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範文集錦10篇

【精品】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範文集錦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範文集錦10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散文詩,感受詩歌中表現的“雨滴唱歌”的優美意境。

2、嘗試創編兒歌《聽雨》,並通過畫畫、說說等活動體驗創編的快樂,發展表達、交流、合作的能力。

3、激發熱愛大自然、關心周圍事物的情感。

4、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內容,欣賞優美的語言,體驗散文中所洋溢的樂觀精神。

5、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套。

2、配樂帶。

3、粉紅、綠、黃色彩紙若干、繪畫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觀看畫面。(小朋友在雨中玩活動的照片)師:“看,那是誰的照片啊?”“你們在幹什麼啊!”(幼兒自由回答)

二、初步欣賞散文詩

1、瞭解散文詩的主要情節,說出象聲詞“沙沙沙、丁丁丁、吱溜溜、滴滴答”欣賞課件片段,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大膽表述。(到靜靜地聽)師:“猜,下雨天小蝴蝶在幹什麼?”欣賞片段(配樂朗誦第一段)師:“它會聽到什麼呢?”師:“小蝴蝶到底聽到小雨唱什麼歌,我們一起來側着耳朵仔細聽。”

2、接下去欣賞課件,能說出詩歌中的象聲詞。欣賞第二段,第一遍:學習象聲詞:沙沙沙、丁丁丁、吱溜溜、滴滴答,引導幼兒爲象聲詞創編動作。(難點:理解吱溜溜鑽的形態)小雨唱了什麼歌?師:沙沙沙、丁丁丁、吱溜溜、滴滴答,邊說邊用動作表現,幫助幼兒記憶理解。(當幼兒不能說出吱溜溜時,老師可以提有針對性的問題,如:它鑽到花裏面時是怎麼唱的?)

3、尋找小雨點落下的地點、動態。師:“小雨點怎麼會唱出這麼好聽的歌?它在幹什麼呢?”幼兒說到什麼語句時,就出現相應的畫面幫助幼兒理解語句規律。完整理解表述語句:沙沙沙,那是小雨和森林的樹葉在玩耍;丁丁丁,那是小雨在小熊的鐵皮屋上翻跟頭;吱溜溜,那是小雨鑽進荷花的花蕊裏;滴滴答,那是小雨在敲窗玻璃打招呼。4、完整欣賞。老師告訴你們,這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詩《聽雨》,我們一起來完整地欣賞一遍。小雨唱的歌我們可以一起來說說。

三、學習創編兒歌《聽雨》。

1、師:“小蝴蝶把它聽到的小雨唱的歌告訴了我們,我們也聽小雨唱過歌,我們也來告訴小蝴蝶,好嗎?”

2、師:“我知道你們都想告訴它,我們把他畫下來,怎麼樣?

3、師:“我們四人一組,先一起說說你聽到小雨唱的歌,然後快快的畫下來”

4、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播放舒緩的音樂,幼兒作畫)(時間控制)

5、創編散文詩:“聽雨”聽雨下雨了,小朋友們閉上眼睛,側着耳朵靜靜地聽。啊,聽見了,聽見了——沙沙沙,那是小雨——————————。丁丁丁,那是小雨————————————。吱吱吱,那是小雨————————————。嗒嗒嗒,那是小雨————————————。小朋友高興地說:“沙沙沙、丁丁丁、吱溜溜、滴滴答——小雨在唱一支多麼有趣、多麼動聽的歌呀!”窗外,小雨還在輕輕地唱;屋裏,小朋友還在靜靜地聽。

四、結束部分

師:“多可愛的小雨點啊!落下的聲音象唱歌,真好聽,小朋友們知道嗎?大自然裏還有許多好聽的聲音呢!讓我們一起去找一找,聽一聽。”音樂聲中離開教室。

五、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中,佩帶胸卡,一名幼兒扮演小雨點,四名幼兒扮演樹葉、屋頂、荷花和窗玻璃進行遊戲。

2、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各種大自然的聲音。

活動反思

《聽雨》是一首很具有美感的散文詩,以聽雨爲線索,將聽雨的畫面描寫巧妙地串起來,形成了感受雨美的情景。語言文字的美感染了每一個幼兒,他們從文字中的確也感受到了雨聲的美。

爲了讓幼兒能夠真正感受散文中優美的意境,我重複的給孩子看課件,讓他們找一找下雨時的景色,豐富知識經驗。有了知識經驗的豐富,在第一環節中我就進行了提問“聽過小雨的歌嗎?小雨的歌是怎樣的?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然後通過欣賞散文——提問、討論的形式理解散文——幼兒說一說,演一演——朗讀散文。

綜合本次欣賞活動,我在教學中運用了多種方法,讓幼兒在動靜交替中充分感受到了雨聲的美。

通過這一次的散文欣賞活動,讓我有了深刻的體會。

1.從直觀的經驗中進入散文。

利用現實生活中真實的雨聲,孩子在欣賞散文時就有了直觀的經驗,能更好的理解散文。

2.在動態的情境中感知散文。

活動中我選擇了以多媒體課件的方式展示散文內容,以直觀具體的情境刺激吸引幼兒,把幼兒帶入散文所要表達的情境之中,我以舒緩的音樂作爲背景,想把幼兒帶入散文的意境中,讓幼兒從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來感知散文,散文有一種特殊的美,能讓讀的人從其有限的篇幅裏體味出言盡意遠、耐人尋味的美麗情愫,而幼兒本身沒有具備欣賞的能力,必須通過反覆感知才能瞭解散文的情感、情緒、而產生共鳴,產生對話,由此接受和喜愛。教師也可以用自己的體驗、自己的情緒去帶動幼兒,以美的姿態去感染他們。

3.在寬鬆的環境中理解散文。

通過反覆感知,幼兒學習散文也需要在寬鬆的交流中理解散文。這裏的交流可以說是教師引導下的交流,在這一步中,教師可以設計幾個關鍵問題,拋出來讓幼兒展開討論,幫助幼兒正確的理解散文所要表達的意義。這樣活動中的師幼互動能更爲生動,也有利於幼兒進一步理解感知散文。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快樂的鈕釦”是一個由四幅圖組成的看圖講述內容。故事主人公鈕釦樂於助人,當別人有困難時,它總是願意用它圓圓的特性變成各種東西去幫助他人,當聽到別人的讚美時,它總是會說“你快樂就是我快樂”。因此,它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快樂的鈕釦”。大班幼兒已經具備根據畫面創編故事的能力。但是,在以往看圖講述的教學中,我發現幼兒通過觀察畫面和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能描述出一些故事情節,但是不夠生動,究其原因,是幼兒對圖片中的細節缺乏關注。

