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合集8篇

精選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合集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合集8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感受兒歌詼諧的情趣,幼兒園教案-機器兵。

懂得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自己做。

瞭解機器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用處。

活動準備

發動幼兒把家裏有關機器人的圖書和玩具帶到幼兒園來與同伴、教師分享。

教學掛圖《機器兵》(一)(二)(三)。

活動過程

一、想一想,說一說教師出示教學掛圖《機器兵》(一),引導幼兒想像並講述機器人的用途。教師:今天老師請了三位機器兵來我們這兒做客,它們可能幹了。如果你有一個機器兵,你想讓它做什麼?二、欣賞兒歌《機器兵》1.教師:林林有三個機器兵,一個高機器兵,一個矮機器兵,一個胖機器兵,現在我們就來聽聽看,林林讓機器兵做什麼呢?2.教師出示教學掛圖《機器兵》(二)(三),同時朗讀兒歌《機器兵》,教案《幼兒園教案-機器兵》。3.幼兒兩人一組,面對面坐好,創編機器兵笨拙可愛的動作,要求兩人的動作左右相反。4.機器兵動作表演,看看哪組的動作最有趣。5.教師再閃朗讀兒歌《機器兵》,幼兒隨着情節的發展模仿機器兵的動作,再次感受兒歌的詼諧情趣。三、討論1.教師:林林的機器兵有什麼用處?林林感覺怎麼樣?2.教師:高高的機器兵爲什麼會把褲子套在林林頭頂?矮矮的機器兵爲什麼把鞋子掛在脖子上?胖胖的機器兵爲什麼把飯菜塞向林林的眼睛?這下子林林的感覺怎麼樣?3.教師:如果你也有三個機器兵,穿衣、吃飯這樣的小事會不會交給機器兵做?爲什麼?四、擴展討論1.教師:機器人還有哪些用處?2.教師介紹機器人廣泛的使用範圍,介紹機器人的應用給人們的生活、勞動帶來的各種方便。延伸活動1.組織幼兒觀看一些有關機器人的影視片,讓幼兒進一步瞭解機器人。2.在區角中投放大量機關圖書,供幼兒閱讀學習。附錄機器兵(兒歌)我叫林林,我有三個機器兵,它們都聽我的話,我是它們的總司令。高高的機器兵給我穿衣,矮矮的機器兵給我穿鞋,胖胖的機器兵給我餵飯。做什麼事情都用不着我動手,真呀真開心。哎呀呀,想不到有一天,機器兵失了靈,再也不聽我命令。高高的機器兵,哎喲喲,褲子套在我的頭頂,矮矮的機器兵,哎喲喲,把鞋子掛在我的脖頸,胖胖的機器兵,哎喲喲,把飯菜塞向我的眼鏡。哎喲喲,哎喲喲,真是糟糕透頂。現在我才知道:不管什麼事,還得自己做。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和討論,使幼兒初步學習和同伴友好地共同玩和輪流玩的方法。

2、初步培養幼兒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幼兒感受愉快的活動情緒。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小汽車,各種新奇的玩具、圖書分成五組。

活動過程:

一、出現小汽車,設問:

1、這是什麼?你們想玩嗎?(請兩名要玩的幼兒上來)

2、有兩個小朋友要玩小騎車,可現在只有一輛車,怎麼辦呢?幼兒討論,教師可適時地引導,大家得出:一個先玩,一個後玩,一個一個地玩,就是輪流玩,學習詞:輪流。

3、請兩名幼兒輪流玩小騎車。知道互相謙讓,讓對方先玩。

4、還有誰想玩請三名幼兒來玩,問:他們應該怎麼玩呢?引導幼兒說出:一個一個地輪流玩,鞏固幼兒對“輪流”的理解。

二、小結:

我們一起活動的時候,要團結友愛,玩具大家一起玩,有的玩具可以一個人玩,但人多的時候,就要輪流玩。還有的玩具一個人玩不起來,就要幾個人共同玩。有哪些玩具可以共同玩的?翹翹板、搖船,要兩人友好地共同玩才能玩得好。爬網、大金魚也可以幾個人一起玩。玩時要注意不影響不妨礙別人。

