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合集5篇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合集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1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合集5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在主題活動《我是人》的二級主題“了不起的人”中,我們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你覺得哪些人很了不起。在34份問卷中有29 名幼兒提到在自己心目中覺得劉翔很了不起,究其原因可能幼兒從媒體、父母處頻繁地接收到“劉翔獲得世界冠軍”這樣的信息,也是孩子比較感興趣的點,所以我們就從“世界冠軍劉翔”入手,讓幼兒體驗到人的了不起,激發幼兒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目標

1、在說說講講了不起的人過程中,瞭解有關劉翔的一些故事。

2、體驗時間的長短,懂得珍惜時間的重要。

活動準備:

劉翔比賽時的衝刺錄象;奪冠、披國旗等照片一組;遊戲材料若干;記分牌

活動過程:

一、了不起的人

1、師:最近,我們收集了許多了不起的人的故事。你知道哪些人最了不起,爲什麼?(幼兒介紹)

2、幼兒之間相互介紹了不起的人。

3、教師:有古代的偉人,現代的名人,還有我們喜歡的運動員。

二、劉翔的故事

1、觀看劉翔4雅典奧運會錄像

(1)這個錄像中說了一件什麼事情?

(2)劉翔得了第幾名呢?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2、觀看錄像第二,並提出問題:

(1)你最喜歡哪個鏡頭,爲什麼?

(2)幼兒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幼兒說到的鏡頭,教師用圖片讓幼兒回憶)

(3)師:劉翔的確是個了不起的人,爲我們人爭光。

三、12.88的體驗操作

1、劉翔打破世界記錄的成績是多少?(12.88)。那麼,劉翔在12.88能跨欄110米,我們在12.88中能做些什麼事呢?

2、教師介紹材料:(彈子——夾彈子;毛豆——剝毛豆;積木——疊積木;毛巾——折毛巾)

3、老師出示秒錶,這是什麼?(秒錶)用來做什麼?(記錄時間)

4、那麼,比賽時一定要做到什麼?(公正)

5、12.88秒的操作體驗(教師壓秒錶,幼兒做遊戲)

6、交流:我在12.88中做了些什麼?(我在12.88中折了××毛巾)

7、師:原來,12.88可以做這麼多事情。那麼,平時我們也要珍惜時間,能作更多的事情,學更多的本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會仔細觀察畫面,並找出適當的語句描述畫面。

2.練習說長長句,把語句說得更長。

活動準備

1.大書(遮蔽文字)。

2.老師自備字卡。

3.小動物形象圖卡。

活動過程

一、熟悉故事

1.在音樂伴奏下,老師出示大書,讀出書名《獅子王》後按順序一頁一頁地翻書(每頁停留3~5秒),教師不做口頭引導,幼兒自己閱讀畫面。翻至重點畫面時,教師可稍作停頓,做適當的肢體語言引導,直至封底。

2.提問:你看到什麼?每隻獅子出場時有什麼不同?

3.出示相應的句卡,教師示範朗讀,引導幼兒理解文字。

4.分析畫面與語句之間的對應關係,把語句放入相應的頁面中。

(1)老師隨意翻,引導幼兒把文字和圖片匹配。

(2)幼兒集體讀,集體找。

(3)只剩一兩句時,讓個別幼兒找。

(4)老師和幼兒一起檢查對錯。

5.與大書原有的文字對照,確認準確的答案後,師生共讀。

6.理解“與衆不同”,並讓幼兒用“與衆不同”說一句話。

二、幼兒讀小書

1.幼兒讀小書(進行習慣的培養)。

2.“開火車”遊戲式朗讀。安排幼兒朗讀的順序,每人一頁。培養幼兒專心傾聽和大聲朗讀的習慣。

3.在朗讀中遇到有困難的地方,互相幫助解決。出示“長長句”的圖示,和幼兒一起說,鼓勵幼兒說得更長。

三、遊戲“長長句”

