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8篇

關於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作爲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8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初步分析音的高低,並用身體動作表現出來。

2、 通過遊戲產生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高人矮人圖片、磁帶、鈴鼓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請小朋友爲客人老師表演歌曲《小花、小樹》。通過小樹長高了引出主題。

二、進行部分

1、 教師出視高人矮人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圖片上是誰,有幾個人,他們有什麼不一樣?他們還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禮物,一會兒老師就幫他們把禮物送給你們。”

2、 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進入主題。“高人和矮人是一對好朋友,他們每天都要一起到樹林裏散步,可是今天他們來到樹林時發現以前散步時的音樂被換了,他們不知道哪一段音樂是高人散步時用的,哪一段是矮人散步時用的音樂。小朋友你們能幫助他們嗎?”

3、 初步分析高低音。“我們這裏有他們散步時的音樂,仔細聽聽現在是誰在散步,是高人在散步,仔細聽聽這是誰在散步,是矮人在散步。高人走路的聲音很高,矮人走路的聲音很低。”

4、 幼兒和老師共同來創編高人與矮人的動作。“我們一起來學高人矮人走路。”

5、 教師爲小朋友發禮物――鈴鼓。全體小朋友起立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安順時針方向,聽音樂學高人矮人走路,邊走邊拍打鈴鼓。

三、 結束部分

教師和幼兒一起跳健康操。“高人矮人今天特別高興他們想請小朋友和客人老師一起跳健康操,你們願不願意?”大家一起跳健康操結束本次活動。

教師自評

幼兒在活動中能積極配合老師,老師的語言不夠嚴禁,在音樂的選擇上應考慮幼兒的接受能力。樂曲選擇過難,對小班孩子來說應選一些高低音區別較明顯的樂曲,效果會更好。由於準備的不充分,使用鈴鼓時,老師應強調如何使用鈴鼓。在動作創編上,如果老師能進一步引導幼兒,幼兒會更投入於活動中。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多愉快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多愉快

有益的學習經驗:

1.感受樂曲歡快的情緒,熟悉歌曲內容及曲調,會用歡快的情緒演唱。

2.學習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混合節奏型,並能按節拍做拍手、跺腳的動作。

3.增強身體的協調性,學習踏點步、跑跳步、橫跨步。

4.在音樂的伴奏下能合拍、自如地表演動作,並鞏固節奏感。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一: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清明》

一、設計思路

詩歌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在幼兒園課程中不乏詩歌教學,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詩歌中的內容,是否能真正體會詩歌的意境,不得而知。於是我們班從一開學就讓他們接觸古詩詞,幼兒對年代久遠,與他們生活毫無關係的古詩詞從一無所知到饒有興趣。慢慢的我開始嘗試將語言教育與音樂教育融合在一起,讓幼兒隨着音樂吟誦了古詩詞,使幼兒大膽地,富有創造性地表現自我的認識與想像。本次教學活動利用我國的傳統節日加上音樂的力量,使幼兒能更好的把握和理解《清明》所帶給我們的意境。

二、重難點分析

幼兒在體會古詩詞的意境方面是最困難的,他們往往能流利地背誦出古詩詞,卻講不出詩歌裏面表達的是什麼事情,更無法體會詩歌的意境。在進行教學前,我發現我班絕大多數的小朋友都能背誦這首詩歌,但他們對詩中描繪的意境及所傳達的情感一無所知。於是,我首先讓孩子欣賞音樂、感受音樂,體會其中的情緒;另外,通過運用圖畫和配樂講故事的方式將詩詞的創作背景、詩詞大意表現出來,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意境。

三、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與古詩詞的意境,學習在音樂的伴奏聲中有節奏地吟誦古詩詞,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作品。

2.探索用動作表現音樂內容,願意與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進行表演。

3.嘗試根據古詩情境進行繪畫。

(二)活動準備

幼兒在語言活動中已經會吟誦《清明》這首詩歌,並對清明節有一定的認識。材料準備:《清明》圖片,音樂,紙,顏料等

(三)活動過程

1.在情境中創編動作,初步用動作表現詩歌《清明》

師:你們知道古詩裏描繪的是哪個季節嗎?猜猜詩人杜牧想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評:古詩對幼兒來說是比較難以領會的,因此我決定用音樂,動作來幫助幼兒更好的體會古詩的含義)

