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彙總5篇

【熱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彙總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彙總5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樂曲ABCA’的曲式結構,感受樂曲歡快、優美等特點。

2.能通過音樂圖譜、故事感知等方式,進一步理解音樂的特點及樂段的變化,能用肢體動作體驗和表現土撥鼠一天不同的心情。

3.激發幼兒根據音樂大膽想象,體驗隨樂遊戲的快樂。

4.熟悉歌曲旋律,爲歌曲創編動作。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音樂《休閒的男子》;音樂圖譜、心情圖譜、土撥鼠圖片。

【活動過程

一、引出活動

一隻可愛的土撥鼠,它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三種有趣的表情,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出示三張表情圖:快樂、緊張、舒心)

教師小結。

二、完整欣賞

1.師:土撥鼠把這三種表情藏在了一首好聽的樂曲裏,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分別藏在了什麼地方?(完整欣賞樂曲一遍)

2.提問:土撥鼠先表現出了什麼表情?接着表現出了什麼表情?最後表現出了什麼表情?(根據幼兒的回答一一排列表情圖)

3.再次完整欣賞,驗證表情匹配結果。

三、分段欣賞

1.欣賞A段

(1)師:有一天,土撥鼠要去草叢中找土豆,它踩着快樂的腳步出發了。(邊聽A段音樂,邊欣賞教師A段動作。)

(2)引導幼兒學土撥鼠走路的樣子。(出示口令圖:腳印腳印腳印腳印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遊戲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能夠根據遊戲規則愉快的遊戲。

2、能根據音的高低做不同的肢體動作,發展聽辨和創意能力。

遊戲準備:

《高人矮人》音樂,灑水車

遊戲過程:

一、第一次遊戲

1、幼兒聽音樂

師:來寶貝們,找到一個小點點站好,今天我們來聽着音樂玩一個灑水車的遊戲,遊戲前請你們聽聽看,灑水車是怎樣灑水的(音樂起)。

2、教師示範

3、幼兒遊戲(基本玩法):幼兒扮演路人,教師扮演灑水車,路人要穿過有灑水車的馬路,到公園去玩耍,音樂前半部分兩者做一樣的動作,當音樂到灑水車灑水時,灑水車灑水,路人躲避灑水車穿過馬路(當灑水車向高高的遠處灑水時,路人要蹲下來變成小矮人通過,向低處灑水時,路人要跳起來通過,當灑水車向四周灑水時,路人要立馬擺一個造型定住,沒有擺好造型定住的路人要躲避灑水車一次。)

4、教師總結評價

二、第二次遊戲

1、遊戲方法:幼兒扮演灑水車,其他路人聽辨音樂做出不同的肢體動作。

2、教師總結評價

3、第三次遊戲

1、遊戲方法:(1)幼兒扮演灑水車,其他路人根據音樂旋律的變化做出相應動作。

(2)幼兒自由組合做創意造型。

2、教師總結評價

四、遊戲結束。

幼兒園, 灑水車, 聽音樂, 教學, 遊戲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學唱三拍子歌曲《快樂的小雪花》。

2、嘗試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小雪花飛舞的樣子,嘗試用彩筆畫出小雪花飛舞的形象。

3、創編歌詞內容,感受藝術活動帶來的喜悅。

活動準備:

1、音樂圖譜一份;

2、彩筆、大白紙若干;

3、音樂磁帶、課件《飛舞的小雪花》。

活動過程:

一、觀看課件《飛舞的小雪花》,感受雪花飄落下來的輕盈,歡快,嘗試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小雪花的樣子。

1、師:小朋友們,冬天到了,冬爺爺給我們送來了禮物——美麗的小雪花!瞧!它們來了,〔播放課件〕這是小雪花,它會跳舞呢!讓我們一起仔細看看它們是怎樣跳的?(幼兒觀察,自由討論)。

師:我們一起來做小雪花吧!(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小雪花飄落下來的形態,重點練習從上向下飄落及身體翻轉的動作)。

2、教師引導幼兒探索小雪花跳舞的聲音,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習演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師:(出示圖片)這是小雪花,它不僅會跳舞,還會唱歌呢!我們來聽聽它唱了些什麼?(依次出示圖譜)

師範唱:(42—Ⅰ1— —Ⅰ1— —Ⅰ)

沙 沙 沙 沙

3、教師帶領幼兒隨伴奏樂演唱歌曲前半段。

師:我們一起來把小雪花跳舞的動作連起來唱一唱。(師幼齊唱歌曲前半段)

