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模板彙總10篇

【精華】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模板彙總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模板彙總10篇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學習做客的禮節,和待客的方法。

2、 發展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培養獨立性和意志品質,以及責任意識和關心他人的品質。

3、 體會共同合作交往的樂趣,爲幼兒良好情感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養分。

4、 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爲。

5、 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 事先和xx的媽 媽聯繫好,確定時間。

2、 準備一些簡單的節目。

活動過程:

1、 告訴幼兒今天的活動主題是:做客去。讓幼兒知道今天是到xx家裏去做客,xx今天是小主人。

2、 請幼兒討論:做客是要注意什麼?怎樣做一個熱情的小主人?

3、 總結:我們去做客時要有禮貌,看見xx的奶奶和媽 媽要主動打招呼,在他們家裏要安靜的參觀或坐着,輕聲說話,注意保持桌面和地面的整潔,不弄壞他家裏的東西。請吃東西時要說謝謝,並把垃圾放到垃圾桶裏。回來時要禮貌的和他們說再見。

4、 做小主人要熱情,主動給客人倒茶,發好東西吃。和客人說說話。

5、 交代去的`路上的注意事項,要注意走路安全。

6、 來到xx家裏,和奶奶打招呼,客氣的接受招待。

7、 請幾個小朋友給奶奶表演節目。給奶奶捶捶背。

8、 收拾好垃圾防到垃圾桶裏,和奶奶說再見。

9、 回教室說說自己的感想。

活動反思:

帶領幼兒到同伴家裏去做客,這讓所有的小朋友都興奮不已。小朋友也收穫頗豐。因爲這次活動帶給了孩子們更多更好的生活經驗。通過活動,加深了孩子和家人的感情,使他們懂得要關愛身邊的人。知道了禮貌做客的一些常規性禮節。也瞭解了家庭中的主要設施。體會了交往帶來的愉快。同時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合作和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幼兒是真正的參與者、當事人及活動的主體。實踐活動雖然走的地方也不是很遠,卻帶給孩子們在教室裏學不到的東西,給了他們生活的啓迪,爲他們今後適應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真正讓幼兒在現實生活中獲得了情感的體驗和經驗的積累,爲幼兒在生活和實踐中不斷進步和成長提供了鍛鍊的空間。這社會實踐活動,受到家長的一致好評。當然在實踐活動中,也有部分幼兒只顧興奮了,忘記了老師的交代,不能禮貌有序的做客還把一些垃圾亂扔,經過老師的提醒,才及時改正。希望在今後的實踐活動中,能有更好的表現,也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本領。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2

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知道拾到東西應該還給失主,並瞭解找失主的方法。

2、引導幼兒體驗丟失東西和撿到東西后的着急心情,找到東西和把東西還給別人時的不同情緒情感。

準備:

動物頭飾 情景表演

過程:

開始部分

(一)引起興趣,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要來變個魔術,你們想看嗎?

(二)基本部分:

1、情景表演,讓幼兒瞭解小貓丟了東西着急、難過的心情和小兔把東西還給它以後高興的心情。

提問:

1、小貓丟了什麼?心裏怎麼樣?(着急、難過)

2、誰撿到了帽子?(小兔)

3、小兔撿到了帽子是怎麼做的?(他說了什麼?)

集體練習:請問,這是你丟的帽子嗎?

小結:把帽子還給了小貓,小貓可高興了,小兔着見小貓這麼高興,他心理也很高興,我們小朋友要向小兔學習,拾到東西要還給別人。

2、討論,幫助幼兒體驗丟了東西、拾到東西還給別人等情況下的'不同情感。

(1)小朋友有沒有無過東西?丟過什麼?心裏怎樣?

(2)你丟了東西,別人拾了還給你,你心裏怎樣?

(3)你有沒有拾到過別人的東西?你是怎麼做的?心裏怎麼樣?

3、情景表演,激發幼兒幫助小動物的動機,使他們體驗到幫助了別人會很快樂。

師:看看又發生了什麼事,小動物們爲什麼難過?(看見他們難過,小朋友你們心裏怎麼樣?

(1)提問:小動物們這麼難過?它們丟了東西心裏怎樣?看見他們難過你的心裏怎樣?那怎麼辦呢?我們一起幫助他們(請問,剛纔你們在哪裏玩的?)我們到走廊裏、樓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如果發現地上有東西就怎麼辦?

(2)幼兒幫助小動物們找東西,(拾起來,拾起來以後怎麼做呢?問問撿到東西后怎麼說?請問這是你丟的東西嗎?