讓幼兒摸口袋裏的圖片(以動物爲主),並用一句長長的話來描述摸到的東西。

活動特色

1.此活動設計環環緊扣,層次清晰。通過巧妙的構思,爲幼兒創設了豐富的語言環境。無論是肢體語言的運用,還是圖片與文字的匹配,都激發了幼兒主動和老師、同伴交流的願望,促進了幼兒語言的發展。

2.“長長句”的形式由簡到難,既適應了幼兒思維發展的規律,又解決了不同層次幼兒學習的需要。例如“獅子”“一隻大獅子”“一隻戴王冠的大獅子”“一隻戴王冠的大獅子王”……

3.說“長長句”的活動以圖示的方式效果很好,因有趣受到幼兒的喜歡,也容易接受。

4.句卡中重點學習的漢字採用彩色字,起到了提示的.作用,可降低幼兒認字的難度。

5.“開火車”的讀書形式可算是一種新型的語言遊戲,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可培養幼兒專心傾聽和大聲朗讀的習慣。

6.“摸口袋”說句子是一個非常吸引幼兒的遊戲。幼兒喜歡動物,都願意用所學的句式爲小動物說一句很長的話,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背景]

從幼兒生活中尋找具有豐富感性內容經驗的題材是培養幼兒感知,創造能力的重要一環,抓住幼兒身邊的熟悉的事物,更能吸引幼兒進行創作,針對這個特點,我利用連續幾天下雨不斷一事,爲幼兒設計了這一活動,讓幼兒通過事先的觀察,瞭解雨的特徵,獲取有關雨的信息之後,引導幼兒學習短垂線、長垂線、斜線的畫法,激發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活動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用各種線型來表現不同的雨,培養幼兒手的控制能力。

2、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畫紙人手一份,油畫棒每人一份。

2、每人一雙雨靴,一件雨衣。

3、事先帶幼兒觀察過下雨的過程,掌握有關雨的知識信息。

(三)活動過程:

1、出示“雨具”,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師:這是什麼?(教師出示幼兒帶來的雨衣,雨靴問)

幼A:那件黃色的雨衣是我的。

幼B:那個是我的。

(教師手指雨衣,雨靴再問是什麼?)

幼C:這些是雨衣和雨靴。

師:爲什麼今天小朋友都帶了雨衣上幼兒園呀?

幼A:在下雨。

幼B:今天在下雨。

師小結:對,因爲今天外面在下雨,所以小朋友都帶了雨衣上幼兒園,而且這幾天呀,一直在下雨對吧,前天老師還和你們一起觀察過下雨的過程是不是?(幼齊答:是)請小朋友想一想,雨是從哪兒落下來的呢?

幼A:上面落下來的。

幼B:從天上落下來的。

師:雨落下來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小朋友知道嗎?

幼A:是一滴一滴的。

幼B:是一根一根的。

幼C:有的時候一滴一滴,有的時候是一根一根的。

師:那你們知道什麼時候雨是一滴一滴的,什麼時候雨是一根一根落下來的?

幼A:下小雨時是一滴一滴的,大雨時是一根一根落下來的。

師小結:看來小朋友在觀察下雨過程時很仔細。的確,當下小雨時它是一滴一滴的落下來的,而下大雨時則是像線一樣一根一根的落下來,如果颳着風的話,雨還會斜着落下來,有時向左斜,有時向右斜,好像在跳舞一樣。我們來學一學雨落下來的樣子好不好?(幼齊答:好)

2、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不同的雨。

(評析:通過回想雨的不同形態,讓幼兒對雨有了進一步的了

不錯的解和認識,再加上讓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下雨,更使幼兒對雨以及對這個活動增強了興趣。)3、引導幼兒學習用各種線型表現下雨的過程。

師:剛纔我們說了說雨,還學了學雨落下的樣子,現在我們來畫一畫雨好嗎?(幼齊答:好

師:先畫什麼樣子的雨呢?(有的幼兒說先畫大雨,有的幼兒說先畫小雨等。)

師:我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來畫,先畫小雨好嗎?(好)