2.按節奏吟誦《清明》

(1)教師朗誦《清明》,同時出示圖片,幼兒欣賞。

(評:在第一個環節中大部分使用聽覺幫助幼兒理解,而在這個環節中我追加了視覺,運用圖片幫助幼兒,更上一層樓。)

(2)教師再次示範朗誦歌詞,並以穩定拍的節奏配合拍手,幼兒跟隨教師按穩定拍的節奏拍手。

(評:穩定的節奏幫助幼兒穩,準地熟悉古詩。)

(3)引導幼兒結合穩定拍,進行歌詞的朗誦,注意重拍的運用。

(4)教師用動作提示,與幼兒進行歌詞的對答,教師說前半句,幼兒對下半句。如,教師說“清明時節”,幼兒接“雨紛紛”,以此類推。

(評:以不同的方式幫助幼兒重複學習,記住古詩)

(5)幼兒跟着音樂完整地朗誦,吟唱歌詞。

3.根據理解繪製圖畫

幼兒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畫出他們想象中的《清明》圖

(評:這個環節是自主性比較強的,希望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意願,用畫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古詩的理解。)4.交流欣賞

幼兒介紹和欣賞小朋友的圖畫,加深對《清明》的理解。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目標:

1、在遊戲情境中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

2、嘗試辨識反覆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呦”,並運用肢體動作表現節奏“x xx x │ x -│”。

重難點:

辨識反覆出現的固定樂句,並能運用肢體動作表現節奏x xx x │ x -│。

準備:

1、人手一塊紗巾,音樂、錄音機。

2、圖譜一份。

 過程:

一、 初步感受樂曲。

(教師和幼兒在腰上系一塊紗巾聽兔跳音樂入場。)

1、聽音樂,找樂句。

①欣賞樂曲(接入場音樂後),教師隨音樂節奏輕微擺動身體,當出現“咿呀咿呀呦”的樂句時,教師與幼兒目光交流。

師:呀,剛纔這個音樂裏只有一句歌詞,你們聽出來了嗎?

師:你們的耳朵真靈。我們一起來和它打個招呼吧! “咿呀咿呀呦”好~!

②再次欣賞音樂。

師:呵呵,這個“咿呀咿呀呦”有點調皮,有時會出來和我們打招呼,有時我們等它好久都不出來。讓我們仔細聽一聽,它到底在哪裏?

(聽音樂在“咿呀咿呀呦”處,拍手練習節奏)

2、看圖譜,學習用肢體動作表現節奏。

①出示圖譜,學習節奏。

師:寶寶們,瞧,媽媽買了什麼好吃的?(出示圖譜)今天來了那麼多的客人老師,我們就燒好吃的蘿蔔招待她們吧。我們先來準備準備。

(引導幼兒用“洗一洗”、“切一切”、“炒一炒”、“吃一吃”的方式練習節奏。)

②用肢體動作表現固定樂句。

師:讓我們跟着音樂把菜做出來吧。(跟音樂完整練習一遍)

師:咕嚕咕嚕,什麼聲音,原來是媽媽的肚子餓了,寶寶們呢?我們也給自己燒一盤好吃的蘿蔔吧。(跟音樂再次練習一遍)

二、 表現固定樂句的節奏。

1、聽音樂,在固定樂句出現時,用來回拉動紗巾表現鋸木頭的情景。

①學習“鋸木頭”的動作。

師:今天好開心啊,可是媽媽有個難題,冬天到了,北方爺爺吹得我都冷死了。媽媽想去鋸些木頭取取暖,可是我一個人還不夠呀,大家一起來好嗎?(幼:好)(教師將紗巾拉直,帶領幼兒去“森林”。)

師:森林到了,讓我們一起鋸木頭吧。(隨音樂自由表演)

師:你是怎麼鋸的,鋸在什麼地方?(引導幼兒學習動作)

師:看媽媽是怎樣把這棵大樹完全鋸下來的。(教師完整表演一遍)

2、幼兒隨音樂與客人老師合作表演。

①幼兒找“大樹”隨音樂合作表演。

師:媽媽請寶寶們,帶上小鋸子,去找一位客人老師做大樹吧。(合作遊戲一遍)

