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科學《烏鴉喝水》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烏鴉喝水》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烏鴉喝水》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科學《烏鴉喝水》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烏鴉喝水》教案1

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加入石子後能夠讓水位升高,瞭解水位上升的原因。大家都是善於動腦筋,大膽想辦法的小朋友,生活中希望小朋友們也能學習小烏鴉,不怕困難,願意動腦筋解決問題。發現瓶子裏水位高低變化與水量和石子的大小、數量的關係,能夠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名稱:

烏鴉喝水

年齡段/領域:大班(下)/科學

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加入石子後能夠讓水位升高,瞭解水位上升的原因。

2.探究發現瓶子裏水位高低變化與水量和石子的大小、數量的關係,能夠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3.樂於合作實驗,願意動腦筋思考問題。

活動重點:

知道有水的瓶子加入石子後能夠讓水位升高,瞭解水位上升的原因。

活動難點:

探究發現瓶子裏水位高低變化與水量和石子的大小、數量的關係,能夠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烏鴉喝水》課件,實驗記錄單。

2.實驗一材料:每組2個相同的瓶子,分別裝有不同量(高水位和低水位)的水,大石子;實驗二材料:每組相同水位的瓶子2個,大小不同的石子各1杯,記錄紙1張;實驗三材料:每組低水位的瓶子一個,大小不同的石子、沙子若干、漏斗等。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1.師:小朋友們你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嗎?

2.結合課件講述烏鴉喝水”的故事。

3.提問:故事中的烏鴉是通過什麼方法喝到了瓶子裏的水?加入石子後真的可以讓瓶子裏的水位上升嗎?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小烏鴉是不是真的能夠喝到水呢?

4.小結:只有親自試驗一下,我們才能驗證烏鴉是否能夠喝到水。

二、實驗驗證“烏鴉喝水”。

(一)實驗一:探究不同水位的瓶子加入石子後烏鴉是否能夠喝到水。

1.出示不同水位(中高水位、低水位)的瓶子、石子。

提問:這兩個瓶子哪裏不一樣?你覺得這兩個瓶子裏裝入石子後水位能夠上升到瓶口讓小烏鴉喝到水嗎?爲什麼?

2.鼓勵幼兒大膽猜測結果。

3.師:請小朋友們來實驗驗證一下到底加入石子後能不能讓烏鴉喝到水。

4.幼兒操作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5.分享實驗結果。

提問:加入石子後水位上升了嗎?

兩個瓶子是否能夠讓烏鴉喝到水呢?

通過實驗你們發現了什麼?

爲什麼加入石子後水位能夠上升呢?

6.小結:加入的石頭佔據了水的位置,將水擠到了旁邊與上面,就會讓水位上升。如果瓶子裏的水很少,就算放很多的石子烏鴉也喝不到水。如果瓶子裏的水很多,烏鴉放很少的石頭就能喝到水。

(二)實驗二:探究石子的大小與投放數量之間的關係。

1.出示兩個相同水位的瓶子,大石子和小石子。

提問:小烏鴉發現了有大小不同的石子,但一次只能投放一顆石子,如果要儘快喝到水的話,它應該投放哪種石子呢?爲什麼?

2.鼓勵幼兒大膽猜測,並表達自己的理由。

3.幼兒分組實驗使用大小不同的.石子分別放到兩個一樣高水位的瓶子中,並記錄使用的石子的數量。

4.請幼兒大膽講述分享結果。

提問:哪種石子用的多?哪種石子用的少?想一想爲什麼呢?

5.小結:石子大,使用的數量就少,烏鴉投放的次數就少,就能更快的喝到水;石子小,使用的數量就多,烏鴉投放的次數就多,喝到水的時間也會更長一些。

(三)實驗三:探究使用不同材料讓烏鴉喝到低水位瓶子裏面的水。

1.出示低水位的瓶子、大小不同的石子、沙子、漏斗等材料。

師:小烏鴉如果只找到了這個低水位的瓶子,它可以怎樣喝到裏面的水呢?請小朋友們合作使用不同的材料試一試。

2.幼兒分組實驗,教師巡迴觀察不同小組的方法。

3.分享實驗結果。

提問:哪一組成功了?成功的祕密是什麼?你們使用了什麼材料?

哪一組沒有成功?是什麼原因導致沒有成功呢?

小結:大石子之間的空隙可以用小沙子來填充,這樣能夠繼續將水往上排。

三、發散思維:如何用其他方式幫助小烏鴉喝到水呢?