由此,在活動中我通過操作課件、示範講述、師幼一起閱讀自制小書等一系列策略,引導幼兒觀察、思考、理解畫面的細節,激發幼兒講述的慾望,提高幼兒講述的質量。第一環節,我從鈕釦圓圓的特性導入,爲它接下來一系列助人爲樂的行爲作好鋪墊。第二環節,我運用FLASH技術將畫面一分解成兩幅圖,引導幼兒猜測情節並驗證,還重點練習了角色之間的對話,鼓勵幼兒用適當的形容詞來讚美小鈕釦。在這個環節中,我和幼兒一起探索如何講述細節,共同完成了第一次示範講述,即根據畫面一創編一個故事情節。第三環節,我重點引導幼兒根據圖片內容作充分、合理的想象,以幼兒爲主、教師爲輔協作完成第二次示範講述,即根據畫面二創編多個不同的故事情節。第四環節,我引導幼兒自主閱讀自制小書,運用之前學習的講述思路和方式,獨立創編、講述剩下的兩幅畫面。第五環節,我引導幼兒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並鼓勵幼兒講述自己幫助他人的經歷,真正實現從“故事”到“生活”的轉變。總之,本活動層層推進,既注重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注重促進幼兒觀察、想象、思維能力的發展。

目標:

1.能觀察圖片內容,合理連貫地創編故事情節。

2.學會角色之間的對話,能恰當運用形容詞來讚美小鈕釦。

3.懂得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準備:課件“快樂的鈕釦”,班得瑞的音樂,自制小書《快樂的鈕釦》。

過程:

一、師幼談話,引出故事

師:你們知道哪些東西是圓溜溜的嗎?

幼:輪子/餅乾/瓶蓋……

師:圓溜溜的東西可真多啊!今天我也帶來了一樣圓溜溜的東西。看看,是什麼呀?(點擊課件,出現鈕釦圖片。)

幼:有點像鈕釦。

師:對了。它是一顆快樂的鈕釦,它非常喜歡幫助別人。小鈕釦要去旅行了,讓我們一起看看它在旅行途中會幫助誰,是怎麼幫助它們的。

二、觀察畫面一,師幼共同創編故事

1.幼兒觀察畫面一中的(1),引出第一段故事。

師:畫面上有誰?

幼:小老鼠。

師:小老鼠在幹什麼?它的車子怎麼樣了?

幼:小老鼠的車少了一個輪子。

師:真的。小老鼠的汽車缺了一個輪子,不能開了。那小鈕釦可能會怎麼幫助它呢?

幼:小鈕釦可能會給小老鼠買一個輪子裝上去。

幼:小鈕釦會幫助小老鼠找輪子。

幼:小鈕釦可能把自己變成車輪子。

師:我們來看看小鈕釦到底是怎麼幫助小老鼠的。[課件畫面切換到畫面一中的(2)]哇,小鈕釦真的變成了車輪!小老鼠真喜歡這個鈕釦輪子啊。它會對小鈕釦說什麼呢?

幼:謝謝!

師:小老鼠除了說“謝謝”,它還用了一句話來讚美鈕釦輪子呢!它是這麼說的:“多麼好玩的鈕釦輪子啊!”大家一起說說看。

師:現在請你們也用多麼加一個好聽的詞來讚美一下鈕釦輪子。 幼:多麼有趣的鈕釦輪子啊!

師:這句話說得真好聽!我們跟他學一學!還有嗎?

幼:多麼舒服的鈕釦輪子啊!

幼:多麼滑稽的鈕釦輪子啊!

師:聽了這麼多讚美的話,小鈕釦說:“你快樂就是我快樂!”

師:小鈕釦是怎麼說的?

幼:你快樂就是我快樂!

2.教師帶領幼兒講述第一段故事。

師:小鈕釦幫助了小老鼠真快樂啊!我們把這件快樂的事情完整地來講一講,好嗎?

三、觀察畫面二,師幼合作創編多個故事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想象、講述畫面二的情節。

師:小鈕釦幫助了小老鼠,繼續往前走,又遇到了誰?

幼:小兔子。

師:小鈕釦變成了什麼?

幼:金牌!

師:你怎麼看出來的?

幼:小鈕釦掛在小兔子脖子上。

師:小鈕釦爲什麼變成金牌送給小兔子呢?

幼:小兔子參加運動會得了第一名,可是它的金牌丟了,難過得哭了。所以,小鈕釦就變成金牌送給了小兔子。

師:還有其他原因嗎?

幼:“龜兔賽跑”第二場比賽開始了,小兔子吸取了前一場比賽的教訓,一口氣跑完了全程,得到了冠軍。所以,小鈕釦變成金牌獎勵小兔子。

師:小兔子帶着鈕釦金牌,真好看!它會對小鈕釦怎麼說呢?請你像前面一樣也用“多麼”加好聽的詞來說一說。

幼:多麼特別的鈕釦金牌啊!

幼:多麼好看的鈕釦金牌啊!

師:小鈕釦會怎麼回答呢!

幼:你快樂就是我快樂!

2.教師引導幼兒擴展想象,繼續創編、講述畫面二的情節。

師:X X X小朋友認爲兔子脖子上的鈕釦是金牌,大家都覺得是金牌嗎?誰還有不同意見?

幼:項鍊。

師:小鈕釦爲什麼變成項鍊送給小兔子呢?

幼:小兔子要參加化裝舞會,可是沒有項鍊,所以小鈕釦就變成鈕釦項鍊送給了小兔子。

師:小兔子帶着鈕釦項鍊,它會怎麼說呢?

幼:多麼漂亮的鈕釦項鍊啊!

幼:多麼精緻的鈕釦項鍊啊!

師:小鈕釦又是怎麼說的?

幼:你快樂就是我快樂。

四、幼兒自主閱讀自制小書,觀察、想象、創編、講述畫面三和四的故事情節

1.幼兒自主閱讀自制小書並創編故事,教師巡迴指導。(播放班得瑞的音樂。)

師:剛纔我們編了小鈕釦幫助小老鼠、小兔子的故事,多麼聰明的小朋友啊!老師給每位小朋友準備了一本小圖書,請你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小鈕釦在接下來的旅行中幫助了誰,是怎麼幫助的。如果有困難,可以看一看、想一想前面小鈕釦幫助小老鼠、小兔子的故事。想好了可講給旁邊的小朋友聽。

2.幼兒集體交流、講述第三、第四段故事。

師:現在請小朋友上來講一講自己的故事。哪位小朋友先來?