三、分組活動:

1、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好玩的玩具,有的可以大家一起來玩,有的是一個一個人玩的,看看小朋友會不會想辦法,和別人商量,一起友好地玩。介紹各組內容:第一組:立體新圖書(三本)第二組:玩具小汽車(三輛)第三組:望遠鏡、萬花筒(各一)第四組:電動釣魚(六人玩)第五組:小鋼琴、小揚琴(各一人)

2、幼兒自由選擇活動內容,老師觀察和引導幼兒學習與同伴商量玩的方法。

3、活動結束後談談自己的活動情況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因爲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選擇了幼兒們最喜愛的玩具爲主要內容設計的,所以活動自始至終幼兒們都很感興趣,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玩得興高采烈,注意力集中,課堂氣氛活躍,達到了教學目標。

這個社會活動意圖非常好,想要讓幼兒學習不獨佔玩具,願意將自己喜歡的玩具和大家分享。在開展這個教學活動前,我把自己的玩具給大家玩,大家肯定會引起共鳴,也會模仿我的行爲。可是在真正實施這個活動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幼兒只願意玩自己的玩具,不願將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我想,這個不僅僅只是一個模仿行爲,更是幼兒的情感所致。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有較強的獨佔意識,有時候不是他的東西,他喜歡的話,也會認爲這是自己的。因此,我覺得這樣的活動應該多開展,逐漸幫助幼兒學會分享!

幼兒交換玩玩具時,要引導他們與人分享的快樂我想,培養幼兒學會分享、合作、互助不是一次活動能完成的,尤其對於小班幼兒,他們自我控制能力差,需要經常提醒,所以,只有在平時的教育中,注意正確的引導,把培養幼兒學會分享、合作的目標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去,讓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在體驗中逐漸地、潛移默化地養成良好行爲習慣,這樣才能使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活潑開朗的性格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廢物真有用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有些廢物可以製成玩具。激發幼兒利用廢物棄物製成玩具的興趣。

2、引導幼兒利用一些廢棄物學習製作玩具,初步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用酸奶瓶製成的花瓶:用薯條盒做成的花,用可樂瓶製成的小豬

2、幼兒製作用的半成品:麥當勞飲料杯、一次性盒子、飯盒……

【活動過程】

1、引起廢物:

出示薯條盒、可樂瓶、酸奶瓶、牛奶房子

提問:盤子裏有什麼,這些東西還有用嗎?

2、引導幼兒觀看魔術表演,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我來做魔術師,我要來變一變,看看這樣東西到底有用嗎?

(1)牛奶房子變成了大風車,真好玩呀。

(2)喝完的酸奶杯子變成了花瓶,真漂亮。

(3)幼兒參與表演:麥當勞的杯子變成了彩色的風車,真有趣。

(4)什麼東西在叫,可樂瓶做的小豬,真可愛。

小結:你們看。風車、花瓶、小豬、龍,都是用什麼做的?對,都是用廢物做的。廢物可以做出許多有趣的東西。

3、引導喲額看看講講廢物做成的玩具,獲得“化廢爲寶”的知識。

(1)我們一起去看看,廢物還可以變成什麼?

(2)用廢物做成的玩具多不多呀?

小結:牙膏盒可以做成小氣車、……

4、引導喲額利用廢棄物做做小玩具。

(1)我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廢物,看看是什麼?

(2)你們的`小手也很靈巧,想去試一試嗎?

幼兒動手製作,教師巡視指導,並展出幼兒的作品!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隨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二孩家庭越來越多,同時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也層出不窮,如獨生子女對二寶計劃的抗拒、大寶受到冷落引起的心理問題等,這些都讓計劃或已經有二寶的家庭感到束手無策。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從幼兒不想要弟弟或妹妹的原因入手,觀看視頻《寶貝,媽媽想對你說》,打消幼兒不想要弟弟或妹妹的顧慮和擔憂。通過欣賞《二寶家庭》的溫馨視頻感染幼兒,並且給幼兒提供溫馨的場景,讓他們在情境中照顧手中的小 baby,通過情境模擬,讓幼兒真切的感悟和體驗。