②教師簡單小結遊戲。

三、結束活動。

師:木頭鋸好了,小動物們還等着我們去幫忙呢,來,我們一起把木頭搬回去吧!(帶幼兒做搬木頭的動作,在“咿呀咿呀呦”處有節奏地跺腳出活動室。)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延續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結合主題,體現同伴間的友好情感,我選擇了歌曲《兩隻小象》,老歌新唱,動聽的旋律猶如講述着一則動聽的故事,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徵,歌曲中不僅表現了兩隻小象團結友愛、一起遊戲的情景,而且這首歌曲三拍子的旋律對幼兒來說也比較新鮮,所以試圖通過這首歌曲讓幼兒熟悉歌詞旋律後嘗試接唱表現,讓孩子在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學習,從而感受到動物之間友好的情感,進而演繹到人和人、人和動物之間友好的情感。

本次活動共分三個環節,從感受歌曲的意境中引起學唱的興趣;從梳理歌詞、欣賞歌曲節奏的氛圍中感受三拍子音樂強弱弱的規律,結合肢體動作保持唱歌的興趣,並在此基礎上嘗試分組接唱;在歌曲表演中明白朋友間的友愛團結。

【活動目標】

1.感受三拍子音樂強弱弱的規律,嘗試以接唱的方式表現歌曲。

2.在唱唱演演中明白朋友之間需要團結友愛。

【活動準備】

音樂

【活動過程】

一、感受歌曲——引起學唱的興趣

1.有兩隻小象,他們一起結伴來到了小河邊,他們到底給我們帶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2.聆聽歌曲,瞭解歌曲的意境。

二、學唱歌曲——感受三拍子音樂強弱弱的規律,結合肢體動作保持唱歌的興趣並嘗試接唱

1.欣賞歌曲,引導幼兒跟着老師一起邊聽邊打拍子。

2.小象在做什麼?

3.學唱歌曲

4.分兩組,嘗試接唱(要求接得快,不拖拍)

三、表演歌曲——在唱唱演演中明白朋友間的友愛團結之情

1.鼓勵幼兒自由兩兩分組,跟着這首歌曲的旋律來表演兩隻小象。

2.兩隻小象玩得可高興了,吸引了很多的小象來到了小河邊,我們一起來表現小象玩耍的情景吧。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 能理解圖譜,並聽着音樂有節奏地表演木匠鋸、刨、錘的動作。

2.樂於用肢體動作表現木匠勞動時的情景,感受勞動和表演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相關經驗準備(觀看動畫片《小熊貓學木匠》,對木匠做工有初步的瞭解)

2.視頻

3、ppt

三、活動過程

(一)學做小木工

1、觀看一段木工叔叔勞動,配上“小木工”音樂的ppt。

2、觀察衆多勞動工具,找出木工叔叔的勞動工具,木匠叔叔用了哪些工具呢?在工作時會發出什麼聲音呢

3、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小木匠好嗎?你會用什麼工具來做工呢?請你聽着音樂用動作告訴我。幼兒聽音樂學小木匠

4、師:小木匠你在幹嗎?認可同伴創編的各種動作,學一學其中的一些精彩的動作。

(二)理解圖譜,嘗試表演律動:

1、師: 有的用鋸子鋸木頭,有的用錘子錘木頭,有的用刨子刨木頭。小木匠們你們累不累啊?(我看出來了,小木匠們工作時可快樂的,真是一個個快樂的小木匠。木匠叔叔看見了,很想跟你們說幾句話,我們來聽聽他說了什麼:

2、再次看視頻

(1)木匠叔叔:“ 小朋友,做小木匠可不是很容易的哦,你們聽,我在鋸木頭、刨木花、敲釘子時可有祕密的哦。你們可要仔細地聽,認真地看哦”

(2)什麼祕密?

(3)幼兒說出來就出示節奏譜,配上相應的工具圖

(4)這些工具做工的速度一樣嗎?哪個慢,哪個快?

