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故事教案

幼兒園大班故事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9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故事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故事教案

幼兒園大班故事教案1

爲了讓更多的幼師輕鬆上課、備課無憂,一直努力致力於整理、收集名師課程,優質教案,將打造全網最具特色和實力的幼教資源網。通過《神筆馬良》的故事,引導幼兒學說“假如我有一支神筆,我會畫……”的句式,培養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清晰、完整、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想象。喜歡傾聽《神筆馬良》的故事,學習馬良做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

設計意圖:

一天在家,和五歲的兒子一起聽了《神筆馬良》的故事。兒子感嘆:我要是有一支神筆就好啦!那我想要啥就畫啥。是呀!每個人都有這樣一支神筆那可太棒啦!如果把這個故事講給我們班幼兒聽,假如每個孩子都有一支神筆,假如有神筆的孩子們看見了需要幫助的人……這些口齒伶俐,想象豐富的精靈們又會怎麼說怎麼做呢?因此而產生了一節大班語言活動《神筆馬良》。

活動目標

1、學說“假如我有一支神筆,我會畫……”的句式。

2、大膽想象,在集體面前大膽、清晰、完整、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想象。

3、喜歡傾聽《神筆馬良》的故事,學習馬良做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

重點難點:

重點:學說“假如我有一支神筆,我會畫……”的句式。

難點:大膽想象,在集體面前大膽、清晰、完整、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想象。

活動準備:PPT課件(《神筆馬良》故事圖片,雨中沒有傘的人,找不到媽媽的小男孩,失去雙手的殘疾人,乾涸土地上找水的人們,衣衫襤褸的流浪老爺爺等圖片),毛筆一支

活動過程:

一、導入談話,激發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大家好!我知道大家特別喜歡聽故事,今天李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非常好聽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聽?(幼兒異口同聲的說:想)那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吧。

二、傾聽故事,認識神筆

1、觀看PPT4-11聽老師講故事

2、、故事好聽嗎?我檢驗一下,你們聽懂了沒有?(聽懂啦)敢不敢回答我幾個問題?(敢)

教師:我們剛纔聽到的故事叫什麼名字?(神筆馬良)故事中會畫畫的小朋友叫什麼?(馬良)他有一支什麼樣的筆?(神筆)爲什麼叫它神筆?(這支筆畫什麼東西都能變成真的)

3、教師:馬良用這支神筆給窮人畫了好多有用的東西,幫助了許多人。讓我們給這個善良、有愛心的馬良鼓鼓掌吧!小朋友看這支筆神奇不神奇?(神奇)這麼好的神筆你想不想要?(幼兒迫不及待的說:想)

三、仔細觀察,初步想象

(一)、初識神筆,說一說

教師:假如你也有一支這樣的神筆,你要畫什麼?(幼兒回答積極,內容豐富)

(二)設置情景,說一說

1、教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圖片中的情景,想一想,假如你也有一支這樣的神筆,看到這種情景,你要爲圖中的人們畫什麼?(播放PPT13-17)

教師 :小朋友們,圖中這個人在幹什麼?(這個人在跑步)天氣怎樣?(天下雨啦。)假如你有一支神筆,你會給他畫什麼?(假如我有一支神筆,我會給他畫雨傘,雨衣。)(PPT13雨中沒有傘的人)

教師:這個小朋友一個人在街邊哭,大家猜一猜他可能遇到什麼事了?(他可能找不到媽媽了)假如你有一支神筆,你會給他畫什麼?(假如你有一支神筆,我會給他畫電話。)(PPT14找不到媽媽的小男孩)

教師:咦?這個人怎麼用腳寫字呀?(他沒有手)噢!原來他是殘疾人。假如你有一支神筆,你會給他畫什麼?(假如你有一支神筆,我會給他畫一雙手。)(PPT15失去雙手的殘疾人)

教師:大家看看這片土地怎麼沒有一棵植物,地上還有那麼多裂縫?(因爲這裏缺水)假如你有一支神筆,你會給他畫什麼?(假如你有一支神筆,我會給他畫一條河。)(PPT16乾涸土地上找水的人們)

教師:大家看看這位老爺爺,假如你有一支神筆,你會給他畫什麼?(假如你有一支神筆,我會給他畫衣服,畫好多錢,畫金幣,畫金元寶……)(PPT17衣衫襤褸的流浪老爺爺)

教師小結:小朋友都很有愛心,像馬良一樣幫助了好多人。我爲善良的你們點贊。

2、情景再現,正確引導(播放PPT15-17)