師:還有誰有其他想法?

五、聯繫實際生活體驗小鈕釦的快樂情感

師:這是一顆怎麼樣的小鈕釦?

幼:愛幫助別人的小鈕釦。

師:當別人謝謝它的時候,它總是怎麼說?

幼:你快樂就是我快樂!

師:小鈕釦爲什麼總是說“你快樂就是我快樂”?

幼:因爲它很喜歡幫助別人。

師:你們喜歡這顆快樂的、喜歡幫助人的小鈕釦嗎?

幼:喜歡。

師:你幫助過別人嗎?你是怎麼幫助別人的?幫助了別人你感覺怎麼樣?

幼:我幫奶奶拿眼鏡,我感覺很開心。

幼:我幫助小班弟弟妹妹穿衣服,感覺很高興。

師:你們真棒!請你們把幫助別人的快樂也編成一個好聽的故事,下次講給大家聽。

延伸活動:

1.幼兒可在區域活動中繼續繪畫並創編故事“快樂的鈕釦旅行記”。

2.把幫助別人的快樂編成故事,並通過班級“小小故事會”進行交流、分享。

3.用各種形式記錄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愛。

語言活動設計――快樂的幼兒園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瞭解幼兒園環境及幼兒園生活,讓他逐步喜歡上幼兒園。

2、初步學會安靜地傾聽故事。

活動準備:

1、小兔、小狗的毛絨玩具各一個。

2、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材料每人一本。

活動過程:

一、老師利用毛絨玩具講述一遍故事。教育幼兒要安靜地傾聽。

二、請小朋友說一說,故事裏都有誰?(小兔、小狗、大象、山羊伯伯)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小兔小狗第一天上幼兒園,非常快樂。)

三、請小朋友邊看活動材料,老師邊有感情地再講述一遍故事。

四、請小朋友想一想,小動物們爲什麼不願離開幼兒園?((1)幼兒園裏有漂亮的小房子、大螺旋滑梯,有會跑的小滑車,有丁零丁零響的大滾球,還有許多好玩的玩具,小動物們可喜歡了。(2)大象老師帶領小動物們一起唱歌、做遊戲,大家十分開心。(3)山羊伯伯做好了香噴噴的飯菜,小動物們都高高興興地吃了起來。)

五、請小朋友們說一說,你喜歡幼兒園嗎?爲什麼?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家》是一首兒童詩,主題簡單,內容淺顯,富有情趣,貼近幼兒生活,很受幼兒喜愛。在教學這詩歌時,我主要是針對兒童詩的特點,以讀貫穿始終,(教案:)例如:提問學生,你感覺小魚在水裏遊的怎麼樣,生:(……)。所以讀的時候就要讀得輕快一些,美一些。同時注重幼兒個性的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此發展學生語言,讓他們的心靈和情感受到美的薰陶。最後,進行拓展,讓幼兒展開想象,說說什麼地方是誰的家,幫助更多的動物和植物找到家,培養幼兒的愛心。並讓幼兒說說自己的家,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對家的熱愛。同時,針對“家”,進行提問:“現在小鳥、小魚都沒有了家,我們應該怎麼辦?”在教學中貫穿環保教育。

二、活動目標:

1、能正確、並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和畫面,並說一說小鳥、小魚、白雲、寶寶他們各自的家在哪裏。

3、理解詩歌內容,培養幼兒對自己所住社區的熱愛,同時滲透環保教育。

4、讓幼兒學習觀察周圍事物並仿照詩歌的結構特徵,發揮個人的想象創編新的詩歌。

三、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小鳥、白雲、小魚、房子、小河、大樹、藍天圖片,頭飾。

四、活動重、難點:

難點:讓幼兒學會仿編詩歌

重點:理解詩歌內容,體會“家”的含義。

五、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喜歡自己的家嗎?說一說什麼纔是家呢?

生:……

師:小朋友們回答的真好,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家,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三個好朋友(白雲、小鳥、小魚),你們想知道它們的家嗎?好!老師請你們聽一首詩歌,詩歌的名字就叫《家》(板書)接下來,希望你們認真聽,用心記,詩歌裏都說了誰的家?他們的'家是什麼樣子?

幼兒觀看配樂幻燈片,教師朗誦詩歌,給幼兒一個初步的印象。

二、初讀指導:

提問:剛纔詩歌裏都說了誰的家?

1、你認爲小鳥、小魚、白雲的家在哪裏?

2、他們的家都是什麼樣子的?

三、細讀詩歌:

(一)學習第一句

1.出示:森林,提問:①“這是什麼?”②“這是誰的家?”,③它的家是什麼樣子的”?(小鳥在家裏快樂地飛。如果你是一隻小鳥,在森林裏飛翔,會有什麼感覺?誰可以讀出小鳥快樂的心情。)

2、指導朗讀;

小鳥住在森林裏,森林就是它的家;

樹兒多,葉兒茂;小鳥天天愛着它。

3、爲什麼說森林是小鳥的家?小鳥爲什麼愛着它?小鳥在森林會做些什麼?(小鳥在森林裏搭窩,自由自在的飛來飛去,小鳥離不開森林,樹林媽媽保護着小鳥,所以說森林是小鳥的家)。

(二)學習第二句

1.出示:小河,提問:①“這是什麼?”②“這是誰的家?”,③它的家是什麼樣子的”?

2、指導朗讀:小魚住在小河裏,小河就是它的家。

河水清清草兒綠,小魚天天愛着它。

3.說一說小魚爲什麼天天愛着它的家(小魚離不開河水,如果沒有河水,魚兒就無法生存,所以說小河是魚兒的家,小魚天天愛着它)

(三)、學習第三句

1.出示:藍天,提問:①“這是什麼?”②“這是誰的家?”,③它的家是什麼樣子的”?

白雲在藍天中開心地散步?

指導朗讀:白雲住在藍天裏,藍天就是它的家。

天空明媚陽光好,白雲天天愛着它。

2.提問:爲什麼說藍天是白雲的家?

:一朵朵白雲飄浮在藍天上,藍天襯着白雲,白雲離不開藍天,所以說藍天是白雲的家

(四)幼兒自主仿編詩歌

1、讓幼兒說說自己的家在哪裏。

2、你家是什麼樣子的。

3、你愛你的家嗎?