(5)它們做工的順序是怎樣的呢?我也來做回木匠,看完了你就知道了。

(三)完整欣賞音樂,感知音樂、音樂節奏與圖譜的匹配。

1、教師完整演繹

2、幼兒來調整工具順序。

3、幼兒嘗試跟着音樂看着圖譜完整表演律動

(四)遊戲“團團轉”

遊戲玩法:場地中間分別放置鋸子、刨子、榔頭的圖片,幼兒分成三組,分別站在三張圖片的後面;音樂開始,按木匠工作的順序輪流表演相應動作,間奏時,幼兒按箭頭方向換工具,遊戲繼續進行。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每次帶孩子外出春遊、秋遊時,總有一些孩子會做出一些如採摘花朵、追趕動物、踩踏草地等不文明行爲。對此,我們常常採用說教的方式告訴孩子這些行爲是不對的,但效果不明顯。比如,"看,小花被折下來會疼的,它會死掉的。""如果你是小動物,被這麼多人追趕,心裏一定會害怕的,對嗎?"後來,我們創作了相關歌曲,設計、組織了"文明遊玩大家唱"的活動。活動主要採用了以下方法:一是採用大轉盤和"點兵點將"的遊戲,引導幼兒輕鬆掌握B段歌曲中5句唸的歌詞。二是每次從頭唱起,和幼兒玩"點兵點將"遊戲,提供幼兒完整欣賞A段歌曲的機會。三是採用引導幼兒聽範唱、看圖片、做動作等方法幫助幼兒多通道感受、理解歌詞,學唱歌曲,從而達到會唱、唱好的目標。四是請幼兒自我檢查,找出問題,然後把個別幼兒的問題變成大家的問題,互幫互學,共同解決。

目標:

1.在遊戲情景中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歌曲,並能唱準附點音符。

2.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知道外出遊玩時要遵守愛護花草、不亂扔垃圾、不亂塗亂畫等文明行爲規則。

準備:

1.幼兒有春遊、秋遊、參觀動物園等外出遊玩的生活經驗。

2.將五幅文明遊玩的圖片(如圖1~5)佈置在自制大轉盤上。

3.用即時貼做的小花一朵,黑板一塊,磁鐵若干。

過程:

一、談話導入,交流已有知識經驗

師:你們喜歡旅遊嗎?都去過哪些地方?

師(出示大轉盤):今天我帶來了一個大轉盤,說的就是外出遊玩的事情。

師:這個大轉盤怎麼玩呢?請一個小朋友來試試。

師(小結):轉動盤子,指針指向哪裏就把哪裏的圖片打開。

師:誰來轉呢?大家都想轉,我有個好辦法,來做一個"點兵點將"的遊戲。

(教師清唱歌曲A段<從開頭唱到"文明遊玩要做到">,邊唱邊按節奏與幼兒玩"點兵點將"的遊戲,最後點到誰,誰就上去玩大轉盤的遊戲。)

二、難點前置,學念B段歌詞(從"遊名勝"到"不亂扔")

(教師採用"點兵點將"遊戲唱歌曲A段,讓幼兒熟悉A段旋律和歌詞,然後採用大轉盤遊戲增強幼兒學唱歌曲的樂趣。幼兒轉到哪張圖片處,教師就揭開圖片展示在黑板上,引導幼兒分析圖片內容,並有節奏地學念B段歌詞。)

1.遊名勝,不亂畫。

師:這個小朋友在幹什麼?亂寫亂畫,這樣做對嗎?爲什麼?應該怎麼做?我們一起來有節奏地說一說:遊名勝,不亂畫。

師:什麼叫名勝?(風景優美的地方。)

2.見動物,不追打。

(遊戲玩法同上,如果轉盤指針轉到原來指過的地方,可重轉轉盤。)

師:我們接着玩,這次從哪兒開始點?(接着前面點到的小朋友。)

師:小朋友們來到動物園,看到動物要怎樣做?不能怎麼做?大家一起有節奏地說一說。

師:要愛護動物,不抓、不追、不打小動物,不然,小動物會受到驚嚇的。

3.愛花草,不踩踏。

(遊戲玩法同上。)

師:小朋友們來到草地上,看到青青的草、漂亮的花應該怎麼做?

4.排隊等,不推擠。

(遊戲玩法同上。)

師:小朋友們在幹什麼?排隊的時候不能怎樣?