1.提問:有沒有其他辦法可以幫助小烏鴉喝到水呢?

2.鼓勵幼兒大膽思考表述想法。

小結:大家都是善於動腦筋,大膽想辦法的小朋友,生活中希望小朋友們也能學習小烏鴉,不怕困難,願意動腦筋解決問題。

四、活動延伸

1.班級益智區中投放大小不同的石子、布、羽毛、吸管、紙巾等材料,幼兒自由探索“烏鴉喝水”的方法。

課後反思:

1.藉助寓言故事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幼兒活動興趣。

此活動首先以寓言故事《烏鴉喝水》導入,並結合故事內容順勢提出關鍵性問題:“故事裏的烏鴉真的能夠通過在瓶子里加入石子的方法喝到水嗎?”引發幼兒思考,創設出幫助烏鴉喝到水的問題情境,能夠有效地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實驗層層遞進,凸顯幼兒的主動學習以及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活動過程中,教師創設三個不同層次的實驗,引導幼兒思考在不同材料與情境下烏鴉是否能喝到水,如何能更快地喝到水,問題的答案通過幼兒實際操作來驗證,幼兒在前,教師在後。過程中教師用關鍵性提問引導幼兒感受實驗前的思考、預測、實驗驗證、觀察、表達實驗結果、分析原因等科學探究的過程,鼓勵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

3.合作實驗發揮同伴小組學習的優勢,捕捉提升共享探究經驗。幼兒四人一組合作實驗,在實驗中互相討論,互相配合。教師細緻觀察、捕捉每個小組不同的學習過程,並通過分享幫助幼兒提升共享學習經驗。

幼兒園大班科學《烏鴉喝水》教案2

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關係。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體驗學習的樂趣。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同形狀的瓶子、石子、細沙、勺子、筷子、盆子、漏斗、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小朋友,我們都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對吧。那誰來告訴我: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請幾個幼兒交流,注意語言的完整性:烏鴉在有水的瓶子裏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

過渡:對呀,故事裏的烏鴉真聰明,在有水的瓶子裏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那是不是在有水的瓶子裏放了石子都能喝到水呢?

二、幼兒實驗探索,並記錄

(一)用石子進行第一次實驗

1、(出示有水的瓶子)老師這裏就有兩個裝了水的瓶子,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水位線、水的顏色不同、水不一樣多)

2、猜猜我把石子放進去,烏鴉能喝到水嗎?(幼兒猜測)

3、有的小朋友說都能喝到,有的小朋友說都不能喝到,還有的小朋友說一個能喝到,一個不能喝到,那到底是怎樣的呢?請我們小朋友呆會自己去試一下。試了以後要把結果寫在記錄紙上。

4、(出示記錄紙)那我們怎樣來記錄呢?(幼兒討論)

5、四個小朋友一桌,每人拿一個瓶子,操作完把結果記錄下來,拿到紅水瓶的記錄紙貼到這邊,藍水瓶的記錄紙貼到那邊上,並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明白了嗎?開始行動吧。

6、幼兒操作

7、交流:你在什麼瓶子里加了石子,發現了什麼?

8、你們都發現了:在藍水裏加了石子,水到達了水位線,而在紅水裏加了石子,水沒能到達水位線。同樣是加了石子,爲什麼結果不同呢?

9、小結:原來烏鴉能否喝到水與原來瓶子裏水的多少是有關係的。

過渡:那烏鴉到底能不能喝到紅水呢?是嗎?老師在那邊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個瓶子,和剛纔是一樣多的紅水,我們換一種材料——沙子再來試一下,烏鴉到底能不能喝到水?

(二)用沙子進行第二次實驗

1、我們可以藉助一些工具來進行,同樣也要把它記錄下來,好嗎?

2、幼兒操作

3、交流:你在紅水瓶子里加了沙子,發現了什麼?