4、用詩歌的形式進行創編

我家住在( ),( )就是我的家

我的家( ),我天天愛着它。

5、學習第四句: 寶寶住在社區裏,社區就是我的家。

花兒開,社區美,寶寶天天愛着它。

現在,我們知道白雲、小鳥、魚兒、還有種子都離不開自己的家,所以,小朋友從小要保護學會保護環境,不能讓他們沒有家,對嗎?

六、全班齊讀全文。

七、拓展練習:

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動物、植物,因爲現在環境污染,他們還沒有家要請我們班的小朋友來幫他們找家。你能找到嗎?

練習什麼地方是誰的家。請同學回答,並把自己的答案告訴大家。我爲馬兒找了家,草原是馬兒的家。

八、配樂朗讀:

要求:邊讀想像小詩中美麗的圖畫,讀出它們快樂、自由、高興、熱愛的心情,看誰讀的好,還可以用自己的動作表現詩歌內容。

九、:

師: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生:學習了《家》這首詩歌)知道了什麼?(生……)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家》這首很美的小詩,表現了小鳥、小魚、白雲及小朋友對家的熱愛,回去請小朋友用你的畫筆把它們的家畫得更美、更漂亮、讓它們更愛自己的家,好嗎?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夠感受故事中猴子、老爺爺滑稽動作及表情,並能夠大膽用語言表達。

2、能夠表演故事中誇張,幽默的動作。

3、學會遇事多動腦筋,多想辦法。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1、《猴子學樣》flash課件、圖片、音樂。

2、故事表演用的道具:大樹(幼兒小椅子)、扁擔、草帽(幼兒數相等)、猴子的胸飾(幼兒數相等)。

活動過程:

1、用謎語導入活動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你們來猜猜“到處跑和跳,愛玩又淘氣,爬在樹枝上,忙着摘果子。”(猴子)怎麼猜出是猴子的呢?

師:誰學一學猴子的動作。請表演得好的幼兒示範,其他的幼兒模仿。

過渡句: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關於猴子的故事。

 2、教師採用中段法講故事(講到快把草帽還給我)

提問:

(1)故事中有誰?猴子們惹了什麼事了?有老爺爺和猴子。猴子拿走了老爺爺的帽子……

(2)老爺爺的帽子被猴子搶走了,他要怎麼辦呢?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過渡句:小朋友們幫老爺爺想到這麼多的好辦法,老爺爺到底是怎樣要回自己的帽子的呢?繼續聽故事

3、教師講述故事第二段(講到抓抓腦袋想辦法)

(1)老爺爺對猴子們說了什麼?猴子們是怎麼做的?(提示:小猴子不會說話,它會怎樣學老爺爺說話)幼兒學一學老爺爺說的話。

(2)看到猴子們嘰嘰喳喳地叫着,老爺爺做了什麼?(急得脫下了草帽,抓起了腦袋想辦法)老爺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想辦法。

(3)老爺爺最後想到什麼辦法了呢?要回帽子了嗎?(教師講述最後一段)

小結:老爺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他是怎樣做的?(動腦筋想辦法)我們小朋友遇到問題時……也要學會動腦筋想辦法,這樣困難纔會得到解決。

過渡句:我們把故事完整欣賞一遍,想一想老爺爺的帽子被拿走了會是什麼表情?猴子們拿到帽子又會是什麼表情?做什麼動作?

4、觀看視頻《猴子學樣》老師講述故事(配上音樂)

(1)老爺爺看到猴子拿走了草帽氣急了說了什麼?(快把我的草帽還給我)幼兒學表情語氣加動作,(着急的樣子)教師可和幼兒一起學。

(2)可是猴子們看到老爺爺指手劃腳的樣子,老爺爺又說了一句(快把草帽還給我,不然我把你們抓起來)小猴子還了草帽了嗎?他們是怎麼做的?幼兒們學一學。

(3)老爺爺急得脫下了草帽,做了什麼動作?(抓抓腦袋想辦法)猴子們又是怎樣做的?幼兒們表演。

(4)老爺爺看到小猴子又學他的樣子,最後怎樣做的?(把草帽往地上一扔,老爺爺撿起草帽,挑起擔子就走了)

5、逐幅出事圖片,重點讓幼兒表演和講述

(1)圖一:一個老爺爺挑一擔草帽到城裏去賣,他走累了,坐在大樹底下睡着了(場景:大樹、一擔草帽)誰能夠把故事當中的這段話表演一次,老師準備了擔子、草帽……

老師請幼兒扮演老爺爺,進行表演,(可以用椅子當做大樹,如彎腰走,累了擦汗。捶捶背、伸懶腰等)

(2)圖二:拿着草帽又叫又跳的猴子(集體表演)幼兒學小猴子各種動作和表情

(3)圖三:老爺爺着急要草帽和說的話

老爺爺看到小猴子不給草帽說了什麼?臉上會是什麼表情?幼兒看圖片學老爺爺(跺腳、着急、指手劃腳等)

(4)圖四:脫下草帽抓抓腦袋想辦法

學一學老爺爺的樣子(轉眼睛、抓頭或輕敲頭想辦法等)

(5)圖五:突然想到辦法,把草帽往地上一扔,撿起草帽挑起擔子就走了

學一學老爺爺想到辦法時的樣子(轉眼睛、驚喜轉圈雙手在背後等表情)

小結:小結幾個重點的動作和表情,對動作大膽地和表情豐富的幼兒進行表揚和鼓勵。

6、幼兒合作表演(配上音樂)!出自:屈老.師!

(1)教師講述故事,請幼兒一名幼兒扮演老爺爺其餘幼兒扮演小猴子。

(2)把幼兒分成四組合作表演。

師:你們先商量一下,扮演老爺爺的事誰自己拿草帽,其餘的孩子椅子底下有猴子的胸飾扮演猴子吧.

(3)幼兒聽故事表演(也可以請一名跟着幼兒講故事)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效果很好,從幼兒完成目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PPT的教學效果很好,它直觀形象地表現出猴子模仿老爺爺的動態,幼兒很感興趣。不足之處就是幼兒表現完整的故事情節不夠準確,老師指揮的較多。我決定把教具投放到表演區,爲幼兒播放故事的磁帶,讓幼兒重複表演,完全掌握故事。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核心經驗:

1、感受故事的趣味性,體驗猜測所帶來的樂趣。

2、能用較連貫的語句,大膽地在同伴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

3、懂得同伴間要互相體諒,遇到困難要開動腦筋,想辦法。

活動準備:

課件、碗、小老鼠、狗熊的頭飾

環境準備:

椅子排成圓弧形。

活動流程:

一、引出故事

1、師: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樣東西,是什麼呢?(出示大碗)請幼兒用手摸摸、說一說自己的感覺。

2、師:這隻大碗今天要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精彩的故事,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要請小朋友仔細聽,故事裏有誰?然後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它們碰到了誰,最後怎麼了?