(3)幼兒找東西

(4)師:剛纔我們幫助小動物找到了東西,還給了他們,他們一定很高興,他們肯定會來謝謝我們的,我們小朋友把東西還給了失主做了好事,心裏怎樣?(做一做高興的樣子,笑一笑)

(5)提問:剛纔你撿到了什麼東西?是怎樣還給丟東西的人的,說了什麼話?

4、幼兒討論1)拾到了東西爲什麼要還給別人?

(a)人家會難過,會着急。

(b)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

(2)(表揚自己)

討論:找不到失主的東西該怎麼辦呢?

(三)結束:

總結,今天我們小朋友幫助了小動物找東西,還給了他們,心裏非常高興,以後我們撿到了東西都要想辦法還給別人,我們要保管好自己的東西。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有幼兒撿到東西后引導他自己找失主或幫助他一起找失主,並給予鼓勵表揚。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近些年來,由於人們缺乏最基本的環保意識,使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造成生態平衡失調。因此保護生態環境已成爲世界各國共同關心的全球性問題。幼兒期是培養良好品德、行爲習慣的最佳期,這時對他們進行環保的啓蒙教育,形成最初的環境意識、愛護環境的情感和保護環境的行爲習慣將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在我們周圍的環境中,空氣受工業及運輸業的影響,污染很嚴重,特別是如今助動車、摩托車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它們排放的廢氣都會造成空氣污染。針對這一現狀,我設計了此活動,旨在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二、活動目標:

1、在區分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基礎上,知道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優點和不足之處。

2、知道機動車以及工廠排放的廢氣會污染空氣,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3、擴展幼兒的想象思維,發展創新能力。

三、活動準備:

1、幼兒課前學會區分機動車和非機動車;

2、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已製作好課件;

3、蠟燭一根、碟子一隻、打火機一個、“禁菸標記”一張;

4、幼兒人手一張紙,一盒水彩筆。

四、活動過程:

(一)問題導入,複習鞏固。

師:早上,爸爸媽媽是用什麼送你們上幼兒園的呢?(用自行車、助動車、摩托車等)

師:上次我們知道了摩托車、助動車都是利用燃油式發動機帶動轉動軸使車輪轉動起來的',叫做機動車;而自行車、三輪車是用腳踩腳踏帶動鏈條而轉動的,是非機動車。它們都屬於什麼呢?(交通工具)今天我們就到“菲菲車店”去瞧一瞧,看看那兒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二)聲形並茂,幫助理解。

1、利用多媒體演示動畫故事。

2、逐段看畫面並提問:

①菲菲車店裏賣哪些車呢?菲菲是怎樣叫賣的?(點擊聲音圖標,幼兒跟學,強調助動車的特點)

②有哪些動物來買助動車的?它們爲什麼要買助動車?(結合動物的特性和助動車的方便、快捷來說)

③爲什麼天空變得灰濛濛的、樹葉不那麼綠了,也有那麼多動物生病了?

3、在電腦圖片上區分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找出它們的優點和不足。(答對或答錯,電腦給予表揚和提示)

小結:非機動車費時、費力,但車子後面不排廢氣、無污染;機動車省時、省力、方便快捷但有污染。

(三)演示實驗,啓發思維。

1、看電腦畫面。“其實除了機動車會排放廢氣以外,許多工廠、發電站的煙囪也會排出廢氣,你們看工廠的煙囪冒出滾滾濃煙,這些濃煙又隨風飄散到遠處,漸漸地看不出來了,但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就會被我們吸進身體,影響健康。”

2、做小實驗:點燃蠟燭,把碟子放在火苗上薰一會兒,爲什麼碟面變黑?幼兒討論。

小結:我們點燃蠟燭,在碟子靠着火苗的那面蒙上了一層烏黑的炭,這種炭通常進入空氣中所以我們看不到,但這會污染空氣。

(四)遷移經驗,擴展想象。

1、爲了減少空氣污染,不少科學家做了研究,他們發明了無污染的電動汽車。(看電腦畫面)

2、請小朋友們動腦筋想一想,怎樣才能減少空氣污染?(幼兒分組討論)

小結:我們可以讓菲菲在它的車店裏也多賣“綠色交通工具”,把樹林變得更加美麗。

3、在小朋友家裏有哪些空氣污染呢?(煤氣、油煙、成人吸菸等)老師這兒有一個禁菸標記,下課後我們也來畫一個貼在家裏,多種花、多植樹,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五、活動延伸:

1、幼兒繪畫禁菸標記。

2、幼兒爲《菲菲車店》續編故事結尾,教師錄音。

3、大家爭做“環保小衛士”。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做事要耐心、仔細。

2、培養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做事的'能力。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操作卡片《小貓釣魚》、電視機、展示儀

2、室內佈置一大池塘。

3、貓媽媽頭飾一隻。

活動過程

1、幼兒遊戲,爲幼兒理解故事做鋪墊。

教師帶上頭飾,引導幼兒進入情境。

小貓最喜歡吃魚了,今天貓媽媽就帶小貓到池塘邊學習自己釣魚。

2、讓幼兒邊看電視邊聽故事《小貓釣魚》,並組織幼兒討論。

(1)、提問:貓媽媽釣到魚了嗎?小貓有沒有釣到魚呢?