5。瓜果皮,不亂扔。

(遊戲玩法同上。)

師:這個小朋友在幹什麼?讓我們用一句好聽的話告訴他:"瓜果皮,不亂扔!"

師:這個轉盤遊戲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師(小結):原來這個遊戲告訴了我們出去遊玩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我們一起再來說一說。(說到最後一句時,教師在這幅圖的右下角貼上一朵小花。)

師:這朵花代表什麼意思?

師:這朵花表示這句歌詞要說兩遍。這次老師不說,你們來說,別忘了最後一句說兩遍。(幼兒完整地、有節奏地念B段歌詞。)

三、學唱歌曲

1.唱A段和B段。

師:現在,我們來合作試試,老師唱,你們念,要說得有節奏。(如果銜接不好就再唱一次。)

師:怎麼才能銜接好呢?

師:可以心裏默默地與老師一同唱A段,這樣就容易接B段了。

2.用累加的方法學唱歌曲c段。

師:現在我們交換一下,你們唱,我來念,我念的時候你們可以幫幫我。

(師幼共唱,教師在念完B段之後自然地加唱c段。)

師:剛纔老師唸完之後唱了什麼?

師:我們一起唱一唱。

3.完整演唱歌曲。

師:接下來,我們完整地唱一唱,把最後一句也加上去。(教師可以根據歌詞加上自己的動作,幫助幼兒記憶歌詞。)

四、解決難點

師:你們唱得真好。有一句我和你們唱得不一樣,找一找我哪個字唱得長一點。

(教師邊唱邊用手勢幫助幼兒理解歌曲中的附點部分。)

師:這首歌你們會唱了嗎?每一句都會唱嗎?哪一句有困難?請提出來,大家幫忙解決困難。

師:現在我們再完整地唱一唱,第一段的附點要唱出來,第二段的節奏要說準確,最後一句別忘了。你們行不行?(幼兒演唱2~3遍。)

五、結束部分

師:這首歌曲的名字叫《文明遊玩大家唱》,我們學會以後可以把這首歌唱給家人和其他小朋友聽,告訴大家外出遊玩時要做個文明遊客。

摘自:《幼兒教育》20xx.04

編輯:cicy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7

活動背景:

《卷炮仗》是在我園省級課題《幼兒民間遊戲資源與幼兒教育課程整合的實踐研究》的研究過程中,筆者作爲課題核心組成員所組織的一次研究課。我們都知道中國人喜歡熱鬧,逢有什麼喜事都喜歡放炮仗以示慶祝,而《卷炮仗》的體育遊戲在民間也廣爲流傳,它巧妙地用集體合作走螺旋線的方式來表現炮仗的外形特點,我們早在幼年就已玩過,在今天,對於現在的孩子它也同樣新穎、有趣。如何讓這件古老的事物在新的時代發出新的光芒,讓孩子得到益處呢?筆者選擇將這個民間遊戲和音樂整合起來,成爲一個有趣的音樂遊戲。在組織這次活動前,先進行了一系列的相關活動,如觀察放炮仗的情景、學會唱《卷炮仗》的歌等,以豐富孩子的感性經驗,爲開展活動進行準備。

活動目標:

1、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自身的探索走出螺旋隊形。

2、能根據歌曲節奏的變化調整自己的步伐,注意和相鄰幼兒的

距離,並能大膽表現,進行合作遊戲。

3、能遵守遊戲規則,在遊戲活動中體驗成功與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引信頭飾、“點火棒”、雞毛撣、紙筆、標記(套塔)、大鼓、投影儀、攝像機、標記牌。

活動過程:

一、律動進場

1、聽音樂,隨標記牌變隊形。

“聽好音樂,我們出發了!”(教師手舉標記牌,幼兒隨音樂學各種小動物並看牌子變換隊形:大圓、三角形、小圓、正方形)

2、說說剛纔變了哪幾種隊形。

“剛纔我們變了哪幾種隊形?”

“還記得我們上次學的那首《卷炮仗》的歌嗎?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們跟着這首歌,試試變個新隊形。”

(由走幼兒熟悉的隊形引出新的隊形,過渡自然。)

二、基本部分

1、複習歌曲,理解“卷”的意思。

“我們先把這首好聽的歌唱一遍吧!”