【活動目標】

1、瞭解二孩家庭的生活,知道要與自己的家人相親相愛。

2、願意與即將到來的弟弟或妹妹友好相處並嘗試去愛他們。

3、體驗做哥哥姐姐的自豪與幸福。

【活動準備】

1、圖片四幅,內容是大寶對待二寶的不同表現。

2、繪本課件《湯姆的小妹妹》。

3、二孩家庭的溫馨視頻、二寶降臨前後的全家福照片。

4、布娃娃每人一個,嬰兒用品若干。

【活動過程】

1、圖片導入活動,引導幼兒對比了解小朋友對弟弟妹妹到來的不同感受和做法。

提問:圖片中的四個小朋友喜歡自己的弟弟妹妹嗎?你希望自己有個弟弟或妹妹嗎?

2、閱讀繪本《湯姆的小妹妹》,感受主人公在妹妹出生前後的心理和情感變化。

提問:

(1)湯姆喜歡有個小妹妹嗎?

(2)爲了迎接小妹妹的到來,湯姆的一家都做了哪些準備?

(3)小妹妹出生了,湯姆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他喜歡這些變化嗎?

(4)最後,湯姆喜歡自己的小妹妹嗎?他是怎樣照顧小妹妹的?他是一個怎樣的哥哥?

3、走進“二孩家庭”,感受家裏有兩個寶寶的快樂。

(1)出示一組二寶降臨前後的全家福照片,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兩張全家福的不同。

(2)請幼兒欣賞“二孩家庭”的生活視頻,引導幼兒感受有兄弟姐妹陪伴的幸福。

小結:家裏有兩個寶寶真幸福,他們可以一起做這麼多事情,可以相互陪伴、一起玩耍,一點兒也不孤單。

4、欣賞視頻《寶貝,媽媽想對你說》,感受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提問:聽了媽媽的話,你還擔心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媽媽就不愛你了嗎?

小結:不管是三口之家,還是四口之家,我們都要和自己的家人相親相愛。

5、模擬遊戲《我來照顧你》,體驗當哥哥姐姐的幸福。

(1)請每位小朋友選擇一樣嬰兒用品,想一想可以用它給弟弟妹妹做什麼。

(2)請小朋友懷抱娃娃,學習運用嬰兒用品照顧弟弟妹妹。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當前最流行的""和""這兩個關鍵詞,都與我們的祖國密切相關。而我們中班的幼兒剛從小班升上來,每週一都要舉行升旗儀式,幼兒只知道升旗儀式時需要立正,站神氣,但並不理解爲何需要這樣做,針對這樣的情況,我結合即將到來的國慶節,決定開展一次《國旗飄飄》的愛國教育。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認識五星紅旗,知道它是我國國旗爲突破重點,我採用圖片展示,啓發性提問等方式幫助幼兒突破重點。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理解國旗的象徵意義,我通過課件展示,從兩方面幫助幼兒理解國旗的象徵意義,一是國旗代表中國的人,二是國旗代表中國的地方,潛移默化的引導幼兒理解國旗的象徵意義,最後通過"插上中國國旗"這樣的環節,充分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感,使活動達到高潮。本次活動,我遵循生態課堂"寬鬆、和諧、低碳、高質"的理念設計活動環節,讓幼兒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下自主習得經驗,萌發愛國情感。

活動目標:

1.認識五星紅旗,知道它是我國國旗。

2.理解國旗的象徵意義。

3.感受升國旗時的莊嚴氣氛和對國旗的敬重。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見過國旗,觀看過幼兒園的升旗儀式。

物質準備:世界各國國旗卡片、國旗飄飄課件、天安門升旗儀式視頻、自制升旗flash,製作國旗材料。

活動過程:

(一)觀察不同國旗。

1.觀察不同國旗。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這些是什麼呢?有幾面國旗呢?你最喜歡哪一面國旗?爲什麼?