(2)、小貓一開始釣到魚了嗎?爲什麼?

(3)、爲什麼後來釣到魚了呢?

(4)、小朋友們說說怎樣才能釣到魚?

(5)、教師小結:

只要一心一意,認真仔細、耐心地做,什麼事情都能做好。

3、組織幼兒繼續玩釣魚的遊戲。

延伸活動:

在日常教育中繼續教育幼兒做事要有耐心。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各種食物的來源。

2.認識各種穀物。

活動準備

1.米飯、麪條、窩頭、豆腐、玉米棒子、穀穗、穀子、黃豆、麥穗、麥子的圖片。

2.豆漿機、前一天泡好的黃豆。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認識食物和穀物。

教師:小朋友誰能說說這些都是什麼東西?

出示米飯、麪條、窩頭、豆腐、玉米棒子、穀穗、穀子、黃豆、麥穗、麥子的圖片。

幼兒回答,教師給予正確答案。

教師將黃豆和適量的水放入豆漿機,爲幼兒演示制豆漿的.過程,等豆漿不燙請幼兒品嚐。

2.食物的來源。

教師:誰知道米飯、麪條、窩頭、豆腐這些食物都是從哪裏來的呢?

請幼兒通過生活經驗想一想,說一說。

教師:這些食物是由玉米、穀子、黃豆、麥子變成的。你們猜一猜哪種食物是從哪種穀物變來的?

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連一連。

教師給予指導、糾正、講解:米飯--穀子,麪條--麥子,窩頭--玉米,豆腐--黃豆。

教師:小朋友們再想想你們平時還吃過什麼食物?它們是從哪裏來的呢?

請幼兒回家收集資料,帶回來與同伴分享。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參觀鞋店,知道鞋子的品種繁多,並能說出鞋子的基本構造。

2、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耐心地傾聽講述者的講述。

3、運用美工材料製作獨特的鞋子,培養感知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活動準備:與鞋店老闆取得聯繫。

活動過程與實錄:

1、參觀鞋電店,認識鞋子的.顏色、種類、款式。

當孩子們得知我們要帶他們參觀鞋店的消息時,活動室裏傳出一陣歡呼聲。首先我們帶孩子來到“大不同”鞋店,孩子們一進門就被鞋架上擺的鞋子吸引住了,都用自己的小手去撫摸自己中意的鞋子。巖鬆拿着一隻拖鞋高興地說:“老師,快看,這是‘酷兒’的拖鞋!”說着就把手伸到鞋裏面,把它舉了起來:“我的手能伸到鞋子裏,像小船一樣!”接着,我們又帶孩子去了另外兩家鞋店,孩子們在那兒看到了各種各樣的鞋子,有小朋友冬天穿的棉鞋、夏天穿的涼鞋、還有媽媽穿的高跟鞋、爸爸穿的皮鞋。

2、參觀製鞋店,瞭解鞋子的構成。

這麼多漂亮的鞋子是怎麼做出來的?從鞋出來後,我們又帶孩子參觀了製鞋店。我們走進店門口時,製鞋店一位叔叔正在製鞋。凱旋走到叔叔面前,驚歎道:“你們快看,叔叔在剪鞋!”孩子們聽了這句話後全都圍到叔叔身邊,“叔叔,你在幹什麼?”“叔叔,你爲什麼要剪鞋?”“剪了就沒法穿了?”孩子們提出了種種疑問,於是我們請正在製鞋的叔叔向孩子簡單介紹了鞋子的製作過程,及鞋子的基本結構:鞋面、鞋底、鞋邦。

3、總結性談話。

參觀活動結束後,我們和孩子進行了一次談話交流,首先讓孩子說說剛纔自己在鞋店裏看到了什麼。在交流的過程中,孩子說的最多的是在製鞋店裏看到的事情。薛陽小朋友說:“做鞋的那個叔叔真熱,他都沒穿衣服!”“那是他幹得太累,都出汗了!”程傑小朋友說。“是呀,我們穿的鞋子做起來還真不容易!我們可要愛惜自己的小鞋子!”我在一旁附和着說。孩子們聽了後使勁地點了點頭。

