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社會教案7篇

【精選】幼兒園社會教案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7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幼兒園社會教案7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服裝與季節的關係,如夏季穿薄一點,涼快一點的衣服等。

2、願意自己穿衣並基本掌握穿脫夏裝的技巧。

3、積極參與上臺表演,有強烈的表演慾X。

【活動準備】

1、請家長爲幼兒準備一套清涼的服裝,如泳裝、露背裝、洞洞裝……

2、輕快的音樂磁帶。

3、教師與幼兒共同佈置好小舞臺,供幼兒演出。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出示一套夏裝,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師:今天,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夏裝,又涼快又舒服,真漂亮。

二、基本部分。

1、請幼兒介紹自己的夏裝。

師:你穿了什麼衣服?說說你穿這件夏裝的感覺?(涼快、舒服等)

2、和幼兒討論夏天的衣服怎麼穿?

師:你的衣服是自己穿的,還是爸爸媽媽幫你穿的?誰來介紹介紹你是怎麼穿上它的?

3、“涼快一夏”服裝秀。

師:小朋友穿上了這麼漂亮的夏裝,那就讓我們到小舞臺上表演一番吧!一定會很精彩。

(1)配合輕快的音樂,請幼兒輪流上臺展示自己穿的夏裝,老師適時地配以旁白。

鼓勵幼兒做出漂亮的定型動作。

(2)教師與幼兒共同設計一場夏裝專場時裝秀,鼓勵幼兒合作表演。

師:小朋友可以去找你的好夥伴一起來表演,誰來當今天的小主持。

幼兒主持活動,教師間接指導,讓幼兒體驗合作的快樂。

4、幼兒說一說夏天服裝和冬天服裝的不同之處及原因。

師:小朋友夏天穿的是夏裝,那麼冬天呢?爲什麼?

三、結束部分。

全班幼兒和照一張“漂亮一夏”的服裝秀,張帖於教室門口。

四、活動延伸。

1、美工區活動:夏天時,穿什麼樣的衣服最涼快?利用美工區的材料或家中的舊衣設計一種又透氣又涼爽的服飾。

2、日常生活中,與幼兒談話“你還想發明什麼樣的夏裝?爲什麼?”

3、表演區中也可以繼續開展“涼快一夏”服裝秀的活動。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大部分幼兒有和爸爸媽媽去動物園的經驗,平時孩子們對小動物們十分喜愛,經常會一起討論,可見他們對動物的興趣濃厚。但是在動物園遊玩的安全隱患還是很多的,新聞中也會播報動物園裏的意外事件,而家長們可能會忽視對孩子這一方面的教育,因此很有必要進行此類安全教育,引導孩子們瞭解動物園裏存在的危險,萌發自我保護的意識。

結合年齡特點,活動藉助於多媒體的方式,以幼兒的前期經驗爲導入,看視頻,和邊看邊講的方式來幫幼兒梳理在動物園裏需注意的事項,並讓幼兒瞭解親近小動物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自我保護。

【活動目標】

通過看看說說,瞭解動物園裏存在的危險,萌發自我保護的意識。

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

【活動過程】

一、動物園裏真開心——引發前期經驗,激發興趣

1、你們去過動物園裏玩兒嗎?

2、動物園裏可以做些什麼事情?(看老虎、獅子……)

小結:在動物園裏玩真開心,還可以看到這麼多可愛的動物朋友。

二、動物園裏的危險——瞭解動物園裏也存在危險,注意安全

1、小朋友在看哪個小動物?他說小動物們怎麼樣?

2、他看到可愛的小猴子後是怎麼做的?

3、小猴子又是怎麼做的?

4、老師提示:牌子上寫着“動物也有調皮的時候”,你猜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會咬人、會打人)

5、鴕鳥是怎麼做的?

6、小朋友走到大老虎邊上,會發生什麼?他該怎麼做?

7、奶奶是怎麼說的?

