘑菇全都放進口罩籃子裏,往家走了,你們猜猜她會碰到誰呢?

圖三:回到家裏小兔子把蘑菇都放到桌子上,她把大口罩怎麼樣了?

圖四:大口罩被小兔子扔出窗外,誰會發現它呢?瞧!小松鼠把大口罩當成什麼了?

過度:大口罩成了小兔子和小松鼠的好幫手,小兔子把大口罩當成了籃子,小松鼠把口罩當成了吊牀,可是,第二天意想不到事情發生了,你們猜猜會是什麼呢?我們繼續來聽聽故事吧!

三、完整講述故事,並提問。

1、聽完故事了,這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是什麼?

2、爲什麼第二天醫院門口的病人那麼多?

3、這個帶着病菌的口罩飛到過哪裏?見過誰呢?他們把口罩當成什麼了?

4、帶細菌的口罩到過這麼多地方,是誰讓口罩沾上病毒的?(小河馬)

5、帶完口罩能亂放嗎?應該放在哪裏呢?我們可以隨便撿地上的東西來用嗎?爲什麼啊?

6、你們都得過感冒嗎?感冒的時候什麼感覺啊!如果你是醫生你們怎麼樣幫小動物看病呢?(打針吃藥,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

結束: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可真多,你們都是很厲害的小醫生,給自己鼓鼓掌吧!相信小動物聽了你們的話,一定會好起來的。

我們把自己知道的知識去告訴其他人吧!讓他們也懂得預防感冒的知識吧!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有益的經驗:

人類自從誕生以來,在長期的勞動中,形成了語言。有了語言人們才能自由的交流,纔有了文化的流傳。讓幼兒知道並瞭解世界上的語言的有關知識是十分有益的。

內容與分析:

本次活動着重於“語言”,讓幼兒瞭解世界上幾種主要的語言,進而瞭解漢語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從而激發幼兒愛祖國、愛中華民族的情感。並初步接觸一些國外的英文歌,加深幼兒的理解。

教學過程與建議:

活動:談話《神奇的語言》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談論自己懂得的、聽過的語言,瞭解語言的`種類。

2、幫助幼兒學會專注地傾聽同伴的談話,迅速的掌握別人談話的內容,能在別人談話後給予補充。

活動準備:

幼兒有一定的關於語言的知識。

活動過程或建議:

(一)演唱英語歌《我會說A、B、C》,引入主題。

讓幼兒說說這首歌是用哪國的語言演唱的?你還懂得其他國家的語言嗎?

(二)、引導幼兒圍繞“語言”的話題自由交談。

1、幼兒自由結伴,說說自己知道的語言使用的國家。

2、教師小結幼兒的談話:世界上有幾千種語言,有漢語、英語、俄語、德語、法語、意大利語等等,有的國家使用一種語言,比如:日本。有的國家使用幾種語言,比如:瑞士。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漢語,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語言上英語。

(三)、結合自身實際談談本民族、本地區的語言。

1、世界上有許多種語言,中國也有很多的語言,叫做“方言”比如:廣東話、上海話、北京話等等。你會說哪的方言?

2、你們那兒的方言與“普通話”有什麼不同?

(四)、朗誦方言兒歌《兩隻老虎》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能通過故事情節初步瞭解一些小動物與周圍環境的依存關係。

2、能體驗到故事中小動物們的友好交往。

3、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做事要認真、要有耐心。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課件,頭飾,一隻玩具電話。

活動流程:

一、出示冬天動物過冬的課件,回憶以往經驗。

由樹洞中的熊引入:“現在是春天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現在這些動物們發生了些什麼事情?”演示新課件。

二、老師講述故事的開頭至給小松鼠打電話。

提問:

——小熊醒來後,發現了哪些春天的變化?

——它想到要做什麼?爲什麼?

——爲何要告訴小松鼠:樹上的雪融化了?(引導幼兒思考冬天的小松鼠最盼望得到什麼消息?)

——小熊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師小結:樹上的雪融化是小松鼠最關心的事,小熊及時告訴,真熱心。

繼續講述故事給小白兔打電話。

請幼兒試着用頭飾先來表演打電話情節。

師:注意幼兒打電話時語言的完整性和對話的'完整性。

提問:小松鼠說的話爲什麼和小熊說的不一樣?