“這首歌曲的名字叫《卷炮仗》,那你知道“卷”是什麼意思嗎?能用動作表示嗎?”

“這裏有張紙,你能用它卷個炮仗嗎?”

(卷好炮仗後,讓幼兒看螺旋形)“我們來看炮仗的這一頭,你看看,是不是像剛纔小朋友劃的.那個樣子?這種形狀叫螺旋形。”

(出示紙、筆、畫板)“誰能把螺旋形畫出來的?”(幼兒在畫板上畫好後取下圖)“他已經把我們要走的隊形畫出來了。那我們走隊形的時候應該從哪裏開始走呢?從這裏開始的,對嗎?”(貼紅色箭頭)“那你們有沒有發現,走隊形的時候這一圈一圈地都圍着哪裏在轉?”(根據幼兒的回答在中心貼上標記)

(要走螺旋形的隊伍首先要理解什麼是螺旋形,它的走向是怎樣的,幼兒在看、畫、說等多通道的感知操作中,理解了卷炮仗中螺旋線的主要特徵,爲下一步的動作探索奠定了基礎。)

2、幼兒嘗試“卷”(螺旋形)的隊形。

“你們能變成這樣的隊形嗎?誰來說說,你們這麼多人準備怎麼變呢?“

教師小結:“我們先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然後跟着第一個人開始走圓圈,讓圓圈越走越小,直到圍成緊緊的螺旋形,是嗎?我們大家一起來試試,就圍着它(標記)轉。”(根據幼兒的情況提出相應的要求再次嘗試,提醒幼兒跟緊前面的同伴。)

(在第一次嘗試的時候,幼兒很可能圍着標記走着走着就首尾相連成了一個圓圈,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引導,回憶螺旋形的特徵並再次嘗試至成功。)

3、發現音樂節奏特點,嘗試根據節奏走隊形。

“這首歌曲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呀?”(教師哼唱前兩句)“那我們跟着音樂走隊形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音樂慢的時候走得慢,音樂快的時候走得快)

“我們大家坐在椅子上,一邊唱歌一邊用腳來跟着節奏試一試,老師用大鼓來給你們伴奏。”(幼兒隨音樂、大鼓聲用腳打節拍)

“我們來排隊走一走!大家走的時候要注意什麼?”(走的時候不要踩到別人的腳,控制好距離)打鼓伴奏,幼兒走隊形。

(卷炮仗其實是一個結合體育與音樂來玩的遊戲,在運動過程中步點需踩在音樂的節奏上,這對幼兒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在教學過程中需注意循序漸進,先熟悉了歌曲,把握住旋律,然後在椅子上練習,其間加入大鼓鼓點的提示,幼兒很快便把握住了要點,最後再站起來嘗試走隊形,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

4、觀看錄像,尋找問題,再次練習。

“剛纔小朋友走隊形的時候,老師幫你們拍下來了,你們來看一看,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應該注意什麼呢?”

“我們再來一次。”(再次走隊形,繼續拍攝)

“你覺得這次走得怎麼樣呢?讓我們來看看。”(放錄像)

(孩子們在走隊形的時候,成功與否只有旁觀者能看到整體,他們在隊伍中並不能縱觀全局,如何將他們走隊形的過程直觀地展現在他們面前,以幫助他們及時總結,更好地學習呢?那便是藉助影像呈現,通過攝像機的使用爲孩子們提供一個完整的視角,幫助幼兒調整。)

5、根據遊戲情況引出炮仗的引信,幼兒進行遊戲。

“現在老師把這個(標記)拿走,也不給大家打鼓敲節奏了,你還會走嗎?”(幼兒嘗試走隊形)

“哦,炮仗卷好了!讓我來點炮仗吧,咦,放炮仗應該點哪裏呢?(引出引信)它叫引信。”

將引信戴在幼兒頭上,教師點引信,被點着的小朋友用指頭一個一個往後點你後面的小朋友,“呲”地傳下去,點到最後一個人的時候就一起“嘭”“啪”爆炸。觀察幼兒爆炸後的行爲。

6、鼓勵幼兒表現出炮仗爆炸後紙屑四處飄散、落地後的動作。

“小朋友們來表演一下爆炸後小紙屑的動作吧。”(音樂)“最後小紙屑飄到了哪裏?”(鼓勵幼兒做出各種不同的造型)