二、完整學唱歌曲

1、教師隨伴奏逐一出示歌曲前半段的圖片,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並學唱歌曲。

2、幼兒欣賞教師完整範唱歌曲。

師:小雪花究竟唱了些什麼?請仔細聽。

3、幼兒隨音樂學唱歌曲的後半段。

4、看圖譜隨音樂學唱整首歌曲。

三、嘗試用畫筆畫出小雪花飛舞的'的形狀。

師:小雪花可能會在哪裏跳舞呢?請你用彩筆在紙上畫出你的想法。

1、幼兒自由作畫。

2、幼兒交流繪畫作品,嘗試擺成圖譜。

四、師生一起看圖譜完整演唱歌曲。

1、師幼問答式合作演唱歌曲。

師:畫圖譜的地方我來唱,沒畫圖譜的地方請小朋友們唱,好嗎?(師生合作演唱歌曲,感受合作的樂趣)

2、幼兒自己擺圖譜和小夥伴自由演唱歌曲。

3、幼兒聽音樂用身體動作表現小雪花飛舞的形態。

五、創編歌曲內容,讓幼兒體驗創作的快樂。 、

師:如果小雨點落下來,會發出怎樣的聲音?

幼:(嘀答,嘩啦)。

師:我們一起把小雨點編到歌曲裏演唱吧!(師生合作創編歌曲內容)

附:快樂的小雪花(自編歌曲)

1=C 3/4

1.2 |3 — — | 2。1| 1— —|3 5 5 — |

小 雪 花 飄 呀 飄 飄到 哪?

5 3—|4 2 — | 3 — —| 2— —| 1 — —|

房頂 草 地 沙 沙 沙

5 4 3| 4 3 2 | 3 2 1 | 5 — —| i — —|

小雪花 飄 來 了 飄 在 哪 裏?

5 3—|4 2 — | 3 — —| 2— —| 1 — —||

花園 田 野 沙 沙 沙。

小雪花在哪裏 在哪裏 在跳舞 跳舞啦 沙沙 沙 沙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樂曲的旋律,感受和體驗A段樂曲的平穩、B段節奏的跳躍和C段音樂的優美。

2、藉助啄木鳥個大樹捉蟲的情節和動作,初步認識和感受樂曲和曲式結構,嘗試用簡單的動作表現音樂樂段的變化。

3、在分角色做運動時,注意與同伴進行眼神交流,體驗合作運動的樂趣。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⒈音樂(完整的ABC段、A段、B段、C段)。

⒉掛圖。

⒊圖譜。

活動過程:

⒈出示掛圖導入故事,激發幼兒欣賞的興趣。

教師:①這棵大樹怎麼了?(幼兒討論)故事:②在一個美麗的鄉村裏有一片蘋果樹,有些蘋果樹生病了,請來了啄木鳥醫生,經過檢查發現是蛀蟲在搗亂,於是啄木鳥醫生就"篤篤篤,篤篤篤"地把蟲捉完了。蘋果樹的病治好了,又長出了茂盛的樹葉,變得更美麗了。

⒉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受樂曲的平穩和優美。

教師:①老師爲剛纔爲這個有趣的小故事配上一首音樂,讓我們來欣賞吧!(第一遍欣賞音樂)②老師爲這首音樂製作了一張圖譜(出示圖譜)請你根據老師手指的圖譜,完整欣賞音樂,瞭解音樂的結構。(第二遍欣賞音樂)這首音樂可以分爲3個部分?A部分講蘋果樹生病了,B部分講啄木鳥醫生爲大樹治病,C部分講蘋果樹的病治好了,啄木鳥高興的飛來飛去。

③現在請小朋友伸出你們的右手食指跟老師手指圖譜,欣賞音樂(第三遍欣賞音樂)。

⒊引導幼兒用動作參與欣賞。

問:①啄木鳥是怎麼給生病的大樹檢查的?(聽A部分音樂,做檢查的動作,如:由上到下均勻地撫摩樹幹等)②啄木鳥又是怎麼給大樹治病的?(聽B部分音樂,做捉蟲的動作。)③大樹的病治好了,啄木鳥高興得怎麼樣了?(聽C部分音樂,做有節奏地做飛的動作。)⒋欣賞音樂創編動作:

①請小朋友坐位置上扮演啄木鳥跟音樂做動作(教師指圖,第一遍欣賞)。

②請一位幼兒到黑板前指圖譜,其餘在位置上扮演"啄木鳥"聽音樂做動作(第二遍欣賞)。

③小朋友在坐位置上,找你旁邊的小朋友分別扮演"大樹"和"啄木鳥"聽音樂做動作。(第三遍欣賞)。

⒌指導幼兒學習分角色聽音樂表演。

幼兒在場地中間找空位置扮演角色聽音樂做動作。(要求:幼兒自選角色:啄木鳥或大樹,聽音樂角色做動作,引導幼兒注意與同伴眼神的交流)。

⒍活動結束:幼兒欣賞音樂,扮演啄木鳥到操場上捉蟲.