邊出示圖片邊說:在這個乾涸的土地上,你給他們再多的錢,他們可能也很難買到很多的水,那在這乾涸的土地上有比錢更重要更實用的是什麼呢?(水,很多很多的水)對呀,我們給了他們很多的水,這個土地上的禾苗呀,莊稼呀,就可以生長了,人們也不用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挑水了。所以在這裏水比錢實用。殘疾的孩子,你給他再多的錢,他能買到手嗎?”(買不到)是的,再多的錢都買不來手。我們給他畫上一雙手,然後再讓神筆把它變成真的,這樣,他就能像我們一樣,用手吃飯,用手畫畫、寫字了。對吧?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都知道,錢可以買到很多很多的東西,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的東西是錢買不來的。所以在我們的生命裏,還有很多東西比錢更重要,小朋友們,你們說對不對呀?”(小朋友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對)

(三)聯繫願望,說一說

教師:小朋友們有沒有願望?假如你有了這樣的神筆,你想不想把你的願望畫出來,讓他變成真的?

四、神筆接力,說說願望

教師(出示毛筆):噹噹噹,這就是馬良的那支神筆,神筆交到誰的手中,就請完整、快速的說出你的願望,說不定願望真的會實現呦!

五、課外延伸,結束活動

我們回教室去把我們剛纔說的畫出來吧!

活動總結

在幼兒的語言活動教學中,師幼互動是教育目標的重要保證,也是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語言是在互動中形成和發展的,它是互動的主要媒介和載體,提高師幼互動的質量,是這節語言活動獲得成功的重要途徑。因此,我設計了三個互動環節:活動開始,幼兒看着漂亮的圖片,聽老師聲情並茂的講《神筆馬良》的故事,然後說一說“假如我有一支神筆,我會畫……”這時候,幼兒的說話慾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孩子們爭着舉手說自己的想法,幼兒有種一吐爲快的感覺。接下來設置情境,讓幼兒說一說“假如我有一支神筆,我會爲圖中的人物,畫什麼?”最後請小朋友畫出自己的願望,“假如我有一支神筆,我會畫什麼幹什麼”。這樣由易而難,循循善誘,讓孩子能夠輕鬆的,完成本次活動的三個目標。

雖然在活動設計中,沒有設計對幼兒進行正確價值觀的滲透這個目標,但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忽視幼兒發展中存在的個體差異,互動內容也不能以封閉化的知識傳授爲主,既然孩子都說出了想畫錢,想要很多錢的這種願望,我就覺得,很有必要對幼兒進行這方面的教育,而這個教育結合活動中所選擇的幾張圖片來進行,是非常恰當的。雨中沒有傘的孩子,找不到媽媽的男孩,失去雙手的殘疾人,乾涸土地上找水的人們。這些情景中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用錢解決不了的,或者說是用錢,不能夠很快或者是直接解決的。所以,我請幼兒看圖,然後進行引導,讓幼兒自己來區別,錢和他們所急需的物品來比較,可能那個纔是他們最需要的?讓幼兒自主探究,最終得到結論:雖然錢可以買來很多東西,但是還有很多事情是再多的錢也解決不了的。從而對幼兒進行正確價值觀的滲透。我覺得和其他三個目標相比,這纔是孩子們本次語言活動最大而且最意外的的收穫。

通過這節語言活動,我的收穫不亞於孩子們!在當今複雜的社會環境和多元化的家庭環境影響下,我們肩負着幼兒健康全面成長教育的第一站的重要使命,而在我們幼兒教育中尤爲重要的的語言活動要尊重個體差異、注重情感交流、倡導多元化教學,要做好課前預設,發掘教育資源,精心準備,注意問題設計,採用多樣的教學手段,纔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實現有效教學。

幼兒園大班故事教案2

活動目標:

1、理解童話的主要情節和不同動物形象的特點,學習歸納作品的主題。

2、體驗失去幫助和關心時的難受、傷心地情感,以及得到幫助時及幫助別人時獲得快樂地情感。

活動準備:

磁性教具一套及小動物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直接引題

2、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一遍,請幼兒認真傾聽,提問:童話的題目?

3、第二次講述,邊講述邊出示磁性教具,注意突出不同動物的特點,按照故事情節發展順序提問:

(1)小猴借不到繩子爲什麼哭?

(2)小猴得到小象的幫助,它心裏覺得怎麼樣?從哪裏可以看出?

(3)小象幫助了小猴,小象感到怎樣?從哪裏可以看出?