教學建議:

1、引導幼兒用手摸一摸,並能說說碗的特點。

2、鼓勵幼兒學說新詞:光溜溜

二、分段剖析故事(看課件)

1、發現蜂蜜。(開頭至這碗光溜溜的,一爬就滑下去了——怎麼辦呢?)

師:(1)故事裏有幾隻小老鼠?它們來到了一個怎樣的地方?

(2)甜膩膩的會是什麼?

(3)小老鼠吃不到,怎麼辦小朋友你們來想辦法幫幫它們吧?

教學建議:

(1)引導幼兒學習新詞:湛藍湛藍

(2)鼓勵幼兒大膽猜測,豐富幼兒有關甜食的常識。

2、意外得蜂蜜。(教師繼續講述故事至"大狗熊看到四隻小老鼠偷吃自己的蜂蜜")

(1)師:大狗熊發現小老鼠偷吃了自己的蜂蜜,它會對小老鼠怎麼樣呢?你覺得狗熊會怎麼做?

(2)看課件並小結:讓幼兒懂得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要像狗熊大叔那樣寬容對待和體諒別人。

(3)請幼兒根據故事的情節來表演大狗熊與小老鼠的對話。

教學建議:

(1)引導幼兒在猜測狗熊大叔的態度時,能用肢體語言來表達。

(2)表演時可以給幼兒提供頭飾,鼓勵幼兒能用不通的語氣來表現狗熊和小老鼠。

3、造碗屋(繼續講述故事至"小老鼠們在倒扣的碗上挖了四個洞——")出示倒扣大碗圖

師::想想他們會把這個倒扣的大碗幹什麼用呢?究竟老鼠們是做什麼的呢?(繼續把故事講完)

三、這個故事講完了,誰願意來爲這個故事取個名字?

四、再一次完整欣賞課件。

(1)師:小老鼠和大碗之間發生了這麼多有趣的事情,讓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吧。

(2)提問:你喜歡故事裏的誰呢爲什麼?你做過寬容的事嘛嗎?

小結:能寬容別人,你會有很多好朋友。讓我們都做一個願意寬容別人的好孩子。

教學建議:

進行經驗遷移,寬容別人,會有很多好朋友。

評價指引:

幼兒角度:幼兒在活動中有哪些表現令您印象深刻?爲什麼?

教師角度:您認爲在本次活動設計與組織中,什麼元素是至關重要的?

預期目標1.感受故事的趣味性,體驗猜測所帶來的樂趣。

2.能用較連貫的語句,大膽地在同伴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

3.懂得同伴間要互相體諒,學會寬容。遇到困難要開動腦筋,想辦法。

環境與材料

1、課件《碗屋》、電腦、投影儀。

2、碗、小老鼠和狗熊的頭飾。

重、難點引導幼兒大膽猜測狗熊大叔發現老鼠偷吃他的蜂蜜時的態度,並能用肢體語言來表達。體驗寬容別人的愉悅。

活動指導

一、引出故事

1、師: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樣東西,是什麼呢?(出示大碗)請幼兒用手摸摸、說一說自己的感覺。

2、師:這隻大碗今天要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精彩的故事,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要請小朋友仔細聽,故事裏有誰?然後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它們碰到了誰,最後怎麼了?

教學建議:

1、引導幼兒用手摸一摸,並能說說碗的特點。

2、鼓勵幼兒學說新詞:光溜溜二、分段剖析故事(看課件)

1、發現蜂蜜。(開頭至這碗光溜溜的,一爬就滑下去了——怎麼辦呢?)師:

(1)故事裏有幾隻小老鼠?它們來到了一個怎樣的地方?

(2)甜膩膩的會是什麼?

(3)小老鼠吃不到,怎麼辦小朋友你們來想辦法幫幫它們吧?

(引導幼兒學習新詞:湛藍湛藍,鼓勵幼兒大膽猜測,豐富幼兒有關甜食的常識。)

2、意外得蜂蜜。(教師繼續講述故事至"大狗熊看到四隻小老鼠偷吃自己的蜂蜜")

(1)師:大狗熊發現小老鼠偷吃了自己的蜂蜜,它會對小老鼠怎麼樣呢?你覺得狗熊會怎麼做?

(2)看課件並小結:讓幼兒懂得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要像狗熊大叔那樣寬容對待和體諒別人。

(3)請幼兒根據故事的情節來表演大狗熊與小老鼠的對話。

(引導幼兒在猜測狗熊大叔的態度時,能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表演時給幼兒提供頭飾,鼓勵幼兒能用不通的語氣來表現狗熊和小老鼠。)

3、造碗屋(繼續講述故事至"小老鼠們在倒扣的碗上挖了四個洞——")出示倒扣大碗圖師::想想他們會把這個倒扣的大碗幹什麼用呢?究竟老鼠們是做什麼的呢?(繼續把故事講完)

三、這個故事講完了,誰願意來爲這個故事取個名字?

四、再一次完整欣賞課件。

(1)師:小老鼠和大碗之間發生了這麼多有趣的事情,讓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吧。

(2)提問:你喜歡故事裏的誰呢爲什麼?你做過寬容的事嗎?

小結:能寬容別人,你會有很多好朋友。讓我們都做一個願意寬容別人的好孩子。

活動反思:

在生動形象的媒體課件故事畫面的啓迪下,幼兒對故事中的細節掌握很好。

在重點環節"引導幼兒大膽猜測狗熊大叔發現老鼠偷吃他的蜂蜜時的態度"中,幼兒思維活躍,踊躍發言,有的孩子還能能用肢體語言來表達。有的孩子能列舉一些自己寬恕別人的事,有效體驗了寬容別人的愉悅,較好的達到了預期目標。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聽聽、說說中,理解故事內容,能大膽想象並發表自己的意見。

2、通過拓印和身體動作再現樹葉舞蹈的場景,體驗快樂的情緒,萌發樂意幫助他人的願望。

設計思路:

本園的區級課題爲《利用鄉土資源開展幼兒園綠色教育主題活動的實踐研究》,樹葉隨處可見、隨地可取,本次活動我選擇樹葉作爲素材,不僅是因爲它夠綠色,而是此素材中寓含着一定的教育價值,樹葉碰到困難了,怎麼辦?我們的幼兒會想到去關心、去幫助,儘自己的努力讓平凡甚至有點醜陋的樹葉去完成他們的心願。同時這也與我們幼兒園所提倡的教育綠色寶寶——學會關愛、友好不謀而合。

初冬,各種各樣的樹葉還是在不斷掙脫大樹媽媽的懷抱,飄飄揚揚的飛落下來!作爲綠色花園單位的我們,在孩子們來園與離園或者在幼兒園裏最長見到的就是各種各樣的樹葉,那麼,滿地飄落的樹葉會想什麼,會幹什麼呢?這些問題似乎常在孩子們的腦海裏迴旋。《樹葉的舞蹈》正是以孩子的視角與想象出發,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這一天,樹葉們要去參加一場歡樂的舞會,可是,就當樹葉們要出發的時候,它們發現還有很多事情沒有準備好……怎麼辦?有一個本領強大的魔術師幫助了小樹葉,讓它們如願以償地參加了這場盛會。樹葉們有什麼困難,魔術師又是怎樣幫助它們的?這些懸念會一個個從孩子們的腦海裏跳出來,從而吸引他們一直仔細的聆聽下去,最終找到想要的答案。而當聽到舞會的音樂響起、當看到樹葉翩翩起舞的時候,大家一定會露出欣喜的微笑,並情不自禁地和小樹葉們一起舞動。而這,便是《樹葉的舞蹈》的魅力所在。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樹葉。

2、PPT課件。

3、炫彩棒、小毛巾、背景圖等。

活動流程:

PPT導入,引出主題——欣賞故事,分段理解——樹葉的舞蹈——延伸活動流程:

一、 PPT導入,引出主題(設計意圖:通過提問,讓孩子能夠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遷移經驗,大膽想象,結合自己對落葉的認識來進行描述。)畫面一:

1、看一看樹上還有葉子嗎?其他的樹葉去哪兒了?

2、猜一猜這些掉落在地上的樹葉會去幹什麼呢?

畫面一:

樹葉們聚在一起,在說些什麼呢?

二、 欣賞故事,分段理解(設計意圖:通過分段欣賞,引發孩子對畫面的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能關心樹葉的變化,同時通過大膽想象樂意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畫面一:

1、這裏有幾片樹葉?

2、這4片樹葉是一家人,你能分得出它們是誰嗎?(打招呼)3、猜一猜,這一家人聚在一起會說些什麼呀?

總結:哦,原來,樹葉爸爸和媽媽在一起說:寶寶,讓我們一起去參加舞會吧!

過渡提問:剛纔大樹葉和小樹葉們去參加舞會了,樹葉寶寶一家也去了,還有誰也會去參加舞會呢?

畫面二:

這些樹葉也準備去參加舞會呢,可是你覺得它們準備好了嗎?能去參加舞會嗎?小樹葉沒有漂亮的衣服,心裏越想越難過,小朋友們,你們有什麼好辦法來幫助小樹葉嗎?

畫面三:

1、魔術師來了,"樹葉魔術師,變出新衣服,本領真正大"。

2、他是誰?他來幹什麼?魔術師的本領真大,我們也來學學他的樣子(邊說邊做動作"變、變、變")3、變了嗎?你喜歡哪件新衣服,爲什麼?

三、 樹葉的舞蹈1、老師好像聽到有誰在哭,哎,是誰呢?它們爲什麼哭呀?

2、它們也想參加舞會,可是沒有漂亮的衣服,魔術師又忙,這可怎麼辦?

3、示範:小樹葉,請你躺在桌子上,我和我的夥伴——炫彩棒一起來變衣服,變呀變,變呀變。(塗了一半)變好了,你們看,行不行?(爲什麼不行呢?)那老師就把剩下的一起完成吧,大家一起來說:變呀變,變呀變(塗好),好了好了,都好了!

4、小樹葉急急忙忙地趕到舞會,跳起了歡樂的舞蹈。你們想請其他小樹葉去嗎,那就快去請你們的小樹葉吧。

5、幼兒操作。

四、 延伸我們一起和樹葉寶寶跳歡快的舞蹈。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非常感興趣,我想優美的FLASH是一個原因,同時,對於樹葉孩子們也都不陌生,所以孩子們有話可說。本次活動的價值取向是想讓幼兒在看看、聽聽、說說、做做中體驗快樂的情緒,萌發樂意幫助他人的願望。從孩子們的熱情參與中,我感受到他們樂於幫助的情感。

當然活動總是有很多不足的:

1、難度不夠。原先我想對於我們新中班的幼兒各方面的能力還是較弱的,所以只是讓他們簡單的打扮樹葉,但是對於我們的孩子都能順利完成,所以領導反饋也感覺是否可以增加一點難度,幫助樹葉添上動態的手和腳等,這樣就更能體現出活動的"主題"——樹葉的舞蹈。我覺得非常有道理,是一個非常好的建議。

2、樹葉提供比較單一。由於一些客觀原因,時間緊迫以及環境的侷限,我沒能找到多樣的樹葉,比如梧桐樹葉、杏樹葉等,下次應該提前做好準備。

3、 某些環節欠佳。活動中整理欣賞放最後有些不妥當,應該調整到第二環節最後,這樣比較更清晰順暢些。

4、 舞蹈動作美中不足。由於我自身的欠缺,對於舞蹈動作的優美性還需多加強。

5、提問的指向性。某些問題可以更具體更具有指向性,如當魔術師變出了很多漂亮衣服後,老師可以問幼兒"你比較喜歡魔術師變出的哪件衣服?"而不是"你最喜歡哪片樹葉?"應與前面相呼應。

這些不足我將在今後的活動中引以爲戒,不斷提升,不斷進取。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詩歌中“爸爸、媽媽和我”的相互關係,初步學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嘗試根據日常生活經驗進行仿編活動,進一步瞭解大自然中事物間的關聯。

3、體驗仿編活動帶來的成功感,增強詩歌仿編活動的積極性。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5、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1、黑板、粉筆。

2、幼兒用書人手一本,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A、小朋友,你們家都有誰呀?

B、你們喜歡爸爸、媽媽嗎?

C、你覺得在家裏,爸爸像什麼?媽媽像什麼?你又像什麼?