小結:

小朋友們喜歡動物並不是壞事,但是動物也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常會發生攻擊行爲。我們不要離動物太近,避免造成危險。(幼兒教育)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裏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裏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悅,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集體的事就是大家的事,萌發樂意爲集體做事的情感。

2、提高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能,形成一些基本的生活動力,逐步養成愛勞動的習慣。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重點與難點

1.重點:讓幼兒懂得集體的事就是大家的事這一簡單道理,學會關心集體、樂意爲集體做好事。

說明從小讓幼兒學習關心集體、幫助集體、爲集體做事,可引導幼兒注重對環境的關切,愛護勞動的成果等,這也是當今幼兒園強化"學會關心"的關切型課程發展趨勢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又是一種道德素質啓蒙教育的需要。

2.難點:提高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能,培養基本的生活能力,養成愛勞動的習慣。

說明提高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能,目的在於形成幼兒的基本生活的能力。當前,獨生子女普遍嬌生慣養,缺乏必要的生活能力的鍛鍊,如能創設一些條件,引導幼兒在個體的活動中,學習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能,有助於勞動習慣的養成和社會生活適應能力的提高。

材料及環境創設

1、設立氣象角、自然角、動物角等。

2、提供一些勞動工具:澆水、小抹布、膠水等。

3、收集有關"勞模"的事蹟圖、照片。

設計思路

大班幼兒的動作能力有所發展,已具備了一些勞動的技能,但由於缺乏勞動的觀念,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誤區,更是缺乏必要的勞動體驗,這都有礙於他們生活能力的提高。

隨着大班幼兒年齡的增大,逐漸能擺脫自我中心,發展爲具有初步的能關心他人、關心周圍、關心集體的意識。因此,對大班幼兒不僅要加強自我服務能力的提高,而且還要注重引導幼兒積極地爲集體做好事、關心集體,這些也潛藏着幼兒的合羣性、責任感培養,更好地構建幼兒健全的人格。

寓這些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可充分利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的節日教育活動和通過一些"勞模"的人物鮮明形象來感染幼兒,萌發他們從小愛勞動、愛集體。樂意爲集體做好事的情感,並通過大量的實踐,讓幼兒在力所能及的擦擦、洗洗。整整、補補等一系列的勞動中,學習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養成良好的勞動態度,包括勞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堅持性、做事認真、細緻等品質,爲將來必備的生活能力打下良好基礎。

活動流程

1.通過感知討論萌發幼兒愛勞動、樂意爲集體做好事的情感。

建議:

a、節日活動談話:"五一"節是什麼節?談談父母及有關親屬的工作情況,教師談談自己的工作,讓幼兒瞭解周圍成人的勞動,理解人們的生活與勞動的關係。

b、結合節日教育,收集有關"勞模"的事蹟,圖、照片,佈置在教室環境一欄,通過這一隱性教育手段,讓幼兒經常看看。議議,熟悉"勞模"的形象,瞭解他們爲民服務的事蹟。進而引導幼兒如何向"勞模"學習、怎樣爲集體做好事(照顧自然角、氣象角、動物角。洗曬玩具、整理玩具。修補圖書。擦洗桌椅、分發碗筷等),使幼兒懂得這些集體的事應該大家做。

2.鼓勵幼兒參加實踐活動。

①《學擦桌椅和櫥櫃》。

②《我把玩具收拾好》。

③《玩具玩具我愛你》。

④《整理玩具和用具》。

說明以上活動參見《生活》教材62~66頁,通過這些活動,讓幼兒學習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

⑤建立"值日生"和"某勞動日"制度。

建議日常性的"工作"(照顧自然角、動物角、氣象角、分發碗筷等)可由值日生負責。間歇性的"工作"(修補圖書。曬洗玩具、擦洗桌椅等可定"某勞動日",如每週一爲"修補圖書日"挑選出破損的圖書,幼兒可隨意地主動參加修補圖書勞動。

活動反思

1、兩難案例的確定十分關鍵。首先,這一案例應源自學生生後,是屬於困擾學生的有代表性的案例,這樣才能引起學生們的關注。其次,這一案例要具備兩難性,只有具備兩難性,才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與爭辯,才能讓學生在交流自己觀點的同時明晰自己的想法,最終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2、課堂上教師的定位至關重要。首先,教師應該是一名促進學生真實表達自己觀點的引導者。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不應過早地表露自己的觀點,不能左右學生的表達傾向。而應該認真傾聽,並適時地幫助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必要時還可以是一位“煽風點火”者,用智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拓展學生的表達思路,讓學生盡情儘性地真實表達。其次,教師也是一名學生價值觀的診斷者。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敏銳地關注到學生一些價值觀錯誤的表達,並及時將問題拋給學生,引導大家討論思辨。最後,教師還應是學生討論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可以以一名學習者的身份投入學生的討論之中,適時地介入一些學習資料,爲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提供必要的支撐。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瞭解吃各種食物(果凍、魚、熱湯、水果等)時要注意的安全事項。

2、明白吃飯時不狼吞虎嚥,細嚼慢嚥纔有利於健康。

教學準備

1、各種零食和飯菜的圖片或包裝袋。

2、幼兒用書。

3、一張有關進食不當造成事故的新聞報紙。

教學過程

1、教師通過與幼兒談話,引出活動主題。

(1)教師:零食是我們小朋友愛吃的東西,你們都吃過哪些零食呢?