活動反思:

1、在農村幼兒園中,在一個幼兒教學班裏,幼兒的實際年齡常常是有區別的,這要求我們在備課時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年齡特點來進行備課,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目標。

2、注重對幼兒進行感受力、理解力、表現力的培養,能爲幼兒提供適宜的空間,提供自主活動的機會,並適當的給予指導,重視對幼兒情感的培養。

3、幼兒在活動中情緒積極,主動性強,能夠獲得一定的技能。

4、由於幼兒的活動積極性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很好地駕馭教學過程,較好地達成了活動目標。

5、教態自然,親切,有情感交流,能理解和尊重幼兒。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訓練節奏感。

2.訓練聽力。

3.視譜(圖型譜、節奏譜)的入門準備。

4.器樂合奏的訓練。

5.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6.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教材分析:

這是安志順於1982年編寫的一首打擊樂曲,取材於我國的西安鼓樂和陝西的民間打擊樂。使用了六件打擊樂器:小鈸、水鈸、圪塔鈸、大鑼、木魚、雲鑼。

這首樂曲是由散板和2/4拍節奏兩種節拍類型構成的,其中散板有三處,即頭、尾和中部,把2/4拍的節奏段分爲兩大段(第一、三段),我們根據這個特點設計了一個圖型譜。

我們將第一段音樂編成一段簡化的節奏譜,讓學生通過親自敲打,更深體驗音樂,培養對民族音樂的興趣。

教具準備:

圖型譜、節奏譜、打擊樂器(小鈸等)、錄音機、音帶

教學建議:

——出示幾個符號,這是幾種動物的叫聲(有一羣小鳥、貓、一羣蜜蜂、狗)

——討論,並賞試用嗓音模仿。體驗符號怎樣“記錄”聲音。瞭解符號和聲音關係。

——我們要聽一個關於鴨子的音樂,曲名叫《鴨子拌嘴》。

——聽兩段音樂,它們在描繪鴨子在幹什麼?(與曲名相關的:吵嘴、走路)。

——選擇符號標示。

——把符號轉換成動作,掛圖型譜,看譜聽音樂做一遍。(根據實際,可在座位上,亦可下座位做),問有幾次吵嘴?

——看第一段(走路),有個符號☉,問音樂中聽到是什麼樂器奏的,在動作中加口唸“哐”(全曲均照此做)。

——用聽說法學節奏填詞。

——每行先學一個聲部,基本掌握再學第二、三個聲部,並交換聲部練習。

——掛節奏譜,用聲勢替換詞,第一聲部拍手,第二聲部拍腿或跺腳。

——換打擊樂器,分四個聲部:鈸、雙響筒、鼓和三角鐵。

——節奏譜共六行(每行四小節),除第五、六兩行外,均有反覆。一行行練習,基本掌握後,交換聲部,最好每人每聲部都能練到。

——聽音樂,看圖型譜,找出所奏的節奏譜是那一段音樂(第一段)。

——選八位學生,每人一付小鈸,分四組設計四段即興(長短不限):出門、嘻戲、吵嘴、回家。

——前面學習的節奏譜作主部A。四個即興段作插部。曲式結構爲:ABACADAGA

——靜聽全曲。介紹作品、作者。也可討論用了什麼樂器。

教學反思:

a該課例給6一7歲兒童時,主要用律動訓練聽力,節奏譜和節奏填詞均使用聽說(奏)法。小學中年級可看譜練習。

b節奏譜使用是爲了學生能親自參與。每部音樂作品都有自己的音樂語彙,只要其中一段通過親自參與獲得更深體驗,對其他部分音樂就會有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通過對節奏譜的練習對這部音樂的節奏語彙,從原先初聽時的一片模糊到比較清晰,甚至記憶深刻,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興趣、理解纔有了真正的基礎。

c該課例主要目的是參與,故對節奏譜中個別技術難點(如第二行)不必死扣,大拍子跟上即可。若把過多時間、精力用在技術操練上,會消弱學生學習興趣,影響整堂課教學結構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