教師邊示範畫法,邊講解:下小雨了,雨點從天上落下來,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嘩啦啦,雨像是線一樣一根一根的落下來,颳大風了,雨被風吹得都斜了過來。剛纔我們說到的就是這三種情況,下面請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師一起練習畫下雨。

教師和幼兒一起邊說邊作畫空練習。

4、幼兒大膽作畫,教師指導。

(1)師:教師發現小朋友在空中畫的雨非常的好看,我們把它們請下來,讓它們飛到我們的畫紙上來,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們好嗎?(幼齊答:好)畫的時候,請大家還是先畫小雨,再畫大雨,然後畫颳風時的雨。

(2)幼兒進行創作,教師個別指導,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5、展示交流。

(1)展示全部作品,幼兒相互欣賞。

(2)師:你喜歡哪張作品,爲什麼?(引導幼兒大膽講述)

(評析:講評時不強調作品的好壞,而讓幼兒自由說出自己的喜好,哪怕是一個小細節,都成了同伴讚揚的對象,這種方式既培養了幼兒大膽表述的習慣,也增強了幼兒本身的自心信。)

6、活動延伸。

幫助幼兒穿好雨衣,雨靴,帶領幼兒進行《踩雨》活動,讓幼兒在雨中尋找更多的快樂。

[活動評價]

這一活動內容是教師從發生在幼兒身邊的事物是尋找而產生的,選材適時及時,符合幼兒情感需要。活動過程中,教師總是以積極的心情與幼兒進行交流,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讓每個幼兒都能主動參與活動,並鼓勵幼兒大膽表述,互相欣賞,肯定和接納每個幼兒的創造過程,從而激發了幼兒再次創作的興趣和願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討論、歸納,初步感受作品的內容與意境,體會點和線在吳冠中作品中的巧妙運用。

2、嘗試運用點、線大膽創作,能較好地表現自己喜歡的事物。

3、能與同伴共同完成一幅圈畫作品,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幼兒已經初步瞭解吳冠中及其作品風格,有基本的用毛筆創作的經驗。

2、課件:吳冠中作品多幅,幼兒的點線作品多幅。

3、國畫工具材料。

活動過程

1、欣賞三幅吳冠中的作品,感受畫面的內容與意境。

教師:吳冠中是著名的國畫大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幅他的作品,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欣賞《小鳥天堂》。

教師:這幅畫畫的是什麼地方?你是怎麼看出來的?畫上還有什麼?這些小鳥在樹林裏幹什麼?心情怎麼樣?

(2)欣賞《城市》。

教師:這幅畫畫了什麼?你是怎麼看出來的?這些彩色的點可能是什麼?如果你就住在這個城市裏,你會感覺怎麼樣?

(3)欣賞《花草地》。

教師:畫上畫了什麼?這可能是什麼季節的花?

2、通過觀察、歸納,感受點和線在吳冠中作品以及幼兒作品中的巧妙運用。

(1)教師:吳冠中爺爺在畫畫的時候,用到了一個作畫的好方法。你們找找看,是什麼?

(2)教師小結:原來畫家喜歡用一些大大小小彩色的點和一些粗粗細細、彎彎曲曲的線條來畫畫。我這裏還有一些他的畫,我們來看看都畫了些什麼,在這些畫裏奇妙的點和線又變成了什麼。

(3)教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小朋友的畫裏,奇妙的點和線又變成了什麼。

3、幼兒創作。

教師:請你和你的朋友一起合作繪畫。你們準備用奇妙的點、線來畫什麼?怎麼畫?

4、展示幼兒作品,集體欣賞、評價。

教師:你讓奇妙的點和線變成了什麼?誰願意來說一說?