4、綜合表徵《我眼中的鞋子》。

我們爲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區角材料,他們用皺紙粘貼、毛線粘貼、玉米皮粘貼、水果網套粘貼、蛋殼粘貼、餅乾紙粘貼、布貼、紙板製作等多種方式表徵了自己眼中的鞋子。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7

一、設計意圖:

鞋子是日常中不可缺少的。孩子從學走之日,鞋子就和孩子共生活同"成長";隨季節的更換和方便起見,運動鞋,拖鞋,涼鞋,皮鞋,布鞋,雨鞋等不同質地,不同款式和不同作用的鞋子也隨之出現在每個孩子的生活中。平日裏,不少孩子偶爾因好奇或好模仿,嘗試着穿上大人的鞋子滿屋子走,開心極了。雨天時節,不少孩子偶爾發現鞋底的花紋在地上清晰地留下印跡時興奮不已,併成了他們快樂的遊戲……於是老師以"鞋子"爲題,把教育性,趣味性整合在一起,巧妙地設計成活動並引進幼兒的'學習和遊戲之中,倍受孩子喜愛。

二、活動目標:

1、進一步瞭解鞋的特點和用途,體驗穿大鞋的樂趣。

2、嘗試用鞋子印畫,感受美麗的花紋並用印,畫等方式大膽表現藝術作品。

三、活動準備:

1、請家長讓孩子各自從家中帶來鞋子。

2、若干個鞋架上配有不同類別的鞋樣標誌及相應的文字卡。

3、大小不等的塑料拖鞋,顏料盤內各盛有不同顏色的顏料若干種,四開圖畫紙人均兩張以上,水彩筆,衣兜和袖套等四.活動過程:

(一)看大鞋:瞭解鞋的不同類型。請大家打開袋子互相看看,你帶來了誰的鞋,是什麼鞋?

(二)穿大鞋,體驗其樂趣,感受鞋的作用

1.穿大鞋,體驗其樂趣:

(1)我們來穿一穿大鞋子走一走,跳一跳,跑一跑,看看有什麼感覺?相互說一說

(2)大家相互換一換大鞋子再走一走,跳一跳,看看有什麼感覺?(配樂,<大鞋小鞋>)

2談話交流穿鞋的作用

(1)比較交流穿自己的鞋和穿大鞋的不同感受穿了大鞋再穿自己的鞋子有什麼感覺小結:穿鞋子一定要穿合腳的,這樣才舒服,活動起來才方便

(2)相互交流大人們何時穿這雙鞋

(3)交流穿鞋的作用

(三)辦鞋展:分類

1我們用這些鞋子辦個鞋展?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鞋架,鞋架上有標誌,大家仔細看你的鞋應該放哪裏?

2數一數,每個鞋架上有幾雙鞋?哪種鞋多(少),多(少)幾雙?指導能力強的記錄

(四)印鞋印:大膽創作

1啓發談話,引出印畫活動今天老師還爲小朋友準備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拖鞋.大家想想這些拖鞋可以做什麼/啓發觀察拖鞋背面的花紋

2示範作畫,感受鞋底的花紋美,激發印畫的慾望

(1)示範印畫,瞭解印畫的要領

(2)欣賞畫面,引發聯想

3幼兒創作,師指導師關注幼兒的印畫情況,指導個別幼兒

4師引導幼兒相互欣賞並介紹自己的畫,結束活動附,印畫改爲<鞋子找朋友>:爲不同季節或大小,男女服飾搭配鞋子。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應怎樣與人相處。

2.發展幼兒的理解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學習初步簡單的分析問題,教育幼兒能選擇一種處理問題的較好的方式方法。

4.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5.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圖片-爭搶球的孩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圖片

爭搶球的孩子兩個小朋友在玩球,玩着玩着,他們開始爭搶,爲此吵了起來,來又動手相互打對方。

二、展開

1.引導幼兒分析解決問題。

(1)教師請幼兒舉手發言,知道這是一種不好的.行爲。

(2)幫助幼兒分析問題。

教師:結果他們誰玩到新球了?(誰都沒有玩到)誰都玩不到球,大家還都不高興,那麼誰能幫他們想個好辦法?