“哎呀,這麼多碎紙屑,讓我來掃掃吧。我掃到你,你就要站到我後面排好隊哦!”(教師用雞毛撣子點幼兒,點到的一個一個地起來跟着教師後面走)

(引信的加入豐富了幼兒對炮仗的認知,紙屑的飄舞加深了遊戲的趣味性,造型的定位給了幼兒充分展示的機會,也方便了教師的遊戲收尾,保證了遊戲的完整性:隨着歌聲走隊形——點放炮仗——炮仗爆炸——紙屑飛散——造型定住——清掃紙屑。)

7、聽音樂完整玩遊戲兩遍。

三、結束部分

教師向介紹幼兒剛纔玩的遊戲是民間遊戲,帶幼兒出活動室玩其他的民間遊戲。

活動反思:

如果說傳統的單一體育遊戲或音樂活動只是帶給幼兒淺層的感官愉悅的話,那麼二者的結合將會給幼兒帶來全新的愉悅體驗。在設計組織本次活動時,我的目標是儘可能迴避領域間內容的表面拼湊,讓該活動不僅既是教育活動內容發展的需要,也成爲幼兒認識發展的需要。基於對幼兒已有經驗的瞭解,在設計組織活動前我預測幼兒的學習困難可能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理解螺旋形的特徵,二是契合音樂表現。如何突破這兩個挑戰,是本次活動順利實施的關鍵。

活動開始,幼兒由律動進場,看指示牌站隊形,接着根據學唱過的歌曲《卷炮仗》引出走個新隊形的任務,過渡自然。在“螺旋形”這個新名詞出現前,我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讓他們看到卷炮仗的過程,再請幼兒畫出螺旋形狀,進而引出要走的隊形,並用幼兒畫出的圖形爲圖示,讓幼兒清晰地明瞭、理解這個隊形應該圍着哪裏走、怎麼走。接下來幼兒嘗試走螺旋隊形,我開始提供了一個標記,供幼兒做中心點,讓幼兒自己來走。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幼兒很快走出了隊形。我再根據幼兒的情況提出新的要求,進行再次嘗試。發現幼兒已經會走隊形了,纔將音樂的元素引入其中,進一步提高要求,請幼兒根跟着歌曲的節奏走隊形。在這裏,難點出現了,幼兒能否踩在節奏上走隊形呢?這時出現的大鼓幫助幼兒找準了節奏,通過鼓點幼兒來協調自己的步伐,此時,攝像機的使用也讓幼兒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進一步明確了目標,他們對自己的任務進行了及時的調整,最後,他們能踩在節奏上走出漂亮的螺旋形了。這樣嘗試過後,再將標記和大鼓撤走,幼兒和着音樂自然地走成了螺旋形,活動的難點被輕鬆的攻克了。接着,我點着了這卷好的炮仗,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他們很自然地做出了飄散、落地的動作,至此,其實幼兒已經學會了玩這個《卷炮仗》的遊戲了,但是,自始至終,並不是由我來告訴他們怎麼玩這個遊戲、帶着他們走這個隊形,都是孩子們在自己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自身的探索完成的,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進行了自主的發展,並在遊戲中得到了快樂。我始終將自己擺在幼兒的後面,做整個活動的推動者,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啓發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活動,進行了生動的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縱觀整個活動過程,幼兒積極、主動,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着快樂的遊戲。

《卷炮仗》在課題開放活動中受到了南通市教科所馮衛東所長和區同行的一致好評,並在南通市音樂組研究活動中對全市同行開放。通過本次活動的組織我領悟到,教學是一個雙向的過程,遊戲的組織也同樣如此,教師要注重如何教,並關注到幼兒如何學,從而讓教不着痕跡,讓學輕鬆愉快,這纔是真正好的教學。而要做到這一點,不斷的反思與實踐纔是正道。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習連貫、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2、在教師的提問和動作的幫助下記憶歌詞。

3、初步感受合作演唱的效果及優美歌曲帶來的聽覺享受,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

4、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5、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教幼兒學會用連貫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能用輕快彈跳的聲音在結尾演唱"啦啦"

教學方法:

愉快教學法、演唱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準備:

配套CD、鋼琴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幼問好,組織教學。

2、談話引題

二、基本部分

1、欣賞樂曲:老師帶來了一首樂曲,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2、教師提問:

你覺得這段樂曲好聽嗎?那我們再來聽一遍這段優美的歌曲,請小朋友爲歌曲打節奏。

剛纔你在歌曲裏聽到了什麼?