2、學習詩歌。(實物投影儀放大幼兒用書)

A、教師指圖1,提問:畫上有什麼?引導幼兒看圖欣賞詩歌第一段。在朗誦中教師採用等待、放慢速度以及指圖等暗示的方法,鼓勵幼兒參與講述。

B、採用同樣方法觀察圖2,學習詩歌第二段。

C、師生共同學習詩歌,並有表情的完整地朗誦詩歌。

3、引導幼兒仿編詩歌部分內容。

4、情景表演《爸爸、媽媽和我》

請部分幼兒分別扮演爸爸、媽媽,先表演詩歌內容,再表演仿編內容。

5、結束活動。

鼓勵幼兒在語言閱讀區繼續學習仿編,並分角色扮演仿編內容。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由於我講解的很詳細,孩子們都能動手做了操作,.一些以前不肯動手的孩子今天也嘗試了自己做,雖然他們的作業中有許多遺漏的,但至少他們動手做了,說明已經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小百科:爸爸,對指已結婚並有子女的男性(父親)的一種稱呼。該詞起源甚早。《廣雅·釋親》:爸,父也。 王念孫曰:"爸者,父親之轉"。"爸爸"並非外來詞,在上古漢語中"父"發ba音。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8

一、作品賞析

(一)內容簡介 住在樹林裏的老奶奶爲小朋友們找到了許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場大病,病好後就不能說話了,這可怎麼辦呢?聰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個個全包進了糉子裏,誰吃了糉子,誰就會講故事了……

(二)主題分析 通過講述老奶奶把故事包進糉子裏,然後再尋找吃了會講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經歷,引發孩子們對糉子的美好向往,同時激發起他們學講故事的願望。

(三)情節分析 密密的樹林裏有一座房子,裏面住着誰呢?一位躺在牀上、頭上敷着毛巾的老奶奶進入了小讀者的視線:啊,住在裏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讀者是否很擔心呢?

拄着柺杖的老奶奶出現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葉子做什麼呢?

小動物們都來吃包着故事的糉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嘰嘰嘰……”不同小動物的叫聲一定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也引發了焦慮:松鼠、狐狸、百靈鳥……它們不會說話!

於是小動物們找到了會說話的小姑娘,並動腦筋把她帶到了老奶奶家,小讀者的焦慮此時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噴噴的糉子,給大家講了一個又一個故事……小讀者一定也很想聽聽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體、自自的頭髮、圍着圍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畫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祥的表情,讓人一看就覺得很親切。

故事中每個小動物的出現大都是笑眯眯、可愛的樣子,溫順的性格一覽無餘。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個小動物的眉毛糾結、嘴角下垂,顯露出它們的苦惱。

小姑娘慌張、驚訝、開心的表情變化,正是她對“糉子裏的故事”從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轉變過程,刻畫得入木三分,讓人印象深刻。

(五)圖畫分析 1.畫面構圖、色彩

畫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黃黃的、橘色的暖色基調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傳遞的溫暖、祥和的氣息,凸顯了故事的主題。

在構圖上,作者運用了大片的、簡單的背景來烘托人物和主題,使得人物的動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現的主要情節。

2.圖畫中蘊藏的細節

圖畫書中老奶奶的髮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辮、花棉襖配小綠褲的服飾打扮,還有小揹簍、小陶盆以及溪邊淘米、洗糉葉的畫面……這些細節的刻畫與故事的主線“糉子”串連起來,展現出

濃濃的民俗韻味。

(六)語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優美,娓娓道來,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節,增強了故事的可讀性。

“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這句話反反覆覆,貫穿整個故事,使小讀者讀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達了老奶奶的美好心願。

“糉葉”和“糉米”對於幼兒來說是新出現的詞彙,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圓又白”這兩對形容詞就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採、洗、包、吃、講”這五個動詞將整個故事的情節串連起來:採糉葉――洗糉米――包糉子――吃糉子――講故事。

象聲詞“吱吱吱、哩哩哩、嘰嘰嘰”的出現既表現了不同動物的叫聲,同時也使得整個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動設計

(一)活動設計1

1、設計思路 老奶奶有許多好聽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場大病,病好後就不能說話了。爲了把故事講下去,聰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進了糉子裏,並在小動物們的幫助下開始尋找吃了糉子會講故事的小朋友……

優美的故事娓娓道來,不禁引發了孩子們對糉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時激發了他們學語言、講故事的願望。

2、活動目標 (1)聽故事,理解老奶奶讓大家“吃了糉子講故事”的美好願望。

(2)樂於參與傳話、詞語接龍等語言遊戲,體驗聽說的樂趣。

3、活動準備 圖畫書、PPT課件

自制大糉子兩隻:一隻用來“傳話”,一隻用來“接龍”

糉子糖若干

4、活動過程 (1)經驗回顧,引發興趣

出示封面:

一吃過糉子嗎?糉子裏有什麼?

一聽說過包着故事的糉子嗎?今天就來聽一聽《糉子裏的故事》。

(2)傾聽、理解故事情節

①包糉子(出示第1~5頁):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麼本領?

一老奶奶爲什麼要包糉子?她有什麼願望?

小結:原來,老奶奶的願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

②吃糉子(出示第6~1 2頁):

一誰吃了老奶奶的糉子?它會講故事嗎?

一學學小動物吃了糉子後的樣子。

小結:小動物們雖然吃了糉子,但是它們不會說話,所以不會講故事。

③講故事(出示第1 3~22頁):

一小動物用什麼辦法找來小姑娘吃糉子?

一小姑娘吃了糉子後怎麼樣?

小結:小動物們爲老奶奶引來採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個又一個糉子,講了一個又一個故事。

④完整欣賞故事:

一小姑娘帶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後會做什麼呢?

(3)遷移運用,開展遊戲

一老師這裏有幾隻大糉子,我們一起來吃糉子講故事吧!