請幼兒動腦筋、想辦法,說出自己的看法。

2.故事,引出新問題。

教師:戶外遊戲時,一個幼兒往前跑時潮後面看,不小心撞了前面的小朋友,他趕緊說:"對不起。"被撞的小朋友不原諒他,動手又打了他一下。

(1)教師: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並請幼兒說出自己的理由。

(2)教師教幼兒學習分析:

如果別人打了你一下,你要看他是不是有意的,如果他是無意碰到你,又向你道歉,應該原諒他,說聲"沒關係"。

3.教師提出一個新問題,請幼兒思考:

你站在那兒玩,別人跑過來故意打你一下,你怎麼辦?

教師幫助幼兒分析:

(1)他爲什麼打你?是不是妨礙了別人?是不是別人和你逗着玩?

(2)他打疼你了嗎?疼說明了什麼?不疼說明了什麼?

(3)他打疼了你,你怎麼做?

(4)他總是那麼做,你怎麼辦?

教師啓發幼兒回答:

--告訴老師,請老師解決。

--學會躲閃。

--給他以有力的回擊,保護自己。

三、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要團結友愛、相互幫助,不允許欺負別的小朋友。

當別人打了你,你要了解清楚是"爲什麼",然後再選擇好的解決辦法。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知道廚師的工作特點和職業裝扮。

2、嘗試畫出廚師的工作特徵。

活動準備:

教學資源、《你好、廚師》、畫筆,畫紙

活動過程:

一、運用教學電子資源中的相關照片,引導幼兒展開談論,加強對廚師這個職業的瞭解。

1、你們知道廚師是幹什麼的?

2、他們會在哪裏工作?

3、你身邊有從事廚師這個職業的.人嗎?

4、廚師的工作服是什麼樣的?

5、爲什麼頭上要戴帽子呢?

6、他們的工作內容包括哪些?

7、你覺得什麼樣的廚師是一個好廚師呢?

8、你感覺他們的工作有什麼比較難的地方?

二、請幼兒畫一個廚師的形象,可以想象這爲廚師正在做什麼菜?糕點等。

三、將幼兒完成分享的作品進行分享,看一看畫面上的這些廚師都在忙着做什麼?教師再分享幼兒的作品時,可以進行簡單的遐想遊戲。

1、朵朵畫的廚師正在做西紅柿湯,哪位客人想要點那道菜?

2、點點畫的廚師在做包子,誰想要吃包子?請問這個什麼掐兒的包子?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內容,瞭解動物與物品之間的關聯性,並嘗試仿編詩歌。

2.感受詩歌內容的有趣,懂得擁抱是表達喜愛的一種方式。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理解詩歌內容,瞭解動物與物品之間的關聯性。

2.用詩歌的句式進行仿編,並大膽表達。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接觸過一下物品,如:粗糙的苦瓜、凹凸的重啓琅琊榜、毛絨動物等,豐富了相關的感知經驗。

2.掛圖《我喜歡抱抱》。

3.幼兒用書第1冊第8-9頁。

(柔和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朋友抱一抱。

師幼相互抱抱,感受擁抱是表達喜愛的一種方式。

——我喜歡抱抱你,你聞起來香香的;我喜歡抱抱你,你的小手肉乎乎的,像可愛的小熊······

——你還可以跟你的好朋友抱一抱。(幼兒互相抱抱)

二、我喜歡抱抱。

1.說說喜歡擁抱的對象,感受擁抱帶來的愉悅之情。

——你最喜歡擁抱誰?爲什麼?

——有一個小姑娘非常喜歡抱抱,看看她擁抱了什麼?(出示小豬、小兔等動物圖片)

——如果是你,你會擁抱誰?爲什麼?

2.猜測小姑娘擁抱大蛇、鱷魚的原因。

——小姑娘爲什麼會擁抱我們害怕的大蛇、鱷魚呢?

——小姑娘可喜歡大蛇和鱷魚了,她說:“我喜歡抱抱大蛇,好像抱着一條長長的圍巾······”

——爲什麼小姑娘說抱大蛇好像抱着一條長長的圍巾?

3.繼續猜測小姑娘擁抱其他物品的原因。

——小姑娘擁抱它們的`原因又會是什麼?

——除了圖上的東西,還會有什麼藏在泥土裏?

4.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選擇一張物品彈琵琶和動物圖片對應,並說明原因,教師幫助幼兒嘗試根據歌詞的局勢連貫表達。

5.完整欣賞詩歌,熟悉詩歌的句式。

——小姑娘擁抱它們,是不是和我們說的一樣呢?

三、大家都來抱一抱。

1.根據詩歌句式,方便詩歌。

——你喜歡擁抱誰?爲什麼?

2.根據詩歌的句式,將記錄的圖片創編成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