(2)幼兒回答。教師在黑板上依次寫出幼兒講到的食物名稱。

(3)教師:除了零食以外,我們還要吃飯菜,你們吃過的飯菜都有哪些呢?

(4)幼兒回答。教師出示相關的圖片。

2、引導幼兒瞭解進食時可能遇到的危險。

(1)教師:飯菜可口、零食好吃,但如果我們在吃東西的時候不注意,也會發生危險哦!

(2)教師朗讀有關報紙新聞,如幼兒吸食果凍造成窒息死亡;幼兒中午口中含飯睡覺造成窒息死亡;等等。

3、讓幼兒發現由於進食不當所產生的危險。

(1)教師:在黑板上的這些圖片中,你覺得我們在吃哪些東西時要注意呢?爲什麼?

(2)幼兒思考後說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師小結:吃飯時不裹飯;魚有刺時要慢慢吃,防止被魚刺卡到;湯太燙了就等一會再喝;等等。只要我們在吃飯的時候慢慢吃,多加註意,就不會發生這些危險。

4、幼兒看書,進一步瞭解進食時要注意的安全。

(1)教師:請打開書,看看書上提醒我們在進食時要注意些什麼呢?

(2)幼兒看書回答。教師小結:細細滑滑的食物要一小口,一小口咬碎以後再嚥下;我們吃水果時要及時吐核;吃有刺的食物時要慢慢吃;過熱的食物要等到稍涼以後再吃。

5、引導幼兒瞭解進食時的衛生保健知識。

(1)教師:剛纔我們講了吃東西時要注意的安全事項,那你們知道要養成哪些衛生習慣才讓我們吃得更健康嗎?'

(2)教師講述兩種不同的情景讓幼兒做選擇。如在吃飯時,是一邊說話,一邊吃飯好還是安靜地吃飯好呢?吃飯時狼吞虎嚥好還是細嚼慢嚥好呢?等等。

  教學反思: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願意參與觀察活動,觀察時專心、認真。

2、初步瞭解菊花的主要外形特徵,能叫出名稱。

3、學會關心、愛護幼兒園裏的花。

  活動準備:

戶外正開放的菊花或盆栽菊花,音樂。

 活動過程:

觀察盆栽的菊花,引起興趣。

觀賞園內花卉,運用語言、表情誘發幼兒觀察的興趣。

師:這裏的花漂亮嗎?是什麼顏色的?

幼1:有黃的、白的。真漂亮。幼2:這是菊花 。

師:在我們的教室裏也有許多的菊花,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運用多個感官,感知菊花外形特徵。

師:這些都是什麼花?幼:菊花。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幾盆菊花、有幾種顏色?

師:這些菊花的樣子都一樣嗎?它們的花瓣是什麼樣子?像什麼?葉子什麼顏色?

師:聞一聞菊花是什麼味道的?佳:沒有味道。豪;有點香香的。

教師小結:在觀察菊花的環節中,還在嗎通過多種感官,對菊花進行觀察,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對菊花產生興趣的同時,學會了如何觀察花,對菊花有了新的認識。

欣賞兒歌《美麗的菊花》,引發愛護花的情感。

師:我們的菊花可真漂亮,老師幫小朋友把它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來念一念。

師:花兒真美麗,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呢?幼:看到花只好看看,不好摘。幼2:花是用來欣賞的。幼3:看到別人採花,要說不能採。

遊戲:蝴蝶飛舞。

師:我們的菊花今天來到我們的小二班很開心,想和你們做個遊戲“蝴蝶飛舞”請小朋友來扮演蝴蝶飛到花叢中和菊花做遊戲,採蜜。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教案目標

·用不同的線條表現出媽媽的特點 ;

·學習畫人物頭像,能表現出媽媽的主要特徵。

優秀教案准備:幼兒帶媽媽的正面照片、教師爲自己媽媽畫的相片

教案過程

一、我愛媽媽

·教師出示媽媽的照片,告訴幼兒這是老師媽媽。

·請幼兒看看媽媽的照片,每個幼兒都有媽媽,看看媽媽的照片就像看見媽媽一樣,心裏特別高興。

·老師和小朋友都是媽媽生的,是媽媽辛苦把我們養大,我們都愛自己的媽媽,我們可以對媽媽說什麼?