(二)認識五星紅旗,知道它是我國國旗。

1.認識五星紅旗。

教師:在這些國旗裏,老師最喜歡的就是這面國旗了,老師爲什麼喜歡這面國旗?(因爲它是我們中國的國旗)你們喜歡嗎?它是什麼樣子的?這面國旗是什麼顏色的?上面有什麼?(這面國旗是紅色的,上面有5顆金黃色的五角星)國旗上的這些五角星是一樣大的嗎?(不是,有1顆大五角星,還有4顆是小五角星)它們是怎麼排列的呢?是排成一條直線的嗎?(4顆小星彎彎的圍着大星)五顆五角星排列在國旗的哪個角上呢?(用動作表示左上方)2.知道五星紅旗是我國國旗。

師:這面由五顆五角星組成的紅旗就是五星(紅旗),五星紅旗是哪個國家的?我們中國的國旗名字叫什麼?

(三)理解國旗的象徵意義。

1.討論在哪裏見過國旗。

師:小朋友,你在什麼地方見過五星紅旗?(幼兒園裏每星期一都會舉行升旗儀式、車子、船、打仗、廠裏……)你們知道爲什麼這麼多地方都有我們的五星紅旗嗎?因爲他們非常熱愛我們的國家。)2.看PPT各個地方的國旗,知道國旗代表中國的地方。

教師:看,國慶節到了,街道上也都掛起了五星紅旗在慶祝祖國媽媽的生日呢!

教師:爲什麼這麼多地方都有我們的五星紅旗呢?說明這些地方都是我們中國的,中國的地方都可以掛起五星紅旗。

3.看PPT運動員、宇航員衣服上的國旗標誌,知道國旗代表中國人。

教師:除了小朋友說到的地方,還有哪些地方有國旗呢?我們看,(運動員)你找到五星紅旗了嗎?在什麼地方?爲什麼有五星紅旗呢?因爲這些運動員是中國人,到外國去參加比賽,看,他們比賽的怎麼樣?爲什麼?(我們的五星紅旗掛的最高,是冠軍,第一名。)教師:(楊利偉)它是誰啊?它是那個國家的人啊?(中國人)你怎麼知道的?

教師:我們小朋友是那個國家的人?我們都是中國人,中國人可厲害了,看,這是什麼?你還看到了什麼,這是我們中國人的()。

教師:這麼多地方都有五星紅旗說明這些都是我們中國的!中國棒不棒!中國真棒!

4.看PPT等圖片,進一步瞭解國旗代表中國,要I衛中國的領土。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這裏是哪裏?(這裏是,是在大大的海洋裏的一個小島)教師:你們知道是哪個國家的嗎?(對啦,是我們中國的。)但是,現在有一個國家日本想把這個島搶過去,你們同意嗎?那我們應該在上插上我們的五星紅旗?看,五星紅旗插上去了,現在是中國的啦,我們一起大聲說:"是中國的!"

(四)感受升國旗時的莊嚴氣氛和對國旗的敬重。

1.觀看升旗儀式,感受莊嚴氣氛教師:五星紅旗代表中國,在我們的首都北京的天安門廣場上每天都會舉行很隆重的升旗儀式,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看看是誰在升旗?是怎麼升旗的?旁邊的觀衆是怎樣看升旗儀式的?(他們都是看着國旗的,站的一動也不動的)師幼小結:觀看升旗儀式時要站神氣,不講話,眼睛看着國旗。

2.全體起立進行升旗儀式。

教師:我們現在也來進行一次升旗儀式,看升旗儀式的時候要立正,不講話,眼睛看着國旗。現在請全體起立,升國旗,行注目禮,唱國歌。

(五)製作國旗,慶祝節日。

幼兒製作國旗。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和孩子相處了兩年,我發現幼兒對媽媽的情感和依戀遠超過對爸爸的情感,於是慢慢滲透了很多關於爸爸的活動。幼兒開始更多的關注他們的爸爸,知道了許多爸爸的本領,而父親中有不少人的教育態度不夠正確或因工作忙碌忽視了對幼兒的關心,這些從幼兒平時的談話都能聽到。