①(拆開第一隻糉子。)傳話遊戲:

玩法:將幼兒分成兩組,將詞組傳給每組的第一個,幼兒依次傳話至最後一個,公佈答案,比比哪組傳的準確率高,哪組便獲得品嚐糉子糖的機會。

規則:傳話者要附在聽者耳邊傳話,聲音不能響但應清晰;聽話者要仔細傾聽傳話內容,儘可能正確模仿並傳遞。

②(拆開第二隻糉子。)詞語接龍:

玩法:將幼兒分成兩組,教師說出詞組後,由兩組幼兒輪流依次接龍,直到接不上爲止,接上的一組可獲得品嚐糉子糖的機會。

規則:詞頭接詞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動 一你們吃了糉子也練了講故事的本領,這裏還有最後一隻糉子,裏面有許多好聽的故事。老師把它放在區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試試一邊吃糉子,一邊故事接龍哦。

(二)活動設計2

1、設計思路 孩子們見過糉子、吃過糉子,但不瞭解糉子。包糉子、吃糉子作爲我國民間節日“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之一,以故事主要線索的形式出現,更易於爲孩子接受和理解。怎樣

包糉子?吃糉子的由來是什麼?端午節還有哪些民俗活動?結合“我是中國人”的大班主題,《糉子裏的故事》將引發二場孩子們關於“糉子”的大討論以及“端午”熱。

2、活動目標 (1)熟悉故事情節,能學說老奶奶的心願。

(2)瞭解一些端午節的習俗,和朋友一起品嚐糉子,分享節日的快樂。

3、活動準備 鎊圖畫書、PPT課件不同形狀、不同餡料的糉子圖片

不同餡料的糉子若干,餐刀、水果叉若干

4、活動過程 (1)導入激趣

一(播放課件。)你吃過糉子嗎?糉子裏有什麼?

一(出示圖片。)你還看到過怎樣的糉子?

一聽說過糉子裏的故事嗎?

(2)講述故事

①完整講述:

一老奶奶爲什麼要包糉子?

一誰吃了糉子?最後誰會講故事?

一糉子裏包着的到底是什麼?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運用連貫、完整、富有一定故事情節的語言講述照片的內容。

2、感受照片所表現內容的多樣性。

3、體驗與人交流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的照片:示範講述的照片、孩子在幼兒園活動中拍的照片、三張有益於幼兒經驗拓展的照片:智慧樹劇照、全家福照片、劉翔比賽的照片。

2、幼兒準備自己的照片2——3張,課前請家長和孩子共同交流、回憶有關照片的內容。

3、爲了提高幼兒講述的興趣,佈置照片展覽會,爲幼兒創設了想講、願意講的環境氛圍,這可以使幼兒在有聲有色的講述過程中身臨其境,受到感染與教育。

4、自制一本相冊。

5、實物展示儀。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組織幼兒參觀照片,相互交流照片的內容。

1、提出參觀的要求:“參觀的時候,請你找一找哪張照片是你的,和好朋友講一講你的照片上有誰?是在什麼地方拍的,當時你的心情怎麼樣?”

2、幼兒參觀,同伴間互相講述,教師瞭解幼兒講述的大致情況,給予個別幼兒恰當的指導。

(二)教師示範講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1、教師示範講述:我的照片的故事。

老師:“這是我和我的孩子在泰山旅遊時拍的一張照片。放假的時候,我和我的孩子來到了泰山,泰山是一座很高的山,我們沿着臺階向上爬,一路上看到了高高的樹、綠綠的草和五顏六色的花,最有趣的是山上的石頭,有的像小猴子,有的像老虎,有的像大象,真是好玩極了!我們爬了好長時間,終於爬到山頂了。我們高興地說:‘我們爬到山頂了,我們勝利了!’”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講述的要點以及講述的條理性和完整性。

(1)“我的故事裏有誰?”

(2)“我和我的孩子在什麼時候去了什麼地方?”

(3)“我們看到裏什麼?說了什麼?心裏覺得怎麼樣?”

(三)教師啓發、引導幼兒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各類照片,感受照片所表現的不同內容,體驗大膽講述、與人交流的快樂。

1、個別講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老師:“誰願意去選一張自己的照片,將照片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幼兒一:“這是我在奶奶家拍的一張照片。秋天到了,奶奶家裏收穫了許多花生,我和爸爸幫奶奶曬花生,奶奶要剝花生給我吃,我說:‘奶奶,我幫你剝。’我剝不動就用牙齒去咬,爸爸就用照相機咔嚓一下把我用牙齒咬花生的樣子給照下來了。”

幼兒二:“這是我過五歲生日時我媽媽帶我到小天使影樓拍的一張照片,我特別喜歡奧特曼,就拉着媽媽跟奧特曼一起拍照片留作紀念,我大聲喊‘打敗怪獸’媽媽祝我生日快樂!後來,媽媽就去深圳打工了,我很想媽媽……”

孩子爭先恐後地講述自己照片的故事,故事內容真實、有趣、完整。

2、講述幼兒在幼兒園活動中拍的照片的故事。(教師爲幼兒準備了他們在幼兒園各項活動中拍攝的照片,如:春遊、運動會、六一團體操表演等,孩子們都能快樂地、用完整、連貫的的語言講述,而且講述內容生動、有趣,是孩子記憶中印象深刻的情景。)

3、經驗遷移,講述他人照片的故事。

(1)少兒頻道智慧樹節目的劇照。

(2)全家福照片。(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非常開心、快樂、幸福!拍張全家福作爲留念……)

(3)劉翔比賽的照片。(劉翔哥哥在參加跨欄比賽,他跑步的速度非常快,像飛一樣,獲得了世界冠軍……)

4、自選照片,再次與同伴與交流、分享照片的故事。

(四)分類整理,製作班級相冊,共享照片的故事。

1、引導幼兒爲照片歸類、整理。

“每一張照片不僅可以講述一個好聽的故事,還可以幫助我們記住一件事情,每一張照片都很珍貴,我們應該將它保存好。”請幼兒按照片拍攝的地點歸類、整理。

2、製作班級相冊,分享活動的快樂。

這些照片裝在一起,給它加個封面就做成一本相冊了,這是我們的班級相冊,我們還會有更多的照片存放在裏面,我們還要繼續講照片的故事。

(五)活動延伸:

繼續收集照片,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自由講述。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意圖:

《小熊砍樹》是一首融情境和教育意義於一體的兒歌,它的情節性較強,能爲幼兒提供一個較大的想象空間,同時,它又蘊涵着愛護樹木,保護環境方面的內容,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多媒體課件和圖譜的運用,使兒歌內容更加形象、生動,能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2、理解兒歌內容,學會有感情地朗誦。

3、初步建立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課件、兒歌圖譜、錄音

活動過程:

一、欣賞課件,感知兒歌情境。

1、播放課件,幼兒通過觀看、傾聽、想象,感知兒歌情境並瞭解角色對話語言。

2、討論 :爲什麼樹木不能砍?

3、瞭解砍伐樹木的危害性。

二、藉助圖譜,理解兒歌內容。

1、嘗試看圖譜念兒歌。

2、完整欣賞兒歌。

3、分角色朗誦。

4、集體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三、分組討論,集中交流保護樹木的方法。

四、小結,建立保護環境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