如:“媽媽我愛你”、“媽媽,你辛苦了”------

二、媽媽的畫像

·教師出示畫好的媽媽的頭像。老師很愛自己的媽媽,雖然有點老了,但在我心裏她是最漂亮的,我爲她畫了畫像,你們想看嗎?

·通過照片和畫像的比較,引導幼兒從髮型、五官等局部特徵進行粗略的比較。

三、我爲媽媽畫像

·同桌幼兒相互比較媽媽的照片,引導幼兒從髮型、五官等局部特徵進行粗略的比較。

·提醒幼兒畫得大點,能表現出一、二處的主要特徵。

用不同線條表現出媽媽的特點。如各種各樣的頭髮

·展示作品,幼兒說說自己媽媽的樣子,最喜歡媽媽的什麼。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用手語關愛聾啞人。

2、體驗愛與被愛的情感交流。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爲。

  活動準備:

手語新聞、《千手觀音》片段、《感恩的心》、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手語新聞導入

1、小朋友,你們好!我們一起來看一段新聞錄像吧!

(播放手語新聞)

2、提問:剛纔這段新聞裏說的是件什麼事啊?

在這新聞播音員的旁邊還有一個人,她在幹什麼?(做手勢、做動作)

這是做給誰看的呢?(聾啞人)(就是耳朵聽不見聲音,嘴巴里說不出話的人)

3、小結:做給聾啞人看的手勢動作,我們叫“手語”

聾啞人和我們一樣也喜歡看新聞,也關心國家大事,可他們的耳朵聽不見聲音啊,就用手語來告訴他們,這段新聞就是手語新聞。

二、學習簡單手語

1、老師做幼兒猜你們會不會做手語啊?老師學了幾個手語,做出來給你們猜一猜好不好?

(你、我、他、哭、幫助、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等)

你們真棒(手語)!

三、故事情境感染

1、我們學了這麼多手語了,當聾啞人遇到困難時,我們就能夠幫助(手語)他了。(音樂開始)

2、幼兒表達愛的情感小女孩爲什麼發不出一點聲音?

唉,這真是個可憐的小女孩,如果你遇到這個傷心的聾啞的小女孩,你想幫助她嗎?

你想怎樣幫助她?(幼兒自由講述)

3、你們說得都很好,可是這個小女孩先天聾啞,聽不到你們說的話,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和她交流?

4、請幼兒嘗試用自己想出的手語動作將自己想說的話表達出來。

請你和你旁邊的小朋友互相做做手語看,把你想說的話用手語做出來(教師巡視參與)

5、請3、4位幼兒 做手語表達。

四、欣賞《千手觀音》片段

1、欣賞

你們真是愛幫助人的好孩子,小女孩這回一定看懂你們說的話了。

小女孩也真的得到了許多像你們一樣好心人的關心和幫助,從此她不再傷心,變得很堅強,而且還刻苦練習各種本領,漸漸地小女孩長大了,終於它出現在春節聯歡晚會上,看!(展示千手觀音定格畫面),她就在這羣姐姐中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播放《千手觀音》片段)

2、小結

小姐姐們跳得怎麼樣?這些小姐姐都是聾啞人,聽不見一點音樂,可他們卻跳得這麼整齊這麼美,真是了不起,我們一起用手語來誇誇她們:小姐姐,你真棒!(手語)

五、手語歌曲,感恩昇華

1、小姐姐今天還帶來一首好聽的手語歌來感謝你們、感謝大家、感謝所有的好心人(手語)歌曲叫《感恩的心》請大家起立,跟着音樂唱一唱歌曲,學一學手語好嗎?(播放《感恩的心》片段)

2、現在我們邀請客人老師一起來學這首手語歌,來感謝所有的一切吧!客人老師請起立,準備好嘍。(放《感恩的心》)

3、結束:感謝你們!感謝大家!感謝所有的好心人!(教師做手語)

  活動反思:

社會活動《愛心手語》,始終交織着一條愛的情感線。通過運用手語認識與情感體驗相結合的方式,使幼兒進一步關愛聾啞人,並逐步引導幼兒的心靈更加美麗、友善。通過活動幼兒知道了應該正確對待殘疾人,同情、照顧、關心、幫助殘疾人,從身邊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本次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很多幼兒在聽到聾啞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時留下了同情的眼淚,在學習手語時,孩子們表現都非常積極,表示要用自己學到的手語幫助聾啞人。

不足之處是,有個別幼兒對老師講的故事沒有什麼感覺,課後結合大家的評價,我覺得是我的引導還不是很到位,講故事時情感的流露感有所欠缺。