【評析】 該活動通過欣賞大量的吳冠中的作品,使幼兒在體會點與線奇妙運用的同時,拓寬了思維,激發了想象與創作的熱情。在合作繪畫時,教師應注意引導幼兒尋找彼此想法一致的同伴配對合作(可以兩兩合作,也可以更多),對於不願意合作的幼兒也不勉強。合作繪畫前,教師應提醒幼兒討論好各自負責完成的部分,合理分工,讓幼兒明白在合作過程中需要彼此協商、謙讓與包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領會文學作品的情感和簡單寓意,知道美好的事物應該和大家共同分享。

2、學習邊看圖書邊學講故事。

3、嘗試運用多種技能製作各種“小屋”,發揮想象和創造能力,提高動手製作能力。

4、能簡單複述故事內容,並進行角色表演。

5、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1、教師利用柚子皮、泡沫板自制漂流屋。

2、音樂錄音帶、幼兒人手一本小圖書、貼絨掛圖(自繪)。

3、泡沫、小木片、雪糕盒、紙盒、礦泉水瓶、白乳膠、雙面膠、水彩筆、蠟筆、繪畫紙、剪刀、皺紋紙、及時貼、刻刀等材料。

活動過程

環節一:理解故事

1、出示水盆中的漂流屋,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師:小朋友快過來看看水裏漂來的是什麼呀?

幼:像個小房子;還有窗戶呢?

幼:老師,這個小房子是誰做的?

幼:這麼小,誰住得進去呀?老師,這給誰住呀?

師:小朋友有這麼多的問題啊!那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漂流屋》這個故事好嗎?聽完小朋友就知道了。

2、音樂聲中,教師邊演示貼絨掛圖邊完整講述故事。

師:原來,這個小房子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什麼呢?

幼:漂流屋

師:漂流屋就是一種可以在水上漂來漂去的小屋子,大家喜歡這個故事嗎?你喜歡故事中哪些人物?爲什麼喜歡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教師適當指導。

3、結合小圖書,幼兒學習邊看圖書邊學講故事。

師:小朋友翻開手中的小圖書,我們一起來邊看圖書邊學講故事好嗎?老師還有很多問題要讓小朋友們來思考呢?

提問(穿插於邊看邊學講故事中):是誰發現了漂流屋?青蛙有沒有獨佔了漂流屋?河邊的小動物分別用什麼做屋子?小動物們在漂流屋裏幹什麼?漂流屋原來的主人是誰?小兄妹發現漂流屋時心情怎麼樣?當看到漂流屋有了新主人他們心情又是怎樣的?

4、組織幼兒討論:

師:青蛙和光着腳丫的小兄妹有了美好的東西時他們是怎麼做的?

幼:小兄妹把漂亮的漂流屋送給小動物們。

幼:青蛙請朋友們一起住到漂亮的漂流屋裏。

師:對了,美好的事物要和大家共同分享。大家以後要怎麼向他們學習呢?(教師指導幼兒講述)

環節二:製作漂流屋

5、組織幼兒在配樂朗讀的良好氣氛中嘗試製作漂流屋。

師: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動手做一個漂流屋送給家人,朋友或是小動物呢?

幼:老師,我想送給您;我想送給小松鼠;我想送給爸爸可以嗎?……

師:大家可以自己製作,也可以找朋友商量以後合作來完成,使用剪刀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廢紙屑不亂扔,如果要使用刻刀,可以請老師幫忙。(幼兒動手製作時教師從旁指導協助完成)

6、欣賞作品,互贈作品。

活動點評:

本次活動中以柚皮製作的精美小屋出現,引起幼兒強烈的興趣。幼兒聽故事非常認真,積極思考。幼兒學習邊看圖邊學講故事中穿插的許多提問,讓幼兒更易理解故事內容,明白美好的事物要和大家共同分享。

教師在活動中語言生動形象,自繪掛圖精美形象。對幼兒的回答適時地加以引導,使幼兒輕鬆學習,寓教於樂,掌握故事寓意。

小百科:漂流最初起源於愛斯基摩人的皮船和中國的竹木筏,但那時候都是爲了滿足人們的生活和生存需要。漂流成爲一項真正的戶外運動,是在二戰之後纔開始發展起來的,一些喜歡戶外活動的人嘗試着把退役的充氣橡皮艇作爲漂流工具,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水上漂流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