請幼兒接着往下想象故事情節的發展。師幫着引導。

總結:故事中的小動物們很友好的交往,都關心對方,把對方最想知道的消息想辦法告訴它。我們小朋友也可以學着用這種辦法去與小夥伴交往,得到更多的好朋友。

活動反思

《春天的電話》是我們中班下學期活動主題《我們找到了春天》中的一個故事活動。故事的結構清晰,角色生動形象,情節對話形式雖反覆,但語言內容豐富有趣,非常適合中班幼兒的學習。隨着我們主題活動的逐一開展,孩子們不僅對春天的氣息有了初步的感知,也開始關注動物和植物間的關聯。

故事開始運用“轟隆隆”地雷聲,巧妙地引出,並藉助循環式的課件形式讓幼兒瞭解了故事的發展順序和情節,由易到難,先引導幼兒重點學習“小胖熊給小松鼠打電話”的語句學說;接着請孩子們練習講述“小松鼠給小白兔打電話”的語句,鞏固對話的學習;最後同時呈現“小白兔、小花蛇、小狐狸打電話”,加大難度,引導幼兒自由選擇和學說對話的形式開展活動。在整個活動中,我給幼兒充分講述自己想法的機會。

但在具體活動的組織過程中,在胖熊後我有個問題:春天到了,小胖熊爲什麼告訴小松鼠,樹上的雪融化了呢?在開展過程中我忽視了,當問到小松鼠會對小白兔說什麼呢?我突然想到孩子們沒有經驗遷移,可能說不上來,所以我又提了這個問題,然後滕昊在回答的時候,就想到了小白兔愛吃青菜蘿蔔。給孩子一定的支撐點,讓幼兒在交流和運用中發展思維,提升語言。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故事的提問,培養孩子用適當的語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2.想想還能用什麼方法來解決故事中小朋友遇到的問題,以此培養小朋友開動腦筋的好習慣。

3.通過故事創編,發揮孩子想象力並體會編故事帶來的樂趣。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活動準備:

故事《天上掉下的布娃娃》

故事梗概:

佳佳和文文是一對好朋友,佳佳有一個布娃娃,文文有一頂小絨帽。有一天她們帶着娃娃和帽子在小區裏玩,看到了一扇小門。這扇門平時可是鎖着的,今天卻沒鎖,這扇門通向哪裏呢?佳佳和文文很好奇,於是她們決定去看一看。哇,原來這裏就是樓頂啊。從這裏他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房子,地面上的人顯得好小呀。他們興奮極了就在樓頂玩了起來。不知不覺,天漸漸暗了下來,路燈也亮了。佳佳想媽媽了,文文肚子餓了。可是當她們想回去時卻發現那扇小門怎麼也打不開,他們被鎖在樓頂了。看看空曠曠的樓頂,想想吹在身上冷冷的風,兩個好朋友嚇得哭了。但是,正在這時,文文靈機一動,拆起了自己的小帽子,把線的一頭系在了佳佳的布娃娃上,於是一根長長的線把布娃娃從樓頂送了下來。正在街上走的叔叔阿姨看到了天上掉下來的布娃娃,沿着線往上一瞧:"呀,怎麼樓頂有兩個孩子?"叔叔阿姨馬上通知了管理員爺爺。原來,管理員爺爺發現通往樓頂的大門沒瑣,就把它鎖上了,不知道佳佳和文文在上面。後來管理員爺爺幫她們開了門,他們高高興興的回家去了。

活動過程:

一、指導語:小朋友,今天老師要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天上掉下的布娃娃》。

在講故事前先甚至疑問,佳佳和文文爲什麼哭;她們想了一個什麼好辦法讓大家發現他們;除了佳佳和文文想出來的好辦法,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二、聽完故事後,由兒童自己思考、討論,各自發表意見。

根據情況,教師可繼續設置疑問,那天文文和佳佳順利地回家了,可是不久以後的一天,她倆在玩時又發現門沒鎖,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請小朋友開動小腦筋也來編一個故事。

三、教師歸納、總結、提升,小朋友真聰明,原來有許多方法可以解決問題,只會哭沒有用。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只要我們開動小腦筋,問題總能夠解決的。

注意:續編故事可安排在活動後在區角展開,有條件可以讓幼兒自己演出。

活動反思:

在執教的過程中如果我能更好地把握教學的節奏,使各個環節銜接得更緊湊一點,那樣將會有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發揮想象力進行創編,相信孩子的思維會更活躍,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創造力會有進更進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