4、小結: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都需要關心和幫助,如果大家都學會關心和幫助別人,困難就會被克服,大家都能生活得很快樂。

5、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故事教案3

設計意圖:

如今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當今物質條件優越的時代,孩子們感受着來自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寵愛,成爲了"家中的寶",多數幼兒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獲取、不懂給予的衆人爲我的心理傾向。具體表現爲:習慣接受別人的關心愛護,而不知道積極主動地用愛心去對待別人,甚至驕橫跋扈。本次活動以身邊熟悉的"愛的故事"爲支點,截取生活中常見的愛的不同表達方式,加深孩子對愛的理解,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快樂生活離不開別人的幫助,我們都要擁有一顆愛心。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分享愛的故事,並嘗試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最感激的人和事。

2、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初步懂得人人都應有一顆愛心。

3、體驗關愛他人的快樂。

活動重點:

分享愛的故事,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活動難點:

感受、理解愛的不同方式。

活動準備:

1、愛心卡片,音樂《讓愛傳出去》。

2、公益廣告"關愛他人";PPT課件。

3、心願卡、記號筆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愛心卡",導入活動。

"這是什麼?"(打開愛心卡,認讀"愛"字)"什麼是愛?猜猜華老師爲什麼要送愛心卡給你們?"--愛就是喜歡。

2、感受、理解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剛纔小朋友講了很多的愛,我這裏還有一些愛心照片,我們來看看裏面都有哪些愛?"阿姨這個手勢表示什麼意思?(愛),模仿手語。

(逐一觀看愛心照片),這裏的愛心表示什麼意思?

(1)婚禮現場的愛心氣球---------愛是相親相愛。

(2)給災區愛心捐款、愛心車隊------愛是互相幫助。

(3)點燃蠟燭許願------------愛是一種祝福。

(4)醫院裏的愛心氣球----------愛是關愛生命。

(5)愛心書屋--------------愛是一起分享。

(6)奧運火炬愛心傳遞----------愛是傳遞。

(7)愛心小屋無償獻血----------愛是奉獻。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能看到愛,每一顆愛心裏面都藏着一個愛的故事。

3、觀看公益廣告"關愛他人",分享生活中的愛心故事。

"在下面這段愛心廣告中也藏了許多愛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找找吧!"提問:你在廣告中看到了哪些愛心故事?(幼兒自由交流討論)(1)小朋友踢足球,差點砸到嬰兒車裏的寶寶,大哥哥及時用頭頂起了球。

(2)叔叔手裏的書太多,快要滑下來時,大哥哥幫忙扶了一把。

(3)老爺爺騎着裝滿東西的山輪車,爬不上橋,大哥哥在後面推了一把。

(4)看見倒在地上的自行車,馬上把車扶起來。

(5)姐姐的羽毛球掛到了樹枝上,大哥哥幫忙拿下來。

(6)大姐姐把可樂罐撿起來扔進垃圾箱。

:生活中有這麼多人給了我們愛和幫助,我們應該從心裏感謝他們。我們也要有一顆愛心。

4、體驗愛帶來的快樂。

(1)討論:有誰幫助過你?幫助你什麼事?想對他說些什麼?請你大聲的說出來,我想他們會聽到的。

(2)除了用語言來表示感謝,還可以用什麼方式來表達?

(3)剛纔大家在感謝別人的時候,心情怎麼樣?

:原來被別人幫助是件開心的事,感謝別人同樣也是一件快樂的事!

(4)記錄愛的故事。

"華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愛心卡,你們可以把最想感謝的人畫下來,還可以畫一畫你們之間愛的故事,感謝的話不會寫可以請客人老師幫忙,畫完後可以送出你的愛心卡。"活動延伸:

1、送愛心卡,共同分享愛的故事,體驗愛的快樂。

2、小小發佈會--愛的故事。利用晨間談話十分鐘,講講愛的故事。

3、家園配合。請家長和孩子講要感謝的人或事;關注身邊發生、媒體報道的愛的故事;帶孩子一起用行動對周圍的人或事表示感謝。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課件

幼兒園大班故事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 理解童話故事內容,感知一波三折有趣的故事情節。

2.積極參與討論,知道水從哪裏來。

二、活動準備

1.根據故事內容製作的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

2.一組是小熊、小鹿、山羊哭泣的圖片;一組是它們笑的圖片。

三、指導要點

1. 活動重難點:理解故事情節和內容,感知一波三折有趣的故事情節。

2. 指導要點:通過圖文結合、啓發提問、討論等方式讓幼兒理解作品。

四、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激趣提問:圖片上有誰?他們怎麼啦?是什麼事情讓他們又哭又笑?

2. 初步感知故事教師完整講述一遍故事。

提問:故事名字叫什麼?故事裏有哪些小動物?它們爲什麼哭呀?講了一件什麼事?

3. 分段理解故事看圖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1)出示圖片一,講述故事開頭至"他心裏一急,就哭了起來。"提問:小熊在做什麼?(它在小河邊甜甜地飽喝了一頓,然後,舒舒服服地躺在河灘上休息。)他想到了一件什麼事?心情怎樣?