4、哇,烏鴉終於喝到了紅水。咦,爲什麼一樣多的紅水,加了石子沒喝到,加了沙子能喝到呢?(兩瓶比較)

5、哦,我明白了:石子比較大,它們之間的縫隙也大,而水很調皮就喜歡鑽到下面的縫隙裏去,不跑到上面去;而沙子比較細,它們的縫隙很小,

水不能再調皮了,只能跑到上面去了。

三、活動結束

1、總結:今天通過我們小朋友自己實驗,知道了烏鴉能喝到水,除了與原來瓶子裏水的多少有關係,還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關係。

2、延伸:其實這裏面還有很多的祕密,譬如水的多少還和加入材料的多少有關係,我們小朋友下課後再去試一下。

活動反思:

《烏鴉喝水》一課內容通俗易懂,很適合閱讀。教學中重點應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辦法喝水—喝着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同時,教育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將烏鴉如何喝到水設爲本課的教學重點。

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怕孩子們會出現覺得烏鴉的這個辦法並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緒。如果這樣,就阻礙了學生去認真體會文本。所以在教學中我並沒有急於讓孩子們發散自己的思維,提出像“說說你還會想出什麼好辦法?”“如果你是這個烏鴉你會怎麼做?”這一類的問題。而是與學生一起,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去感受這隻烏鴉的高明之舉。

在學完“烏鴉是怎麼喝着水的”後,學生明白了烏鴉能喝着水在於它的仔細觀察、愛思考,另外拓展問題“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麼辦呢?請大家幫烏鴉想想辦法,想到的請舉手。”兩分鐘後,學生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有的說:“用吸管吸。” “讓瓶子斜倒下來,就能喝到水了。”“把瓶子打破上部,就能喝到了。”“把瓶子踢倒,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學生們的辦法各種各樣, 孩子們的想法總是富有創新意識的,我想這堂課上我不僅與孩子們一起體會到了文中那個小烏鴉的聰明才智,更讓我感受到學生們的智慧。

當然,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指導朗讀不到位;由於時間安排欠合理,導致指導學生書寫生字匆忙進行。

幼兒園大班科學《烏鴉喝水》教案3

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瓶中水量的多少有關。

3.通過實驗發現石子縫隙大,水上升有限,沙子縫隙小,水能上升很多。

4.學習小組合作探索,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烏鴉喝水的故事(課件)。

2.分組,每組3人,2人做實驗,1人記錄。啤酒瓶子若干,一盆小石子、一盆沙子,實驗記錄表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看《烏鴉喝水》的課件,導入活動。

師:烏鴉一開始喝到水了麼,後來是怎樣喝到水的呢?

師:是不是有水的瓶子裏,只要投入石子後,烏鴉都可以喝到水呢?我們一起來做實驗。

(二)第一次實驗:目標:水位上升與水量關係。

每組2個瓶子,水量分別爲:很少(三分之一)、一半

師:三個人一組合作做。在2個瓶子里加石子。

加入石子後水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能喝到水,在相應的格子裏做好記錄,加入石子後不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不能喝到水,也做上記錄。

師:實驗後,你發現了什麼?

總結:水量少的瓶子裏放入石子,烏鴉還是喝不到水。

(三)第二次實驗:目標:水位上升與縫隙關係。

盛有三分之一水量的水瓶1個。加沙子進行實驗並記錄

要求:加沙子不能喝到水,現在我們換一換,往瓶子里加上沙子試一試,看看會有什麼新的發現?

師:這次你發現了什麼?烏鴉能不能喝到瓶子裏的水?

師:水量少的瓶子裏放入石子,烏鴉喝不到水,放入沙子可以喝到水,這是什麼原因呢?請小朋友討論一下。

總結:因爲石子和沙子的縫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後烏鴉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後烏鴉才能喝到水。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後,水都流到縫隙裏去了,水就不能滿了。加入沙子後,水也流到縫隙裏去,但縫隙小,所以水能上升到瓶口,烏鴉還是可以喝到水。

教師小結 :

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要想讓烏鴉喝到水,並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還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裏至少應該有半瓶左右的水,烏鴉纔可以喝到水。以後,我們遇到問題要動腦筋,有的事要通過實驗才能得到更準確、更科學的結論。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本着幼兒是主體的原則,力圖營造一個良好的探索環境,嘗試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幼兒主動積極參與,體驗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樂趣。通過此次活動,我覺得在進行科學探索活動中,教師應提供給幼兒充分活動空間和材料,爲幼兒提供足夠的選用機會,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讓每個幼兒都承擔不同的探索職責,使每個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有利於其主體性得到最大的體現。在這種活動環境中來促進幼兒積極思維、主動交流分享對方的經驗,對於探索中產生的各種預測是否正確並不重要,教師應真誠地接納和認可,要力求每個幼兒在探究活動中都有所發現,有成功的體驗。幼兒與教師的平等關係,幼兒與幼兒互相學習互相合作的夥伴關係,能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增強自主性,使幼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