3、教師範唱歌曲一遍

4、教幼兒朗誦歌詞,加深對歌詞的記憶。

5、學唱歌曲分句教幼兒唱歌,注意強調歌詞的準確度。

6、請幼兒和老師一起唱,激發幼兒興趣。

7、教師彈琴幼兒唱歌,注意強調歌詞。

8、嘗試伴唱,教師指導幼兒用"嗯"聲輕輕伴唱。

9、幼兒演唱,教師伴唱。

10、教師演唱,幼兒伴唱。

11、欣賞合作演唱的效果,感受成功的喜悅。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總結課情教學效果分析:

1、幼兒對所學內容掌握好,課堂效果明顯。

2、在課堂中注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

3、個別幼兒有個別地方的歌詞記得不太好,需強調。

活動反思:

整個教育活動,始終以遊戲貫穿,減少了“教”的痕跡促使幼兒主動的學習。從節奏入手、難點前置、動靜交替,有效的利用了圖譜和遊戲教學法,對歌曲中音樂元素的提煉(如連音、跳音、四分休止的重點感知)加深了幼兒對歌曲的理解。使幼兒藝術活動能力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激發了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現和創造的快樂。

活動中既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又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形成了合作探究式的師幼、幼幼互動的關係。幼兒始終是活動的主人,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爲他們的同伴、朋友、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以積極的態度和他們一起遊戲,爲幼兒營造一個自由、寬鬆、愉悅的環境。同時我運用了豐富的肢體語言,爲幼兒營造一個與身心,與音樂,與他人,與環境之間整體協調的快樂、舒適的氛圍。使幼兒在老師的情緒渲染下,不由自主地把這種情感融入歌唱的過程中。如在歌唱“灑下月光把我摸”時,老師用手掌心順臉頰慢慢向上撫摸,不僅對歌詞有明確的暗示作用,增加親切感,而且使幼兒歌唱的聲音自然向上,在情感上彷彿得到一種昇華。

爲了讓幼兒能掌握歌曲中的連貫和跳躍部分,感受旋律上的前後變化,活動中我引導幼兒根據圖譜中波浪線和斷線的暗示,探索歌曲的不同唱法。波浪線和斷線組成的圖譜,不僅讓幼兒對歌曲有整體的概念,還形象的提示幼兒用連貫和跳躍的方法,唱出歌曲的前後變化,表達出與月亮婆婆親密的情感和遊戲時快樂的情緒。

這首歌歌詞比較簡單,重複的“我走她也走,我停她也停”孩子一下子就把握了。爲了增加孩子唱歌的興趣,我們增加了伴唱,孩子比較少接觸到伴唱,對伴唱覺得很新鮮。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用輕快、彈跳的聲音在樂句結尾演唱“沙沙”,增加了演唱趣味,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但今天的教學活動中我發現圖譜雖然對幼兒學習歌曲、記憶歌詞有幫助,但在情感的表現上還不夠到位。大班幼兒逐漸增長的競爭意識,使個別幼兒的演唱不夠自然,如何使歌曲的情感內涵不被淹沒,又能抓住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內容呢?在環節過渡方面還需更加自然,啓發還不夠到位。另外在針對目標的把握上,我認爲本首歌曲歌詞比較簡單,旋律歡快且充滿趣味,易於孩子接受,所以我把活動的重點放在了感受歌曲的前後兩部分旋律變化,難點定位於合作演唱,在試教過程中曾引導幼兒用哼鳴的方式爲歌曲襯唱,但考慮到此次活動爲第一課時,會不會涉及內容太多?希望各位專家能給我解惑迷團,批評指正。

本次教育活動我以前試教也上過幾次,但是每次上課時都會感到新鮮,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教法,每次上完後都有新的收穫和感想,因爲我每次面對的孩子是不同的。也許老師的快樂就在這裏,是孩子帶給我快樂,是孩子需要我去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