(2)出示圖片二,接着講述故事至"小鹿和小熊一起哭起來"。

提問:小熊對小鹿說了些什麼?小鹿是怎麼回答的?聽了小鹿的話,小熊怎麼說?

(3)出示圖片三,讓幼兒觀察,提問:小熊和小鹿遇到了山羊,說了什麼話?

山羊會怎樣回答呢?小熊又會問什麼問題?(調動幼兒已有經驗與回憶進行遷移講述。)教師:請你們仔細聽聽,故事裏說的和你們說的一不一樣。

接着講述故事至 "天上的雨水總有一天也會下完的呀"。

(4)出示圖片四,繼續講述故事至最後,提問:小熊、小鹿和山羊爲什麼都哭了?

聽了它們話,狐狸表情怎樣?它是怎樣做的?

教師:河裏的、湖裏的水會不會流完,天上的雨水會不會下完,小熊、小鹿和山羊爲這些問題接二連三的哭。小狐狸爲它們解決了難題,讓它們懂得水是不會流完,雨是不會下完的道理。

4.幫助幼兒理解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與有趣 。

聽完整故事錄音一遍。

提問:

小熊提了哪三個問題?爲什麼小鹿、山羊聽了會又笑又哭呢?

小鹿、山羊、狐狸它們是怎樣笑的?(小鹿直笑、山羊笑個不停、狐狸笑得渾身發抖,可讓幼兒用動作表現。)河裏的、湖裏的水從哪來?雨從哪裏來? (引導幼兒按順序用故事裏的語言回答)5.討論在我們的生活中,水有哪些用途?如何節約用水?(引導幼兒調動已有知識經驗用完整的語言在集體面前講述)

五、要素是否理解故事內容和情節。

六、活動建議

1.鼓勵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角色表演,講述故事。

2.與家長一起查找關於有關水的來源、用途等資料。

附故事:

水從哪裏來一天,小熊渴了,他來到小河邊,甜甜地飽喝了一頓,然後,舒舒服服地躺在河灘上休息。忽然,他想到一件事:"小河的水天天這麼流,如果有一天流完了,我不就沒水喝了嗎?"他心裏一急,就哭了起來。

小鹿走過這兒,問:"喂,你哭什麼呢?""我想,總有一天,小河的水會流完的,那喝什麼呢?"小鹿笑了:"讓我領你去看看吧。"小鹿帶小熊走啊走,來到一個很大很大的湖邊,小河的水就是從湖中流出來的。"小熊,這下子你放心了吧?""可是總有一天,湖水也會流完的呀,那怎麼辦呢?""是呀,湖水流完了,又怎麼辦呢?"想着,小鹿和小熊一起哭起來。

山羊路過湖邊,看到小鹿和小熊在哭,感到很奇怪:"你們在哭什麼呢?""你想,小河的水就是從湖中流出來的。湖水總有一天會流完的,那怎麼辦呢?

幼兒園大班故事教案5

活動要求:

1、能根據自己的見解進行排圖,並大膽陳述圖片的情節。

2、通過活動讓幼兒懂得遇事要互相謙讓。

教案准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熟悉圖片內容。

2、物質準備:大圖片4份、小圖片人手一份、投影儀等

教案過程:

(一)針對上次活動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

1、提出問題“魚到哪兒去了”“兩隻貓怎樣才能吃到魚”,圍繞問題師生共同討論。

2、教師小結

師:是呀,小黃貓和小白貓都沒有吃到魚,他們的心裏可後悔了,他們想如果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一定會互相謙讓的。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同樣利用這四幅圖,按照不同的順序來排,你想怎麼排都可以,但結果是要讓兩隻小貓都吃到魚,因爲這兩隻小貓現在改正缺點了,他們要互相謙讓,所以你們在排的時候要注意怎樣排才能排出讓兩隻小貓都吃到魚的。

評析:以提問並進行討論的形式

(二)幼兒分組討論、共同合作排圖。

1、提出要求。

師:我們要分組進行排圖,小朋友可以自由組合一組共同討論、互相合作、想一想怎樣排才能讓兩隻貓都吃到魚。討論玩每組要派出一個隊員來說說你們組是怎麼排的,兩隻貓是怎麼吃到魚的。

2、幼兒自由討論排圖,教師巡視觀察、指導。

(三)每組派代表講述自己創編的,師生共同評價。

師:現在每組派一個代表來說說你們是怎麼排的,兩隻貓是怎麼吃到魚的?其他的小朋友認真聽聽別人是怎麼排的,怎麼講的,他們講的好不好,好在哪裏?不好在哪裏?

幼兒自由操作講述,師生共同傾聽、評價。

(四)幼兒自由找客人老師講述自己創編的。

師:老師還準備了許多的小圖片,你們可以把自己編的講給後面的客人老師聽。

(五)活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