其實爸爸對於孩子的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爸爸來做老師,向孩子們介紹自己的工作,既可以樹立爸爸的形象,瞭解孩子的世界;又可以間接瞭解教學,拓展孩子們的視野。可謂一舉多得!所以我就預設了此活動讓幼兒更全面地關注自己的爸爸職業,進而對爸爸產生景仰、熱愛、崇拜等情感。

活動目標:

1、願意用簡短的語句介紹自己的爸爸,能向同伴介紹爸爸的職業。

2、幼兒萌發瞭解不同行業的願望,知道部分行業的職業特點。

3、理解爸爸工作的辛苦,樂意大膽表達對爸爸的愛。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準備:事先請幼兒觀察自己爸爸的日常生活,瞭解爸爸的職業。

家長準備:身穿工作服,自帶職業工具。

教師準備:

1、選定王澤宇、王瑜玲、穀子奇的爸爸爲我們的目標對象,一方面他們有着繁忙的工作,孩子都交給祖輩帶,另一方面他們的工作(軍人、醫生、IT經理)是孩子非常感興趣,喜歡的職業。

2、爲家長準備展現技能的舞臺,提供環境。

活動過程:

1、通過提問引出談話話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爸爸,每個人的爸爸都不一樣。今天我們請小朋友來說說你的爸爸是什麼樣子的?他的職業是什麼?”

2、引導幼兒圍繞“我的爸爸”自由交談。

3、聽聽爸爸的故事。

——今天,我們這裏來了三位爸爸,這些爸爸可厲害啦!你們知道他們是幹什麼的嗎?

——教師邊請出角色形象“爸爸”,邊講述有關爸爸的故事。

——你現在知道這個爸爸是幹什麼的了嗎?你是怎麼聽出來的?

4、三位爸爸老師向小朋友介紹自己的工作,並耐心解答小朋友提出的問題。

5、小組活動:幼兒自選爸爸老師作爲模仿對象,進行遊戲,在遊戲中瞭解部分行業的職業特點。

6、我發現啊你們爸爸的本領都很大的,每天上班很辛苦的,那你愛不愛他啊?你爲爸爸做過什麼事來表現你很愛他的呢?你可以和周圍的朋友商量一下可以爲爸爸做些什麼事讓爸爸高興。(抱抱、親親、給爸爸倒水,捶背等)。

7、一起爲爸爸唱歌《我的好爸爸》。

延伸活動:

1、“爸爸調查表”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爸爸調查表。比一比誰的爸爸本領最大。

2、我的爸爸本領大:爸爸的本領、爸爸還會幹什麼、爸爸的衣服、爸爸的習慣、爸爸和我等等。

活動反思:

1、我在構思談話活動時,選擇了幼兒比較熟悉的話題“我的爸爸”,引發幼兒積極而有趣的交談。能根據小班的年齡特點精心設計談話活動,讓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很好地展開活動。

2、談話活動設計的結構合理,我通過三個步驟完成此次談話活動的。

第一步:通過語言和照片實物創設談話的情境導入談話的內容;

第二步:要求幼兒利用照片圍繞話題在小組和集體面前自由交流,對“我的爸爸”的認識;

第三步:通過提出問題“你喜歡爸爸嗎?”“爲什麼喜歡爸爸?”“你願意爲爸爸做些什麼事情?”等對幼兒進行啓發,引導進一步拓展談話的範圍,使幼兒在交談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學到新的談話經驗。

3、當然,我在組織分組談話這一環節中,感覺有些困難,因爲小班幼兒對談話活動的規則意識不強,所以如何協調而有效地開展活動,使活動開展得既有趣更有序還需要進一步的摸索。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活動設計】

談起包包,孩子們都不陌生,有自己背的書包,還見到過爸爸媽媽上班時,也會帶着包包。自己的小書包和爸媽的大包有什麼不一樣呢?裏面裝的東西是一樣的嗎?通過看看猜猜,孩子們會了解原來不同的人會使用不同的包,不同的職業也會使用不同的包包,包裏面的東西也都不一樣。由此活動引發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的關注,對周圍人們生活、活動的關注,從而瞭解一些常見社會成員的工作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體驗他們工作的辛苦,產生尊敬之情。

【活動目標】

1、瞭解不同職業的人員會使用不同的用具。

2、根據情景選擇物品,嘗試與相應的包進行匹配。

【活動準備】: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認識包

價值分析:引起幼兒學習興趣,激發幼兒開動腦筋。

1、爸爸媽媽的包:爸爸媽媽上班去的時候,包裏可能會有些什麼東西?(交通卡、眼鏡等)

2、嬰兒包:這是一隻什麼樣的包呢?和爸爸媽媽的包相比有什麼不同?這裏面放的是誰用的東西?(都是嬰兒用的東西)

二、重點:不同職業人員的包

價值分析:幼兒瞭解不同職業的人員會使用不同的用具。

1、觀察三種特殊的包:醫藥包、郵遞包、理髮工具包。這些是什麼包啊?

2、對照圖片看一看,不同的包裏會放什麼?

醫藥包:針筒、藥、棉球;

郵政包:信、報紙、廣告、收費通知

理髮工具包:梳子、剪刀、圍布

3、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呢?(醫藥包裏的針筒可以給病人打針,理髮師的剪刀和梳子是給客人剪頭髮的時候用的……)

三、情景討論

價值分析:根據情景選擇物品,嘗試與相應的包進行匹配。

1、誰會用到這些包?給他們和使用它們的主人配配對。

2、一起來學做一回醫生、郵遞員、理髮師。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瞭解認識動物媽媽對寶寶的照顧。

2、認識各種動物的外形,瞭解其生活習性。

3、享受聽故事和集體遊戲的樂趣。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世上只有媽媽好》磁帶、錄音機、動物頭飾,與本課有關的關課件。

三、活動過程:

1、聽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然後提問:這是一首什麼歌曲?歌曲裏唱的什麼?小朋友誰的媽媽最好?好在哪裏?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學習《媽媽好》這一課。

2、講故事:在一棵很高很高的樹上,鳥媽媽在鳥巢裏生下了兩個蛋,鳥媽媽每天孵呀孵呀,有一天鳥蛋嘩啦裂開了,一隻小鳥鑽出來了,隨後第二隻小鳥也鑽出來,嘰嘰喳喳叫着“媽媽媽媽”我的肚子好餓呀!這時鳥媽媽從遠處叼來蟲子一口一口的餵它們。(教師邊講幼兒邊看大屏幕)。

提問:故事裏有誰?鳥媽媽怎樣照顧它的孩子?你見過鳥巢嗎?有什麼用?如果其他的動物來捉小鳥,鳥媽媽會怎麼辦?

3、(課件展示:羊媽媽和馬媽媽帶孩子一起去遊玩)教師講解故事的開頭,讓小朋友講結尾。

小結:剛纔講了鳥媽媽、羊媽媽和馬媽媽的故事,它們都非常愛護自己的孩子,還有一位動物媽媽和別的媽媽不一樣,你們想知道它是怎樣愛護自己的孩子的嗎?請看大屏幕!

4、提問:這位動物媽媽是誰?(袋鼠)。它的孩子在哪裏?在裏面做什麼?

小結:這位動物媽媽叫袋鼠,當大灰狼和其他的動物來侵犯它們的時候,小袋鼠就藏在袋子裏,裏面即安全又溫暖,現在我們看着小袋鼠自己編一首兒歌吧—— 袋鼠有個妙妙袋,裏面寶寶真可愛, 寶寶不要走出來,袋子一碰就打開。 (讓幼兒邊說兒歌邊表演)

5、遊戲《好媽媽》:幼兒分別戴有羊、馬、鳥、魚的頭飾,其他幼兒扮演小動物,跟在媽媽後面,自加動作。活動反思:

在班級裏開展此次教學活動時,自己坐在幼兒中間,心和情感離幼兒很近,有種師生互動的感覺。然後以談話的方式導入,親切、自然,這樣迅速的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專注地參與課堂學習。接下來的各個環節可以說是環環相扣,緊密相連,使音樂的表現與創造在平日教學中緊密相連,是孩子們較喜歡的教學方式之一。讓孩子們充分發揮了無窮無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並和生活聯繫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